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太玄發現這洞府竟然占地甚廣,一應修煉之地無一不包,上麵用朱紅篆字標記著“練劍室”、“煉丹室”、“煉器室”等字樣,有的則空空如也,這些石室足有十幾個之多,也不知道是做什麽所用,石室內彌漫著淡淡的白霧,卻是靈氣太過凝實了。


    太玄元神掃視著這些石室,發現這最後麵一個石室卻是探測不到。


    太玄心忖:“我也是一直以來順風順水,所以太過大意了,這穿越醒來居於這個洞府,不先用元神四處探查一番,反而四處遊蕩,當真是不知死活!”


    “不過,我醒來之時盤坐於蒲團之上,想來這洞府的主人對我該沒有什麽惡意,不然早就死無葬身之地!況且,那青色神劍也不會讓我置身於危險之中!”


    想到這裏,太玄連忙趕往那最深處的石室,太玄在門口拜道:“晚輩全真教太玄道人,拜見前輩!”


    可是這石室中毫無迴應,太玄走進石室,隻見眼前是一片開闊之地,這石室比之前廳大了倍許,穹頂高聳,足有十丈左右,寬約一畝多,隻是內中空空蕩蕩,唯有正中間安放著一個足有人高,需八人合抱的大鼎屹立其中。


    隻見這大鼎正麵鬥大的朱紅表記寫著“純陽”兩個大字,太玄在石室門口便可以看到。


    看著這“純陽”二字,太玄心中一動:“這據我所知,這從古至今,道號“純陽”且有大成就者,隻有那東華至陽之氣化生的東王公轉世而成的純陽帝君呂洞賓了!”


    “這裏一看便是修真練氣士的洞府,莫非乃是純陽帝君所遺麽?我全真教奉純陽帝君為祖師,先天功更是重陽真人得到的純陽帝君傳承,說來也是我的祖師,如此說來,這倒是沒有危險了。”


    想到這裏,太玄心中鬆了口氣,因為這修行之路越到後麵越是艱難,那“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後麵還有一句話,那便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若是碰上一個邪道高人,說不定自己也是灰灰去了。


    太玄往前走來,直走到這大鼎正麵,隻見大鼎之中不知道什麽液體灌滿,更是成黑白陰陽太極圖案模樣。


    太玄福至心靈,擯棄一切靈力,隻以那“先天功”先天混元一氣為基修煉出的頭頂百匯小世界“混元世界之神”催使靈力湧入這大鼎之中。


    頓時這大鼎之中太極寶液分割兩半,一個晶瑩剔透的玉匣緩緩升了起來。


    這玉匣直飛到大鼎上空才靜靜的懸浮在那裏,其上有四個大字光華流轉,燦若琉璃,照的其中纖毫畢現,太玄認出那是篆書“純陽道統”。


    太玄伸手將玉匣取出抱在懷中,隻見這玉質水潤上乘,隱隱可見有仙書玉冊藏身其中,隻是舉起玉匣四下打量,現這玉匣仿佛是渾然天成,周身毫無縫隙,宛如一塊長條的成型美玉,僅僅四角有一些隱隱約約的長形條紋。


    太玄略一思索,便盤膝而坐,頭頂百會穴“混元小世界”中混元靈力湧動,緩緩向著玉匣輸送而去。


    這玉匣果不愧為純陽道統,太玄也不知道這玉匣如何打造,玉質為何,太玄用靈力輸送了三天,這玉匣還沒打開。


    太玄體內十七個小世界火力全開,不停吸收著這洞府中的靈氣,再轉換為混元靈力。


    如此這般,足足過了七天,就看那本是毫無縫隙的玉匣中間出現一道黑線,接著這黑線蔓延開來,隻聽波的一聲輕響,玉匣打開了,隻見玉匣內裏彩光閃耀,現出一摞非絲非帛的絹書。


    太玄拿出一看,隻見共有兩冊丹書、兩冊劍訣外加一部玄經,丹書分別是《濟世》、《離塵》,劍訣則分別是《天遁》《純陽》,玄經卻是“純陽真解”。


    太玄先不看這丹書和劍訣,反而拿起那“純陽真解”。


    但見這“純陽真解”前一層便是昔年自己得到的“先天神功”,第二層卻是以先天混元一氣點化一點純陽,接著便是那凝結金丹之法,修煉這先天純陽之氣,凝結純陽金丹。


    第三層卻是吞服這洞府“煉丹室”所藏“純陽金丹”,壯大百年靈力,陽極陰生,結成一顆純陰金丹。


    第四層卻是按陰陽兩儀功法,在結成元嬰的一刹那躍入這丹鼎之中,以這丹鼎之中的“太極寶液”將陰陽元嬰混為一體,成就太極元嬰,更是以這寶液修煉,突破元神。


    出丹鼎後便渡天劫,成就地仙。


    第五層是天仙修煉之法。


    第六層直指金仙大道。


    說實話,太玄很是驚訝這純陽帝君呂洞賓居然會想到陽極陰生,陰陽和合生太極,不過細細想來純陽帝君轉劫歸來拜入太清門下,而太清聖人正是修行先天五太太極大道和先天五德道德大道,這麽說來倒是很正常的了。


    這丹經中還記載了,在這洞府外麵石台之上還放有藥鋤一把,純陽飛劍兩口,純陽寶丹一瓶。


    太玄想了想,決定還是先在這洞府之中修行,一來不知此界的信息,二來若是打開洞府,反為人所乘,那便連這純陽道統都保不住了。


    想到這裏,太玄便前往那“煉丹室”中取來玉瓶所封“純陽金丹”,來到這丹鼎之前開始參悟“純陽丹經”。


    太玄思索道:“我那時沒有將先天混元之氣點化為先天純陽,可是一路走來卻已經成就太陰太陽和太極金丹,如今更是化為了小世界,我何不直接以中丹田太極小世界之神參悟這“純陽丹經”第四層,那第三層第二層純陰純陽妙道融入雙眼太陰太陽之中。”


    打定主意,太玄便開始參悟起來,卻見這純陽丹經記載:


    我有一腹空穀虛,言之道有又還無。言之無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


    穀兮穀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煉之仙人號。


    穀神不死玄牝門,出入綿綿道若存。修煉還須夜半子,河車般載上昆侖。


    龍又吟,虎又嘯,風雲際會黃婆叫。火中姹女正含嬌,迴觀水底嬰兒俏。······


    說道長生永不死。勸君煉,勸君修,穀神不死此中求。此中悟取玄微處,與君白日登瀛洲。


    “天地二分,陰陽相隔,純陽者,陽之極也,純陰者,陰之虛也。故陽極陰生,陰虛陽餘。純陽之要,在於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其觀複。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虛,以至於達到至極,則萬物之氣質不實。地之道若不守靜,以至於至篤至實。天地有此虛靜,故日月星辰,成象於天;水火土石,成體於地。象動於上,故萬物生;體交於天,故萬物成。所以虛靜之妙,無物不稟,無物不受,無物不有。萬物都是出入於陰陽,才能升降造化。成就萬物,與萬物並作者,皆是此虛靜之妙。


    太玄吞服純陽金丹參悟這純陽帝君呂洞賓留下來的太極大道,一時間物我兩忘。


    一直修行了好久,將那一瓶“純陽金丹”盡數耗盡又跳入這丹鼎之中,吸收那太極寶液,讓中丹田檀中穴“太極”小世界中太極之神修行這太極大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逐道三千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贏靜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贏靜風並收藏逐道三千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