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府中,魏璟正要去書房醞釀家書,京城王府這邊的管家過來道:“世子,您出門後,樂安公主那邊來人,說了兩件事。得知您不在家,就說,並不是什麽急事,等您迴來後再迴稟不遲,所以奴婢就沒讓人尋您……”
魏璟:“說正事!”
“是。第一件是鍾家大娘子的處置問題。鍾家大娘子突發失心瘋,在依風燈會上做出駭人聽聞的舉動,公主不敢自專,事後稟告了皇後。皇後甚是不喜,但念及她父親虞國公是三朝老臣,她年紀輕不懂事,便把她母親叫到宮中訓斥一頓,讓國公夫人把她領迴去好好教導。”
魏璟默然。
其實這個結果他早料到了。沒有具體處置固然略有遺憾,但對他來說,皇後訓斥,聲名盡失就是最大的懲罰。經此一事,京中權貴再想與虞國公府結親,恐怕就得好好掂量掂量。沒那麽大舞台,那女人霍霍的餘地就沒那麽大。
隻是以那女人的心性,難保日後不會記恨裴蓁,千方百計地報複。而那時自己迴了封國,天高皇帝遠,想施以援手都鞭長莫及,該怎麽辦?怎樣才能讓那個女人離裴蓁遠遠的?
他凝眉沉思。
管家見他皺眉不語,惴惴侍立一旁。
魏璟終於迴神,問:“第二件呢?”
“哦,這個。”管家連忙掏出一張紙箋遞給他,“說是裴娘子破解的謎題。”
魏璟的思緒還停留在剛才的問題中,沒有聽清管家後麵的話,順手打開紙箋。
上麵隻有一句話:相逢不相識,猶是故人歸。
魏璟頭皮一炸,身上汗毛根根直立,人倏地站起。
那一瞬間,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她察覺到了,她想起來了!
管家看他的反應,嚇了一跳,慌忙問:“世子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
魏璟緩緩吐出口氣,人如脫力一般,慢慢坐迴原處:“沒事,你下去吧。”
管家擔憂地退下了。
魏璟展開紙箋又看一眼,上麵那句話是他畫謎的謎底,而他看到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她和自己一樣,因被什麽觸發,覺醒了前世記憶。
他心中失笑。
然而失笑過後,又深感不可思議。
他為什麽那般自信沒人能解開畫謎,因為畫謎的難度真的是地獄級的。
畫謎有三重鎖,一重難過一重。
第一重,畫中畫。你看到的畫中事物未必是全部內容,除了明麵上一眼就能看到的,還有許多隱藏的。隻有用不同的視角看,甚至刁鑽的視角看,才有可能尋到。
第二重,即便能找到所有事物,但這些零散的、毫不相關的事物想要表達什麽?如果你想從中揣摩出它的寓意,那麽你已經走入歧途。
即便有人想到,把這些事物進行排列,或許會用到諧音,排列成一句或兩句話。然而,那麽多事物,光他們的組合方式,就多到令人絕望。找到正確的排列?不可能的。
第三重,也是最坑的。畫中那些事物,你必須用南方某地的方言去讀,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排列。讀出正確排列,再利用諧音,才有可能知道是哪句話。
比如畫中有霧,用方言讀出霧,表達的是“不”的意思,翻譯成官方語就是“不”。
所以說它是地獄級難度,一點都不過分。不說別的,誰能想到用南方方言去讀?這裏是京城,是北地,誰會南方方言?
魏璟試過,用最簡單的一兩幅圖組成的畫謎,還不是畫中畫,給周圍的人猜,沒一個人猜中。其中不乏南地官員。
可想而知,裴蓁能破解畫謎,讓他感到何其不可思議。
當他這麽想時,他忽而悠悠想到,裴父做官的地界,似乎就在這種方言的覆蓋區域……
但即便如此,能破解畫謎,也足以讓人震驚。
如果他不是出謎的人,那怕告訴他破解的方向,他也猜不出來。
他自覺對裴蓁了解頗深,她所有的優點或缺點裏麵,絕不包括聰明絕頂這一項,甚至都不挨邊。
不過,眼前這道謎底怎麽說?
她什麽時候有解謎特長了,他竟然不知道?
想起公主說的,“其中最難的幾題都是阿蓁解決的”,他又不確定了。
是他並不了解她,還是今世裏的她變得不同了?
前世裏,自己真的了解她嗎?
他突然記起一件小事,一件極細微、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事後很快拋之腦後,再也不複記得的小事。
那時他們的關係還很和睦,有一段時間,她經常捧著一本雜記看得津津有味。
他好奇地去看,原來是一位將軍的手劄,記錄的是一些軍中見聞。
比如,某年大雪,軍中缺被服,凍死不少人。
再比如,將軍思念家人,想寫家書,但軍中唯一代寫家書的老先生凍死,他萌生了學寫字的想法。如此,不但自己寫家書的問題得以解決,還能幫手下的士兵寫,讓自己更受士兵愛戴。
手劄就是他學會讀寫後,時不時記錄軍中事務積累的。
妻子指著某部分內容給他看:“你看看這個,是不是很有趣?”
他順著指點看過去,記錄的是戰場上對敵的一些事。上麵說,戰場上傳書,怕被敵人截獲後情報泄露,常使用暗語。並錄有兩首詩,是將軍的得意之作。自己人看到會明白什麽意思,但敵軍看了,想破腦袋也無法得知上麵的信息。
而詩的水平……
真是一言難盡……
說是打油詩,打油詩都要跳出來高唿抗議。
彼時的魏璟看過後,眼角止不住抽搐,終於不忍卒讀,離開了那本手劄……
對於一位武夫,你不能指望他有什麽文采。而魏璟一個對文學、藝術和美有很高素養且頗為挑剔的貴公子,讓他看這些東西,那怕內容比較新鮮,也不啻於眼睛受刑。所以略略掃過了幾頁後,他就放棄了。
他甚至不理解,妻子怎麽能有滋有味地看下去。
而今再想,暗語,可不就是謎題?原來那時候她就對這些很感興趣,或許還很擅長,而他什麽都不知道,一點一滴都不知道。
他似乎從未主動去了解過她,她的興趣,她的感受,她的訴求。
他看到的,隻是日常她展露出來的,而更深層次的,他從未試著去觸碰,去傾聽。
一旦陷入深思,記憶便如打開了黑匣,漸漸顯露出許多上一世他從未想到、從未認真注意過、讓人心悸的事實。
與妻子決裂後,他離開家門,再也沒有迴去過。
內心深處,他未嚐不知,有些事並不怪她,她沒有錯。
然而彼時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太深太深,傷入骨髓,無可挽迴。
兩人的性情和對事情的看待及處理方式讓他們很難再相處下去。
他離開家,也隻有他們可愛的女兒能讓他偶爾垂顧。
有一次,他注意到,女兒的袖口上繡著一朵頗為眼熟的花,便問:“這是什麽花?”
“蒲公英。”女兒奶聲奶氣地告訴他,“阿娘喜歡蒲公英,圓圓幫阿娘種了好多好多蒲公英。”
小女孩張開兩隻嫩藕一樣的小胳膊,比出大大的地方。
他忍不住微笑。
內心卻不由疑惑,出身名門的妻子,何時會喜歡蒲公英這種野地雜草了?
且蒲公英這種東西風一吹種子就遍地安家,次年就能長出滿院子雜草。她還特意種一大片蒲公英,是想讓院子成為雜草窩,瘋了不成?
進而想到,好像每次見到女兒,女兒衣衫的袖子上都有這麽一朵小花。
蒲公英給他的感覺就是飄零,在女兒袖子上繡這樣的圖案他心中很不喜。
不過,這也隻是一瞬間的念頭而已,轉眼便被他摒棄。隨著女兒離開,這些微的波瀾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今,再想起女兒襦衫上的圖案,想起女兒說的,她種的大片蒲公英,他的心無法自已地一陣陣顫抖。
還是在讀那本將軍手劄時,妻子曾向他提起過一件事。某地,丈夫出去參軍,妻子都會在丈夫衣衫裏麵繡一朵蒲公英。在當地人看來,蒲公英能隨風飄到很遠的地方。繡蒲公英,寓意丈夫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收到妻子的思念,兩人終會等到彼此重逢之日。
妻子以為,繡蒲公英有著唯美浪漫的寓意……
彼時正是夜晚,他睡意朦朧,順口迴道:“那應該把蒲公英繡在外麵嘛,蒲公英不是隨風飄的嗎,繡裏麵怎麽飄?”
妻子當時沒說話,繡在裏麵是診視,何況參軍的都是男人,外麵繡花像什麽樣?
而他說繡在外麵……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後來,他每次見女兒,女兒衣袖上繡著的蒲公英就在外麵。
出身名門的大家女子,卻在家中栽種大片的野草蒲公英。
用了這麽久、這麽久,曆經兩世,他才讀懂她想說的話:等待重逢。
他一直以為,到後來,妻子對他是滿懷怨恨和失望的,他那個樣子,放縱、放浪、放逐自我,完全是病入膏肓,放棄治療。
連他自己都對自己失望。他無法麵對她眼中自己的樣子,如同把真實的他血淋淋地剝出來晾在光天化日下,逼他去直視。
無能,懦弱,卑怯,被陰暗侵蝕,被現實擊垮,被苦痛啃噬,滿身瘡痍,滿心空洞,早已朽壞。
這就是他,真實的他。
無法承受之痛。
他被世界拋棄,也拋棄了世界,包括他自己,他的兒女,還有她。
她怨恨他,對他失望,甚至蔑視都在情理之中,他一直這麽認為。
但他沒有想到,至死都沒有想到,她想告訴他的,是,思念,和等待。
難以言喻的痛悔與悲傷擊穿他的心,他閉上眼,淚如滂沱。
魏璟:“說正事!”
“是。第一件是鍾家大娘子的處置問題。鍾家大娘子突發失心瘋,在依風燈會上做出駭人聽聞的舉動,公主不敢自專,事後稟告了皇後。皇後甚是不喜,但念及她父親虞國公是三朝老臣,她年紀輕不懂事,便把她母親叫到宮中訓斥一頓,讓國公夫人把她領迴去好好教導。”
魏璟默然。
其實這個結果他早料到了。沒有具體處置固然略有遺憾,但對他來說,皇後訓斥,聲名盡失就是最大的懲罰。經此一事,京中權貴再想與虞國公府結親,恐怕就得好好掂量掂量。沒那麽大舞台,那女人霍霍的餘地就沒那麽大。
隻是以那女人的心性,難保日後不會記恨裴蓁,千方百計地報複。而那時自己迴了封國,天高皇帝遠,想施以援手都鞭長莫及,該怎麽辦?怎樣才能讓那個女人離裴蓁遠遠的?
他凝眉沉思。
管家見他皺眉不語,惴惴侍立一旁。
魏璟終於迴神,問:“第二件呢?”
“哦,這個。”管家連忙掏出一張紙箋遞給他,“說是裴娘子破解的謎題。”
魏璟的思緒還停留在剛才的問題中,沒有聽清管家後麵的話,順手打開紙箋。
上麵隻有一句話:相逢不相識,猶是故人歸。
魏璟頭皮一炸,身上汗毛根根直立,人倏地站起。
那一瞬間,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她察覺到了,她想起來了!
管家看他的反應,嚇了一跳,慌忙問:“世子怎麽了,發生什麽事了?”
魏璟緩緩吐出口氣,人如脫力一般,慢慢坐迴原處:“沒事,你下去吧。”
管家擔憂地退下了。
魏璟展開紙箋又看一眼,上麵那句話是他畫謎的謎底,而他看到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她和自己一樣,因被什麽觸發,覺醒了前世記憶。
他心中失笑。
然而失笑過後,又深感不可思議。
他為什麽那般自信沒人能解開畫謎,因為畫謎的難度真的是地獄級的。
畫謎有三重鎖,一重難過一重。
第一重,畫中畫。你看到的畫中事物未必是全部內容,除了明麵上一眼就能看到的,還有許多隱藏的。隻有用不同的視角看,甚至刁鑽的視角看,才有可能尋到。
第二重,即便能找到所有事物,但這些零散的、毫不相關的事物想要表達什麽?如果你想從中揣摩出它的寓意,那麽你已經走入歧途。
即便有人想到,把這些事物進行排列,或許會用到諧音,排列成一句或兩句話。然而,那麽多事物,光他們的組合方式,就多到令人絕望。找到正確的排列?不可能的。
第三重,也是最坑的。畫中那些事物,你必須用南方某地的方言去讀,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排列。讀出正確排列,再利用諧音,才有可能知道是哪句話。
比如畫中有霧,用方言讀出霧,表達的是“不”的意思,翻譯成官方語就是“不”。
所以說它是地獄級難度,一點都不過分。不說別的,誰能想到用南方方言去讀?這裏是京城,是北地,誰會南方方言?
魏璟試過,用最簡單的一兩幅圖組成的畫謎,還不是畫中畫,給周圍的人猜,沒一個人猜中。其中不乏南地官員。
可想而知,裴蓁能破解畫謎,讓他感到何其不可思議。
當他這麽想時,他忽而悠悠想到,裴父做官的地界,似乎就在這種方言的覆蓋區域……
但即便如此,能破解畫謎,也足以讓人震驚。
如果他不是出謎的人,那怕告訴他破解的方向,他也猜不出來。
他自覺對裴蓁了解頗深,她所有的優點或缺點裏麵,絕不包括聰明絕頂這一項,甚至都不挨邊。
不過,眼前這道謎底怎麽說?
她什麽時候有解謎特長了,他竟然不知道?
想起公主說的,“其中最難的幾題都是阿蓁解決的”,他又不確定了。
是他並不了解她,還是今世裏的她變得不同了?
前世裏,自己真的了解她嗎?
他突然記起一件小事,一件極細微、當時並沒有放在心上,事後很快拋之腦後,再也不複記得的小事。
那時他們的關係還很和睦,有一段時間,她經常捧著一本雜記看得津津有味。
他好奇地去看,原來是一位將軍的手劄,記錄的是一些軍中見聞。
比如,某年大雪,軍中缺被服,凍死不少人。
再比如,將軍思念家人,想寫家書,但軍中唯一代寫家書的老先生凍死,他萌生了學寫字的想法。如此,不但自己寫家書的問題得以解決,還能幫手下的士兵寫,讓自己更受士兵愛戴。
手劄就是他學會讀寫後,時不時記錄軍中事務積累的。
妻子指著某部分內容給他看:“你看看這個,是不是很有趣?”
他順著指點看過去,記錄的是戰場上對敵的一些事。上麵說,戰場上傳書,怕被敵人截獲後情報泄露,常使用暗語。並錄有兩首詩,是將軍的得意之作。自己人看到會明白什麽意思,但敵軍看了,想破腦袋也無法得知上麵的信息。
而詩的水平……
真是一言難盡……
說是打油詩,打油詩都要跳出來高唿抗議。
彼時的魏璟看過後,眼角止不住抽搐,終於不忍卒讀,離開了那本手劄……
對於一位武夫,你不能指望他有什麽文采。而魏璟一個對文學、藝術和美有很高素養且頗為挑剔的貴公子,讓他看這些東西,那怕內容比較新鮮,也不啻於眼睛受刑。所以略略掃過了幾頁後,他就放棄了。
他甚至不理解,妻子怎麽能有滋有味地看下去。
而今再想,暗語,可不就是謎題?原來那時候她就對這些很感興趣,或許還很擅長,而他什麽都不知道,一點一滴都不知道。
他似乎從未主動去了解過她,她的興趣,她的感受,她的訴求。
他看到的,隻是日常她展露出來的,而更深層次的,他從未試著去觸碰,去傾聽。
一旦陷入深思,記憶便如打開了黑匣,漸漸顯露出許多上一世他從未想到、從未認真注意過、讓人心悸的事實。
與妻子決裂後,他離開家門,再也沒有迴去過。
內心深處,他未嚐不知,有些事並不怪她,她沒有錯。
然而彼時兩人之間的裂痕已經太深太深,傷入骨髓,無可挽迴。
兩人的性情和對事情的看待及處理方式讓他們很難再相處下去。
他離開家,也隻有他們可愛的女兒能讓他偶爾垂顧。
有一次,他注意到,女兒的袖口上繡著一朵頗為眼熟的花,便問:“這是什麽花?”
“蒲公英。”女兒奶聲奶氣地告訴他,“阿娘喜歡蒲公英,圓圓幫阿娘種了好多好多蒲公英。”
小女孩張開兩隻嫩藕一樣的小胳膊,比出大大的地方。
他忍不住微笑。
內心卻不由疑惑,出身名門的妻子,何時會喜歡蒲公英這種野地雜草了?
且蒲公英這種東西風一吹種子就遍地安家,次年就能長出滿院子雜草。她還特意種一大片蒲公英,是想讓院子成為雜草窩,瘋了不成?
進而想到,好像每次見到女兒,女兒衣衫的袖子上都有這麽一朵小花。
蒲公英給他的感覺就是飄零,在女兒袖子上繡這樣的圖案他心中很不喜。
不過,這也隻是一瞬間的念頭而已,轉眼便被他摒棄。隨著女兒離開,這些微的波瀾消失得無影無蹤。
如今,再想起女兒襦衫上的圖案,想起女兒說的,她種的大片蒲公英,他的心無法自已地一陣陣顫抖。
還是在讀那本將軍手劄時,妻子曾向他提起過一件事。某地,丈夫出去參軍,妻子都會在丈夫衣衫裏麵繡一朵蒲公英。在當地人看來,蒲公英能隨風飄到很遠的地方。繡蒲公英,寓意丈夫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收到妻子的思念,兩人終會等到彼此重逢之日。
妻子以為,繡蒲公英有著唯美浪漫的寓意……
彼時正是夜晚,他睡意朦朧,順口迴道:“那應該把蒲公英繡在外麵嘛,蒲公英不是隨風飄的嗎,繡裏麵怎麽飄?”
妻子當時沒說話,繡在裏麵是診視,何況參軍的都是男人,外麵繡花像什麽樣?
而他說繡在外麵……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後來,他每次見女兒,女兒衣袖上繡著的蒲公英就在外麵。
出身名門的大家女子,卻在家中栽種大片的野草蒲公英。
用了這麽久、這麽久,曆經兩世,他才讀懂她想說的話:等待重逢。
他一直以為,到後來,妻子對他是滿懷怨恨和失望的,他那個樣子,放縱、放浪、放逐自我,完全是病入膏肓,放棄治療。
連他自己都對自己失望。他無法麵對她眼中自己的樣子,如同把真實的他血淋淋地剝出來晾在光天化日下,逼他去直視。
無能,懦弱,卑怯,被陰暗侵蝕,被現實擊垮,被苦痛啃噬,滿身瘡痍,滿心空洞,早已朽壞。
這就是他,真實的他。
無法承受之痛。
他被世界拋棄,也拋棄了世界,包括他自己,他的兒女,還有她。
她怨恨他,對他失望,甚至蔑視都在情理之中,他一直這麽認為。
但他沒有想到,至死都沒有想到,她想告訴他的,是,思念,和等待。
難以言喻的痛悔與悲傷擊穿他的心,他閉上眼,淚如滂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