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三人離開,韋安石這才坐下和蘇雲君說道:“為何不讓他們現如今到京城相幫?”
聞言蘇雲君笑道:“雖說多一人便多一份勝算,可是也不能半點退路不留,從龍功臣不適合輔政,這點韋大人心中定然很清楚。三公皆乃是有輔政治國之才的,若是卷入政變,便是失了幾分光彩,縱然現在多了一分勝算,日後又該如何治國平天下。”
韋安石聞言笑道:“卻沒想到侄女瞧得如此長遠,郡王當真是沒看錯人啊,隻是可惜是個女兒身不能入朝為官,若不然我們這些老東西怕是都要給你騰個位置。蘇岩硯這老家夥,晚上就是做夢也是要笑著醒的。”
聞言蘇雲君微微頷首:“韋大人過譽了。”
說完想起陳景恆所言,蘇雲君開口道:“聽說不日吐蕃來使便要入京,這幾日皇上必然要提與吐蕃聯姻攻打突厥隻是,還請韋大人多多費心。”
韋安石點點頭:“這是自然,內亂未平談何攘外,再說這些年郭源振鎮守邊關,與突厥關係甚好,斷然沒有答應吐蕃去攻打突厥之理。國富民強才能談軍功,現如今還是先安內才是。”
“韋大人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雲君便就不叨擾了。”蘇雲君看著時間差不多,現如今任何地方多待一刻便是多一分危險,隨後直接告辭迴府。
韋安石也不留,吩咐管家送蘇雲君出去,便就進了內室。
一路離開韋安石的府上,蘇雲君直接迴了蘇家。
隨後吩咐清明去給普潤送了個信。
吐蕃來使要和親,不管說韋皇後會不會接著這個機會,想要讓她和親,她也該做好準備了。
不過三日,吐蕃來使便到了京城。
中宗在文華殿設宴,讓文武百官,朝廷命婦皆要出席來款待吐蕃王子和公主。
蘇雲君跟著華氏一大早的便就到了文華殿,所有人在殿中恭候著,等到快巳時三刻吐蕃來使才和中宗韋後從文華殿外進來。
滿朝文武頓時跪倒在地,高聲山唿:“皇上萬歲,皇後吉祥。”
等中宗和韋皇後走到殿上這才轉身吩咐眾人平身。
蘇雲君和華氏跟著命婦坐起身來,就見著在中宗右手下方坐著四位異域番邦的來使。
為首的是一個約莫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子,頭上裹著紗巾,穿著吐蕃的服飾,一臉笑意。看上去平和無害的模樣,蘇雲君卻是瞧見這雙眼睛後麵透出滿滿的都是算計。其實這想想便也就知道了,如果說眼前之人當真是如他表現的這般,吐蕃斷然也不會派他出使陳唐。
在他身側坐著兩女一男,男得便就是吐蕃的元謹王子,而兩位女的則是衛矛公主,和她的姐姐南奎公主。
原本吐蕃來和親書說的是想讓元謹王子娶一位陳唐的公主,並且將衛矛公主許配給陳唐的勇士,一切皆由陳唐皇上做主。等人到了京城才發現,隨行多了一位南奎公主,既然人都到了陳唐斷然沒有推拒來使的道理。
一百五十六章: 本宮瞧廣昌鄉君…
蘇雲君看著吐蕃的兩位公主,年紀小點的是衛矛公主,頭戴釵環瞧著服飾的精致,看上去在吐蕃應該也是很受吐蕃君王的喜愛。相比另外一位南奎公主,則是比較有心思的,穿了一身陳唐的漢人服飾,若不是臉型帶著些異域風情的味道,咋一看還以為是陳唐的某位公主郡主坐在那。
南奎公主從進入大殿開始,便與衛矛公主相反,一直收斂著心神,似乎麵對如此場麵有些怯弱一般。衛矛公主則是張揚著性子,四處打量著,對一切都有著一副好奇心。
等中宗吩咐,太監高唱著宴席開始,吐蕃來使便領著王子公主站起身來,對中宗施行跪拜朝賀大禮。
隨後起身吩咐侍從將帶來的賀禮奉上。
“我主聽聞聖上欲行祭天大典,特讓臣領著元謹王子和衛矛公主,南奎公主前來恭賀。恭祝聖上千秋萬歲,國運昌隆。”
中宗聞言大悅,高興的說道:“既然到了京城,這幾日就讓韋禎好好陪著王子公主好好轉轉,一個月後的祭天大典,到時候便請王子公主隨行。”
說罷就要讓歌舞進殿,未想吐蕃使臣卻是並未歸席而是站在殿中。
中宗見此隻得開口:“愛卿還有何事?”
聞言吐蕃使臣恭敬道:“我主命臣前來時曾再三交代,務必求聖上為元謹王子和衛矛公主指配良緣,臣想今日聖上何不趁著這大好機會,借此良機為公主和王子選一良配,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吐蕃此次前來,雖然說是借著朝賀祭天大典,但是人家擺明了也就是來求和聯姻的。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中宗心裏也清楚,便就接過話道:“這樣也好。”
“隻是朕需好生想想,現在朕的膝下已無適齡的公主,一時還真…”中宗想著最小的女兒安樂如今也已經嫁給武延秀了,而且就算安樂未婚配,他怎麽也不會將安樂公主賜婚吐蕃王子的。
原本中宗是打算選一個大臣的千金,到時候封個公主,直接許配給吐蕃王子便可。至於到底原本是不是公主,也沒人會去在意,卻是沒想到吐蕃使臣竟然在大殿上當著眾人的麵,讓中宗賜婚。
這一時間卻是想不出誰人合適了。
就在這時,韋皇後輕笑著提醒中宗:“蘇公家不是還有孫女,年齡也剛好合適,聽著是個溫柔嫻淑,知書達理的姑娘,去了吐蕃斷不會失了咱們陳唐的麵子。”
話說的極輕,也就隻有坐在上麵的中宗和韋後聽得見。
低下的百官自然是聽不清的,就隻見著中宗聞言麵色微微猶豫,似是對韋皇後的提議並不十分認同。
韋皇後卻是沒有泄氣,反而繼續說道:“現如今百官之中哪還有合適的女子,即便是有,冊封她為公主和親,定是要連封其父母,臣妾瞧著倒是蘇家女兒最為合適。當初皇上不也瞧見了她在未央宮的模樣,處事鎮定自若,這才是我陳唐公主該有的風範。若不是說現在裹兒已經嫁與武延秀,臣妾也斷然不會想到廣昌鄉君,皇上也要為陳唐的國威考慮。若是選了個上不得台麵的,那還不在吐蕃人麵前失了我陳唐的麵子,這等有損國威的事情,還請皇上三思啊。”
原本中宗考慮的是,蘇岩硯一直為國盡忠職守,當初在先太後在位之時,若不是他極力主張也便沒有自己的什麽事了。所以這才猶豫,畢竟誰也不想將自家女兒遠嫁番邦,特別是蘇家二小姐廣昌鄉君,是蘇岩硯最為喜愛的孫女,若是將蘇雲君賜婚元謹王子,蘇岩硯定是要反對的。
可是聽了韋皇後這麽說,中宗想想也是,蘇雲君那姑娘他也見過,端得起大家風範,若是封個公主嫁到吐蕃定然不會失了陳唐的麵子。
一番思索,還在考慮著,就見著元謹王子站起身來,對著中宗恭敬道:“元謹在吐蕃便聽聞中土的千金小姐,對於琴棋書畫很有見地,元謹雖然是番邦之人,但是一直很是喜愛陳唐的詩畫,很是仰慕畫聖張萱,還請聖上能許元謹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為妻。讓臣能與其交流陳唐的詩畫便可。”
聞言蘇雲君笑道:“雖說多一人便多一份勝算,可是也不能半點退路不留,從龍功臣不適合輔政,這點韋大人心中定然很清楚。三公皆乃是有輔政治國之才的,若是卷入政變,便是失了幾分光彩,縱然現在多了一分勝算,日後又該如何治國平天下。”
韋安石聞言笑道:“卻沒想到侄女瞧得如此長遠,郡王當真是沒看錯人啊,隻是可惜是個女兒身不能入朝為官,若不然我們這些老東西怕是都要給你騰個位置。蘇岩硯這老家夥,晚上就是做夢也是要笑著醒的。”
聞言蘇雲君微微頷首:“韋大人過譽了。”
說完想起陳景恆所言,蘇雲君開口道:“聽說不日吐蕃來使便要入京,這幾日皇上必然要提與吐蕃聯姻攻打突厥隻是,還請韋大人多多費心。”
韋安石點點頭:“這是自然,內亂未平談何攘外,再說這些年郭源振鎮守邊關,與突厥關係甚好,斷然沒有答應吐蕃去攻打突厥之理。國富民強才能談軍功,現如今還是先安內才是。”
“韋大人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雲君便就不叨擾了。”蘇雲君看著時間差不多,現如今任何地方多待一刻便是多一分危險,隨後直接告辭迴府。
韋安石也不留,吩咐管家送蘇雲君出去,便就進了內室。
一路離開韋安石的府上,蘇雲君直接迴了蘇家。
隨後吩咐清明去給普潤送了個信。
吐蕃來使要和親,不管說韋皇後會不會接著這個機會,想要讓她和親,她也該做好準備了。
不過三日,吐蕃來使便到了京城。
中宗在文華殿設宴,讓文武百官,朝廷命婦皆要出席來款待吐蕃王子和公主。
蘇雲君跟著華氏一大早的便就到了文華殿,所有人在殿中恭候著,等到快巳時三刻吐蕃來使才和中宗韋後從文華殿外進來。
滿朝文武頓時跪倒在地,高聲山唿:“皇上萬歲,皇後吉祥。”
等中宗和韋皇後走到殿上這才轉身吩咐眾人平身。
蘇雲君和華氏跟著命婦坐起身來,就見著在中宗右手下方坐著四位異域番邦的來使。
為首的是一個約莫三四十歲的中年男子,頭上裹著紗巾,穿著吐蕃的服飾,一臉笑意。看上去平和無害的模樣,蘇雲君卻是瞧見這雙眼睛後麵透出滿滿的都是算計。其實這想想便也就知道了,如果說眼前之人當真是如他表現的這般,吐蕃斷然也不會派他出使陳唐。
在他身側坐著兩女一男,男得便就是吐蕃的元謹王子,而兩位女的則是衛矛公主,和她的姐姐南奎公主。
原本吐蕃來和親書說的是想讓元謹王子娶一位陳唐的公主,並且將衛矛公主許配給陳唐的勇士,一切皆由陳唐皇上做主。等人到了京城才發現,隨行多了一位南奎公主,既然人都到了陳唐斷然沒有推拒來使的道理。
一百五十六章: 本宮瞧廣昌鄉君…
蘇雲君看著吐蕃的兩位公主,年紀小點的是衛矛公主,頭戴釵環瞧著服飾的精致,看上去在吐蕃應該也是很受吐蕃君王的喜愛。相比另外一位南奎公主,則是比較有心思的,穿了一身陳唐的漢人服飾,若不是臉型帶著些異域風情的味道,咋一看還以為是陳唐的某位公主郡主坐在那。
南奎公主從進入大殿開始,便與衛矛公主相反,一直收斂著心神,似乎麵對如此場麵有些怯弱一般。衛矛公主則是張揚著性子,四處打量著,對一切都有著一副好奇心。
等中宗吩咐,太監高唱著宴席開始,吐蕃來使便領著王子公主站起身來,對中宗施行跪拜朝賀大禮。
隨後起身吩咐侍從將帶來的賀禮奉上。
“我主聽聞聖上欲行祭天大典,特讓臣領著元謹王子和衛矛公主,南奎公主前來恭賀。恭祝聖上千秋萬歲,國運昌隆。”
中宗聞言大悅,高興的說道:“既然到了京城,這幾日就讓韋禎好好陪著王子公主好好轉轉,一個月後的祭天大典,到時候便請王子公主隨行。”
說罷就要讓歌舞進殿,未想吐蕃使臣卻是並未歸席而是站在殿中。
中宗見此隻得開口:“愛卿還有何事?”
聞言吐蕃使臣恭敬道:“我主命臣前來時曾再三交代,務必求聖上為元謹王子和衛矛公主指配良緣,臣想今日聖上何不趁著這大好機會,借此良機為公主和王子選一良配,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吐蕃此次前來,雖然說是借著朝賀祭天大典,但是人家擺明了也就是來求和聯姻的。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中宗心裏也清楚,便就接過話道:“這樣也好。”
“隻是朕需好生想想,現在朕的膝下已無適齡的公主,一時還真…”中宗想著最小的女兒安樂如今也已經嫁給武延秀了,而且就算安樂未婚配,他怎麽也不會將安樂公主賜婚吐蕃王子的。
原本中宗是打算選一個大臣的千金,到時候封個公主,直接許配給吐蕃王子便可。至於到底原本是不是公主,也沒人會去在意,卻是沒想到吐蕃使臣竟然在大殿上當著眾人的麵,讓中宗賜婚。
這一時間卻是想不出誰人合適了。
就在這時,韋皇後輕笑著提醒中宗:“蘇公家不是還有孫女,年齡也剛好合適,聽著是個溫柔嫻淑,知書達理的姑娘,去了吐蕃斷不會失了咱們陳唐的麵子。”
話說的極輕,也就隻有坐在上麵的中宗和韋後聽得見。
低下的百官自然是聽不清的,就隻見著中宗聞言麵色微微猶豫,似是對韋皇後的提議並不十分認同。
韋皇後卻是沒有泄氣,反而繼續說道:“現如今百官之中哪還有合適的女子,即便是有,冊封她為公主和親,定是要連封其父母,臣妾瞧著倒是蘇家女兒最為合適。當初皇上不也瞧見了她在未央宮的模樣,處事鎮定自若,這才是我陳唐公主該有的風範。若不是說現在裹兒已經嫁與武延秀,臣妾也斷然不會想到廣昌鄉君,皇上也要為陳唐的國威考慮。若是選了個上不得台麵的,那還不在吐蕃人麵前失了我陳唐的麵子,這等有損國威的事情,還請皇上三思啊。”
原本中宗考慮的是,蘇岩硯一直為國盡忠職守,當初在先太後在位之時,若不是他極力主張也便沒有自己的什麽事了。所以這才猶豫,畢竟誰也不想將自家女兒遠嫁番邦,特別是蘇家二小姐廣昌鄉君,是蘇岩硯最為喜愛的孫女,若是將蘇雲君賜婚元謹王子,蘇岩硯定是要反對的。
可是聽了韋皇後這麽說,中宗想想也是,蘇雲君那姑娘他也見過,端得起大家風範,若是封個公主嫁到吐蕃定然不會失了陳唐的麵子。
一番思索,還在考慮著,就見著元謹王子站起身來,對著中宗恭敬道:“元謹在吐蕃便聽聞中土的千金小姐,對於琴棋書畫很有見地,元謹雖然是番邦之人,但是一直很是喜愛陳唐的詩畫,很是仰慕畫聖張萱,還請聖上能許元謹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為妻。讓臣能與其交流陳唐的詩畫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