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馮靜蘇沒有出來,因為宮裏發生了一件大事。太子寫信給皇後,說自己在雲國境內遇襲,所幸他和和嘉公主都沒有事,刺客已經抓到,經審問是二皇子派出去的人,太子讓皇後詢問王貴妃,她必然是知情的。


    皇後親自帶人搜查了椒蘭宮,還真的查到了和二皇子密謀要刺殺太子的書信。皇後拿到了物證,讓人請來皇帝處理此事。


    皇帝看了書信,問王貴妃:“你有什麽要說的?”


    王貴妃跪地磕頭,“陛下,臣妾冤枉啊!臣妾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書信,更沒有和二皇子密謀要刺殺太子,一切都是有人栽贓嫁禍,要除掉臣妾和二皇子啊!皇上明察啊!”王貴妃邊說邊哭,期期艾艾的模樣令皇帝也不忍了,讓人將她扶起到一旁坐著。


    皇後一看這架勢不對啊,“陛下,貴妃勾結二皇子刺殺太子一事,人證物證俱在,抵賴不得!”


    皇帝感覺自己的頭在疼,他派人去宮外叫來二皇子,讓他自辯。


    二皇子看到痛哭的貴妃,看到皇帝手裏的書信,低頭道:“父皇若是要治兒臣的罪,兒臣無話可說。隻有一句,兒臣沒有刺殺太子,更沒有和母妃聯手刺殺太子。”


    皇帝的眼眸微微眯起,手指在桌子上敲了幾下,“那這封信你如何解釋?”


    二皇子道:“迴父皇,兒臣要見母妃,哪天都可以,兒臣完全可以和母妃見麵說這件事,為什麽要寫一封信來留下證據呢?此其一。其二,如果兒臣要刺殺太子,隻要安排人前去刺殺就可以,根本無需和母妃商量。母妃是深宮婦人,能給兒臣什麽幫助?父皇看看這封信,信上所有行事細節全由母妃安排決定,兒臣縱然不如太子聰慧,也不至於無用到如此地步。”


    皇後見皇帝頻頻點頭,質問道:“那太子手裏刺客的供詞你如何解釋?”


    二皇子朝皇後叩首,“迴皇後娘娘,兒臣不才,這樣的證詞娘娘想要多少兒臣都能弄來。”這話的意思就是說口供是假的。


    “大膽!”皇後拍著桌子,“你的意思是太子誣陷你?”


    “兒臣不敢。”二皇子叩首道。


    皇後轉頭對著皇帝道:“陛下,二皇子舌利如刀,可見是早就想好了駁斥之詞,若刺客不是他指使的,他如何會提前想好這些說辭?”


    皇帝皺眉,話說到這個份上可就沒意思了。“皇後,刺殺儲君非同小可,要想定他們母子的罪,朕還需要確實的證據。”他看了看二皇子,“這件事沒調查清楚之前,你先迴府自省。”


    “兒臣遵旨。”二皇子十分聽話。


    皇帝又看著哭泣不止的王貴妃,“你先迴宮,無旨不得外出。”


    王貴妃俯身,“臣妾遵旨。”


    貴妃和二皇子都走了,皇帝看了眼皇後,“你繼續查吧,查實了再來告訴朕。”


    皇後從皇帝的語氣中聽出了不悅。她低下頭,“臣妾遵旨。”


    皇帝轉身迴了自己的勤政殿。他想了想,派人將馮靜蘇叫來。


    “雲逸,今天後宮發生的事你知道嗎?”


    馮靜蘇見禮過後坐在皇帝身邊,“兒臣聽說了,是皇後娘娘去貴妃娘娘宮裏拿到了什麽東西,聽說是和太子外出遇刺有關,後來聽說二哥也進宮了,後麵的事兒臣就不知道了。”馮靜蘇老實迴答。


    皇帝點點頭,“皇後在貴妃宮裏找到一封信,皇後說信是貴妃和二皇子寫的,信上確實寫了要在太子出使曆國之際刺殺太子。但是貴妃和二皇子都矢口否認這封信是他們寫的。後來幾個人就吵了起來,一筆濫賬,朕聽得頭都疼了。”皇帝扶著頭,“朕叫你來,就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馮靜蘇瞪大了眼睛,表示自己的意外。


    皇帝笑了笑,“別跟朕裝糊塗,你絕對不會摻合進來,所以朕才想聽你說說。”


    馮靜蘇想了一下,“父皇,有什麽話兒臣就直說了,您不許說兒臣以下犯上,沒大沒小的。”


    “成,你說吧。”皇上靠在榻上,顯然在女兒麵前他還是很放鬆的。


    “這件事有幾點兒臣不明白。第一,太子遇刺,這件事不是應該上報朝廷,由父皇您來處理嗎?第二,皇後娘娘拿到太子的信,就算要搜宮,貴妃娘娘地位僅在皇後娘娘之下,皇後娘娘難道不該和您說一聲嗎?第三,那封信上的筆記顯然父皇是看過的,想來筆跡也是貴妃的。父皇說信上部署了整個計劃,而且是貴妃的筆跡,那就說明整件事都是貴妃娘娘策劃的。既然刺殺行動已經實施,就說明這封信上的內容二哥是知道的,既然二哥已經知道了,貴妃娘娘為什麽還要留著這個禍患呢?”這三點就是馮靜蘇聽到這件事後最先想到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相兩傾國+番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斂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斂舟並收藏帝相兩傾國+番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