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千擔瞪大雙眼四周去看,但除了漆黑一片、四周依舊是寂靜無聲,一個人影也沒有。[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陳村種道:“文祖師,那個人在哪裏?”文劍聲對著清平橋那邊方向朗聲道:“尊駕不是為了一會請神道中人嗎,為何現下卻躲在一旁不出來相見?藏頭露尾非英雄所為。”


    不過片刻,那邊果然傳來了陣陣腳步聲,先生駒凝神聽去,似乎是有兩個人不緊不慢地走過來。人未到聲先到,有把低沉的聲音道:“真是慚愧,鄙人確實如三元大師所言,藏頭露尾、鬼鬼祟祟不算得是什麽英雄好漢。其實鄙人比起三元公與先生駒來講,那不過就是個微末小人。”


    腳步聲越來越近,果然看到兩個身形高大之人走到前來。這二人都是穿著西關有錢人常穿的綢緞衫,外罩長袍,戴著頂圓帽,十足十清平街那些家底殷實的藥材鋪店東一般。但等得二人走到麵前,龔千擔、陳村種同籮底橙都看清楚對方來人麵貌,打了個突,這兩個“藥材鋪店東”居然是兩個“番鬼佬”!


    這兩人雖然戴著帽子,但借著微弱光亮還是清楚看到是勾鼻深目的番鬼佬,方才聽聲音其廣府話說得地道非常,若不是親眼所見實在難以相信。龔千擔少見多怪,更是驚訝得得張大了口合不起來。


    文劍聲沉聲道:“未知尊駕是何方人士,何以廣府話說得如此暢順?”左手邊那“番鬼佬”似乎就是方才答話之人,聽到文劍聲發問連忙脫下帽子,露出一頭金發,樣子大約是三四十歲光景,倒是相貌出眾,微有髭須,腦後居然還紮了條小辮子。他躬了躬身道:“鄙人雖然是英吉利人,但有個中國名字,姓馬名文仙,曾在港督府任職,新近被調派到沙麵租界英國領事館做軍事參議。在香港時有位中國朋友還為我取了個字,為‘五倫’。中國人最講究倫教綱常,我馬文仙久慕中華上國衣冠,所以苦學漢文,又因在香港日久且為了行事方便所以廣府話也約略懂得,令文祖師同先生駒見笑了。”


    他此言一出,文劍聲倒無什麽,先生駒同龔千擔卻對望一眼,心中一凜,尤其是龔千擔,他急道:“原來你就是那個從香港來到沙麵的英國番鬼佬馬文仙。<strong>.</strong>那晚在泮塘荔灣就是你搞的‘花甚’!”


    那晚沙麵動魄驚心之遇,沙基眾英雄就是從“豬肉榮”口中得知有個新近從香港派駐沙麵的英國參議,漢名叫馬文仙。此人在香港時就通過香港的華人警察同探子四處打探細眼皇帝的底細下落,別有用心。其後這個英吉利人居然向三欄公會提出要租借泮塘的地界,隨後就有了“三欄”請將的一番激鬥。三欄同沙基群雄差點就折損大半。打仔洪早就斷定一切必然就是這個馬文仙在背後操縱,為的就是要逼得細眼皇帝現身,同時也要探出泮塘荔枝灣“起龍舟”之隱秘。


    龔千擔思前想後,一一印證,怒道:“你這個番鬼佬分明也是想得到召神令!你是怎會得知‘烏龍太歲’的秘密的?”說完就想上前動手。


    先生駒一把攔住龔千擔,其實他心中早有這個疑問,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要等這馬文仙迴答。馬文仙笑道:“無怪千擔兄見怪。沙麵同泮塘的事情其實是個誤會,是馬某人行事太過急切,我知道省城洪門及大戲行當中雖藏龍臥虎,但真正高人都甘於埋塵市井,逍遙化外,隻好出此下策。想是通過神道教團的高手來個‘拋磚引玉’,想是能引出諸位請神英雄前輩露麵。隻是想不到還有那個法蘭西的雅芳小姐橫插一手進來,以致節外生枝。馬某人深感遺憾。”


    “不過也好,今晚總算如願以償,能夠把先生駒同‘南五真’中的‘文武生’祖師請現真身,我馬文仙不虛今番省城之行。”這個馬文仙不但廣府話說得流利,而且言辭雅致,閉上眼睛聽來都無法想象此人居然是個英吉利番人。


    先生駒心中吃驚,麵上不動聲色,道:“五倫先生雖然言辭出眾,但閣下何以會知曉如此之多泮塘荔灣的隱秘?你要引我等請神中人現身,是為了什麽?”


    馬文仙伸手一指旁邊那個番鬼佬,道:“若要問我馬文仙為何會曉得泮塘荔灣起龍頭的隱秘,那就要為各位引見一下我這位朋友。他都是姓馬,不過他卻是個蘇格蘭人,”他旁邊那個鬼佬比馬文仙身材還要高大,一臉絡腮胡須,看起來甚是壯健,也連忙脫下帽子,道:“我也姓馬,中國名為地臣。”他的廣府話之流利與馬文仙不相上下,


    馬文仙道:“我這位朋友一樣以字行,表字永蓮。他的祖上是大大有名,做過多年的中國貿易,對中華之邦是感情甚深。他可以算是省城廣府通,至於泮塘荔灣的隱秘我正是從馬地臣先生口中得知的。”


    文劍聲同先生駒都一齊瞪住馬地臣。馬地臣卻是鎮靜如常,道:“兩位無須疑慮。敝祖上來中國做生意已經是幾代人。當年我的家族初來省城開設商行還是前朝道光皇帝的時候。”文劍聲點點頭,道:“原來馬地臣先生的祖上是十三行的顯赫人物,真是失敬。難怪你的廣府話講得如此之好,也算是個地道廣府人了。”


    馬地臣恭敬道:“不錯,我曾祖父當年仰慕東方文化,不遠萬裏來到省城開設洋行,也見識了不少省城中三點水的請神道中人,而且還同幾位前輩英雄做了結義兄弟。”


    先生駒、文劍聲聽到後都不禁啞然失笑,萬難想象這麽多年前省城洪門前輩居然會同個番鬼佬結拜。但是洪門中的英雄豪俠向來行事總是異於常人,其實就像是“細眼皇帝”黃其昌也同不少外邦人士結識來往,再想之下就不足為奇。


    馬地臣也笑道:“我曾祖父的往事確實令人難以猜度,他對廣府感情深厚是千真萬確,但其實他遠涉重洋來到省城還為了另外一件緊要事情。”


    “我曾祖雖然是蘇格蘭人,但少年時多在歐洲大陸遊曆,在地中海一帶遍遊諸國多年,後來他還加入了一個騎士團,宣誓為維護聖教而戰。這個騎士團源遠流長,據說是在耶路撒冷成立,在十字軍東征時就已經成立。其後這個騎士團的總部就遷往了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奧圖曼帝國的首都。”


    這個馬地臣一口氣說的這通說話,但是文劍聲等人就聽得一頭霧水。先生駒雖然見識過人,但對於西洋曆史卻是所知有限,他對文劍聲道:“三元叔公,弟子慚愧。對於番鬼佬的事情所知不多,不如其昌兄見聞廣博、遊曆四方。他對西洋人的曆史就知之甚詳。”


    文劍聲點點頭,道:“你這個馬地臣,說了這些廢話,與我請神道有甚關係?”


    馬地臣道:“我曾祖父加入這個中世紀騎士團的往事確實與泮塘荔灣的隱秘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後來卻發現其中居然大有關連,而他來省城廣州就是為了能找到請神道中人合作相助。”


    “合作?”龔千擔笑道:“有什麽好合作的?難道你曾祖父還想學請神作法?”


    馬地臣說到這裏就望了馬文仙一眼。馬文仙微笑道:“永蓮兄也覺得他曾祖父的往事有些匪夷所思,還是讓我來代說吧。”


    “其實老馬地臣先生無意中在地中海一個國家的圖書館,從這個騎士團的典籍珍藏中發現了一些幾百年前的書信同航海圖,上麵記載了有一批東羅馬教廷的神職人員攜帶了不少經典在騎士團成員的護送下萬裏迢迢地來到了南中國海,最後到達的目的地就是省城廣州西關、泮塘,其中還和省城中的請神道中人有了很密切的聯係。”


    馬地臣看著文劍聲同先生駒道:“所有關於泮塘荔灣的隱秘如‘起龍頭’、‘烏龍太歲’等等故老傳說,我曾祖父都是從這些書信典籍中所得知,而他也將這些故事記了下來,自我祖父三輩而來代代相傳到我手。諸位現下應該明白為何我同五倫兄對泮塘荔灣如此熟悉了吧。”


    文劍聲同先生駒聽完俱臉色凝重,一言不發,若有所思。龔千擔卻忍耐不住道:“說了半天,你太公究竟要找請神中人合作做甚事情?”


    馬地臣猶豫不決、吞吞吐吐似是有什麽重大事情難以啟齒,但馬文仙卻很幹脆,道:“永蓮兄同他曾祖父一樣,就是想找尋迴失落在省城廣州的西洋請神經典,而隻有洪門中的請神弟子才能幫助我們。”


    龔千擔同陳村種都萬分驚訝,道:“你地西洋番鬼佬也有請神作法?”


    馬文仙哈哈笑道:“何止我地這些番鬼佬,這世上請神法派眾多。隻不過有些請的是邪神異端,迷惑凡眾,我等是深惡痛絕的。”


    馬地臣接口道:“我幼年聽我祖父講述中國、西洋請神道法諸般神通,雖然神往但心內總是有七八成不信。直到我見識過東瀛神道教團同紅船請神種種,才知道召神禦靈乃是真有其事。”


    文劍聲突然問道:“你地二人還知道些什麽?”


    馬文仙饒有深意地看著他道:“我地還知道細眼皇帝就係西江召神令,他正在找尋海珠石。”


    先生駒同文劍聲聽到這裏登時臉色大變,如臨大敵。(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洪門的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中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中泊並收藏混在洪門的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