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聞聽此言,亞父有些詫然地睜開眼睛:“丫頭,你不是一直都主張消滅劉邦嗎?為何現下卻又反對呢?”
莫紫嫣輕笑搖頭:“嫣兒不是反對消滅劉邦,而是目下,包圍滎陽,我軍並無取得大獲全勝的把握。”
亞父不解地看著她,道:“怎麽說?”
莫紫嫣耐心解釋著:“此前大王親征齊國,來迴用了近十個月的時間,尚未能將齊國一舉殲滅。目下,劉邦的勢力遠在齊國田氏之上,且各國諸侯在楚漢兩國間來迴搖擺不定,若是想要徹底消滅他,沒有一年兩載,怕是不可能的。”
冷兵器時代,一國與一國之間的戰爭,一場仗下來,短則數月,長則幾年。對於這種一國決心徹底剿滅另一國的大戰,兩年的時間,隻是做了最小的估算。
“這個老夫知道,但若此時不消滅他,難道養虎為患,等他坐大?”亞父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旋即道:“這是上次你送來的茶,茶不錯。”
“茶雖好,但上了年歲也不可喝得過量啊。”莫紫嫣莞爾續上新水,繼續道:“亞父之計是好計!若想保證一舉‘急攻’下滎陽,必須保證我軍的後方穩固,保證漢軍的糧草和漢兵的馳援被徹底阻斷!”
莫紫嫣將茶水遞上前,緩緩道:“敖倉的糧食在數月間,被我軍與漢軍爭相搶奪,已耗盡不少,難以維持長久。而滎陽又離咱們彭城路途遙遠,我軍若是沒有足夠的糧餉作為保障,短期雖不會有什麽影響,但是長此以往,一年半載之後,我們就會陷入餉盡糧絕的境地。以叔父的能力,嫣兒怕糧餉會成為我們的拖累,阻礙大局。”
滎陽的西北是“成皋”,又名虎牢關,北連黃河,南接嵩嶽,山嶺夾峙,犬牙交錯,且處東西咽喉要塞,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滎陽東北為“廣武”,東連滎澤,西接汜水。有山名廣武,以一斷澗劃開雙峰,各建一城,隔澗對峙,虎踞龍蟠,居高臨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兩地均派驍將鎮守,互成犄角之勢。
莫紫嫣所講的正是若想一舉殲滅漢軍,首先要斷其後方糧餉,同時成皋和廣武兩地的漢軍援兵,都不能來馳援劉邦。
亞父頻頻點頭,莫紫嫣這席話,讓他深以為然。
正所謂“軍未動而糧先行”,糧餉的保證在兩軍交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軍隊在外作戰,有糧食有軍餉,將士們就有底氣,若是糧餉斷了,再猛的軍隊,心裏的底氣都跨了。
解決後方軍糧的事情,是歸“左尹”項伯所管。項伯人雖隨軍在滎陽,但是在楚都彭城後方籌集糧草的人,卻是他安排的親信。
此前漢使入楚,亞父隻盤算了攻漢的時機,卻忽略了後方糧草的運作。
亞父捋起長白須,略略歎了一口氣:“項伯此人,確是靠不住,老夫倒是疏忽了。”
“可劉邦的後方,卻有蕭何提供穩定的糧草供給和兵員輸送。正因如此,此次彭城之戰後,他才能迅速集結兵力,得以恢複元氣在滎陽與我軍對陣。若是在此地長耗下去,我們在作戰上的優勢,很快會因為沒有糧餉而轉為劣勢。”莫紫嫣道。
若無糧草,即便打了無數次勝仗,隻要未將敵軍盡數殲滅,勝利的一方,一旦麵臨絕糧的慘境,就等於將之前的勝利之勢功虧一簣。而落敗的一方,隻要保證後方糧草的穩定和充援,就可以等待對方餉盡糧絕之時,再伺機反撲。
當年章邯率軍投降,楚軍也正是因為糧草不濟,才不得不接受秦軍議和,繼而又被迫減做兩餐,從而引得兩軍的矛盾爆發,最終導致秦軍降俘的反叛。
眼下,要麽就是改變戰略,控製住滎陽的漢軍。要麽,就是穩固後方,派迴更可靠的人,替代項伯運作糧餉。
可楚軍多以戰將聞名,如漢軍中蕭何、張良、陳平那樣的文人和謀士,少之又少。隻有一個亞父堪當重任,可自從此次開戰,亞父又被重新任命迴“軍師”一職,他要留在前線出謀劃策。
而項伯的權利,也並非那麽容易能削去。
之前項羽迴彭城後,項伯第一時間入上書房,將昔日種種“委屈”和被亞父“濫用職權”查辦的事情,投訴的酣暢淋漓。
看著老淚縱橫的項伯,項羽實在不忍心責備他唯一在世的長輩,便對他恢複了原職。
而後,為了不引出三方的矛盾,他也未曾找亞父和紫嫣談及事情的經過。這件事,也就淡淡地過去了。
“丫頭,你說的很有道理。”亞父抄手看向莫紫嫣:“換掉項伯,並不容易,老夫會試著說服大王改變戰略。”
莫紫嫣淺淺一笑,旋即在棋盤上擺出了兩個陣型,一個“圓形陣”所列的白子棋代表滎陽,另一個“方形陣”的白子棋,代表鹹陽。兩個陣型,卻都是漢軍。
“亞父,您看……”
亞父不解地看著這陣型:“這是……”
“若是我軍派出一路強兵,繞過滎陽,攻進函穀關,亞父以為如何?”莫紫嫣以一顆黑子,代表這路強兵。
劉邦從彭城逃出,一路集結潰散的漢軍到了滎陽,韓信和漢軍諸將都在滎陽一帶。而關中隻有蕭何在鎮守,負責從關中籌備糧草輜重及兵員戰馬,運送至滎陽前線。
“丫頭是說,從後方絕斷了漢軍的糧餉?再抄了他的老窩?”亞父垂眸思忖著紫嫣的提議。
“正是!”莫紫嫣指著棋盤道:“這樣一來漢軍的糧草飛不進來;二來,後方若失,漢軍軍心必然潰散!”
“妙計!”亞父大讚道:“關中隻有蕭何和漢軍殘兵,他不懂打仗,若派五萬大軍強攻,破關至多不出兩月!關中之地一丟,滎陽的劉邦就如同困獸一般,隻能坐以待宰!而咱們卻占據了他的根據地。”
“關中”之地,北有蕭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東有函穀關,還有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寶地。所謂“八百裏秦川,四方要塞,沃野千裏”。
當年,義帝不肯讓項羽留在關中,一直是亞父的一塊心病。若是此舉一舉奪下關中之地,項羽就能重迴關中。
有了這塊山河屏障的寶地,遷都至此,項羽的天下自然穩固得多!把劉邦趕出函穀關,他就連巴蜀和漢中之地,都迴不去了,那可真的就成了“困獸”。
如此妙計,令亞父心頭大振。
莫紫嫣輕笑搖頭:“嫣兒不是反對消滅劉邦,而是目下,包圍滎陽,我軍並無取得大獲全勝的把握。”
亞父不解地看著她,道:“怎麽說?”
莫紫嫣耐心解釋著:“此前大王親征齊國,來迴用了近十個月的時間,尚未能將齊國一舉殲滅。目下,劉邦的勢力遠在齊國田氏之上,且各國諸侯在楚漢兩國間來迴搖擺不定,若是想要徹底消滅他,沒有一年兩載,怕是不可能的。”
冷兵器時代,一國與一國之間的戰爭,一場仗下來,短則數月,長則幾年。對於這種一國決心徹底剿滅另一國的大戰,兩年的時間,隻是做了最小的估算。
“這個老夫知道,但若此時不消滅他,難道養虎為患,等他坐大?”亞父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旋即道:“這是上次你送來的茶,茶不錯。”
“茶雖好,但上了年歲也不可喝得過量啊。”莫紫嫣莞爾續上新水,繼續道:“亞父之計是好計!若想保證一舉‘急攻’下滎陽,必須保證我軍的後方穩固,保證漢軍的糧草和漢兵的馳援被徹底阻斷!”
莫紫嫣將茶水遞上前,緩緩道:“敖倉的糧食在數月間,被我軍與漢軍爭相搶奪,已耗盡不少,難以維持長久。而滎陽又離咱們彭城路途遙遠,我軍若是沒有足夠的糧餉作為保障,短期雖不會有什麽影響,但是長此以往,一年半載之後,我們就會陷入餉盡糧絕的境地。以叔父的能力,嫣兒怕糧餉會成為我們的拖累,阻礙大局。”
滎陽的西北是“成皋”,又名虎牢關,北連黃河,南接嵩嶽,山嶺夾峙,犬牙交錯,且處東西咽喉要塞,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滎陽東北為“廣武”,東連滎澤,西接汜水。有山名廣武,以一斷澗劃開雙峰,各建一城,隔澗對峙,虎踞龍蟠,居高臨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兩地均派驍將鎮守,互成犄角之勢。
莫紫嫣所講的正是若想一舉殲滅漢軍,首先要斷其後方糧餉,同時成皋和廣武兩地的漢軍援兵,都不能來馳援劉邦。
亞父頻頻點頭,莫紫嫣這席話,讓他深以為然。
正所謂“軍未動而糧先行”,糧餉的保證在兩軍交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軍隊在外作戰,有糧食有軍餉,將士們就有底氣,若是糧餉斷了,再猛的軍隊,心裏的底氣都跨了。
解決後方軍糧的事情,是歸“左尹”項伯所管。項伯人雖隨軍在滎陽,但是在楚都彭城後方籌集糧草的人,卻是他安排的親信。
此前漢使入楚,亞父隻盤算了攻漢的時機,卻忽略了後方糧草的運作。
亞父捋起長白須,略略歎了一口氣:“項伯此人,確是靠不住,老夫倒是疏忽了。”
“可劉邦的後方,卻有蕭何提供穩定的糧草供給和兵員輸送。正因如此,此次彭城之戰後,他才能迅速集結兵力,得以恢複元氣在滎陽與我軍對陣。若是在此地長耗下去,我們在作戰上的優勢,很快會因為沒有糧餉而轉為劣勢。”莫紫嫣道。
若無糧草,即便打了無數次勝仗,隻要未將敵軍盡數殲滅,勝利的一方,一旦麵臨絕糧的慘境,就等於將之前的勝利之勢功虧一簣。而落敗的一方,隻要保證後方糧草的穩定和充援,就可以等待對方餉盡糧絕之時,再伺機反撲。
當年章邯率軍投降,楚軍也正是因為糧草不濟,才不得不接受秦軍議和,繼而又被迫減做兩餐,從而引得兩軍的矛盾爆發,最終導致秦軍降俘的反叛。
眼下,要麽就是改變戰略,控製住滎陽的漢軍。要麽,就是穩固後方,派迴更可靠的人,替代項伯運作糧餉。
可楚軍多以戰將聞名,如漢軍中蕭何、張良、陳平那樣的文人和謀士,少之又少。隻有一個亞父堪當重任,可自從此次開戰,亞父又被重新任命迴“軍師”一職,他要留在前線出謀劃策。
而項伯的權利,也並非那麽容易能削去。
之前項羽迴彭城後,項伯第一時間入上書房,將昔日種種“委屈”和被亞父“濫用職權”查辦的事情,投訴的酣暢淋漓。
看著老淚縱橫的項伯,項羽實在不忍心責備他唯一在世的長輩,便對他恢複了原職。
而後,為了不引出三方的矛盾,他也未曾找亞父和紫嫣談及事情的經過。這件事,也就淡淡地過去了。
“丫頭,你說的很有道理。”亞父抄手看向莫紫嫣:“換掉項伯,並不容易,老夫會試著說服大王改變戰略。”
莫紫嫣淺淺一笑,旋即在棋盤上擺出了兩個陣型,一個“圓形陣”所列的白子棋代表滎陽,另一個“方形陣”的白子棋,代表鹹陽。兩個陣型,卻都是漢軍。
“亞父,您看……”
亞父不解地看著這陣型:“這是……”
“若是我軍派出一路強兵,繞過滎陽,攻進函穀關,亞父以為如何?”莫紫嫣以一顆黑子,代表這路強兵。
劉邦從彭城逃出,一路集結潰散的漢軍到了滎陽,韓信和漢軍諸將都在滎陽一帶。而關中隻有蕭何在鎮守,負責從關中籌備糧草輜重及兵員戰馬,運送至滎陽前線。
“丫頭是說,從後方絕斷了漢軍的糧餉?再抄了他的老窩?”亞父垂眸思忖著紫嫣的提議。
“正是!”莫紫嫣指著棋盤道:“這樣一來漢軍的糧草飛不進來;二來,後方若失,漢軍軍心必然潰散!”
“妙計!”亞父大讚道:“關中隻有蕭何和漢軍殘兵,他不懂打仗,若派五萬大軍強攻,破關至多不出兩月!關中之地一丟,滎陽的劉邦就如同困獸一般,隻能坐以待宰!而咱們卻占據了他的根據地。”
“關中”之地,北有蕭關,南有武關,西有散關,東有函穀關,還有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寶地。所謂“八百裏秦川,四方要塞,沃野千裏”。
當年,義帝不肯讓項羽留在關中,一直是亞父的一塊心病。若是此舉一舉奪下關中之地,項羽就能重迴關中。
有了這塊山河屏障的寶地,遷都至此,項羽的天下自然穩固得多!把劉邦趕出函穀關,他就連巴蜀和漢中之地,都迴不去了,那可真的就成了“困獸”。
如此妙計,令亞父心頭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