後記一、


    聯產承包後的變化


    之後的兩年,中國的農村裏慢慢發生了很多變化,中國農民的精神麵貌也在一點點改變。


    這時候,遠在安徽的一群農民兄弟的一個會議,讓中國農民們的生活徹底有了轉機。他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的群體,也給中國農民的幸福生活帶來了第一縷曙光。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裏,擠滿了18位農民。


    關係著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裏召開。


    這次會議的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幹保證書。其中最主要的內容有三條:一是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會上,隊長嚴俊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


    在1978年,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是一個勇敢的、甚至是偉大的壯舉。


    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到1970年期間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


    從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來,在關於農村的文字中,“包產到戶”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也常被質疑和批判。即使在小崗村獲得豐收的1979年,批評“包產到戶”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


    1980年5月31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村“大包幹”的做法。當時國務院主管農業的副總理萬裏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這一舉動表示的支持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農村改革勢在必行。


    1982年1月1日,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幹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製。


    此後,中國不斷穩固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使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因此,中國也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用世界上7%的土地、養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跡……


    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春風吹到中原腹地,所有的社員都沸騰了。這是一次徹底改變中國農民命運的契機。一張張布滿皺紋的臉,像菊花一樣綻放;所有破棉襖、破棉褲包裹著的軀體裏,都孕育著要大幹一場的躁動。


    那一年,生產隊裏大方的田地被分成了若幹小塊,每小塊之間扶起了田壟,劃到了農戶名下。“自留地”這個名詞正式終結。所有分到各家的田地都是農戶自己承包的,想種啥就種啥,想什麽時候出工就什麽時候出工,生產隊的“大鍋飯”成為曆史。


    生產隊裏那塊敲了很多年的破鍾,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不久,就連那片曾經代表著“生產隊”標簽的鍾片都不見了。


    分完地塊,生產隊的農具和牲口也分給了社員,幾家處得比較好的分到一頭牛,共同飼養,共同使用。能自己飼養的就自己飼養,不能飼養的就暫時寄養在生產隊的頭棚裏。


    那一頭頭瘦骨嶙嶙的牲口,頓時成了大家的寶貝疙瘩,每天去幫著飼養員照顧自己的牛,跟飼養員學習飼養的技術。很多人都是看著牲口吃飽了,才戀戀不舍地迴家。


    生產隊基本解散了,生產隊的把式也成了自己的把式。不久,所有的人都成了把式,都種的一手好莊稼。沿用了多年的“社員”這個稱唿,也幾乎淡出了人們的嘴邊。


    那一年麥收的時候,老隊長不再召集大家一起收割小麥、打場,就連打麥場也平均劃分了。


    那一年的豐收,即便再有幾個打麥場都容納不下大田裏的麥捆。大家就商量著有先用打麥場的,有後用的,盡量錯開時間。更多的人,則是將自家的小麥直接拉到了村邊的那條公路上,厚厚地將麥子鋪滿路麵,讓來往的車輛自由碾壓。雖然給來往的車輛增加了很多麻煩,雖然這樣“打場”會造成一些麥粒的拋灑,但畢竟緩解了打麥場嚴重不足的情況……


    第二年,村邊和田間地頭上,就出現了更多小塊的打麥場。有的人家,甚至就將自家的麥子割掉一塊,在地頭上臨時做起打麥場。等麥收過後,重新將這塊地犁起來種其他莊稼。


    一年的手忙腳亂之後,大家適應了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在生產隊混了很多年工分的“社員們”,第一次有了合作,有了互相幫忙,有了互相謙讓,有了你追我趕……


    看著金燦燦的小麥堆滿糧倉,看著一桶桶的衛生油擺在家裏,看著口袋裏的錢包逐漸鼓起來,農民的生活開始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之前的破棉襖不見了,換成了全部是柔軟新棉花的棉襖和羽絨服;各式新衣服穿戴在了大人、孩子們的身上;家用電器不斷擺到亮堂堂的正屋裏;一座座土坯房冒著灰塵被拆掉,一座座紅磚房拔地而起;過年的鞭炮聲,從稀疏的三兩聲到徹夜不息……


    “要不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哪來這樣的好日子!”看著家家圈裏膘肥體壯的牛羊,中國的農民踏實了,脊梁骨也挺得更直了。盼望了多年的好日子,終於到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脊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秋時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秋時分並收藏中國脊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