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娛樂公司跟蘇江電視台合作的新綜藝節目,陸晨不再大包大攬全權負責。
一方麵,考慮到他的時間跟精力不可能跟個鐵打的人那樣不用休息。
另一方麵有心培養他的接班人,這樣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策劃和籌備更多的項目。
他的腦海裏有太多的東西,這些資源都是他從前世裏帶過來的,他很想把那些值得推廣的資源,都是在這個世界裏進行共享。
想法是好的,隻是他的精力卻是有限的,他有想法卻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去把這些好的資源都一一的進行實施。
這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由他考核後選定一名節目組的導演,替代他去進行各項工作,而他則是起到一個監督與宏觀調控的作用。
這次野外生存挑戰的節目,就是陸晨實施這個計劃的第一步。
李導有著豐富的室外拍攝經驗,無論是從組織上還是管理上,都有他自成一套的管理體係。
他欠缺的隻是節目的創意,而這些則是陸晨的強項,這樣他們就正好進行了互補。
李導是蘇江電視台裏的老人了,看到是他,同事們用雷鳴般的掌聲表示對他的認可。
都是老熟人了,不需要寒暄,李導直接進入主題。
“各位同事,剛才陸導也已經說了,我們做綜藝節目的,不能被觀眾們牽著鼻子走,不能一味的去迎合某些觀眾的低級趣味性的要求。
那樣得到的收視率,隻是暫時的表麵現象,而不是長久之策。
所以我們要用健康以及積極向上的節目,來把觀眾們引向一個具有。
從目前的節目形態上看,電視綜藝節目一直遭到詬病的最大原因就是跟風和模仿。
各大上星頻道的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沒有得到有效的遏製。
在創新理念的指導下,“求新求變”成為今年我台綜藝欄目追求。
這就是我們要推出這檔野外生存挑戰節目的目標。
經討論,我們的節目正式命名為《荒野求生》,目前暫定以每周一期。
在每一集的《荒野求生》中,我們的嘉賓會將自己困於一處野外目的地,那裏經常是遊客成為網紅景點,又是非常容易迷路和遇險的地方。
嘉賓會空降到熱帶雨林,然後沿繩滑下至沙漠或湖泊,以及登上最高和最荒涼也有可能是最險峻的山頂和懸崖峭壁。
置身於這些真實的環境中,嘉賓會利用其專業的求生技術,設法逃離險境,尋找重迴人類文明的出路。
荒野求生節目中我們會力求把一些比較實用,以及如何在荒野中求生的食物問題,通過嘉賓的真實體驗,把這些有用的知識傳遞給觀眾。
它同時也教會了觀眾們一些生存的道理,在荒野之中,活下去才最重要的, 其他的都可以放到一邊。”
李導做足了功課,對於為什麽要拍《荒野求生》這檔節目,而《荒野求生》這檔節目又有什麽現實意義,通過精幹的語言傳授給了參會人員。
李導介紹完畢,立刻就有人舉手發言:
“那這個節目就不是普通的綜藝節目了,這樣的節目我們之前從來也沒有做過,兄弟電視台同樣是沒有做過,會不會有好的效果呢?”
詢問的是綜藝頻道負責采編工作的莊耿雄,聽完介紹,他是既興奮又忐忑。
他負責節目的話題規劃、熱點挖掘等工作,第一個問題就想到做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電視台,會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對於這個問題,李導想都沒有想就脫口而說:
“你的這個顧慮,曾經也是我的顧慮。
很高興你有這樣的顧慮,也敢於把你的顧慮提出來。
每年珠峰都有人喪生,每10個登頂的人中就有一個死去。
難道有人發生了意外之後,就再也沒有人去嚐試登頂了嗎?
沒有吧!
不但沒有,反而去挑戰登頂的人每天都在增加當中。
剛才我也說過了,現在各大電視台的綜藝節目,被觀眾吐槽最大的原因就是跟風和模仿。
如果我們一味的模仿,那麽我們哪來的創新。
又或者說,你們當中有沒有人敢跟節目組建議,說是哪一個節目值得我們去模仿的,如果有,那麽我們也願意采納。
都沒有是吧!
既然沒有可以供我們模仿的節目,而我們又不願意去創新,還有什麽節目是可以讓我們既沒有風險,又可以穩操勝券的嗎?
不破不立,一直墨守成規,是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還有人質疑這個節目嗎?
當你們還在質疑時,請先自己問自己,如果這檔節目不是由你們去錄製,去拍攝,你們隻是作為一名觀眾去觀看,你們會不會對這樣的節目充滿著好奇,也充滿著好感,會覺得這樣的節目既刺激又非常大的觀賞性呢?”
李導說到這裏停了下來,把時間留給同事們思考。
他的話深深的留在了同事們的心裏,他說得沒錯,說白了就是在混日子跟把日子過得有意義中做個選擇。
你什麽也不做,隻是做些常規性節目,這樣是不會出錯,但是想人有所那建樹,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看似打發時間的綜藝節目,怎麽把它做得與眾不同,做得跟一般的綜藝節目不一樣,還能做得受觀眾們的喜愛呢?
這就需要節目組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改變一勞永逸的惰性思想,做出來的節目,要讓觀眾們看過之後,會去思考,會去感悟,會忘記了這是個打發時間的節目,而是會將自己代入其中,以為自己也是當事人之一,沉浸在節目中去,這樣的節目,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李導等待了片刻之後,沒有人再提出問題,就此今天的通氣會算是跟同事們達成了共識。
第一次采取導演負責製的錄製方式,陸晨在今天的碰頭會上看到了可以操作的可能性。
這樣就很好。
陸晨不希望跟在他身邊一起共事的同仁,一直罩在他的光環之中。
他也不希望這些工作人員,在看到他缺席時就心裏沒有底,不敢相信別人也能圓滿的完成這項工作。
他要的是,隻要大方向不變,通過他的提前布置與指導,別人也能夠順利的完成他交代的工作。
這樣一來,他才有可能從這些工作中脫身出來,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一方麵,考慮到他的時間跟精力不可能跟個鐵打的人那樣不用休息。
另一方麵有心培養他的接班人,這樣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策劃和籌備更多的項目。
他的腦海裏有太多的東西,這些資源都是他從前世裏帶過來的,他很想把那些值得推廣的資源,都是在這個世界裏進行共享。
想法是好的,隻是他的精力卻是有限的,他有想法卻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去把這些好的資源都一一的進行實施。
這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由他考核後選定一名節目組的導演,替代他去進行各項工作,而他則是起到一個監督與宏觀調控的作用。
這次野外生存挑戰的節目,就是陸晨實施這個計劃的第一步。
李導有著豐富的室外拍攝經驗,無論是從組織上還是管理上,都有他自成一套的管理體係。
他欠缺的隻是節目的創意,而這些則是陸晨的強項,這樣他們就正好進行了互補。
李導是蘇江電視台裏的老人了,看到是他,同事們用雷鳴般的掌聲表示對他的認可。
都是老熟人了,不需要寒暄,李導直接進入主題。
“各位同事,剛才陸導也已經說了,我們做綜藝節目的,不能被觀眾們牽著鼻子走,不能一味的去迎合某些觀眾的低級趣味性的要求。
那樣得到的收視率,隻是暫時的表麵現象,而不是長久之策。
所以我們要用健康以及積極向上的節目,來把觀眾們引向一個具有。
從目前的節目形態上看,電視綜藝節目一直遭到詬病的最大原因就是跟風和模仿。
各大上星頻道的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沒有得到有效的遏製。
在創新理念的指導下,“求新求變”成為今年我台綜藝欄目追求。
這就是我們要推出這檔野外生存挑戰節目的目標。
經討論,我們的節目正式命名為《荒野求生》,目前暫定以每周一期。
在每一集的《荒野求生》中,我們的嘉賓會將自己困於一處野外目的地,那裏經常是遊客成為網紅景點,又是非常容易迷路和遇險的地方。
嘉賓會空降到熱帶雨林,然後沿繩滑下至沙漠或湖泊,以及登上最高和最荒涼也有可能是最險峻的山頂和懸崖峭壁。
置身於這些真實的環境中,嘉賓會利用其專業的求生技術,設法逃離險境,尋找重迴人類文明的出路。
荒野求生節目中我們會力求把一些比較實用,以及如何在荒野中求生的食物問題,通過嘉賓的真實體驗,把這些有用的知識傳遞給觀眾。
它同時也教會了觀眾們一些生存的道理,在荒野之中,活下去才最重要的, 其他的都可以放到一邊。”
李導做足了功課,對於為什麽要拍《荒野求生》這檔節目,而《荒野求生》這檔節目又有什麽現實意義,通過精幹的語言傳授給了參會人員。
李導介紹完畢,立刻就有人舉手發言:
“那這個節目就不是普通的綜藝節目了,這樣的節目我們之前從來也沒有做過,兄弟電視台同樣是沒有做過,會不會有好的效果呢?”
詢問的是綜藝頻道負責采編工作的莊耿雄,聽完介紹,他是既興奮又忐忑。
他負責節目的話題規劃、熱點挖掘等工作,第一個問題就想到做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電視台,會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對於這個問題,李導想都沒有想就脫口而說:
“你的這個顧慮,曾經也是我的顧慮。
很高興你有這樣的顧慮,也敢於把你的顧慮提出來。
每年珠峰都有人喪生,每10個登頂的人中就有一個死去。
難道有人發生了意外之後,就再也沒有人去嚐試登頂了嗎?
沒有吧!
不但沒有,反而去挑戰登頂的人每天都在增加當中。
剛才我也說過了,現在各大電視台的綜藝節目,被觀眾吐槽最大的原因就是跟風和模仿。
如果我們一味的模仿,那麽我們哪來的創新。
又或者說,你們當中有沒有人敢跟節目組建議,說是哪一個節目值得我們去模仿的,如果有,那麽我們也願意采納。
都沒有是吧!
既然沒有可以供我們模仿的節目,而我們又不願意去創新,還有什麽節目是可以讓我們既沒有風險,又可以穩操勝券的嗎?
不破不立,一直墨守成規,是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進步。
還有人質疑這個節目嗎?
當你們還在質疑時,請先自己問自己,如果這檔節目不是由你們去錄製,去拍攝,你們隻是作為一名觀眾去觀看,你們會不會對這樣的節目充滿著好奇,也充滿著好感,會覺得這樣的節目既刺激又非常大的觀賞性呢?”
李導說到這裏停了下來,把時間留給同事們思考。
他的話深深的留在了同事們的心裏,他說得沒錯,說白了就是在混日子跟把日子過得有意義中做個選擇。
你什麽也不做,隻是做些常規性節目,這樣是不會出錯,但是想人有所那建樹,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看似打發時間的綜藝節目,怎麽把它做得與眾不同,做得跟一般的綜藝節目不一樣,還能做得受觀眾們的喜愛呢?
這就需要節目組所有工作人員,都要改變一勞永逸的惰性思想,做出來的節目,要讓觀眾們看過之後,會去思考,會去感悟,會忘記了這是個打發時間的節目,而是會將自己代入其中,以為自己也是當事人之一,沉浸在節目中去,這樣的節目,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李導等待了片刻之後,沒有人再提出問題,就此今天的通氣會算是跟同事們達成了共識。
第一次采取導演負責製的錄製方式,陸晨在今天的碰頭會上看到了可以操作的可能性。
這樣就很好。
陸晨不希望跟在他身邊一起共事的同仁,一直罩在他的光環之中。
他也不希望這些工作人員,在看到他缺席時就心裏沒有底,不敢相信別人也能圓滿的完成這項工作。
他要的是,隻要大方向不變,通過他的提前布置與指導,別人也能夠順利的完成他交代的工作。
這樣一來,他才有可能從這些工作中脫身出來,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