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昭的話語鏗鏘有力,不僅僅是傳遍了朝堂,更是傳遍了大崇的天下。


    從那一天起,他便進入了崇國的六部衙門。


    大崇並未有內閣這一製度,所以就了首輔這一職銜,而國師的隻能涵蓋了首輔的工作。


    大崇的六部衙門每一位尚書都是出自崇國境內的大家族,可以說每一個位置都是曆代家族世襲罔替下來。


    除了彼此交換部門,都未曾受過其他影響。


    可以說鐵板一塊。


    即便是鴻雲之禍下,幾大世家雖有受到牽連,卻未曾傷到根本。


    很快他們又重新出來占據了高位。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這些大世家正是如此,隨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更替,每逢亂世之時,便會四處押寶,從而達到不虧的地步。


    楊昭對比自然熟悉,崇國的危機看似與大夏相同,但又是不同。


    因為大夏的世家都是被太祖所覆滅,根本就沒留下任何一個世家的火種。


    而之後的曹家、徐家之流不過是學到了一點皮毛,比真正的大世家差遠了。


    這才是楊昭能夠一舉掀翻棋局的機會。


    進了大崇的六部衙門,楊昭未曾直接就是下重手,而是繼續用徐徐圖之的辦法。


    衙門之內,其實有不少的修士。


    就比如禮部尚書劉春希,出身大家族劉家,更是亭湖書院的弟子,築基後期的修為。


    兵部尚書陳丕顯更是武道先天五層的境界,單論武道,不輸於楊昭。


    修仙者魚龍混雜的朝堂,曾經大夏的那一套雷霆做派無法複製,不過楊昭有自己的主義。


    那邊是慢。


    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的進行一步一步的改革。


    所以找了六部衙門尚書、侍郎等,短暫的碰了一個頭,除了寒暄,楊昭還與之眾人商討了修改大崇律法,以及整頓鄉俗民規等一些不起眼的事情。


    眾人也不知道這位年輕的國師究竟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就完全答應了。


    再之後的就好幾天裏,眾人就看到國師大人不斷是修改著那些小到不能再小的鄉俗民規。


    對於朝堂上的一切大事,渾然不顧,甚至少有說話,眾人更加納悶,不過一個不阻礙自己利益的國師,眾人也就不當一迴事。


    甚至楊昭還經常往外跑,哪裏還有國師的樣子。


    漸漸的對這位國師就不怎麽關注。


    期間楊昭迴了一趟昭陽宗,施展了身外化身,分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本體留在了東勝神洲,分身則是迴到了方丈之地。


    楊昭繼續走遍了大崇各個地方,講各地鄉規民約整理出來,再結合大崇的律法,一套新的大崇律也就麵世了。


    而這整整花費了他三個月的時間。


    石遂接過厚重多達上千頁的律書,心情激動不已。


    甚至荒廢了三天朝政,都在觀摩這本律書的內容。


    因為這裏麵寫的內容太廣了,幾乎可以比擬一份百科全書都不過分。


    看完以後的石遂當即決定,立刻推行。


    頓時朝野嘩然。


    雖然有不少的反對聲,但仍是推行了下去。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仙從繼承皇位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鶯時有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鶯時有三並收藏修仙從繼承皇位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