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玩過,休息過,魏璉又命人裝了幾簍水果,便準備帶人迴城。
魏十一有些怏怏,他還沒玩夠呢,想繼續留在這裏吃喝玩樂。
魏璉說,他想留下也行,不過自己卻要帶人迴城的。
魏十一左思右想,最終決定,隨九哥迴去,他不能單獨留在陌生的地方。
魏璉把李嬋等人送迴府,又留下幾簍水果,這才帶魏十一迴家。
李府正為李鴻大婚的事忙碌,他不便打擾。
李嬋迴來後,就被分派了一項重要任務:做催妝詩。
時下成婚,新郎接新娘,是要對詩的,若詩做得不好,不但惹人笑話,連接新娘也障礙重重。
何況李鴻要娶的還不是一般的新娘,而是尊貴的公主,自然要做好萬全準備。
除了要帶幾個才思敏捷的兒郎做幫手,還找了妹妹做槍手。
如此,到了李鴻大婚之日。
李府上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節日般喜慶的笑容。
時下成婚在黃昏,冬日的天暗得早,過了申時正,日已偏西,天空顯出淡淡的暮色。李鴻身著喜服,騎著寶馬,帶人向皇宮而去。
除了拜見帝後,還要拜見公主的生母,到公主殿門外,要經過各項考驗、現場對詩,去得太晚可不行。
暮色緩緩垂落,簷下的大紅燈籠一盞盞亮起,府內外紅光嫣然。
一個家人飛奔進門,上氣不接下氣,嚷道:“來了,來了,公主的儀仗已經到前麵的街道了!”
李嵐連忙帶家人出門迎接,不多時,有內侍前來通報,護衛官兵先行肅清街道,接著,皇家的赫赫儀仗漸漸出現在眾人視野內。
前麵是送行的官員,一應抬陪嫁物品的仆人,以及執蠟燭燈籠、方形圓形扇子、引障花、提燈、行障、坐障的插釵童子。
後邊是宗正寺長官,以及其他達官貴人及夫人。
李鴻騎馬引行。
李嬋跪在人群中,突然,有人抓住她的手臂,李嬋看過去,是三妹李姝。小姑娘神情激動,小聲道:“公主、公主來了,大姐,公主長什麽樣子?”
李嬋淡然:“一個鼻子兩隻眼,和你我本無不同。”
說話間,公主的鑾駕已近,外有兩重圍帳,隻隱約可見一個鳳冠霞帔的身影。
李嵐帶人跪迎。
當然是不同的,別人家的兒媳進門是孝順公婆,而公主兒媳進門,公婆卻要跪地迎接。
不知看到這一幕的李鴻作何感想。
儀仗停下,公主吩咐了什麽,李鴻忙翻身下馬,快步過來扶起父母。
公主的步輦進入府中。
李嬋在人群中看到被人從步輦上緩緩扶下、手執卻扇的公主,心情異常複雜。
前世裏,她與公主並不太熟,大約公主剛進門她就出嫁的緣故。
公主脾性尚可,並不刁蠻,或許因為如今皇室式微,朝廷當家作主的是大司馬,皇室公主缺乏刁蠻的底氣。
但不知何故,兩人並沒有親近起來。
是姑嫂天生相克?似乎也不是。
公主雖不刁蠻,但畢竟是公主,皇家的氣派還在,並不是會善於放下身段,親近他人的人。而李嬋自小便是父母千嬌百寵的掌上明珠,表麵上隨和端莊,實則內心十分驕傲,也不會迎合別人。
再加上她比較喜歡聰明、有趣、豐富的人,而公主給她的感覺,三兩句話後,便覺乏味,一兩麵之後,就感到無聊,是以,她敬其為公主、嫂子,卻沒有與其發展出更親密的友誼。
她對公主沒有成見,甚至因為前世的記憶,還有些同病相憐的感覺。
家族覆滅,親人亡去,被留下的人永遠是最痛苦、最煎熬的。她和公主都是被留下的人。
可即便如此,她亦無法對公主生出親近之心。
因為公主的到來代表著一個信號,來自皇室的信號,這個信號會讓她的家族、她的親人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記憶紛紜,心情沉重,她再也沒有觀禮的興致,悄然迴了自己的房間。
人語喧鬧漸漸遠去,她如處於另一個世界,寂靜,冷清,她滿懷對前景的憂慮,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像一個旁觀者。
前世裏,不是沒人提醒過。
與皇室結親,父親自然而然結識了皇後的父親張繼,太常曹玄,與兩人走得很近,尤其欣賞曹玄。
本朝慣例,為防外戚專權,女兒成了皇後,父親便要免去官職。彼時,皇後之父張繼正賦閑在家。.33yqxs?.??m
而太常曹玄,是先帝的表弟,論起來也算外戚。此人少有聲望,博學多識,才華橫溢,儀表出眾。曾為中護軍,後任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因被大司馬所忌,被奪兵權,改任鴻臚寺、太常這類不重要的官職,鬱鬱不得誌。
李嵐與這樣兩個人相交,鍾閭就提醒過,這樣下去很危險。
論起察覺朝廷風向,李家所有人加起來都不及鍾閭。
所以他才能步步高升,成為後世皇帝的心腹重臣。
這話他對李嬋說過,也委婉對李嵐說過,還讓她時不時地提點娘家,遠離皇室,莫要惡了大司馬,誤入歧途。
鍾閭是堅定一心跟隨大司馬的,哪怕他的話不無道理,他的姿態也讓她略有不適。且她一個出嫁女,怎好頻頻幹預娘家事務?還是朝廷政事?
再說,那時的李嵐表麵上是一副清淨無為的樣子,她也不覺得自己的父親有何不妥。
鑒於鍾閭畢竟是為嶽家著想,她倒是委婉提醒過自己的母親一兩次,大意是如今世事不安,大司馬勢大,讓父親盡量遠離皇室,保重自身,謹慎行事。
為此,還惹得公主嫂子不歡喜,對她極是冷淡。
鍾閭便趁機勸她少迴娘家。
如今,公主再次嫁到李府,讓她仿佛看到
一切正在往前世的老路上走,心中隱隱焦慮,卻無從傾訴,無從排解。
三日後,李鴻和公主迴門。
迴來後,公主賞賜了李嬋等幾個弟妹禮物。
李嬋帶妹妹們向公主道謝,禮儀周全,卻客氣有餘,親熱不足。
公主感覺到了,待人離去,她不禁對自己的奶娘提了一句。奶娘道:“公主剛來,小姑娘臉皮薄,還不熟呢。再說,公主身份尊貴,又是她的長嫂,以後更是這李家的女主人,原該她先來親近公主的,公主怎麽反倒先煩憂起來了?”
公主也就罷了。
但月餘過去,這個小姑依舊對她冷冷淡淡,公主未免心中不悅,晚間對自己的丈夫提起。
李鴻卻覺得她想多了,不免好言安慰一番,又想,是不是公主的身份架子讓妹妹不敢親近?
為此,李鴻還特意找妹妹談了談,李嬋道:“公主貌美尊貴,我怎會不傾心?你告訴公主,其實她聽到的那些深情款款的詩都是我寫的,想必她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了。”
李鴻:“……”
“不過,若公主沒有磨鏡之好,隻怕她會讓我有多遠閃多遠。”
李鴻:“……”
魏十一有些怏怏,他還沒玩夠呢,想繼續留在這裏吃喝玩樂。
魏璉說,他想留下也行,不過自己卻要帶人迴城的。
魏十一左思右想,最終決定,隨九哥迴去,他不能單獨留在陌生的地方。
魏璉把李嬋等人送迴府,又留下幾簍水果,這才帶魏十一迴家。
李府正為李鴻大婚的事忙碌,他不便打擾。
李嬋迴來後,就被分派了一項重要任務:做催妝詩。
時下成婚,新郎接新娘,是要對詩的,若詩做得不好,不但惹人笑話,連接新娘也障礙重重。
何況李鴻要娶的還不是一般的新娘,而是尊貴的公主,自然要做好萬全準備。
除了要帶幾個才思敏捷的兒郎做幫手,還找了妹妹做槍手。
如此,到了李鴻大婚之日。
李府上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每個人臉上洋溢著節日般喜慶的笑容。
時下成婚在黃昏,冬日的天暗得早,過了申時正,日已偏西,天空顯出淡淡的暮色。李鴻身著喜服,騎著寶馬,帶人向皇宮而去。
除了拜見帝後,還要拜見公主的生母,到公主殿門外,要經過各項考驗、現場對詩,去得太晚可不行。
暮色緩緩垂落,簷下的大紅燈籠一盞盞亮起,府內外紅光嫣然。
一個家人飛奔進門,上氣不接下氣,嚷道:“來了,來了,公主的儀仗已經到前麵的街道了!”
李嵐連忙帶家人出門迎接,不多時,有內侍前來通報,護衛官兵先行肅清街道,接著,皇家的赫赫儀仗漸漸出現在眾人視野內。
前麵是送行的官員,一應抬陪嫁物品的仆人,以及執蠟燭燈籠、方形圓形扇子、引障花、提燈、行障、坐障的插釵童子。
後邊是宗正寺長官,以及其他達官貴人及夫人。
李鴻騎馬引行。
李嬋跪在人群中,突然,有人抓住她的手臂,李嬋看過去,是三妹李姝。小姑娘神情激動,小聲道:“公主、公主來了,大姐,公主長什麽樣子?”
李嬋淡然:“一個鼻子兩隻眼,和你我本無不同。”
說話間,公主的鑾駕已近,外有兩重圍帳,隻隱約可見一個鳳冠霞帔的身影。
李嵐帶人跪迎。
當然是不同的,別人家的兒媳進門是孝順公婆,而公主兒媳進門,公婆卻要跪地迎接。
不知看到這一幕的李鴻作何感想。
儀仗停下,公主吩咐了什麽,李鴻忙翻身下馬,快步過來扶起父母。
公主的步輦進入府中。
李嬋在人群中看到被人從步輦上緩緩扶下、手執卻扇的公主,心情異常複雜。
前世裏,她與公主並不太熟,大約公主剛進門她就出嫁的緣故。
公主脾性尚可,並不刁蠻,或許因為如今皇室式微,朝廷當家作主的是大司馬,皇室公主缺乏刁蠻的底氣。
但不知何故,兩人並沒有親近起來。
是姑嫂天生相克?似乎也不是。
公主雖不刁蠻,但畢竟是公主,皇家的氣派還在,並不是會善於放下身段,親近他人的人。而李嬋自小便是父母千嬌百寵的掌上明珠,表麵上隨和端莊,實則內心十分驕傲,也不會迎合別人。
再加上她比較喜歡聰明、有趣、豐富的人,而公主給她的感覺,三兩句話後,便覺乏味,一兩麵之後,就感到無聊,是以,她敬其為公主、嫂子,卻沒有與其發展出更親密的友誼。
她對公主沒有成見,甚至因為前世的記憶,還有些同病相憐的感覺。
家族覆滅,親人亡去,被留下的人永遠是最痛苦、最煎熬的。她和公主都是被留下的人。
可即便如此,她亦無法對公主生出親近之心。
因為公主的到來代表著一個信號,來自皇室的信號,這個信號會讓她的家族、她的親人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記憶紛紜,心情沉重,她再也沒有觀禮的興致,悄然迴了自己的房間。
人語喧鬧漸漸遠去,她如處於另一個世界,寂靜,冷清,她滿懷對前景的憂慮,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像一個旁觀者。
前世裏,不是沒人提醒過。
與皇室結親,父親自然而然結識了皇後的父親張繼,太常曹玄,與兩人走得很近,尤其欣賞曹玄。
本朝慣例,為防外戚專權,女兒成了皇後,父親便要免去官職。彼時,皇後之父張繼正賦閑在家。.33yqxs?.??m
而太常曹玄,是先帝的表弟,論起來也算外戚。此人少有聲望,博學多識,才華橫溢,儀表出眾。曾為中護軍,後任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因被大司馬所忌,被奪兵權,改任鴻臚寺、太常這類不重要的官職,鬱鬱不得誌。
李嵐與這樣兩個人相交,鍾閭就提醒過,這樣下去很危險。
論起察覺朝廷風向,李家所有人加起來都不及鍾閭。
所以他才能步步高升,成為後世皇帝的心腹重臣。
這話他對李嬋說過,也委婉對李嵐說過,還讓她時不時地提點娘家,遠離皇室,莫要惡了大司馬,誤入歧途。
鍾閭是堅定一心跟隨大司馬的,哪怕他的話不無道理,他的姿態也讓她略有不適。且她一個出嫁女,怎好頻頻幹預娘家事務?還是朝廷政事?
再說,那時的李嵐表麵上是一副清淨無為的樣子,她也不覺得自己的父親有何不妥。
鑒於鍾閭畢竟是為嶽家著想,她倒是委婉提醒過自己的母親一兩次,大意是如今世事不安,大司馬勢大,讓父親盡量遠離皇室,保重自身,謹慎行事。
為此,還惹得公主嫂子不歡喜,對她極是冷淡。
鍾閭便趁機勸她少迴娘家。
如今,公主再次嫁到李府,讓她仿佛看到
一切正在往前世的老路上走,心中隱隱焦慮,卻無從傾訴,無從排解。
三日後,李鴻和公主迴門。
迴來後,公主賞賜了李嬋等幾個弟妹禮物。
李嬋帶妹妹們向公主道謝,禮儀周全,卻客氣有餘,親熱不足。
公主感覺到了,待人離去,她不禁對自己的奶娘提了一句。奶娘道:“公主剛來,小姑娘臉皮薄,還不熟呢。再說,公主身份尊貴,又是她的長嫂,以後更是這李家的女主人,原該她先來親近公主的,公主怎麽反倒先煩憂起來了?”
公主也就罷了。
但月餘過去,這個小姑依舊對她冷冷淡淡,公主未免心中不悅,晚間對自己的丈夫提起。
李鴻卻覺得她想多了,不免好言安慰一番,又想,是不是公主的身份架子讓妹妹不敢親近?
為此,李鴻還特意找妹妹談了談,李嬋道:“公主貌美尊貴,我怎會不傾心?你告訴公主,其實她聽到的那些深情款款的詩都是我寫的,想必她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了。”
李鴻:“……”
“不過,若公主沒有磨鏡之好,隻怕她會讓我有多遠閃多遠。”
李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