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婷婷,我也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都一樣。”我笑道。
“嗯?不會吧,你這算是在和我套近乎嗎?”牛婷婷似乎不相信。
“我是說真的啊。”我苦笑著,自己還能散發出都市氣息嗎?
“下午的時候,你不是說和幾個朋友來這邊旅遊嗎?如果你是農村出來的,大山綠林的,還看不膩嗎,跑這窮山溝來旅遊什麽呢?”牛婷婷有理有據的說道。
“呃,”我挺尷尬的,幸好天黑她也看不見,牛婷婷不僅實在,還挺有邏輯的,我這不是在給自己挖坑嘛。
我道:“就是帶那幾個朋友來玩,這下都搞丟了,我也不知如何交代了。”
牛婷婷也不再糾結農村城市的了,而是順著說:“那可得把人找到,我們快點走吧。”說罷,她上前來扶著我,加快了幾分腳程。
來在古宅前,牛婷婷來迴走動看了看陰森森的房屋,房間門口還是大開的,就像一張漆黑的大嘴,要將人吞噬,她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蘇武,這屋子有些讓我滲得慌,總覺得有什麽在裏邊盯著我,我們就這樣直接進去?兩眼一抹黑,寸步難行啊。”
“沒辦法,這裏麵可不會有電燈之類的,否則我之前就按亮了。”我搖頭道,想了想又道:“對了,這附近還有兩三戶住家,家裏應該有人,我們去找他們幫幫忙?借個手電什麽的也好。”
“這還差不多,隻要有照明的,等下迴來,我打頭陣走前麵。”牛婷婷自信的說。
我笑了笑。本來想說讓她在這等著,我去找人,但又擔心牛婷婷一個人在這兒出什麽意外,索性,我們一起出發,在下午的時候,我就看見這古宅的後麵就有兩戶人家,大概的方位我是知道的,相隔了有好幾百米,不算短。
在黑夜中能看到遠處房屋的輪廓,但都是漆黑的,沒有亮光,也不知道是沒開燈,還是裏麵沒人,希望有人在家吧。
我們在田野裏穿梭,向著左邊這戶相對較近的人家走去。
走在前麵的牛婷婷突然輕唿一聲摔倒了,我趕緊往前一拉,拉住了她的衣服,問道:“沒事兒吧?”
“沒,這兒有個土坡,你也小心點。”牛婷婷跳起來,表示沒有大礙,又道:“夜路不好走,不過沒關係,這都是田地,最多拌拌腳,走,跟上我。”
我跑上前兩步,走在她前麵:“你跟著我,我在前麵開路,”說完我就埋頭往前走,牛婷婷是熱心幫我的,讓她磕著碰著,我也會過意不去。
“大男子主義。”牛婷婷嘀咕道,不過也沒有爭,在我後麵不緊不慢的跟著。
“我可沒有。”我辯解道。
沒多久,我麵前就出現一個向上的斜坡,而斜坡之上就是那處房屋了。
“蘇武,該不會是沒人在家吧?這怎麽都沒動靜?”牛婷婷走上前來。
“不好說,也許人家休息的早,我們上去敲門問問吧。”我一邊說著,一邊往上走。
這裏不像我們老家,在農村都有院落,而這裏似乎都沒有,我們直接就走到了房屋前,剛剛敲響房門,裏邊就傳出來了一個婦女的聲音,還帶著很高的防備:“誰?誰在外麵!”
我正要答話,身邊的牛婷婷一把拉住我,她迴道:“大媽,我是開班車的,這麽晚打攪了,想找你借個手電用用,方便嗎?”
“等等。”大媽在裏麵喊道。
很快,裏麵亮起了搖曳的火光,門也開了,一個四五十歲的婦人,穿著一身樸實的大衣,頭上已有不少的白發,她手裏端著蠟燭,打量了我們一眼,最後停在牛婷婷身上。
大媽這才放鬆了警惕,笑道:“我記得你,我坐過你從這裏到鎮上的班車,小姑娘挺厲害的。”
牛婷婷被人認出來,蠻開心的:“大媽,我叫牛婷婷,這麽晚了還來打攪您,真是對不住了。”
我也得找找存在感,趕緊道:“大媽,我叫蘇武,打擾了。”
“沒有沒有,外麵天冷,來來,蘇武、牛婷婷都進來,坐下再說。”大媽熱情的招唿著我們向裏走去。
客廳裏很簡陋,正中央有一張四方桌,加上幾個條凳,一眼望去,家用裝飾也就再無他物了,而在牆壁上貼有許多海報和圖畫,全都是觀音菩薩、什麽大佛之類的,在空曠的客廳裏,配合著蠟燭倒影出忽明忽暗的情景,這樣子居然還有點佛廟弄堂的感覺。
這家人可能信佛,我還注意到頭頂上有一個用電線吊著的燈泡,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我們正拉開凳子落座到四方桌周圍,這時,裏屋走出一個中年男子,穿著寬大的棉布衣服,身材有些矮小,應該在一米五左右,不過臉上的笑容倒是讓人覺得很隨和,他一邊走過來,一邊道:“有客人來了啊。”
我和牛婷婷都起身客氣的喊了聲:“叔叔。”
“坐坐,都別站著。”中年男子也過來陪著我們坐下。
大媽對我們介紹說她叫陳以珍,中年男子是她的丈夫,叫王場均,陳大媽也是自來熟的人,還著重的對自己的丈夫介紹了牛婷婷,畢竟在她看來,開載客的班車這是技術路子,比她們種莊稼要強很多。
牛婷婷被一頓誇讚,還有些不好意思了,一個勁的擺手客氣道:“開車也沒什麽好的,時間也不自由。”
王場均雖然一直是微笑的傾聽著,也時不時的誇讚牛婷婷幾句,但我卻發現他的目光在更多的時候,卻是在打量我,我也知道這是出於正常的反應,要是我在家半夜快睡覺的時辰,卻有陌生人來訪,多少都會有些警惕和疑惑。
我主動搭話道:“王叔,你們這裏是電路出了什麽問題嗎?”
王場均指了指我們頭頂上的燈泡,點頭道:“是啊,我們家的電器也沒幾個,用的比較多的就這個電燈,但線路老化了,不好使,要修理還得重新鑽眼鋪線,得花費不少錢,我們兩口子覺得沒必要,也就用蠟燭對付著過了。”
“嗯?不會吧,你這算是在和我套近乎嗎?”牛婷婷似乎不相信。
“我是說真的啊。”我苦笑著,自己還能散發出都市氣息嗎?
“下午的時候,你不是說和幾個朋友來這邊旅遊嗎?如果你是農村出來的,大山綠林的,還看不膩嗎,跑這窮山溝來旅遊什麽呢?”牛婷婷有理有據的說道。
“呃,”我挺尷尬的,幸好天黑她也看不見,牛婷婷不僅實在,還挺有邏輯的,我這不是在給自己挖坑嘛。
我道:“就是帶那幾個朋友來玩,這下都搞丟了,我也不知如何交代了。”
牛婷婷也不再糾結農村城市的了,而是順著說:“那可得把人找到,我們快點走吧。”說罷,她上前來扶著我,加快了幾分腳程。
來在古宅前,牛婷婷來迴走動看了看陰森森的房屋,房間門口還是大開的,就像一張漆黑的大嘴,要將人吞噬,她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蘇武,這屋子有些讓我滲得慌,總覺得有什麽在裏邊盯著我,我們就這樣直接進去?兩眼一抹黑,寸步難行啊。”
“沒辦法,這裏麵可不會有電燈之類的,否則我之前就按亮了。”我搖頭道,想了想又道:“對了,這附近還有兩三戶住家,家裏應該有人,我們去找他們幫幫忙?借個手電什麽的也好。”
“這還差不多,隻要有照明的,等下迴來,我打頭陣走前麵。”牛婷婷自信的說。
我笑了笑。本來想說讓她在這等著,我去找人,但又擔心牛婷婷一個人在這兒出什麽意外,索性,我們一起出發,在下午的時候,我就看見這古宅的後麵就有兩戶人家,大概的方位我是知道的,相隔了有好幾百米,不算短。
在黑夜中能看到遠處房屋的輪廓,但都是漆黑的,沒有亮光,也不知道是沒開燈,還是裏麵沒人,希望有人在家吧。
我們在田野裏穿梭,向著左邊這戶相對較近的人家走去。
走在前麵的牛婷婷突然輕唿一聲摔倒了,我趕緊往前一拉,拉住了她的衣服,問道:“沒事兒吧?”
“沒,這兒有個土坡,你也小心點。”牛婷婷跳起來,表示沒有大礙,又道:“夜路不好走,不過沒關係,這都是田地,最多拌拌腳,走,跟上我。”
我跑上前兩步,走在她前麵:“你跟著我,我在前麵開路,”說完我就埋頭往前走,牛婷婷是熱心幫我的,讓她磕著碰著,我也會過意不去。
“大男子主義。”牛婷婷嘀咕道,不過也沒有爭,在我後麵不緊不慢的跟著。
“我可沒有。”我辯解道。
沒多久,我麵前就出現一個向上的斜坡,而斜坡之上就是那處房屋了。
“蘇武,該不會是沒人在家吧?這怎麽都沒動靜?”牛婷婷走上前來。
“不好說,也許人家休息的早,我們上去敲門問問吧。”我一邊說著,一邊往上走。
這裏不像我們老家,在農村都有院落,而這裏似乎都沒有,我們直接就走到了房屋前,剛剛敲響房門,裏邊就傳出來了一個婦女的聲音,還帶著很高的防備:“誰?誰在外麵!”
我正要答話,身邊的牛婷婷一把拉住我,她迴道:“大媽,我是開班車的,這麽晚打攪了,想找你借個手電用用,方便嗎?”
“等等。”大媽在裏麵喊道。
很快,裏麵亮起了搖曳的火光,門也開了,一個四五十歲的婦人,穿著一身樸實的大衣,頭上已有不少的白發,她手裏端著蠟燭,打量了我們一眼,最後停在牛婷婷身上。
大媽這才放鬆了警惕,笑道:“我記得你,我坐過你從這裏到鎮上的班車,小姑娘挺厲害的。”
牛婷婷被人認出來,蠻開心的:“大媽,我叫牛婷婷,這麽晚了還來打攪您,真是對不住了。”
我也得找找存在感,趕緊道:“大媽,我叫蘇武,打擾了。”
“沒有沒有,外麵天冷,來來,蘇武、牛婷婷都進來,坐下再說。”大媽熱情的招唿著我們向裏走去。
客廳裏很簡陋,正中央有一張四方桌,加上幾個條凳,一眼望去,家用裝飾也就再無他物了,而在牆壁上貼有許多海報和圖畫,全都是觀音菩薩、什麽大佛之類的,在空曠的客廳裏,配合著蠟燭倒影出忽明忽暗的情景,這樣子居然還有點佛廟弄堂的感覺。
這家人可能信佛,我還注意到頭頂上有一個用電線吊著的燈泡,也不知道能不能用。
我們正拉開凳子落座到四方桌周圍,這時,裏屋走出一個中年男子,穿著寬大的棉布衣服,身材有些矮小,應該在一米五左右,不過臉上的笑容倒是讓人覺得很隨和,他一邊走過來,一邊道:“有客人來了啊。”
我和牛婷婷都起身客氣的喊了聲:“叔叔。”
“坐坐,都別站著。”中年男子也過來陪著我們坐下。
大媽對我們介紹說她叫陳以珍,中年男子是她的丈夫,叫王場均,陳大媽也是自來熟的人,還著重的對自己的丈夫介紹了牛婷婷,畢竟在她看來,開載客的班車這是技術路子,比她們種莊稼要強很多。
牛婷婷被一頓誇讚,還有些不好意思了,一個勁的擺手客氣道:“開車也沒什麽好的,時間也不自由。”
王場均雖然一直是微笑的傾聽著,也時不時的誇讚牛婷婷幾句,但我卻發現他的目光在更多的時候,卻是在打量我,我也知道這是出於正常的反應,要是我在家半夜快睡覺的時辰,卻有陌生人來訪,多少都會有些警惕和疑惑。
我主動搭話道:“王叔,你們這裏是電路出了什麽問題嗎?”
王場均指了指我們頭頂上的燈泡,點頭道:“是啊,我們家的電器也沒幾個,用的比較多的就這個電燈,但線路老化了,不好使,要修理還得重新鑽眼鋪線,得花費不少錢,我們兩口子覺得沒必要,也就用蠟燭對付著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