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帝仔細想了想秦牧隱辦的幾次差事,除了關於戚大將軍的這件事,其他他都滿意,論起來,功大於過,至於結黨營私,北延侯府手裏有了吏部,加上爵位,黎婉說得對,犯不著。


    仁和帝認為犯不著的意思與黎婉的意思不同,如果秦牧隱追逐權利,結黨營私的罪名自是跑不了,可是,秦牧隱自幼孝順,夏氏不會讓他追逐名利,況且,他如果喜歡名利,前幾次的官職都比現在的職位大,身為帝王,他對許多人少了信任,可是夏氏教導出來的孩子,他相信。


    大殿裏一片沉默,隻有黎婉看著折子不時的哀歎和抱怨聲,仁和帝好笑,他算是明白黎婉進宮見他的用意了,依著他的性子,黎婉一張嘴給北延侯府洗脫嫌疑他定會勃然大怒,現在即便心中有氣,也迴過神來了。


    死過兩次,他對身邊的人不能理智對待了嗎?


    第89章


    仁和帝沉默的時間愈發久了,黎婉將折子看完了,心裏有種不安,上輩子,她給了劉晉元提供了許多秦牧隱和承王往來的書信,折子裏並沒有提到,石真是靖康王身邊的人,折子裏說起的一些事有待商榷,永平侯府的老侯爺做事謹慎細微,不可能留下這麽大的一個漏洞給秦牧隱翻身,黎婉細細琢磨著這件事,石真彈劾秦牧隱與吏部尚書勾結,秦淵做上那個位子就是秦牧隱舉薦的,兩人又是叔侄,即便不是正常的往來旁人也該清楚兩家關係不淺,暗指秦牧隱和承王結黨營私的事情也是幾筆帶過,完全不是永平侯府辦事的風格。


    “皇上,臣婦看完了。”黎婉將折子闔上,恭順地遞給旁邊的公公,皇上勃然大怒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名單,後邊談到的事情都是石真大人的猜測,目的是在皇上心中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


    仁和帝顧左而言他,頭微微轉向未說話的皇後,臉色緩和地問,“皇後,你怎麽看?”


    皇後被問地莫名其妙,卻絲毫沒有遲疑,道,“後宮不得幹政,這種事臣妾不好說,如果是問起秦侯爺的為人,臣妾倒是可以說說。”


    仁和帝點了點頭,對皇後的表情語氣甚是滿意,手撐著桌子,準備細心聆聽的樣子,“那皇後說說牧隱那孩子。”


    “那孩子算是皇上和臣妾看著長大的,像極了老侯爺,臣妾記得小時候他來宮裏,有宮女太監對他指指點點,夏氏不愛出門,老侯爺又死了,幾歲大的孩子在宮裏遭了不少白眼,皇上怕是察覺不到,有些話,宮人膽子再大也不敢傳到您耳朵裏,臣妾倒是聽說了不少,臣妾沒有孩子,對他也多兩分心疼,他卻像個沒事人似的,毫不在意旁人的指指點點,這份胸襟,可不就是老侯爺年輕的時候……”


    仁和帝身子一僵,都說秦牧隱像老侯爺,是的,的確像,可是,卻也有一點不好,認準了一個人就是一根筋到底,死活也拉不迴來了。


    迴憶以前,仁和帝眉心蹙成了一團,朝堂穩定下來沒有人敢忤逆他,漸漸,他對北延侯府的愧疚越來越深,故而經常宣秦牧隱進宮,夏氏對這件事什麽態度他不清楚,每次宮人他要召見秦牧隱,秦牧隱就會來宮裏,許多煩心事他都對他說,幾歲大的孩子什麽也不懂,就那麽聽著,不時安慰他兩句,“他們不聽話你訓斥一頓就好,何苦生氣?”


    秦牧隱不明白朝堂上的事,與他說話沒什麽顧忌,偶爾還能從他嘴裏聽來哪位大臣的為人處事,那段時光,仁和帝的心情舒緩了許多。


    關於宮人嘲諷秦牧隱他也知道一次,那次是他登基以來第一次發火,杖斃了許多人,聽皇後說起才明白他受了那麽多委屈。


    仁和帝仰頭,靠在龍塌上,手有一搭沒一搭地敲著大腿,散漫道“黎氏,你的意思是石真彈劾的事情全是子虛烏有?”


    仁和帝心存疑慮的一個緣由是他知道過不了兩日,石真還會遞上折子,那上邊才是關於秦牧隱和承王結黨營私意圖造反的證據,他踢了踢小腿,昏迷了好幾日,身子疲倦不堪,朝堂上關於他昏迷一事傳得沸沸揚揚,不安生的人上串躥跳,安生的人等著看好戲,文武百官各有各的心思,不過,仁和帝眼神一暗,不安生的大臣,他一個一個收拾。


    視線落在黎婉身上,等著她迴答。


    黎婉低頭,沉默半晌,抬起臉,熒光閃閃的眼盡是清明,一字一字道,“皇上,石大人說的許多事臣婦不清楚,心中疑惑,石大人彈劾侯爺結黨營私將官員的名字都一一例舉出來,之後的幾件事卻隻是一筆帶過,好比說侯爺與承王勾結在多處地方收買朝廷大員,這些石大人都沒有細說,再者,即便事情是真的,石大人一直住在京裏,他是從何處聽來的,不說臣婦,皇上召見內閣細問,這種事情若不是京裏人都聽到了風聲,石大人不可能清楚,既然都聽到了風聲,為何臣婦沒有聽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原配嫡妻+番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芒鞋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芒鞋女並收藏重生之原配嫡妻+番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