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宣布獨立之後,立即率領海軍從海上攻打東萊!袁譚沒有防備,東萊頃刻之間全歸於周瑜。周瑜放棄了東海而占領東萊!袁紹急了急忙派遣大將嚴顏,謀士郭圖二人進入青州防禦!關羽知道周瑜脫離了孫權並且牽製住了青州的袁譚立即留下臧霸鎮守泰山自己帶著兵馬進攻徐州的琅琊地區!廣陵太守陳登見狀直接向揚州的天子投降了,天子未動刀兵便得了廣陵!


    下邳刺史府眾人皆爭論不休隻有上座的孫權和下麵的參軍校尉魯肅很是淡定!孫權看著眼前的兩個奏報!張昭拱手道:“如今周瑜背離而去,陳登歸順朝廷,關羽犯邊奪地!情況危急希望主公早作打算!”黃蓋道:“不知道長史的打算是什麽意思?”張昭對道:“當然上奏天子請天子派遣兵將擊退關羽!”黃蓋冷笑道:“依照長史之意是要學陳登了!”張昭道:“故主伯符將軍已有歸順朝廷之意,無奈中途遇刺身亡!歸順朝廷亦是故主之意!”說到孫策,孫權有點不自然了!孫權看一眼張昭道:“長史!”張昭道:“屬下在!”孫權問道:“為何先前長史不提歸順朝廷之事?為何現在事急才說?”這一句話把張昭問住了!孫權喝道:“幼平何在?”周泰帶了十幾個衛士進來站在眾人之後!孫權對周泰道:“今日要說的是退敵之計膽敢有人說歸順或者投降的字樣的話立斬不饒!”周泰道:“是!”張昭,孫乾等一班文臣立刻愣住了!祖茂道:“末將有看法!”孫權道:“榮叔,請講!”祖茂道:“如今我軍並沒有到絕境之地!雖然周瑜和陳登兩人分別背離但是徐州的主要地方還是在我軍手中!”張昭道:“我軍北邊有關羽進攻琅琊,南邊有陳登竊走廣陵,東邊有曹操震懾下邳!即使有要地在手恐兵力也難以鎮守!”祖茂道:“天子重兵進攻交州,即使拿了廣陵此刻也無大兵進攻徐州諸地;曹操畏懼秦侯,此刻主力也還在陳留,河南一帶鎮守更加之關羽立於泰山,猶如一把利刃放置於我軍和曹操軍中的頭上。我軍畏懼關羽,曹軍更是畏懼關羽!看似徐州此刻四麵環敵其實也隻有關羽一路而已!”孫權讚賞的看了祖茂一眼,魯肅沒有說話!張昭道:“即使如此關羽也不好對付手下兵馬十餘萬,不僅自身驍勇異常手下部將管亥,周倉(第一次司隸之戰,曹操給關羽還了),臧霸,劉辟,龔都等人也有勇氣在身更有陳宮為其謀!”(田豐被送幽州迴去了!)孫權下麵的部將都不在說話,因為沒有人能打過關羽!這時,魯肅道:“在下曾聽祖將軍說過‘南鄭侯曾言之‘將在謀不在勇’’我軍雖然武力不敵關羽但是屬下有信心擊敗陳宮!”孫權笑道:“好,子敬。任命你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率軍三萬擊加上叔父在琅琊的兩萬兵馬退關羽可有把握!”魯肅笑道:“區區一個關羽何須五萬兵馬隻要三萬便足以!”孫權道:“子敬不可托大!叔父他在琅琊的兩萬兵馬且不能抵擋關羽的兵馬!”魯肅道:“隻要主公可以鎮守住我軍和曹操交界之地,屬下便有把握在三個月之內擊潰關羽!”孫權道:“既然如此那就依你所言!”


    此時剛攻克東安的關羽坐在府衙上,陳宮道;“主公,下來我們是不是繼續攻打陽都還是撤軍轉攻青州?”關羽抬起手問道:“劉辟將軍有你斷後!”劉辟道:“主公這是何意?我們攻勢興!”陳宮道:“我與周公瑾商議好了同攻青州!此刻袁譚的大軍已經到北海了,管亥將軍的兵馬也該到齊國一帶了!我軍立刻迴援進攻齊國等地!”周倉道:“主公不如我們就拿下徐州也不是一樣嗎?”陳宮解釋道:“對付一個兵將調開的青州地方簡單還是嚴陣以待的徐州簡單?”關羽道:“此次用兵隻在兩字‘奇’和‘快’。公台先生大軍拜托了,我自領騎兵殺入青州!”陳宮道:“是,主公!”


    袁譚正帶著郭圖顏良兩人在下密和周瑜交鋒!雖然顏良的武力值和騎兵都能贏了丁奉,丁封,淩操等人但是周瑜水戰此時幾乎是無人可敵!雙方互有輸贏!周瑜也不急著分出勝負,郭圖感覺到一絲奇怪好幾次明明周瑜可以打贏的,為什麽還是退了迴去!正在百思不得解的時候這時候傳來關羽率軍連破朱虛和平壽。郭圖心中大叫不好關羽是奔著壽光去了!(壽光是袁軍糧草所在地!)急忙讓顏良帶著騎兵救援!顏良剛到都昌時,立即受到了壽光的加急文書說關羽親自攻打壽光,已經快要收不住了!顏良連夜便趕路。正行間,突然一支騎兵殺了過來為首一將胯下一匹棗紅馬,手中拿著一把青龍刀赤麵長須威風凜凜!顏良大驚關羽為何在此地?原來是周倉裝了關羽進攻壽光,關羽卻來半路埋伏!關羽揮刀直取顏良,顏良本來勉強可以和關羽打個平手。但是心中大驚且連夜趕路不到五十合便被關羽拿下!關羽擒了顏良,殺散了袁軍便迴軍攻打壽光。壽光縣令見顏良被擒下,立刻開城投降。


    顏良的逃兵迴去向郭圖說了顏良被擒下之事。郭圖一陣眩暈道:“青州不複我主之手!”下令不得說壽光被攻占之事,但是軍中謠言一起,甚至有人說袁紹在幽州被劉備擊敗死於陣前了!袁軍士氣低到極點。周瑜和關羽兩下夾擊,袁軍慘敗!袁譚和郭圖等袁軍重要人物從海路逃到樂安國一帶!(本章有點少,不要問我關羽為毛這麽厲害?下來周瑜會和關羽寧成一股,卷了青州!)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秦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獨尊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獨尊儒並收藏三國之秦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