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雲君正站在窗口看著院子裏的梨樹吐著花蕊,聽著蘇邦彥的話,頓時笑了起來。
她這哥哥比自己隻不過早了一步,但每次跟她說話,都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總跟大她三四歲的樣子。不由失笑:“哥哥,我找你來是有正事。”
說著吩咐水華和明茶出去守在門口,這才坐下來,順手給蘇邦彥倒了杯茶。
“什麽事?莫不是又看上什麽香囊花樣子,自己的零錢不夠了,想讓你哥我支援你一下?”蘇邦彥開著玩笑,忽然想起來:“對了,前些日子我派人送來的蜀錦你可拿著了,裏麵有幾匹是鬆喬去蜀地特地給你和大姐挑的,說那都是蜀地時興的花樣子,京城可沒有呢。”
聞言蘇雲君這才想起啦,在定北侯府遇到沈清心的時候,她嚷嚷著的蜀錦。
若是前世,她或許還會纏著蘇邦彥問,可是這一世對於這些她早沒了興趣。當下隻是搖搖頭,很是嚴肅的看著蘇邦彥:“哥哥,我真的是有正事要與你說。”
“前些日子我在姑姑家聽到了一些消息,跟阿姐的婚事有關。”
一聽到跟大姐蘇子衿有關係,蘇邦彥頓時也收起了嬉皮笑臉:“怎麽了?”
“之前有次晚上我去找娘的時候,聽到她和爹爹正在商量著阿姐的婚事,說是看中了榮國公府的世子陳平。當時我也不知道什麽情況沒作聲,後來在姑姑府上,聽到廚房的婆子談論,才知道。榮國公世子還沒娶親,家裏已經是烏煙瘴氣,成日去一些不該去的地方,還在莊子上養了戲子。隻是這事外人都沒人知道,也是送魚的魚販平日也常去榮國公府才知道的。你說若是爹娘不知道,把阿姐許給榮國公世子,這可如何是好?”蘇雲君一邊說著一邊露出擔憂的神色。
蘇邦彥聽了哪還能忍,當下站了起來:“那怎麽成,我去告訴爹娘。”
聞言蘇雲君趕緊一把拉住蘇邦彥:“哥哥莫要衝動,若是你現在去說與爹娘聽,到時候爹娘問你是怎麽知道的該如何說。”
“這……我自然不會把你賣出來就是。”蘇邦彥畢竟隻是十四歲的孩子,做事有些衝動,欠了考究。
蘇雲君卻是搖搖頭:“我哪裏是怕哥哥說出我,隻是怕到時候爹娘會說我們道聽途說,平白的丫鬟婆子的話也當真就不好了。若是到時候爹娘去打聽,並沒有我們說的那事,肯定會覺得我們胡來,以後再有半點消息都聽不著了。”
“那該怎麽辦?”聞言蘇邦彥卻是急壞了,這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總不能看著自己大姐就這麽被糟踐了。
蘇雲君拉著蘇邦彥坐下,這才開口:“所以我才找哥哥商量這件事情,哥哥常在外走動,先去查查看是否屬實,若是真的到時候說與爹娘聽也是有憑有據。隻是得快點,若是爹娘已經給阿姐定下這親事,倒是候即便是退了,也是有傷阿姐的清譽。”
蘇邦彥自然知道輕重緩急,當即應下,也不敢久坐,直接去了外院。
蘇家因為老蘇相公有蔭恩,蘇邦彥再過兩年可以直接謀一個萬騎守衛的差事,所以也沒有硬逼著蘇邦彥考取功名。
加上蘇邦彥打小性子比較野,像極了他救救,沒事喜歡舞刀弄棒的,就是坐不下來念書。
蘇廣濤看著自己兒子這不成器的樣子,差點沒被氣死,好在老蘇相公是個豁達的人,既然文不成那就武吧,再不行給點錢攆出去經商去。反正能養活自己就成。
也是老蘇相公這麽慣著,蘇邦彥這才棄文從武,到也是有模有樣的,跟著舅舅上教練場還打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老蘇相公看了就更高興了,平日裏對蘇邦彥管的也是相對自由一點,每日除了跟先生讀書習武,大多數時間還是能在街上溜達一下的。
現在聽到蘇雲君的話,自然是不敢耽誤,上街上去吆喝自己的三五好友,開始著手。
蘇雲君也知道,榮國公想壓下來的事,指著蘇邦彥去根本翻不出什麽花來。
不過是她現在實在無人可用,加上蘇廣濤夫婦要給蘇子衿定親的時候,也會多番去打聽,隻希望蘇邦彥到時候能攪和一下,讓蘇廣濤看出端倪。
就在蘇邦彥走了沒多久,蘇雲君讓水華拿了本前朝的野史,靠坐在窗邊翻了起來。
完全不知道外麵朝堂上,因為她們昨日那一險,都快吵翻天了。
此刻含元殿的殿堂上,文武百官分為兩撥。
一邊是蘇岩硯和王全中為首的反韋派,一邊是宗楚客和韋溫為首的擁韋派。
反韋派這邊監察禦史張碩,高舉護牌對著中宗說道:“皇上無論家國天下,無規矩不成方圓,安樂公主大街上公然縱仆傷人,京城百姓已經怨聲載道,若是皇上不能予以正罰,讓京城百姓如何去想,讓天下百姓又作何想。”
監察禦史開口,隨後嘩啦啦跪倒一大批反韋派的官員,頓時宗楚客開口。
“公主鑾駕所過之處,無論是官員百姓,本就該避讓,才能顯示皇室威嚴。安樂公主代表的不僅僅是公主本身,還有陳唐皇室的威嚴,若百姓連著這最基本的尊重避讓都沒有,那就是在藐視皇權。皇上未將這些愚民都一一治罪已經是皇上仁德,安樂公主又何罪之有?難道要容公主被平民百姓衝撞,有損皇家威嚴才是對的,還是在你的眼裏,根本就沒有皇權,不尊重皇上!”
二十一章: 廟堂之爭
宗楚客這話一說,有些嚴重了。
原本義正言辭要中宗問罪安樂公主的監察禦史,頓時噤聲,誰也不敢接這話。
倒是有個七品小官,跪了出來:“迴吾皇萬歲,公主鑾駕行經之地,京中百姓自然是該避讓的,但安樂公主仆從不知所謂,打傷成郡王府的車夫,驚了馬,險些害坐在車裏的成郡王妃喪命,這是不爭的事實。從玉蝶上來說,成郡王妃乃是安樂公主的族嬸。我陳唐泱泱大國,乃是禮儀之邦,安樂公主見到陳郡王妃,本應該行晚輩禮,可是公主並未停車,這已經是失了禮數。而且還縱仆打傷族嬸的車夫。至族嬸於危難之中,這在孝經中更是大逆不道。我陳唐乃是泱泱大國,各國番邦都以陳唐馬首是瞻,安樂公主代表的不僅僅是陳唐皇室,更代表著陳唐的萬裏河山。此事讓天下百姓知道許會念著,皇上宅心仁厚不忍處罰親生女兒,但落在各國番邦的耳朵裏,又將如何看待陳唐。還請皇上三思啊。”
此言一出,連宗楚客都沒話說,的確此事可大可小,要知道現在長安境內,除了陳唐的百姓,還有許多番邦商販。事情傳到番邦,到時候就不是處罰不處罰的事了,可是把臉丟到國外去了。
中宗聽著兩邊吵過來吵過去,隻覺得腦袋都疼了,心裏也明白都是自己太縱容安樂,才會導致現在這局麵。
當下揮揮手:“安樂身為公主,卻疏於禮教,從今日起,禁止安樂公主私自出宮,並罰減去實封六百戶,在宮內靜思己過。公主府的宅子也收迴入庫,等何日公主改過自新,再出宮另起府邸。”
她這哥哥比自己隻不過早了一步,但每次跟她說話,都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模樣,總跟大她三四歲的樣子。不由失笑:“哥哥,我找你來是有正事。”
說著吩咐水華和明茶出去守在門口,這才坐下來,順手給蘇邦彥倒了杯茶。
“什麽事?莫不是又看上什麽香囊花樣子,自己的零錢不夠了,想讓你哥我支援你一下?”蘇邦彥開著玩笑,忽然想起來:“對了,前些日子我派人送來的蜀錦你可拿著了,裏麵有幾匹是鬆喬去蜀地特地給你和大姐挑的,說那都是蜀地時興的花樣子,京城可沒有呢。”
聞言蘇雲君這才想起啦,在定北侯府遇到沈清心的時候,她嚷嚷著的蜀錦。
若是前世,她或許還會纏著蘇邦彥問,可是這一世對於這些她早沒了興趣。當下隻是搖搖頭,很是嚴肅的看著蘇邦彥:“哥哥,我真的是有正事要與你說。”
“前些日子我在姑姑家聽到了一些消息,跟阿姐的婚事有關。”
一聽到跟大姐蘇子衿有關係,蘇邦彥頓時也收起了嬉皮笑臉:“怎麽了?”
“之前有次晚上我去找娘的時候,聽到她和爹爹正在商量著阿姐的婚事,說是看中了榮國公府的世子陳平。當時我也不知道什麽情況沒作聲,後來在姑姑府上,聽到廚房的婆子談論,才知道。榮國公世子還沒娶親,家裏已經是烏煙瘴氣,成日去一些不該去的地方,還在莊子上養了戲子。隻是這事外人都沒人知道,也是送魚的魚販平日也常去榮國公府才知道的。你說若是爹娘不知道,把阿姐許給榮國公世子,這可如何是好?”蘇雲君一邊說著一邊露出擔憂的神色。
蘇邦彥聽了哪還能忍,當下站了起來:“那怎麽成,我去告訴爹娘。”
聞言蘇雲君趕緊一把拉住蘇邦彥:“哥哥莫要衝動,若是你現在去說與爹娘聽,到時候爹娘問你是怎麽知道的該如何說。”
“這……我自然不會把你賣出來就是。”蘇邦彥畢竟隻是十四歲的孩子,做事有些衝動,欠了考究。
蘇雲君卻是搖搖頭:“我哪裏是怕哥哥說出我,隻是怕到時候爹娘會說我們道聽途說,平白的丫鬟婆子的話也當真就不好了。若是到時候爹娘去打聽,並沒有我們說的那事,肯定會覺得我們胡來,以後再有半點消息都聽不著了。”
“那該怎麽辦?”聞言蘇邦彥卻是急壞了,這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總不能看著自己大姐就這麽被糟踐了。
蘇雲君拉著蘇邦彥坐下,這才開口:“所以我才找哥哥商量這件事情,哥哥常在外走動,先去查查看是否屬實,若是真的到時候說與爹娘聽也是有憑有據。隻是得快點,若是爹娘已經給阿姐定下這親事,倒是候即便是退了,也是有傷阿姐的清譽。”
蘇邦彥自然知道輕重緩急,當即應下,也不敢久坐,直接去了外院。
蘇家因為老蘇相公有蔭恩,蘇邦彥再過兩年可以直接謀一個萬騎守衛的差事,所以也沒有硬逼著蘇邦彥考取功名。
加上蘇邦彥打小性子比較野,像極了他救救,沒事喜歡舞刀弄棒的,就是坐不下來念書。
蘇廣濤看著自己兒子這不成器的樣子,差點沒被氣死,好在老蘇相公是個豁達的人,既然文不成那就武吧,再不行給點錢攆出去經商去。反正能養活自己就成。
也是老蘇相公這麽慣著,蘇邦彥這才棄文從武,到也是有模有樣的,跟著舅舅上教練場還打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老蘇相公看了就更高興了,平日裏對蘇邦彥管的也是相對自由一點,每日除了跟先生讀書習武,大多數時間還是能在街上溜達一下的。
現在聽到蘇雲君的話,自然是不敢耽誤,上街上去吆喝自己的三五好友,開始著手。
蘇雲君也知道,榮國公想壓下來的事,指著蘇邦彥去根本翻不出什麽花來。
不過是她現在實在無人可用,加上蘇廣濤夫婦要給蘇子衿定親的時候,也會多番去打聽,隻希望蘇邦彥到時候能攪和一下,讓蘇廣濤看出端倪。
就在蘇邦彥走了沒多久,蘇雲君讓水華拿了本前朝的野史,靠坐在窗邊翻了起來。
完全不知道外麵朝堂上,因為她們昨日那一險,都快吵翻天了。
此刻含元殿的殿堂上,文武百官分為兩撥。
一邊是蘇岩硯和王全中為首的反韋派,一邊是宗楚客和韋溫為首的擁韋派。
反韋派這邊監察禦史張碩,高舉護牌對著中宗說道:“皇上無論家國天下,無規矩不成方圓,安樂公主大街上公然縱仆傷人,京城百姓已經怨聲載道,若是皇上不能予以正罰,讓京城百姓如何去想,讓天下百姓又作何想。”
監察禦史開口,隨後嘩啦啦跪倒一大批反韋派的官員,頓時宗楚客開口。
“公主鑾駕所過之處,無論是官員百姓,本就該避讓,才能顯示皇室威嚴。安樂公主代表的不僅僅是公主本身,還有陳唐皇室的威嚴,若百姓連著這最基本的尊重避讓都沒有,那就是在藐視皇權。皇上未將這些愚民都一一治罪已經是皇上仁德,安樂公主又何罪之有?難道要容公主被平民百姓衝撞,有損皇家威嚴才是對的,還是在你的眼裏,根本就沒有皇權,不尊重皇上!”
二十一章: 廟堂之爭
宗楚客這話一說,有些嚴重了。
原本義正言辭要中宗問罪安樂公主的監察禦史,頓時噤聲,誰也不敢接這話。
倒是有個七品小官,跪了出來:“迴吾皇萬歲,公主鑾駕行經之地,京中百姓自然是該避讓的,但安樂公主仆從不知所謂,打傷成郡王府的車夫,驚了馬,險些害坐在車裏的成郡王妃喪命,這是不爭的事實。從玉蝶上來說,成郡王妃乃是安樂公主的族嬸。我陳唐泱泱大國,乃是禮儀之邦,安樂公主見到陳郡王妃,本應該行晚輩禮,可是公主並未停車,這已經是失了禮數。而且還縱仆打傷族嬸的車夫。至族嬸於危難之中,這在孝經中更是大逆不道。我陳唐乃是泱泱大國,各國番邦都以陳唐馬首是瞻,安樂公主代表的不僅僅是陳唐皇室,更代表著陳唐的萬裏河山。此事讓天下百姓知道許會念著,皇上宅心仁厚不忍處罰親生女兒,但落在各國番邦的耳朵裏,又將如何看待陳唐。還請皇上三思啊。”
此言一出,連宗楚客都沒話說,的確此事可大可小,要知道現在長安境內,除了陳唐的百姓,還有許多番邦商販。事情傳到番邦,到時候就不是處罰不處罰的事了,可是把臉丟到國外去了。
中宗聽著兩邊吵過來吵過去,隻覺得腦袋都疼了,心裏也明白都是自己太縱容安樂,才會導致現在這局麵。
當下揮揮手:“安樂身為公主,卻疏於禮教,從今日起,禁止安樂公主私自出宮,並罰減去實封六百戶,在宮內靜思己過。公主府的宅子也收迴入庫,等何日公主改過自新,再出宮另起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