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日,他得到消息,母親遇赦迴京。他悲喜交加,不能自已。迫不及待地去見母親,卻得知,虞國公並沒有讓母親進府,而是把她安置在一處極偏僻的別宅。
再次體會到那種刻骨的憤怒與失望,他已經不像多年前那樣衝動了。他整理好情緒去了別院。
他見到了母親。
十年風霜侵蝕了她的容顏,奪去了她的健康,卻沒有折損她半分風度。
當她站在院中淡淡含笑望著他時,曾經那個名動京華驚才風逸的女子又迴來了。
他流著淚抱住母親,母親亦紅著眼圈迴抱了他。
沒有想象中的抱頭痛哭互訴衷腸,母親輕輕拍了拍他,拉著他坐在院中,沐浴著清風陽光,聊起家常。
她問他答,或他問她答。兩人詢問著彼此最關心的情況,專注地傾聽對方的聲音。
他的情緒漸漸平緩下來。
他發現,與母親說話是一件極舒適的事。她能輕易理解你的意思,包括那些未出口的話,甚至說這話時的心情,然後溫柔地做出迴應。
她見識廣博,言語從容,看問題的視角與眾不同。哪怕極晦暗極慘淡的事,經她一說,竟帶出些別樣的奇趣。
或許她天性如此,或許她深諳語言的魅力,當所有人都如千篇一律的黑白畫時,獨她的畫多了一筆鮮亮色彩,不多,隻有一筆,隻需一筆,整幅畫都鮮活起來,仿佛注入了靈魂。
母親擁有一個不凡的靈魂。
他從來沒見到過能與母親相匹的女子。
他想,無論什麽人與母親交談,都會感到無比享受吧。
仿佛柔和的春風,彌合了十年分離的陌生與隔閡,撫平了心底的痛楚與悲切。
從她的神態言語中,你感受不到不幸、悲慘、苦難、淒涼、黯淡等字眼,仿佛她所經曆的一切,於她不過是落在衣服上薄薄的塵埃,抬手便可拂去。
當他未見到母親時,心中洶湧著各種猜測,想到母親遭遇,內疚、悲傷、痛苦、憤怒交織,如煎如焚。
等見到母親,他才清晰地認識到,這才是他的母親,無論怎樣的境遇,也無法折損半分風姿的母親。
那個男人錯待了母親。
更配不上母親。
之後,他幾乎天天去看母親。
母親的住處離他家很遠,去一次往往要花一個多時辰,但他絲毫不覺繁瑣,有時候到母親那裏,母親正在休息,他就默默守在門外,等母親醒來,與母親說一會兒話或吃一頓飯,然後離開。
如果時間晚了,他就幹脆住到母親那裏,拖到次日臨近傍晚才迴去。
為了不讓母親察覺異常,他主動緩和與妻子的關係,並帶妻兒來看母親。
他不止一次提出讓母親與自己同住,母親有些猶豫,經不住他再三勸說,稍稍鬆口。然而,當他準備好一切去迎接母親時,母親卻說,她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不想再動。
他急切地想說什麽,母親柔和道:“這樣不是很好嗎,這裏環境清靜,沒有不相幹的人打擾。我能自在地看書,寫字,偶爾還有兒子來看我,我已經無比滿足了。”
她認真地看著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睛如能看透一切,她知道他在想什麽,知道他在焦慮什麽。
她的聲音如春風化雨,緩緩撫平他的焦灼:“兒子,阿娘這一生什麽都經曆過了,對阿娘來說,除了你們兄妹,世間其他都不重要。能夠安靜過活,能夠見到你,能夠知道你妹妹平安,於我已經足夠。你要相信,現在的我已經不需要更多,再多就是負累。”
她微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像小時候安慰他那樣:“現在的情況是最好的,我去你們那裏,徒惹那邊不快,加重雙方的矛盾,讓你媳婦夾在中間為難。你我自然不懼,隻是有什麽必要呢?
你將來是要繼承爵位的,或許你不在乎,但總要留給孫兒一些像樣的東西才行,你說是不是?”
母親娓娓道來,他知道,他改變不了母親的決定了,也不想母親為難。
他輕輕伏在母親的膝上,閉上眼,心中如下了一場雨,濕漉漉的。
迴家的一路,他的眼圈是紅的。
他想到母親前後的態度;想到最近某次他邀妻子同去看母親時,妻子借故推脫;想到已經很久沒見妻子帶著兒子來看母親了,或者說,除了最開始一段時間,之後就再也沒來過。
他開始止不住地發抖,他不想去想某種可能,可是某種可能卻如楔子一般,不停地、一下一下往他腦中楔。
迴到家裏,他神色冰冷地問妻子,為什麽這麽久沒帶兒子去看母親。
妻子遲疑了一下,說,母親身體不好,需要靜養,不喜打擾,小孩子太吵,這是母親身邊的人囑咐的。
他冷笑,繼續質問:“你是不是對阿娘說了什麽,才讓她改變主意不再來家裏住?”
此時的他,神色冷酷,話語沒有絲毫委婉的弧度,直接鋒銳,就像在審問一個犯人。
妻子被激怒了,憤怒而受傷:“我說了什麽,你怎麽不去問你母親,怎麽不去問伺候她的人?我有什麽值得一提的事去往外說,是我過得很如意,還是我丈夫很爭氣?你說!”
他充耳不聞,隻是神經質地逼問:“一定是你說了什麽,否則母親不會改變主意,她明明已經答應了我!”
她似乎已經心寒到極致,已經無力憤怒,隻餘漠然:“隨你怎麽想,你母親是問過一些話,我答了,至於她做什麽決定,我不知道,也沒法左右!”
果然是她,真的是她!
他指尖顫抖,說不清是憤怒、哀傷還是失望,他的思維偏執地走入一個死胡同:她的母親在被那個男人遺棄後,又被自己的兒子遺棄了,那個男人是背叛者,現在,他也成了背叛者!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眼前這個女人,他的妻子,他兒子的母親,本該是他最親近的人,與他共度一生的人!
他亦深深感受到背叛的滋味,被親近的人,一刀刺入肺腑。
冰冷的感覺瘋狂蔓延,轉眼封住視線,凍住血脈,滲入骨髓。
他說:“好!你很好!”
喉中陡然湧上一股腥甜,他強自咽下,轉身踉蹌離開。
半路撞到一把椅子,他突然爆發,猛地把椅子踢倒,掀翻桌子,把上麵的茶具砸得粉碎。絲毫不管後麵的妻子是何反應,嘩啦啦的巨響聲中,他感到毀滅一切的痛快,如放出心中的魔鬼。就這麽一路走,一路砸,直至砸出家門。
家中的仆人全都嚇得臉色發白,噤若寒蟬,不敢上前。
隨著那些器具一同粉碎的,還有他與妻子最後一絲情分。
不過兩年,母親去世,他再也沒有迴過家門。
他在一處青竹環繞的地方築舍隱居,服藥縱酒,畫畫彈琴,會朋友,賞歌舞,納姬妾,放浪形骸,灑脫不羈。
醉生夢死間,偶聽下人迴稟,他妻子病了。
他“哦”了一聲,懶洋洋地問:“請大夫了嗎?”
“請了。”
他揮揮手,讓人退下,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
他甚至已經記不起她的麵貌了。
再次聽到她的消息是在一個雨天,他臥病在床,下人告訴他,妻子亡故了。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喉頭卻似被什麽堵住。
雨聲淒冷,聲聲如墜心頭。
在這個寂寥入骨的午後,他難得地憶起了她。
初見時的她,新婚時的她,脈脈含情的她,冰冷倔強的她,一幕幕,一幀幀,竟如此清晰地浮現在腦海。清晰得讓人猝不及防,宛如被塵埃掩蓋的刻痕,浮塵散去,露出真容,遽然刺痛他的眼。
莫名的心慌攫住了他,他像再一次被世界拋棄了。心無聲哀慟,層層加深,痛到抽搐。卻發不出一絲聲音,就像被鎖進一個黑匣子裏,絕望地哀嚎,拍打,外界卻沒有一個人聽到他的聲音,沒有一個人來拯救他。
他們本應該是彼此最親近的人。
本應該相伴一生。
從什麽時候開始,他們慢慢遺失了彼此。
他窮盡一生也沒找到能替代她的人,而她,則沒有機會尋找。
他終究辜負了她。
重新活過,他隻希望,她的生命中不再有他,真正找到把她捧在手心的人,疼愛她,嗬護她,讓她無憂無懼,安樂一生。
或許,這才是彌補他對她遺憾的最佳方式。
再次體會到那種刻骨的憤怒與失望,他已經不像多年前那樣衝動了。他整理好情緒去了別院。
他見到了母親。
十年風霜侵蝕了她的容顏,奪去了她的健康,卻沒有折損她半分風度。
當她站在院中淡淡含笑望著他時,曾經那個名動京華驚才風逸的女子又迴來了。
他流著淚抱住母親,母親亦紅著眼圈迴抱了他。
沒有想象中的抱頭痛哭互訴衷腸,母親輕輕拍了拍他,拉著他坐在院中,沐浴著清風陽光,聊起家常。
她問他答,或他問她答。兩人詢問著彼此最關心的情況,專注地傾聽對方的聲音。
他的情緒漸漸平緩下來。
他發現,與母親說話是一件極舒適的事。她能輕易理解你的意思,包括那些未出口的話,甚至說這話時的心情,然後溫柔地做出迴應。
她見識廣博,言語從容,看問題的視角與眾不同。哪怕極晦暗極慘淡的事,經她一說,竟帶出些別樣的奇趣。
或許她天性如此,或許她深諳語言的魅力,當所有人都如千篇一律的黑白畫時,獨她的畫多了一筆鮮亮色彩,不多,隻有一筆,隻需一筆,整幅畫都鮮活起來,仿佛注入了靈魂。
母親擁有一個不凡的靈魂。
他從來沒見到過能與母親相匹的女子。
他想,無論什麽人與母親交談,都會感到無比享受吧。
仿佛柔和的春風,彌合了十年分離的陌生與隔閡,撫平了心底的痛楚與悲切。
從她的神態言語中,你感受不到不幸、悲慘、苦難、淒涼、黯淡等字眼,仿佛她所經曆的一切,於她不過是落在衣服上薄薄的塵埃,抬手便可拂去。
當他未見到母親時,心中洶湧著各種猜測,想到母親遭遇,內疚、悲傷、痛苦、憤怒交織,如煎如焚。
等見到母親,他才清晰地認識到,這才是他的母親,無論怎樣的境遇,也無法折損半分風姿的母親。
那個男人錯待了母親。
更配不上母親。
之後,他幾乎天天去看母親。
母親的住處離他家很遠,去一次往往要花一個多時辰,但他絲毫不覺繁瑣,有時候到母親那裏,母親正在休息,他就默默守在門外,等母親醒來,與母親說一會兒話或吃一頓飯,然後離開。
如果時間晚了,他就幹脆住到母親那裏,拖到次日臨近傍晚才迴去。
為了不讓母親察覺異常,他主動緩和與妻子的關係,並帶妻兒來看母親。
他不止一次提出讓母親與自己同住,母親有些猶豫,經不住他再三勸說,稍稍鬆口。然而,當他準備好一切去迎接母親時,母親卻說,她已經習慣了這裏的生活,不想再動。
他急切地想說什麽,母親柔和道:“這樣不是很好嗎,這裏環境清靜,沒有不相幹的人打擾。我能自在地看書,寫字,偶爾還有兒子來看我,我已經無比滿足了。”
她認真地看著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睛如能看透一切,她知道他在想什麽,知道他在焦慮什麽。
她的聲音如春風化雨,緩緩撫平他的焦灼:“兒子,阿娘這一生什麽都經曆過了,對阿娘來說,除了你們兄妹,世間其他都不重要。能夠安靜過活,能夠見到你,能夠知道你妹妹平安,於我已經足夠。你要相信,現在的我已經不需要更多,再多就是負累。”
她微笑著摸了摸他的頭,像小時候安慰他那樣:“現在的情況是最好的,我去你們那裏,徒惹那邊不快,加重雙方的矛盾,讓你媳婦夾在中間為難。你我自然不懼,隻是有什麽必要呢?
你將來是要繼承爵位的,或許你不在乎,但總要留給孫兒一些像樣的東西才行,你說是不是?”
母親娓娓道來,他知道,他改變不了母親的決定了,也不想母親為難。
他輕輕伏在母親的膝上,閉上眼,心中如下了一場雨,濕漉漉的。
迴家的一路,他的眼圈是紅的。
他想到母親前後的態度;想到最近某次他邀妻子同去看母親時,妻子借故推脫;想到已經很久沒見妻子帶著兒子來看母親了,或者說,除了最開始一段時間,之後就再也沒來過。
他開始止不住地發抖,他不想去想某種可能,可是某種可能卻如楔子一般,不停地、一下一下往他腦中楔。
迴到家裏,他神色冰冷地問妻子,為什麽這麽久沒帶兒子去看母親。
妻子遲疑了一下,說,母親身體不好,需要靜養,不喜打擾,小孩子太吵,這是母親身邊的人囑咐的。
他冷笑,繼續質問:“你是不是對阿娘說了什麽,才讓她改變主意不再來家裏住?”
此時的他,神色冷酷,話語沒有絲毫委婉的弧度,直接鋒銳,就像在審問一個犯人。
妻子被激怒了,憤怒而受傷:“我說了什麽,你怎麽不去問你母親,怎麽不去問伺候她的人?我有什麽值得一提的事去往外說,是我過得很如意,還是我丈夫很爭氣?你說!”
他充耳不聞,隻是神經質地逼問:“一定是你說了什麽,否則母親不會改變主意,她明明已經答應了我!”
她似乎已經心寒到極致,已經無力憤怒,隻餘漠然:“隨你怎麽想,你母親是問過一些話,我答了,至於她做什麽決定,我不知道,也沒法左右!”
果然是她,真的是她!
他指尖顫抖,說不清是憤怒、哀傷還是失望,他的思維偏執地走入一個死胡同:她的母親在被那個男人遺棄後,又被自己的兒子遺棄了,那個男人是背叛者,現在,他也成了背叛者!而造成這一切的就是眼前這個女人,他的妻子,他兒子的母親,本該是他最親近的人,與他共度一生的人!
他亦深深感受到背叛的滋味,被親近的人,一刀刺入肺腑。
冰冷的感覺瘋狂蔓延,轉眼封住視線,凍住血脈,滲入骨髓。
他說:“好!你很好!”
喉中陡然湧上一股腥甜,他強自咽下,轉身踉蹌離開。
半路撞到一把椅子,他突然爆發,猛地把椅子踢倒,掀翻桌子,把上麵的茶具砸得粉碎。絲毫不管後麵的妻子是何反應,嘩啦啦的巨響聲中,他感到毀滅一切的痛快,如放出心中的魔鬼。就這麽一路走,一路砸,直至砸出家門。
家中的仆人全都嚇得臉色發白,噤若寒蟬,不敢上前。
隨著那些器具一同粉碎的,還有他與妻子最後一絲情分。
不過兩年,母親去世,他再也沒有迴過家門。
他在一處青竹環繞的地方築舍隱居,服藥縱酒,畫畫彈琴,會朋友,賞歌舞,納姬妾,放浪形骸,灑脫不羈。
醉生夢死間,偶聽下人迴稟,他妻子病了。
他“哦”了一聲,懶洋洋地問:“請大夫了嗎?”
“請了。”
他揮揮手,讓人退下,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後。
他甚至已經記不起她的麵貌了。
再次聽到她的消息是在一個雨天,他臥病在床,下人告訴他,妻子亡故了。
他張了張嘴,想說什麽,喉頭卻似被什麽堵住。
雨聲淒冷,聲聲如墜心頭。
在這個寂寥入骨的午後,他難得地憶起了她。
初見時的她,新婚時的她,脈脈含情的她,冰冷倔強的她,一幕幕,一幀幀,竟如此清晰地浮現在腦海。清晰得讓人猝不及防,宛如被塵埃掩蓋的刻痕,浮塵散去,露出真容,遽然刺痛他的眼。
莫名的心慌攫住了他,他像再一次被世界拋棄了。心無聲哀慟,層層加深,痛到抽搐。卻發不出一絲聲音,就像被鎖進一個黑匣子裏,絕望地哀嚎,拍打,外界卻沒有一個人聽到他的聲音,沒有一個人來拯救他。
他們本應該是彼此最親近的人。
本應該相伴一生。
從什麽時候開始,他們慢慢遺失了彼此。
他窮盡一生也沒找到能替代她的人,而她,則沒有機會尋找。
他終究辜負了她。
重新活過,他隻希望,她的生命中不再有他,真正找到把她捧在手心的人,疼愛她,嗬護她,讓她無憂無懼,安樂一生。
或許,這才是彌補他對她遺憾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