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元年(公元前206年)七月,韓信被劉邦封為漢“大將軍”,統三軍之職。
同月,“義帝被霸王弑殺”的消息,傳遍了各諸侯國。因道路不通,傳到蜀中的時候,比中原各地都晚了半月餘。
義帝,雖無實權,可即使是空頭君王,也比普通人的命貴上百倍。有他在,就說明天下並非“霸王獨大”,縱然霸王要做什麽,也不至於太過分。如今他被殺了,這在諸侯國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各國君王紛紛揣測,項王此舉是否預示著要對天下有什麽大動作?
這下子,九江王英布慌了。
當初他失手殺掉了義帝,又聽陳平說項羽有殺他之意,故而率五千人馬到了彭城之外的他,連夜逃迴了九江國。後來,項羽並沒有舉兵討伐,他那顆懸著的心,才漸漸平複下來。
怎知還沒過幾天安穩日子,這消息就傳遍了列國。
如今,項王代他背了這黑鍋,又豈能饒恕他?會不會很快舉兵討伐?英布的心,又一次被揪到了嗓子眼。
韓信自任命大將軍以來,每日在隱蔽的地方加強三軍的操練。另外,他派萬餘士卒大張旗鼓的,在蜀中的懸崖峭壁等險要地方鑿孔支架,並鋪以木板,建造棧道。
韓信每日命樊噲、周勃率萬餘漢兵鑿山的事情,傳到劉邦耳中,讓他大為不悅。可剛剛任命了對方,又不好過多幹涉,落下一個“用將卻疑”的名聲。得到“義帝被霸王弑殺”的消息,劉邦正好有借口找來韓信,探探他的意思。
正在監察士兵們趕修棧道的韓信,接到侍衛傳漢王口諭說,“大王要請大將軍用膳”,他忙放下手中的活,風塵仆仆得趕迴大營。
近來,他愈發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性格所帶來的弊端。曾經的他,不會察言觀色,不懂奉言諂媚,可是來到蜀中後,尤其是與蕭何和夏侯嬰接觸頻繁後,他漸漸悟到“伴君如伴虎”,“話中三分真的”真諦。
像是突然開了竅似的,他明白了隻要不違背大的原則,能達到一件事情的目的,有時候就該看人臉色行事,而不必執拗於不融於塵世的頑固。
一進劉邦房內,看到滿案幾的酒菜。
韓信忙上前行禮道:“韓信見過大王。”
“聽聞,大將軍近日十分操勞,寡人特命人備了酒菜,犒勞愛卿。”劉邦伸手示意韓信入席。
“謝大王。”二人說著,已跽坐在席上。
劉邦笑看著韓信:“嗯,瘦了不少,莫不是做寡人的大將軍太過操勞了?”
“為大王分憂是應該的,”韓信不好意思地摸摸後腦勺,旋即身子前傾:“韓信也想早日幫大王打迴去。”
“好,寡人就等著你這大將軍帶兵打迴去!”劉邦拍了拍韓信的肩膀,隨即笑著道:“丞相多次在寡人麵前稱讚你啊,今日寡人得到一個消息,想必你早已知曉,想問問你的看法?”
“臣不敢,大王請講。”韓信從酒壇中,倒出兩樽,先呈給劉邦一樽。
劉邦接過酒樽,問道:“你從彭城出來的時候,可知道項羽弑殺義帝之事?”
“迴稟大王,義帝乃是被九江王英布所殺,並非項王下命。”韓信道。
“哦?”劉邦詫異擰眉。
二人邊喝邊聊,韓信將他所知道的事情悉數告知,劉邦這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隻不過,項羽所背下的這個黑鍋,對劉邦來說,像是隱隱讓他看到了東出的希望。隻是暫時,他還未理出什麽頭緒。
喝到起興,劉邦突然問道:“依大將軍之見,若寡人的漢軍東出,寡人與項羽,誰的勝算更大?”
“論勇武、強悍、仁義、兵力,大王與項王,皆不可比。”韓信夾了口菜,放入口中。
此言一出,隻見劉邦臉色一沉,抿唇不語。
猛然意識到自己的直白又一次失了言,韓信趕忙轉而道:“但臣在項王身邊侍奉多年,對項王的為人也算了解,臣以為,項王並非是賢明的君王。”
“哦?”劉邦一聽這話,陡然來了興致,沉眯的雙眼瞪得大亮:“說說,他如何不賢明?”
“項王神武自不必說,他雖年輕,但深謀遠慮亦是許多人不曾看到的。隻不過,他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對女人太過重情,對身邊的人又太過重義。”韓信道。
“繼續說。”劉邦聽得起興。
韓信緩緩道:“項王待長者恭敬,對士卒慈愛,言語溫和,軍中每每有生病的將士,他會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而當他震怒時,下屬千百人嚇得不敢稍動;他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使得張良、陳平、以及如臣這樣有著滿腔熱血的人,都離他而去……”韓信說到這兒,有意觀察著劉邦的麵色由黯淡漸而紅潤。
“項王此人心高氣傲,他自問智勇無雙,故而如我等從楚離開之人,他並不放在眼中,因為他覺得,以他一人之力、之勇、之智,便可解決天下事。故而其所信任的,都是他的女人和兄弟,身邊最重要的亦都是他的親信。”
“嗯……”劉邦點頭,表示韓信分析得很對。
“固然,他們都是堪當大任之人,可這些人多是武將。項王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乃是當今楚國丞相範增,天下事,項王隻與範增商榷。範增此人,臣以為太過居高自傲,太過偏激行事,想來項王也隻是因為其年紀大了,又與夫人的關係,對範增感情上的信任,多於國事。而說到感情,如項王這樣的人,一旦被感情羈絆,必將影響他的心性。古來成大事者,心中必不會有任何羈絆!故而這樣的人,不適合為君王。”
韓信見劉邦一味聽而不語,怕自己又說錯了話,補充道:“而大王不同。”
“哦,寡人如何不同?”劉邦的眼眸更亮,夾起一個雞腿放進韓信的盤碟中。
劉邦此舉,讓韓信更來了興致,侃侃道:“大王您,與項王反其道而行——您不任人唯親,敢於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必將銳不可擋!”
同月,“義帝被霸王弑殺”的消息,傳遍了各諸侯國。因道路不通,傳到蜀中的時候,比中原各地都晚了半月餘。
義帝,雖無實權,可即使是空頭君王,也比普通人的命貴上百倍。有他在,就說明天下並非“霸王獨大”,縱然霸王要做什麽,也不至於太過分。如今他被殺了,這在諸侯國中掀起了不小的風波,各國君王紛紛揣測,項王此舉是否預示著要對天下有什麽大動作?
這下子,九江王英布慌了。
當初他失手殺掉了義帝,又聽陳平說項羽有殺他之意,故而率五千人馬到了彭城之外的他,連夜逃迴了九江國。後來,項羽並沒有舉兵討伐,他那顆懸著的心,才漸漸平複下來。
怎知還沒過幾天安穩日子,這消息就傳遍了列國。
如今,項王代他背了這黑鍋,又豈能饒恕他?會不會很快舉兵討伐?英布的心,又一次被揪到了嗓子眼。
韓信自任命大將軍以來,每日在隱蔽的地方加強三軍的操練。另外,他派萬餘士卒大張旗鼓的,在蜀中的懸崖峭壁等險要地方鑿孔支架,並鋪以木板,建造棧道。
韓信每日命樊噲、周勃率萬餘漢兵鑿山的事情,傳到劉邦耳中,讓他大為不悅。可剛剛任命了對方,又不好過多幹涉,落下一個“用將卻疑”的名聲。得到“義帝被霸王弑殺”的消息,劉邦正好有借口找來韓信,探探他的意思。
正在監察士兵們趕修棧道的韓信,接到侍衛傳漢王口諭說,“大王要請大將軍用膳”,他忙放下手中的活,風塵仆仆得趕迴大營。
近來,他愈發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性格所帶來的弊端。曾經的他,不會察言觀色,不懂奉言諂媚,可是來到蜀中後,尤其是與蕭何和夏侯嬰接觸頻繁後,他漸漸悟到“伴君如伴虎”,“話中三分真的”真諦。
像是突然開了竅似的,他明白了隻要不違背大的原則,能達到一件事情的目的,有時候就該看人臉色行事,而不必執拗於不融於塵世的頑固。
一進劉邦房內,看到滿案幾的酒菜。
韓信忙上前行禮道:“韓信見過大王。”
“聽聞,大將軍近日十分操勞,寡人特命人備了酒菜,犒勞愛卿。”劉邦伸手示意韓信入席。
“謝大王。”二人說著,已跽坐在席上。
劉邦笑看著韓信:“嗯,瘦了不少,莫不是做寡人的大將軍太過操勞了?”
“為大王分憂是應該的,”韓信不好意思地摸摸後腦勺,旋即身子前傾:“韓信也想早日幫大王打迴去。”
“好,寡人就等著你這大將軍帶兵打迴去!”劉邦拍了拍韓信的肩膀,隨即笑著道:“丞相多次在寡人麵前稱讚你啊,今日寡人得到一個消息,想必你早已知曉,想問問你的看法?”
“臣不敢,大王請講。”韓信從酒壇中,倒出兩樽,先呈給劉邦一樽。
劉邦接過酒樽,問道:“你從彭城出來的時候,可知道項羽弑殺義帝之事?”
“迴稟大王,義帝乃是被九江王英布所殺,並非項王下命。”韓信道。
“哦?”劉邦詫異擰眉。
二人邊喝邊聊,韓信將他所知道的事情悉數告知,劉邦這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
隻不過,項羽所背下的這個黑鍋,對劉邦來說,像是隱隱讓他看到了東出的希望。隻是暫時,他還未理出什麽頭緒。
喝到起興,劉邦突然問道:“依大將軍之見,若寡人的漢軍東出,寡人與項羽,誰的勝算更大?”
“論勇武、強悍、仁義、兵力,大王與項王,皆不可比。”韓信夾了口菜,放入口中。
此言一出,隻見劉邦臉色一沉,抿唇不語。
猛然意識到自己的直白又一次失了言,韓信趕忙轉而道:“但臣在項王身邊侍奉多年,對項王的為人也算了解,臣以為,項王並非是賢明的君王。”
“哦?”劉邦一聽這話,陡然來了興致,沉眯的雙眼瞪得大亮:“說說,他如何不賢明?”
“項王神武自不必說,他雖年輕,但深謀遠慮亦是許多人不曾看到的。隻不過,他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對女人太過重情,對身邊的人又太過重義。”韓信道。
“繼續說。”劉邦聽得起興。
韓信緩緩道:“項王待長者恭敬,對士卒慈愛,言語溫和,軍中每每有生病的將士,他會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而當他震怒時,下屬千百人嚇得不敢稍動;他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使得張良、陳平、以及如臣這樣有著滿腔熱血的人,都離他而去……”韓信說到這兒,有意觀察著劉邦的麵色由黯淡漸而紅潤。
“項王此人心高氣傲,他自問智勇無雙,故而如我等從楚離開之人,他並不放在眼中,因為他覺得,以他一人之力、之勇、之智,便可解決天下事。故而其所信任的,都是他的女人和兄弟,身邊最重要的亦都是他的親信。”
“嗯……”劉邦點頭,表示韓信分析得很對。
“固然,他們都是堪當大任之人,可這些人多是武將。項王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乃是當今楚國丞相範增,天下事,項王隻與範增商榷。範增此人,臣以為太過居高自傲,太過偏激行事,想來項王也隻是因為其年紀大了,又與夫人的關係,對範增感情上的信任,多於國事。而說到感情,如項王這樣的人,一旦被感情羈絆,必將影響他的心性。古來成大事者,心中必不會有任何羈絆!故而這樣的人,不適合為君王。”
韓信見劉邦一味聽而不語,怕自己又說錯了話,補充道:“而大王不同。”
“哦,寡人如何不同?”劉邦的眼眸更亮,夾起一個雞腿放進韓信的盤碟中。
劉邦此舉,讓韓信更來了興致,侃侃道:“大王您,與項王反其道而行——您不任人唯親,敢於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必將銳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