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41章
親媽是我金手指[七零] 作者:戒掉甜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叔覺得韓寧是不是飄了:“雖然最近有幾單大買賣,但我們店也沒有到請保鏢的地步,況且還是不知根知底的外人。”
說完抬起老眼打量了一下陳軍。
陳軍手心發汗,連忙抬起胸膛,作出精神抖擻的樣子。
韓寧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們是做什麽的,可是我們隻有兩個人,一個老頭子,一個後生,就怕有眼紅的人見財起意。”
六叔一聽馬上炸了:“我才不是老頭子,當年老虎都能打死幾隻的,那時候你都還沒出世呢!”
韓寧說:“你也會說是當年。”
六叔:猛虎落淚。
“老囉老囉,現在是後生的世界了,那就聽後生的吧!”
說著拎著水桶走上樓,看也不看陳軍,心裏暗想:真是一個念舊情的。
不過念舊情也有念舊情的好處,總好過那些喂不熟反咬一口的白眼狼。
哼。
陳軍忐忑地問:“老板怎麽說,要不要留下我?”
“跟我一樣叫他六叔就行,你就留下來吧,不過現在沒有房間,你要睡在一樓的小倉庫。”
陳軍對此沒有意見,隻要有個地方落腳,有口飯吃就好:“我會好好學習剪頭發技巧,努力工作!”
總之就是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韓寧頗為頭疼:“剪頭發技巧什麽的到時候再說吧。”
剪頭發太難了,比鑒定一個瓷器是哪個朝代的還要難!
就這樣,陳軍在理發店留了下來。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床,打掃好衛生,將店鋪的門打開,準備好好工作。
韓寧也早早起來做早餐。
作為一店之長的六叔日上三竿才起床,吃完早飯之後,撈著魚竿拎著水桶就往外走。
陳軍以敬佩的眼光看著韓寧:難道現在店裏已經由他做主了嗎?
韓寧:並不是。
陳軍想,吃了早餐,掃了地,應該就會來教他剪頭發了吧。
然而一直等到中午,一個客人也沒有上門,吃完午飯,還是沒有客人。
到了下午,太陽開始西斜的時候,終於來了一個客人。
一個走起路來一拐一拐,花白頭發的老頭,彎著腰走近理發店。
陳軍連忙把半米高的趟櫳門打開:“是來剪頭毛的嗎,請進請進!”
理發店裏站著一個目露兇光的壯漢,臉上一條蜈蚣疤隨著笑容變得格外活靈活現,老頭一看,嚇得走起路來也不拐了:“我路過而已!”
說完一溜煙地走了。
一溜煙地走了。
走了。
陳軍的心情百味雜陳:……
吃完飯的時候,他提出了想走。
六叔說:“才做了一天不到,怎麽就想走了?”
陳軍把今天下午的事情說了一遍:“為了不影響你們的生意,我再去找別的工作吧!”
“不用!”六叔變得十分熱情,“我們店裏就缺你這樣的人才!”
有陳軍在,就不怕那些上門要求理發的人了,他之前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呢?
韓寧不緊不慢地吃飯。
陳軍非常感動:“還是第一次有人說我是人才。為了這句話,怎麽都要撐下去!”
兩人惺惺相惜,差點要執手相看淚眼了。
挖了竹筍迴來以後,楊小小家接連吃了三天竹筍,區芳使出渾身解數,將一道竹筍炒五花腩做得美味無比。
吃多了竹筍,有一個沒那麽可喜的變化,楊小小喉嚨發炎了,楊何玉帶她去衛生所裏開了藥才勉強好一點。
楊建國將這一切歸於她身體太差:“我也吃了很多竹筍,怎麽不見我上火,看來你是缺乏鍛煉,以後得多點和我一起出去玩,別老是窩在家裏看書。”
於是,星期六這天他帶著魚鉤和小桶,找楊小小釣螃蟹。
楊小小心癢癢的。
她以前跟著老大出海海釣過,不過是釣魚,釣上的魚沒有一巴掌大,有著漂亮的花紋,她拍了照以後就將它們放大海了。
釣螃蟹倒是沒有試過。
她把門一鎖,和楊建國出發了。
兩人在巷子口遇到韓寧,韓寧打量一下看上去不靠譜的楊建國,說:“我也去,等我一下。”
他迴家裏放下手中的竹籮和鋤頭,王阿婆問:“都弄好了嗎?”
他點點頭:“都弄好了,墓旁邊的草我也鋤幹淨了。”
然後喝了一碗水,拿起釣鉤和水桶就出去了。
王阿婆從竹籮裏拿出祭祀用的白糖糕、小酒杯和茶壺,又把鐮刀掛在牆上。
最近下雨下得多,她的腿又隱隱作痛,今年沒有上山掃墓,而是由韓寧一個人去。
還沒到潭龍河的時候,楊建國和韓寧便停下腳步,楊小小不解:“不是要去釣螃蟹嗎?”
“在這裏才好釣。”楊建國發現原來小表妹也不是那麽萬能的,比如她不知道一些很好玩的東西。
這個發現讓最近飽受打擊的他重新振作起來。
這是一條小溪,匯向潭龍河,溪水明亮,汩汩地流著,岸邊長著豐美的野草,一年四季都不會衰敗,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夏天會開出緋紅色花朵的小灌木。
韓寧找了一個落腳的地方,又扯了一些綠色的野草鋪在地上,充當坐墊。
楊建國揭開水桶蓋子,亮出釣螃蟹的終極武器——蚯蚓。
楊小小臉上的表情僵了一下:老阿姨看了想打人。
楊建國哈哈笑:“別怕,又不會咬人。”
韓寧拿起楊小小的吊鉤,往上麵套誘餌。
楊小小接過:“多謝韓寧哥。”
釣螃蟹和她以往的海釣不一樣,用的是簡單的吊鉤加釣線,不用釣竿,下了鉤以後如果感覺到手中的釣線在動,就可以收釣線了。
出水的時候,螃蟹的大鉗子還夾著蚯蚓不肯放,就這樣傻傻愣愣地被扯了上來。
楊小小看著楊建國和韓寧一隻接著一隻地吊上螃蟹,而自己的水桶目前空空如也:“我換個地方。”
她提著水桶和釣鉤,往灌木那邊走過去。
韓寧連忙起來:“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不用,我一個人就可以。”
她一邊揮手一邊走,沒有看到路上有小坑,一個趔趄,人沒摔倒,手上的水桶卻飛了出去,骨碌碌地滾到灌木叢前。
“哎呀!”
一聲尖叫,驚起飛鳥無數。
驚叫聲不是從小小嘴裏發出來,而是從灌木叢裏傳出來的。
三人沒想到那裏竟然有人,這個時候除了休息的學生,大家不是應該在田裏嗎?
韓寧說:“楊建國,你看著小小,我去那邊撿水桶。”
楊建國點點頭,快步來到楊小小身邊。
韓寧走過去,和灌木叢中的兩雙眼睛六目相對。
裏麵竟然是一對野鴛鴦。
楊秋月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雙手緊緊地捏著衣服的襟口,仔細看還能發現扣子沒有扣,而朱廣良雖然衣服皺巴巴的,但總算沒有那麽狼狽。
韓寧皺了皺眉頭,撿起水桶就走。
等他走遠了,楊秋月差不多要哭出來:“都怪你,要在這裏……現在好了,被人發現了,萬一傳出去我就不用做人了!”
朱廣良也非常懊悔,剛才怎麽就不記得留意一下周圍的聲響呢:“他敢傳,我就讓我爸收豬的時候不收他們家的豬,說是米豬!”
誰怕誰啊!
“對對對,就這樣!”楊秋月打定主意,等一下就找韓寧談判。
韓寧提著水桶迴來了,楊建國好奇地問:“誰在那裏?”
韓寧說:“沒誰,有人在裏麵偷懶而已。”
楊建國接受了他的解釋,沒往其他地方思考。
楊小小心裏想:這個可以媲美薩頂頂的女高音,聽起來有點耳熟啊……
晚上吃飯,韓寧便把釣上來的小螃蟹清蒸了,蘸以小醋,這是六叔教他的,說有些地方的人這麽吃,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隻給自己留兩隻,其他的都給了楊小小。
王阿婆腿疼,沒有吃。
楊秋月來到的時候,剛好遇到他們吃完飯。
“哎,韓寧,你出來一下。”她站在門邊小聲說。
“你等一下。”
他轉身到天井洗幹淨手,才出去。
楊秋月領著他走到巷子尾的地塘上,開口哀求:“如果你說出去,我就沒辦法活了,你不知道這對一個妹子來說是多重要的事情。”
他說:“知道了。”
楊秋月見他不緊不慢的樣子,心裏沒有底,又說:“你不要把今天的事情說出去,要不朱廣良的爸爸年尾收豬的時候,不收你家的豬,他們家可不是好惹的。”
這樣圖窮匕見的做法讓韓寧笑了起來,這樣的人怎麽會是楊小小的親人呢,對於這種人,他是不會給麵子的。
雖然不會說出去,但是讓她忐忑一下也好:
“我們家今年已經不養豬了。”
“你!”
韓寧沒理她,自行迴了家。
王阿婆已經將碗筷收拾好了,見他迴來,嘴巴動了幾下,欲言又止。
最後,她坐在灶頭前麵燒開水的時候,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
“那個楊秋月和我們不是一路人,你可要想清楚啊。”
韓寧哭笑不得:“阿婆,人家還看不上我呢。”
以前幾次見麵的情況來看,楊秋月對他這個父母雙亡後媽爬牆的窮小子非常看不上眼。
王阿婆將信將疑:“真的嗎,我看楊秋月長得不差……”
“考慮這種事會不會太早了,我才幾歲啊。”韓寧滿頭黑線。
說完抬起老眼打量了一下陳軍。
陳軍手心發汗,連忙抬起胸膛,作出精神抖擻的樣子。
韓寧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們是做什麽的,可是我們隻有兩個人,一個老頭子,一個後生,就怕有眼紅的人見財起意。”
六叔一聽馬上炸了:“我才不是老頭子,當年老虎都能打死幾隻的,那時候你都還沒出世呢!”
韓寧說:“你也會說是當年。”
六叔:猛虎落淚。
“老囉老囉,現在是後生的世界了,那就聽後生的吧!”
說著拎著水桶走上樓,看也不看陳軍,心裏暗想:真是一個念舊情的。
不過念舊情也有念舊情的好處,總好過那些喂不熟反咬一口的白眼狼。
哼。
陳軍忐忑地問:“老板怎麽說,要不要留下我?”
“跟我一樣叫他六叔就行,你就留下來吧,不過現在沒有房間,你要睡在一樓的小倉庫。”
陳軍對此沒有意見,隻要有個地方落腳,有口飯吃就好:“我會好好學習剪頭發技巧,努力工作!”
總之就是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韓寧頗為頭疼:“剪頭發技巧什麽的到時候再說吧。”
剪頭發太難了,比鑒定一個瓷器是哪個朝代的還要難!
就這樣,陳軍在理發店留了下來。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床,打掃好衛生,將店鋪的門打開,準備好好工作。
韓寧也早早起來做早餐。
作為一店之長的六叔日上三竿才起床,吃完早飯之後,撈著魚竿拎著水桶就往外走。
陳軍以敬佩的眼光看著韓寧:難道現在店裏已經由他做主了嗎?
韓寧:並不是。
陳軍想,吃了早餐,掃了地,應該就會來教他剪頭發了吧。
然而一直等到中午,一個客人也沒有上門,吃完午飯,還是沒有客人。
到了下午,太陽開始西斜的時候,終於來了一個客人。
一個走起路來一拐一拐,花白頭發的老頭,彎著腰走近理發店。
陳軍連忙把半米高的趟櫳門打開:“是來剪頭毛的嗎,請進請進!”
理發店裏站著一個目露兇光的壯漢,臉上一條蜈蚣疤隨著笑容變得格外活靈活現,老頭一看,嚇得走起路來也不拐了:“我路過而已!”
說完一溜煙地走了。
一溜煙地走了。
走了。
陳軍的心情百味雜陳:……
吃完飯的時候,他提出了想走。
六叔說:“才做了一天不到,怎麽就想走了?”
陳軍把今天下午的事情說了一遍:“為了不影響你們的生意,我再去找別的工作吧!”
“不用!”六叔變得十分熱情,“我們店裏就缺你這樣的人才!”
有陳軍在,就不怕那些上門要求理發的人了,他之前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呢?
韓寧不緊不慢地吃飯。
陳軍非常感動:“還是第一次有人說我是人才。為了這句話,怎麽都要撐下去!”
兩人惺惺相惜,差點要執手相看淚眼了。
挖了竹筍迴來以後,楊小小家接連吃了三天竹筍,區芳使出渾身解數,將一道竹筍炒五花腩做得美味無比。
吃多了竹筍,有一個沒那麽可喜的變化,楊小小喉嚨發炎了,楊何玉帶她去衛生所裏開了藥才勉強好一點。
楊建國將這一切歸於她身體太差:“我也吃了很多竹筍,怎麽不見我上火,看來你是缺乏鍛煉,以後得多點和我一起出去玩,別老是窩在家裏看書。”
於是,星期六這天他帶著魚鉤和小桶,找楊小小釣螃蟹。
楊小小心癢癢的。
她以前跟著老大出海海釣過,不過是釣魚,釣上的魚沒有一巴掌大,有著漂亮的花紋,她拍了照以後就將它們放大海了。
釣螃蟹倒是沒有試過。
她把門一鎖,和楊建國出發了。
兩人在巷子口遇到韓寧,韓寧打量一下看上去不靠譜的楊建國,說:“我也去,等我一下。”
他迴家裏放下手中的竹籮和鋤頭,王阿婆問:“都弄好了嗎?”
他點點頭:“都弄好了,墓旁邊的草我也鋤幹淨了。”
然後喝了一碗水,拿起釣鉤和水桶就出去了。
王阿婆從竹籮裏拿出祭祀用的白糖糕、小酒杯和茶壺,又把鐮刀掛在牆上。
最近下雨下得多,她的腿又隱隱作痛,今年沒有上山掃墓,而是由韓寧一個人去。
還沒到潭龍河的時候,楊建國和韓寧便停下腳步,楊小小不解:“不是要去釣螃蟹嗎?”
“在這裏才好釣。”楊建國發現原來小表妹也不是那麽萬能的,比如她不知道一些很好玩的東西。
這個發現讓最近飽受打擊的他重新振作起來。
這是一條小溪,匯向潭龍河,溪水明亮,汩汩地流著,岸邊長著豐美的野草,一年四季都不會衰敗,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夏天會開出緋紅色花朵的小灌木。
韓寧找了一個落腳的地方,又扯了一些綠色的野草鋪在地上,充當坐墊。
楊建國揭開水桶蓋子,亮出釣螃蟹的終極武器——蚯蚓。
楊小小臉上的表情僵了一下:老阿姨看了想打人。
楊建國哈哈笑:“別怕,又不會咬人。”
韓寧拿起楊小小的吊鉤,往上麵套誘餌。
楊小小接過:“多謝韓寧哥。”
釣螃蟹和她以往的海釣不一樣,用的是簡單的吊鉤加釣線,不用釣竿,下了鉤以後如果感覺到手中的釣線在動,就可以收釣線了。
出水的時候,螃蟹的大鉗子還夾著蚯蚓不肯放,就這樣傻傻愣愣地被扯了上來。
楊小小看著楊建國和韓寧一隻接著一隻地吊上螃蟹,而自己的水桶目前空空如也:“我換個地方。”
她提著水桶和釣鉤,往灌木那邊走過去。
韓寧連忙起來:“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不用,我一個人就可以。”
她一邊揮手一邊走,沒有看到路上有小坑,一個趔趄,人沒摔倒,手上的水桶卻飛了出去,骨碌碌地滾到灌木叢前。
“哎呀!”
一聲尖叫,驚起飛鳥無數。
驚叫聲不是從小小嘴裏發出來,而是從灌木叢裏傳出來的。
三人沒想到那裏竟然有人,這個時候除了休息的學生,大家不是應該在田裏嗎?
韓寧說:“楊建國,你看著小小,我去那邊撿水桶。”
楊建國點點頭,快步來到楊小小身邊。
韓寧走過去,和灌木叢中的兩雙眼睛六目相對。
裏麵竟然是一對野鴛鴦。
楊秋月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雙手緊緊地捏著衣服的襟口,仔細看還能發現扣子沒有扣,而朱廣良雖然衣服皺巴巴的,但總算沒有那麽狼狽。
韓寧皺了皺眉頭,撿起水桶就走。
等他走遠了,楊秋月差不多要哭出來:“都怪你,要在這裏……現在好了,被人發現了,萬一傳出去我就不用做人了!”
朱廣良也非常懊悔,剛才怎麽就不記得留意一下周圍的聲響呢:“他敢傳,我就讓我爸收豬的時候不收他們家的豬,說是米豬!”
誰怕誰啊!
“對對對,就這樣!”楊秋月打定主意,等一下就找韓寧談判。
韓寧提著水桶迴來了,楊建國好奇地問:“誰在那裏?”
韓寧說:“沒誰,有人在裏麵偷懶而已。”
楊建國接受了他的解釋,沒往其他地方思考。
楊小小心裏想:這個可以媲美薩頂頂的女高音,聽起來有點耳熟啊……
晚上吃飯,韓寧便把釣上來的小螃蟹清蒸了,蘸以小醋,這是六叔教他的,說有些地方的人這麽吃,也別有一番滋味。
他隻給自己留兩隻,其他的都給了楊小小。
王阿婆腿疼,沒有吃。
楊秋月來到的時候,剛好遇到他們吃完飯。
“哎,韓寧,你出來一下。”她站在門邊小聲說。
“你等一下。”
他轉身到天井洗幹淨手,才出去。
楊秋月領著他走到巷子尾的地塘上,開口哀求:“如果你說出去,我就沒辦法活了,你不知道這對一個妹子來說是多重要的事情。”
他說:“知道了。”
楊秋月見他不緊不慢的樣子,心裏沒有底,又說:“你不要把今天的事情說出去,要不朱廣良的爸爸年尾收豬的時候,不收你家的豬,他們家可不是好惹的。”
這樣圖窮匕見的做法讓韓寧笑了起來,這樣的人怎麽會是楊小小的親人呢,對於這種人,他是不會給麵子的。
雖然不會說出去,但是讓她忐忑一下也好:
“我們家今年已經不養豬了。”
“你!”
韓寧沒理她,自行迴了家。
王阿婆已經將碗筷收拾好了,見他迴來,嘴巴動了幾下,欲言又止。
最後,她坐在灶頭前麵燒開水的時候,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
“那個楊秋月和我們不是一路人,你可要想清楚啊。”
韓寧哭笑不得:“阿婆,人家還看不上我呢。”
以前幾次見麵的情況來看,楊秋月對他這個父母雙亡後媽爬牆的窮小子非常看不上眼。
王阿婆將信將疑:“真的嗎,我看楊秋月長得不差……”
“考慮這種事會不會太早了,我才幾歲啊。”韓寧滿頭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