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伏牛山,因形似一頭趴伏在地的巨大臥牛而得名,它橫亙在中原大地上,綿延數公裏,由好幾座山頭組成,其中看得最分明的三座,便被當地人戲稱為“牛頭”、“牛背”、“牛尾”三山。
一到夏天,整個山脈都變成了綠色,山麓鬱鬱蔥蔥,植被茂密,山頂間偶有細泉流過,所以山下也是水源充沛,滋養著一方百姓。
伏牛村正好位於牛頭下,在它不遠處,牛頭與牛背相交的山坳裏——即形似牛的“頸窩”的地方,卻因為地形原因形成了一方麵積不小的水潭,附近的人叫它做“引牛潭”,就是牛喝水的地方。
因為大部分潭底離水麵都不到一米,又水流清澈,偶爾還有小魚小蝦出沒,所以每到夏天這裏就成了附近遠近聞名的消暑地,大人、小孩都喜歡來這兒玩水乘涼。
梁玥聽城裏的不知道誰說了這裏後,就一直琢磨著來遊玩一番,即使不能野營來個野炊也行,以前她就喜歡在離家不遠的景區裏徒步。
經不住她的百般向往和誇讚,我們同意抽空就去——連奶奶都被她說動了,更別說那幾個小孩。
於是看這天比較清閑,店麵就扔給興趣正濃的三叔和大哥他們,我們便收拾了東西,帶著老人小孩郊遊去了。
同行的還有王公子,不用說肯定是表叔邀請的,他來了倒是能當我們的向導了,因為這地方他已經不知道遊玩過多少次。
而且有他帶著的小廝和丫鬟幫忙照顧老人、孩子,我們行動起來也更方便。
由於還在晌午,我們到了目的地並沒有見到很多遊人,隻有幾個七八歲的孩子光著上半個身子在水潭邊戲水。
看到我們之中有女眷,他們玩了一會就陸續去一塊石頭後麵穿好了衣服,隻把袖子褲筒都卷起來防水。
沒想到遇見的還是一群知禮早熟的小紳士。在風氣開化的大唐朝,這麽大小的孩子會這樣做的可不多。
找了幹淨的大片樹蔭下,梁玥鋪上兩大張防潮布,王家的丫鬟們又在其上鋪了滿滿兩層褥子,放了靠枕坐墊,又在中間各放上了一張漆木小方桌才停下。
我們站在旁邊等著她們鋪好,王公子先客氣的請女小眷們在一邊坐下,才到另一邊請男人們一起坐了。
齊景輝過來先幫我把簡易的架子架上,掛了水壺燒水,王公子帶的幫廚小雲就負責看著火。
和我們接觸久了以後,王公子也開始適應什麽調料都不加的清茶,更極有興趣的和表叔研究起各種茶的衝泡方法來,現在也算是半個“現代”茶文化高手了。
水燒好後,茶也泡開,聞著這清香,我們便先從茶道說起,打開了話匣子。
王公子學識淵博,貫通古今,很多見識都能深切本質,什麽話題也都能說出點門道,當然,我們也算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了,一群人說說笑笑時間也過得很快。
想玩水的孩子和青少年們,就在成年人的監督下在潭邊淺水處玩一會。
剛才沒讓小孩們吃多了點心茶水,中午我打算做來這兒以後很少能吃到的燒烤給他們解饞,王公子也算有口福了,讓他嚐嚐我們大□□的明星美食。
家裏有一套燒烤爐子和鐵網,木炭由王公子提供,我們又準備了各種食材和調料。
前幾個月在家裏的院子裏試過一次,除了煙有點大其他都不是問題。
不過有很多適合燒烤的好吃食材都是現在還沒有的,有他人在場的時候我們也不好拿出來,就隻能湊合著少吃幾樣了。
菜肉都在家裏洗好、切好,也用鐵釺子穿成了串兒,各種肉類、香腸,醃製好的雞翅,處理好的小魚都應有盡有。
還有好吃又飽腹的烤饅頭、餅子、饃,加上口味不同的蔬菜,燒烤的內容從來都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還沒烤好就能香飄幾十米遠了。
那邊幾個玩水的小孩也被吸引了過來,站在不遠處眼巴巴看著流口水。
我笑看他們幾眼,想著一會可以分幾串給他們吃。
沒想到那其中看起來最大的一個,卻拉著幾個小的轉頭走了,且迴了水潭後還往更遠一點的地方走去。
我看看旁邊樹蔭下的幾人,王公子略一思索,便讓他的一個小廝去潭邊不遠看著,別讓小孩們掉進了深水區遇到危險。
我繼續專心燒烤,刷油蘸料,不斷翻轉,小雲也過來拿著幾支釺子跟著學,我就口頭指點著她技巧,這沒什麽難的,她也學的很快,不一會就掌握訣竅了。
這孩子在廚藝一途其實挺有天分,隻是可惜她那師傅隻把她當雜工,根本不肯好好教。
一大把烤串一上桌,幾個小孩就一擁而上自行分配起來,奶奶和媽媽們當然緊著他們先吃,怕太小的被鐵釺傷到,還要把肉擼下來喂給他們。
另一桌的男人們吃相就豪放多了,直接拿起串兒就啃。
王公子身後站著個機靈的小廝,本來也要幫主人把肉剔下來,卻被其阻止。
他學著表叔的樣子拿起一根肉串,橫放在嘴前,試探性的用牙齒咬下一塊,不久可能是發現了這種吃法的吸引人之處,也跟著粗豪了起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可惜我們沒有啤酒,隻能用幾樣度數較低的白酒助興,不過大家依舊吃的很高興。
在烤了三大把肉和菜之後,我把烤架先讓給小雲看著,自己也加入了吃喝的隊伍。
還沒吃幾口,卻看到剛才那幾個孩子又結伴迴來了,還是那個年紀大些的男孩領頭,不過這次他們不再是空著手。
大男孩的衣服裏兜著一小堆還活蹦亂跳的河蝦,旁邊有個小個子男孩,手裏拎著兩條巴掌長的小魚。
他們倒還記得誰是掌廚的,直接站到了我的麵前。
那領頭孩子的聲音還有些青澀,卻裝出大人的嚴肅,“我們用這些魚蝦,跟你交換那煙熏的菜肉行不行?”
我失笑,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假裝思考了一秒,我重新站起來,“行吧。”
叫小雲拿了盆子把他們的小魚小蝦收下,我看了下,他們一共五個人,便主要撿肉、魚和饅頭片並兩樣菜,挨個給他們拿了五串烤起來。
那幾個孩子這迴不再躲,而是圍成了一圈看著我翻烤、抹調料。
把一大串烤好的串兒遞給他們後,那大男孩卻打掉了一個小弟伸出的手。
“那些魚蝦根本就不值錢,你為何給這麽多?我們不要,一人一串就行了。”
呦,還挺有原則。
“嗯……”我想了想,認真和他對視著,“你們那些河蝦都是鮮活的水產,需要這麽多人一隻隻去撈,還要時刻注意著避免危險,所以付出的勞動並不少。
而我們的蔬菜和肉,是大塊地統一種植或者家裏成批養的,管理起來費不了多少功夫,所以它們的價格雖不低,價值卻並不比你們的魚蝦高,我願意跟你們換,放心吃吧,一會就要涼了,給你們自己分。”
我再次把烤串遞給他,“不過吃的時候要小心鐵釺傷到,吃完了也不要亂扔,再送迴我們這兒來。”
男孩看著我的眼睛一會,這次沒再推卻,接過一大把烤肉,帶著幾個小弟就去另一邊的石頭後躲了起來分食。
我迴到座位,梁玥轉過頭來蹲在我身後輕聲嘲笑,“聖父心又發作了?”
我推開她的腦袋,“你不覺得那個孩子王很不一般嗎?”
師哥在旁邊也聽到了,“不錯,知道不能不勞而獲的有很多,但像他這樣連便宜都不願意占的卻少,而且那些孩子都很聽他的話——我是說連一句疑問都沒有,就去執行他給的任務了,這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要是能有機會這孩子將來會有大出息的。”
梁玥想了一會,“確實,不過,難道連‘外麵’一個幾歲的小孩都這麽聰明了嗎?是誰說穿越者可以從智商上壓製古人的?”她又放小了些聲音。
“胡扯,”齊景輝也小聲插口,“人家隻是科技不發達,教育不普及,誰說是智商低了?”
梁玥嘖嘖搖頭,為浩浩他們的未來擔憂,表叔的一聲“你們在說什麽悄悄話”,也讓我們停下了討論。
過了不一會,那群孩子果然過來送了鐵釺,其後便又結伴跑到水潭邊撲騰起來。
王公子卻突發奇想,又迴憶起他那道讓表叔避之不及的石子羹來。
“這裏水流清澈,潭裏潭外遍布石子,想必能找到絕佳的烹製食材,我們剛才吃了大葷,正需要極素的羹湯相配才是。”
表叔一口酒嗆在了喉嚨口,無奈的看著我們。
齊景輝咳嗽一聲,“我是慣食葷,從不吃素的,石子羹還是你們自己享用吧。”
姐夫也趕緊附和他。
我看王公子一臉失望有些不忍,就又想了個法子滿足他的“意趣”。
“哎,我看這水潭邊的石頭都挺幹淨,個頭也不小,不如咱們取幾塊來做石炙吧,正好帶來的肉還剩一些,那樣烤了吃肯定別有風味,幾個孩子還都沒吃過呢。”
其實我們也沒吃過,所以眾人一聽便來了興趣。
表叔第一個讚成,“不錯不錯,我也未曾嚐過呢,不知道今天有沒有這口福。”
王公子無奈,隻得跟著點頭,“這個也是不錯的,我便能做,倒不用隻麻煩小三兒一人了。”
我抽抽嘴角,怎麽又叫人小三了?表叔怎麽還不跟他解釋這個稱唿的意思?
不過這迴他們都能動手,積極性都很快提高起來,紛紛開始行動,不一會就找來了幾塊大石頭,洗刷幹淨,又幫忙挖了坑,撿了柴。
把石頭安置好後,我們把薄薄的肉片小心放上去,燒的滾燙的石頭不一會就把肉片炙熟,使其卷成了片片肉花。
這迴眾人都不算餓了,就邊吃邊玩著,後來那群孩子也跟著學起來,問我們借了火,又捉了小魚小蝦放在石頭上炙烤起來。
那大孩子還又過來跟我說了話,問我們姓甚名誰,我迴答我們都是姓梁的,唯有一個姓王,他也主動說了自己的名字,說家裏邊人人都叫他小鷯哥。
我從善如流的叫了,雖然沒分清他到底是叫小鷯還是鷯哥,仍舊和他認真道了別。
隨後他們便走了,再之後又有其他遊人前來納涼遊玩,我們吃飽喝足後也跟著玩起來,想玩水的就下水,不想的也可以在樹底下玩棋牌。
直鬧到太陽西斜我們才收拾了東西迴家,謝絕了王公子相送的好意,並把表叔賠給他以示歉意。
聽他們今天討論的,表叔那部算經要印刷出版,還得去洛陽找大的書坊或書肆才行,我們的三輪車生意也要去那裏親自談一談,正好胡二前天從東都迴來,帶來了消息說對方想要先看看樣品。
王公子本來說自己不能隨便去洛陽,表叔和他談了一場,覺得他若是喬裝改扮一番,又不去見朋友家人的話,完全能來去自由,混在我們家人中間也並不顯眼。
王公子被說動,打算跟著我們去“冒險”一番,我們便開始打包收拾行李。
其實就是帶一些吃的、穿的在路上用,不過要把三輪車不引人注意的運過去,所以我們並不能騎著它上路。
最後準備了一輛較大的馬車,把車子騎上去牢牢綁住,又蓋了大塊粗布遮掩我們才放心上路。
慢慢的走了接近兩天才到,進了城,表叔和王公子便和我們暫時分道揚鑣,帶著來給他們幫忙的學生梁珂和梁瑾,往打聽好的書坊走去。
我們則跟著胡二爺繼續向北走,直到穿過了大半個洛陽城,才在過了洛水橋後止步,停在了河北岸的玉雞坊旁邊。
胡二先下車,又穿過兩條巷子,才在一道朱漆大門前停下來。
那門高有足足兩三米,上麵掛著木製的牌匾,寫著“木府”的字樣。
守門的下人進去通報,過了一會,便有一個蓄著胡子的中年人出來迎接,看胡二的反應應該是這府裏的某個管家。
他把我們連人帶車讓進去,直接趕到一處較偏僻的院落,又要我們稍等片刻。
過了不久,就又有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被一群人簇擁著過來,到了院門口,他揮手讓那幾個下人在外等著,獨自帶了兩個打扮奇怪的男人進入院子裏來。
旁邊這個管家模樣的立刻上前迎接,又給我們介紹,這便是府邸的主人。
胡二也幫著向他介紹了我們,這位木老爺隨便打了個招唿,就迫不及待的要看車子,看來是對物比對人更有興趣了。
我們便也不賣關子,掀起了蓋著的粗布讓他隨便看。
這木老爺先是自己繞著車子轉了兩圈,又吩咐人把車搬下來。
我們幫著卸了車,把三輪車推下來,又親自騎車在院裏給他們演示了一圈,木老爺當下就也要自己上去溜一圈。
老爸出聲阻止他,“這車雖不需多少技巧,也要練習一番才能上手,況且院子裏空間狹小,不是能跑車的地方,不如稍後再試。”
木老爺才稍微收斂起躍躍欲試的心,改叫他帶來的那兩個打扮奇怪的男人圍著車轉起來。
那兩人一會彎腰檢查車廂子,一會趴在地上研究車鏈子,還嘰嘰咕咕的交流著什麽,用的是我們完全聽不懂的語言。
我們疑惑的看著木老爺,他才開口解釋。
“哦,這二位都是我的門人,來自北域的外邦匠人,平日裏專愛擺弄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我的那些生意可完全離不了他們,現下隻是看看這三輪車的用料,也便於今後準備打造的器具、木料,我木某的名聲在外擺著,梁老盡可放心”
老爸趕緊開口道“哪裏哪裏”,胡二爺也開始隱晦的誇讚起木老爺的“豐功偉績”起來。
那兩個所謂的外邦匠人檢查了一番後,又迴頭對著木老爺嘰裏呱啦的比劃了半天,我們仍像是聽天書一般,不過內心裏倒沒胡二爺那樣緊張。
因為我們的三輪車到底還是有著現代的工藝技術在的,在這個時代怎麽也算是一樣新奇的“發明”,所以我們還是有些底氣的。
木老爺和那兩個匠人說完話後,院外又有一個形似大管家的中年男人進來,貼著他的耳朵說了什麽,還不了解他的想法,我們仍舊隻能不動聲色的站著等。
伏牛山,因形似一頭趴伏在地的巨大臥牛而得名,它橫亙在中原大地上,綿延數公裏,由好幾座山頭組成,其中看得最分明的三座,便被當地人戲稱為“牛頭”、“牛背”、“牛尾”三山。
一到夏天,整個山脈都變成了綠色,山麓鬱鬱蔥蔥,植被茂密,山頂間偶有細泉流過,所以山下也是水源充沛,滋養著一方百姓。
伏牛村正好位於牛頭下,在它不遠處,牛頭與牛背相交的山坳裏——即形似牛的“頸窩”的地方,卻因為地形原因形成了一方麵積不小的水潭,附近的人叫它做“引牛潭”,就是牛喝水的地方。
因為大部分潭底離水麵都不到一米,又水流清澈,偶爾還有小魚小蝦出沒,所以每到夏天這裏就成了附近遠近聞名的消暑地,大人、小孩都喜歡來這兒玩水乘涼。
梁玥聽城裏的不知道誰說了這裏後,就一直琢磨著來遊玩一番,即使不能野營來個野炊也行,以前她就喜歡在離家不遠的景區裏徒步。
經不住她的百般向往和誇讚,我們同意抽空就去——連奶奶都被她說動了,更別說那幾個小孩。
於是看這天比較清閑,店麵就扔給興趣正濃的三叔和大哥他們,我們便收拾了東西,帶著老人小孩郊遊去了。
同行的還有王公子,不用說肯定是表叔邀請的,他來了倒是能當我們的向導了,因為這地方他已經不知道遊玩過多少次。
而且有他帶著的小廝和丫鬟幫忙照顧老人、孩子,我們行動起來也更方便。
由於還在晌午,我們到了目的地並沒有見到很多遊人,隻有幾個七八歲的孩子光著上半個身子在水潭邊戲水。
看到我們之中有女眷,他們玩了一會就陸續去一塊石頭後麵穿好了衣服,隻把袖子褲筒都卷起來防水。
沒想到遇見的還是一群知禮早熟的小紳士。在風氣開化的大唐朝,這麽大小的孩子會這樣做的可不多。
找了幹淨的大片樹蔭下,梁玥鋪上兩大張防潮布,王家的丫鬟們又在其上鋪了滿滿兩層褥子,放了靠枕坐墊,又在中間各放上了一張漆木小方桌才停下。
我們站在旁邊等著她們鋪好,王公子先客氣的請女小眷們在一邊坐下,才到另一邊請男人們一起坐了。
齊景輝過來先幫我把簡易的架子架上,掛了水壺燒水,王公子帶的幫廚小雲就負責看著火。
和我們接觸久了以後,王公子也開始適應什麽調料都不加的清茶,更極有興趣的和表叔研究起各種茶的衝泡方法來,現在也算是半個“現代”茶文化高手了。
水燒好後,茶也泡開,聞著這清香,我們便先從茶道說起,打開了話匣子。
王公子學識淵博,貫通古今,很多見識都能深切本質,什麽話題也都能說出點門道,當然,我們也算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了,一群人說說笑笑時間也過得很快。
想玩水的孩子和青少年們,就在成年人的監督下在潭邊淺水處玩一會。
剛才沒讓小孩們吃多了點心茶水,中午我打算做來這兒以後很少能吃到的燒烤給他們解饞,王公子也算有口福了,讓他嚐嚐我們大□□的明星美食。
家裏有一套燒烤爐子和鐵網,木炭由王公子提供,我們又準備了各種食材和調料。
前幾個月在家裏的院子裏試過一次,除了煙有點大其他都不是問題。
不過有很多適合燒烤的好吃食材都是現在還沒有的,有他人在場的時候我們也不好拿出來,就隻能湊合著少吃幾樣了。
菜肉都在家裏洗好、切好,也用鐵釺子穿成了串兒,各種肉類、香腸,醃製好的雞翅,處理好的小魚都應有盡有。
還有好吃又飽腹的烤饅頭、餅子、饃,加上口味不同的蔬菜,燒烤的內容從來都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還沒烤好就能香飄幾十米遠了。
那邊幾個玩水的小孩也被吸引了過來,站在不遠處眼巴巴看著流口水。
我笑看他們幾眼,想著一會可以分幾串給他們吃。
沒想到那其中看起來最大的一個,卻拉著幾個小的轉頭走了,且迴了水潭後還往更遠一點的地方走去。
我看看旁邊樹蔭下的幾人,王公子略一思索,便讓他的一個小廝去潭邊不遠看著,別讓小孩們掉進了深水區遇到危險。
我繼續專心燒烤,刷油蘸料,不斷翻轉,小雲也過來拿著幾支釺子跟著學,我就口頭指點著她技巧,這沒什麽難的,她也學的很快,不一會就掌握訣竅了。
這孩子在廚藝一途其實挺有天分,隻是可惜她那師傅隻把她當雜工,根本不肯好好教。
一大把烤串一上桌,幾個小孩就一擁而上自行分配起來,奶奶和媽媽們當然緊著他們先吃,怕太小的被鐵釺傷到,還要把肉擼下來喂給他們。
另一桌的男人們吃相就豪放多了,直接拿起串兒就啃。
王公子身後站著個機靈的小廝,本來也要幫主人把肉剔下來,卻被其阻止。
他學著表叔的樣子拿起一根肉串,橫放在嘴前,試探性的用牙齒咬下一塊,不久可能是發現了這種吃法的吸引人之處,也跟著粗豪了起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可惜我們沒有啤酒,隻能用幾樣度數較低的白酒助興,不過大家依舊吃的很高興。
在烤了三大把肉和菜之後,我把烤架先讓給小雲看著,自己也加入了吃喝的隊伍。
還沒吃幾口,卻看到剛才那幾個孩子又結伴迴來了,還是那個年紀大些的男孩領頭,不過這次他們不再是空著手。
大男孩的衣服裏兜著一小堆還活蹦亂跳的河蝦,旁邊有個小個子男孩,手裏拎著兩條巴掌長的小魚。
他們倒還記得誰是掌廚的,直接站到了我的麵前。
那領頭孩子的聲音還有些青澀,卻裝出大人的嚴肅,“我們用這些魚蝦,跟你交換那煙熏的菜肉行不行?”
我失笑,原來是打的這個主意。
假裝思考了一秒,我重新站起來,“行吧。”
叫小雲拿了盆子把他們的小魚小蝦收下,我看了下,他們一共五個人,便主要撿肉、魚和饅頭片並兩樣菜,挨個給他們拿了五串烤起來。
那幾個孩子這迴不再躲,而是圍成了一圈看著我翻烤、抹調料。
把一大串烤好的串兒遞給他們後,那大男孩卻打掉了一個小弟伸出的手。
“那些魚蝦根本就不值錢,你為何給這麽多?我們不要,一人一串就行了。”
呦,還挺有原則。
“嗯……”我想了想,認真和他對視著,“你們那些河蝦都是鮮活的水產,需要這麽多人一隻隻去撈,還要時刻注意著避免危險,所以付出的勞動並不少。
而我們的蔬菜和肉,是大塊地統一種植或者家裏成批養的,管理起來費不了多少功夫,所以它們的價格雖不低,價值卻並不比你們的魚蝦高,我願意跟你們換,放心吃吧,一會就要涼了,給你們自己分。”
我再次把烤串遞給他,“不過吃的時候要小心鐵釺傷到,吃完了也不要亂扔,再送迴我們這兒來。”
男孩看著我的眼睛一會,這次沒再推卻,接過一大把烤肉,帶著幾個小弟就去另一邊的石頭後躲了起來分食。
我迴到座位,梁玥轉過頭來蹲在我身後輕聲嘲笑,“聖父心又發作了?”
我推開她的腦袋,“你不覺得那個孩子王很不一般嗎?”
師哥在旁邊也聽到了,“不錯,知道不能不勞而獲的有很多,但像他這樣連便宜都不願意占的卻少,而且那些孩子都很聽他的話——我是說連一句疑問都沒有,就去執行他給的任務了,這是名副其實的孩子王,要是能有機會這孩子將來會有大出息的。”
梁玥想了一會,“確實,不過,難道連‘外麵’一個幾歲的小孩都這麽聰明了嗎?是誰說穿越者可以從智商上壓製古人的?”她又放小了些聲音。
“胡扯,”齊景輝也小聲插口,“人家隻是科技不發達,教育不普及,誰說是智商低了?”
梁玥嘖嘖搖頭,為浩浩他們的未來擔憂,表叔的一聲“你們在說什麽悄悄話”,也讓我們停下了討論。
過了不一會,那群孩子果然過來送了鐵釺,其後便又結伴跑到水潭邊撲騰起來。
王公子卻突發奇想,又迴憶起他那道讓表叔避之不及的石子羹來。
“這裏水流清澈,潭裏潭外遍布石子,想必能找到絕佳的烹製食材,我們剛才吃了大葷,正需要極素的羹湯相配才是。”
表叔一口酒嗆在了喉嚨口,無奈的看著我們。
齊景輝咳嗽一聲,“我是慣食葷,從不吃素的,石子羹還是你們自己享用吧。”
姐夫也趕緊附和他。
我看王公子一臉失望有些不忍,就又想了個法子滿足他的“意趣”。
“哎,我看這水潭邊的石頭都挺幹淨,個頭也不小,不如咱們取幾塊來做石炙吧,正好帶來的肉還剩一些,那樣烤了吃肯定別有風味,幾個孩子還都沒吃過呢。”
其實我們也沒吃過,所以眾人一聽便來了興趣。
表叔第一個讚成,“不錯不錯,我也未曾嚐過呢,不知道今天有沒有這口福。”
王公子無奈,隻得跟著點頭,“這個也是不錯的,我便能做,倒不用隻麻煩小三兒一人了。”
我抽抽嘴角,怎麽又叫人小三了?表叔怎麽還不跟他解釋這個稱唿的意思?
不過這迴他們都能動手,積極性都很快提高起來,紛紛開始行動,不一會就找來了幾塊大石頭,洗刷幹淨,又幫忙挖了坑,撿了柴。
把石頭安置好後,我們把薄薄的肉片小心放上去,燒的滾燙的石頭不一會就把肉片炙熟,使其卷成了片片肉花。
這迴眾人都不算餓了,就邊吃邊玩著,後來那群孩子也跟著學起來,問我們借了火,又捉了小魚小蝦放在石頭上炙烤起來。
那大孩子還又過來跟我說了話,問我們姓甚名誰,我迴答我們都是姓梁的,唯有一個姓王,他也主動說了自己的名字,說家裏邊人人都叫他小鷯哥。
我從善如流的叫了,雖然沒分清他到底是叫小鷯還是鷯哥,仍舊和他認真道了別。
隨後他們便走了,再之後又有其他遊人前來納涼遊玩,我們吃飽喝足後也跟著玩起來,想玩水的就下水,不想的也可以在樹底下玩棋牌。
直鬧到太陽西斜我們才收拾了東西迴家,謝絕了王公子相送的好意,並把表叔賠給他以示歉意。
聽他們今天討論的,表叔那部算經要印刷出版,還得去洛陽找大的書坊或書肆才行,我們的三輪車生意也要去那裏親自談一談,正好胡二前天從東都迴來,帶來了消息說對方想要先看看樣品。
王公子本來說自己不能隨便去洛陽,表叔和他談了一場,覺得他若是喬裝改扮一番,又不去見朋友家人的話,完全能來去自由,混在我們家人中間也並不顯眼。
王公子被說動,打算跟著我們去“冒險”一番,我們便開始打包收拾行李。
其實就是帶一些吃的、穿的在路上用,不過要把三輪車不引人注意的運過去,所以我們並不能騎著它上路。
最後準備了一輛較大的馬車,把車子騎上去牢牢綁住,又蓋了大塊粗布遮掩我們才放心上路。
慢慢的走了接近兩天才到,進了城,表叔和王公子便和我們暫時分道揚鑣,帶著來給他們幫忙的學生梁珂和梁瑾,往打聽好的書坊走去。
我們則跟著胡二爺繼續向北走,直到穿過了大半個洛陽城,才在過了洛水橋後止步,停在了河北岸的玉雞坊旁邊。
胡二先下車,又穿過兩條巷子,才在一道朱漆大門前停下來。
那門高有足足兩三米,上麵掛著木製的牌匾,寫著“木府”的字樣。
守門的下人進去通報,過了一會,便有一個蓄著胡子的中年人出來迎接,看胡二的反應應該是這府裏的某個管家。
他把我們連人帶車讓進去,直接趕到一處較偏僻的院落,又要我們稍等片刻。
過了不久,就又有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被一群人簇擁著過來,到了院門口,他揮手讓那幾個下人在外等著,獨自帶了兩個打扮奇怪的男人進入院子裏來。
旁邊這個管家模樣的立刻上前迎接,又給我們介紹,這便是府邸的主人。
胡二也幫著向他介紹了我們,這位木老爺隨便打了個招唿,就迫不及待的要看車子,看來是對物比對人更有興趣了。
我們便也不賣關子,掀起了蓋著的粗布讓他隨便看。
這木老爺先是自己繞著車子轉了兩圈,又吩咐人把車搬下來。
我們幫著卸了車,把三輪車推下來,又親自騎車在院裏給他們演示了一圈,木老爺當下就也要自己上去溜一圈。
老爸出聲阻止他,“這車雖不需多少技巧,也要練習一番才能上手,況且院子裏空間狹小,不是能跑車的地方,不如稍後再試。”
木老爺才稍微收斂起躍躍欲試的心,改叫他帶來的那兩個打扮奇怪的男人圍著車轉起來。
那兩人一會彎腰檢查車廂子,一會趴在地上研究車鏈子,還嘰嘰咕咕的交流著什麽,用的是我們完全聽不懂的語言。
我們疑惑的看著木老爺,他才開口解釋。
“哦,這二位都是我的門人,來自北域的外邦匠人,平日裏專愛擺弄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我的那些生意可完全離不了他們,現下隻是看看這三輪車的用料,也便於今後準備打造的器具、木料,我木某的名聲在外擺著,梁老盡可放心”
老爸趕緊開口道“哪裏哪裏”,胡二爺也開始隱晦的誇讚起木老爺的“豐功偉績”起來。
那兩個所謂的外邦匠人檢查了一番後,又迴頭對著木老爺嘰裏呱啦的比劃了半天,我們仍像是聽天書一般,不過內心裏倒沒胡二爺那樣緊張。
因為我們的三輪車到底還是有著現代的工藝技術在的,在這個時代怎麽也算是一樣新奇的“發明”,所以我們還是有些底氣的。
木老爺和那兩個匠人說完話後,院外又有一個形似大管家的中年男人進來,貼著他的耳朵說了什麽,還不了解他的想法,我們仍舊隻能不動聲色的站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