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必留痕,事去必有跡。


    萬事萬物的痕跡,自有其生命力,常常讓太寅感懷。


    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看得到它的存在,能夠牽動痕跡的靈性,也因此被視為陣道天才,在一眾同輩間脫穎而出,被叔爺太華真人帶到身邊親自教導。


    當世真人的時間自然是寶貴的,尤其是太華這樣的陣道真人,可以說是整個大夏國防的“修補匠”,方方麵麵都離不得。


    可即便如此,對他的課業,太華也從未放鬆。


    從小到大,他在各方麵的表現,幾乎是無可挑剔的。為夏國第一天驕,也一向被視為太華真人的接班人,是太氏躍升大夏第一名門的希望。


    但他其實……從來不想成為第二個太華……


    他的理想,是人們以為他該有的理想。他的道路,是太華叔爺所劃定的最優的道路。


    他也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走在最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直到在山海境裏,被那個陌生的張揚男子,一槍撂倒。


    輸給重玄遵,他可以麵對。夏國和齊國有本質的差距,他不是不懂。他的確是用盡全力了,也的確越不過實力的天塹。


    夏國的第一在天下的舞台,的確算不得什麽。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第一,可是在觀河台上,隻有一個人能站到最後,其他的肩負著那麽多期望、一路走在榮光中的第一……都要倒下。


    他隻不過不幸的身在其中。


    他更努力,更拚命。


    輸給薑望,他可以麵對。薑望的名聲不是自封,是一場場生死戰鬥拚出來的結果。山海境天驕相競,被內府境的黃河魁首後來居上,不算丟人。


    也許他還不夠努力,不夠拚命。


    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他可以咬咬牙再跟上。


    但隨隨便便一個不知道從哪裏出來的人,以那樣張揚的自信,刺出那樣鋒銳的一槍……他動搖了。


    自山海境結束後到如今,他一直在動搖。


    此刻他沉默地走著,自我舒緩。


    舒緩他的五指,也舒緩他的精神。


    國家興亡擔於肩,家族興衰負於脊,人們的期待,自我的期許……他繃得太緊!


    是家主也是伯父,名為太煦的中年男人,正從另一邊匆匆走來,看樣子也是剛剛完成了防線上的工作,連官服都沒來得及換。


    見著太寅,隻是使了一個眼色,便徑往內室走。


    太寅沉默地跟上了。


    ……


    隨著房門的閉鎖,明黃的光芒一閃而逝。


    隔絕一切查探的五行禁神陣,太寅自是熟悉的,隻是不可能掌控得有這般自如。


    又有什麽大事?


    他心中泛起難言的不安。


    如今的太氏家主太煦,是個眉眼柔和的長相,性情卻很剛烈。


    不然也不會行此毀家紓難之舉,盡全族青壯來前線。


    “魏國明確了態度,他們不會出兵。”在軟墊上坐下來,太煦如是說道。


    太寅跪坐在他對麵,一時沒有說話。


    楚國自不必再說。


    在魏國之前,理國,越國,也已經全都拒絕了求援。


    梁國?


    梁國甚至於已經陳兵邊境了……


    當然不是為了幫夏國,而是蠢蠢欲動,想在紛亂的局勢裏,咬下一口帶血的肉。


    使夏國在這等社稷興亡的關鍵時刻,還不得不分出兵力去邊境防備。


    自當年梁慜帝死在貴邑城,雙方仇恨就已經不可化解。


    本來梁亡也就亡了,末代之君,沒幾個人懷緬。


    但梁國宗室康韶借著當年齊夏爭霸之機,複國成功,這血債就延續了下來,非一方國滅不可消……


    陳年舊債,也沒什麽好說。


    劍閣?


    早年沒有劍閣的支持,康韶拿什麽守得住後梁!


    三刑宮?


    作為法家聖地,三刑宮與書山的地位是差不離的,但三刑宮比書山更不可能插手。


    三刑宮的修士遍布天下,但三刑宮本身隻作為治法之地、法家修士窮經之所,絕不支持任何一方。


    真要以三刑宮出身的修士而論,齊國在三刑宮內部的影響力,隻會比夏國強,不會比夏國弱。


    理國曾經也被夏國吞並,後來複國。隻不過雙方高層近些年來多有交流,在外交關係上較為緩和。但理國本身是不具備幹涉齊夏大戰的實力的。


    整個南域範圍內,真正有影響戰局能力、且有可能出兵的,其實也就魏國和越國。


    但現在相繼宣告失敗。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齊國為此付出了什麽,但毫無疑問的是……在外交層麵上,夏國亦已經被鎖死。


    太寅再一次深刻地意識到。


    這是一場全方位、多維度的戰爭,是真正的滅國之戰!


    而這場戰爭開始的時間,恐怕比他所知道的還要更早。


    太煦看著太寅,很直接地說道:“你不能死。”


    太寅雙手扶膝,有一瞬間的不知所措:“太寅……我……侄兒……”


    接連變幻了三次自稱,才微微垂頭,說道:“太寅要與太氏同生共死。”


    他的字句都很清楚,所以當然也已經是想得很明白。


    “當然。”太煦說道:“你生則太氏生,你死則太氏死。”


    太寅想說自己並不是這個意思。


    想說自己求的不是這種同生共死,不是孤零零地係住家族命運。


    但太煦並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就像以往的那些時候一樣。


    確實又何必說話呢?


    太煦不是不知道,不是看不清楚他的心情。隻是太煦覺得,有更好的選擇。於他,於太氏,都更好。


    這位太氏族長自顧自地說道:“你繼承了你叔爺的衣缽,繼承了我太氏陣道最精妙的部分。他老人家生前最看重你。我也……”


    他不欲繼續說情感,轉道:“所謂陣道,是引天地之力而用之,是以人道演天道。天道若欲使夏亡,夏便亡了,我太氏無非以血祭之。隻是唯獨於你,一定要留下我太氏的火種。”


    太煦的眼神如此平靜,平靜中有巨大的、隱忍的痛苦:“我不是讓你現在就走,我太氏是大夏名門,現在讓你走,等同拱手投降。無異於對國家的背叛。我是說,在最後的時刻……”


    太寅咬牙道:“勝負猶未可知。夏國三十二年前未亡國,今次也不會亡國!”


    “當然。”太煦道:“我相信我大夏還有未竟之天命,我願為此奉獻所有,奮戰至最後……我隻是說最壞的結果。如果……”


    他深吸了一口氣,才把話說下去:“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太氏唯獨你不能死。”


    他從懷中取出一張青色的、寶光朦朦的陣盤,交付到太寅手裏:“其它的東西我不能給你,因為我還需要戰鬥,大夏還需要我戰鬥。這張青冥挪移盤,曆來是太氏家主的保命之物。傳到我手裏,已經有二十年。在必要的時候,它可以幫助你逃走。我現在交給你,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使命。”


    太煦有自己的兒子,有自己的女兒,但是這張唯一的青冥挪移盤,他給了太寅。


    他看著太寅,語重心長地說道:“你不死,太氏不滅,陣道不滅。”


    他合上太寅的手,用雙手握住,重重地按了兩下。


    而後便自起身,離開了房間。


    太寅想說,不會的,不會到那一步。


    太寅想說,如果所有人都死了,我為什麽要活著?我活著有什麽意義?


    他甚至想說,不,我所想象的陣道,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就算我活下來,活著的也不是太氏古老的陣道。不是你們的道。


    可他竟一句話也沒能說出來。


    他怎能說出一句話來?


    在這間再沒有其它聲音的靜室裏。


    他跪坐在原地,和他的影子一樣孤獨。


    ……


    ……


    太家事,非是一家事。


    齊軍在一日之內摧破劍鋒山,簡直是當頭一錘,砸在了很多人的腦門上。


    此戰所造成的深遠影響,或許隻有戰後複盤,才能看得清楚。


    單就現在而言,開始謀求後路的,已不止一家一姓……


    而齊軍還在前行。


    百萬齊軍,摧枯拉朽。


    奉節府全境易幟,剛好在三天之內完成。


    “紫極之征”隨之貫通奉節,在拓展補給線的同時,也幫助軍隊完成對占領區的管控。


    齊軍並不苛虐夏人,也不刻意阻止夏國百姓逃亡。


    一則,有強烈逃散意願的百姓減少,會降低已占領區的管控壓力。


    二則,隻要是在夏國境內,無論他們逃到哪裏,齊軍都會打到哪裏。最後都是要回歸統治,此前不妨就糧於敵!


    三則,逃亡的夏國百姓,本身就是最真切的恐慌源。


    派一百個間諜在夏國境內製造恐慌,也比不上一個背井離鄉涕淚橫流的夏國老百姓來得有用。


    曹皆用兵,對細節的掌控近乎完美。


    此時此刻,齊國百萬大軍,集結於漣江之畔。


    旗官縱馬馳騁於半空,舉旗高喊:“傳主帥令渡河!”


    擅長水行道術的修士,沿著漣江水岸一字排開。


    動作整齊劃一,幾乎是同一時間掐動印決,發動了軍陣道術。


    哢哢,哢哢。


    冰層迅速在水麵蔓延。


    這種冰,不是河流表麵的一層浮冰、薄冰,而是厚至半截河岸、完全可以跑馬走車的凍冰!


    術法過後,漣江已凍。


    那流動著的、外繞江陰平原而走的數百裏漣江,於此時凝固了。


    折射著日光,一時間竟然顯出虹影。


    逐風軍人人馭馬,結陣為前軍,雄赳赳踏河而過……


    人淹沒了河!


    而將目光自這強軍潮湧上躍起,眺望遠處


    但見日垂平野,旭光分流,在那彷似視野盡頭的位置,有一座雄城的陰影。


    在這富饒的江陰平原,同央城巋然佇立。


    夏國最強的神武、鎮國二軍,皆在於此。


    大夏國柱武王姒驕,親鎮此城。


    更有百萬府軍,雲集而來,要以同央城為中心,建立一條穩固的東北防線,將齊軍牢牢擋在此線之外。


    立在空中,重玄勝眯起眼睛高眺遠方,在那座雄城的陰影之中,看到煙塵彌漫,大片的騎軍如黑雲湧來。


    “夏軍竟然敢出城大戰?”旁邊一同升空的薑望,有些驚訝地問道。


    在他看來,齊軍之強,是毋庸置疑的強。橫掃天下,非霸主國不可攖其鋒。


    夏軍唯一的優勢在於地利,據城固守才有可能與齊軍相抗。


    怎麽會這個時候反倒出城大戰呢?


    尤其那一杆繡著鎮國二字的軍旗,說明這支軍隊乃是夏國最強的勁旅之一。這明顯不是試探,夏軍氣勢很足,好像要一輪將齊軍打回漣江東岸!


    重玄勝淡聲解釋道:“山川之險不能固其國,有死之誌方能鎮其疆。在守城之前,肯定要打一場的。這一戰不打,夏軍心氣皆無。曹帥為什麽不惜代價要一日攻陷劍鋒山、三日全占奉節府?這就是原因!”


    如果虞禮陽真把奉節府變成了血肉泥潭,成功遲滯了齊軍。那麽祥佑府這裏自然可以從容固守,以逸待勞,守它個天荒地老。


    但劍鋒山一戰即陷,奉節府三日易幟。夏國人的軍心戰心,幾乎已經被鑿爛了。


    一場國戰打到現在,若仍是一次正麵的交鋒都沒有,一點勇氣都不能夠彰顯,守城是守不下去的。人的意誌若是沒有依托點,早晚崩潰!


    秋殺軍這時候還在漣江東岸沒過河呢,此戰輪不著他們。


    故而薑望與重玄勝還能在這裏討論幾句。


    “這一句是哪本書上說的?”薑望問道:“山川之險這一句。”


    “哦。”重玄勝隨口道:“夏襄帝說的,在夏書上有記載,這也是他們鎮國軍這個軍號的由來。”


    雖隻是如此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足以說明,為這場伐夏戰爭,這胖子已經做了多少準備!明明今次身在軍中,最多隻能算是一個中層武將,隻需要著眼於手底下的三都人馬,可是對於全局的考量,他沒有絲毫放鬆!


    他以主導伐夏大戰的姿態,來應對他和重玄遵的競爭。


    旁人如何能說,勝負已定?


    哪怕在臨淄西郊,重玄遵以神臨大勢贏得了先鋒大將之職。


    哪怕重玄遵現在於夏境領軍橫掃,在功勳上幾乎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但這場戰爭還未結束。


    還有無限的可能。


    而無論是重玄勝還是薑望,都無疑是能夠把握“可能”的人。


    此一時薑望並沒有說其它的,他看著前方洶湧的軍潮,隻道:“想來曹帥也是早有預計了。”


    “不然你以為,逐風軍為什麽要先礪鋒?三日拔城二十三,使奉節府全境易幟,現在正是逐風軍鋒芒最盛的時候!此刻刺刀見血,鋒刃對殺,正當其時!”


    重玄勝說到這裏,忍不住歎道:“對麵的每一步,都無法脫離曹帥的掌控。並不是他們智短,而是他們沒有別的選擇。這就是堂皇之師啊!”為你提供最快的赤心巡天更新,免費閱讀。


    ,舉報後管理員稍後會校正章節內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赤心巡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情何以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情何以甚並收藏赤心巡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