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聞者傷心
“哦,這個初功不必發愁,齊君那裏自會發放經費……”
田曾波說到這裏發現那柳先生淩厲的目光,馬上主動止住了話頭:“好好好,我不說,不說了!”
柳先開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說道:“你何止不該說,你根本就不該來我這裏!上一次你挑戰漢國一眾國手,我便已躲著你不願出麵,今日被你堵在這裏,也算是我倒黴。一會兒你走之後,我還不知會被什麽人盤問呢!”
柳先開用手一指水榭之外遠處站立的兩個人,說道:“那二人應該是跟著你過來的,我們下了兩盤棋了,他們還立在那裏呢,你這一次可給我帶了不少麻煩呀!”
田曾波看了遠處那兩個人一眼,轉迴頭對柳先開說道:“其實這次來見你是受老師……算了算了!不說了!反正你心中已明,我說了還惹人厭煩。”
田曾波站起了身來,想說些什麽話,卻又有些語塞。
在憋了一會兒之後他,拱著手,語重心腸地說道:“少時頑劣,往事了了,今日一別,還不知何年何日再能相見,初功保重呀!”
柳先開見得田曾波如此認真與鄭重也連忙站了起來。
他說道:“光眇你少年之時鋒銳盡顯,盛氣不衰。如今為官,當要有所收斂,少以惡語相諷、匆以才華淩人,廣結友道方是保身之法,如此你我必有再見之日,匆相忘!”
這種他鄉遇故知,卻又要離別的心情讓田曾波此時的心裏十分難受。
他甚至都不敢去看柳先開的眼睛,怕自己真的舍不得離開。
田曾波低側著臉,向著柳先開,重揖了一下禮,就此轉身離去。
而一直在不遠處觀望的兩個人,見得田曾波拜別柳先開也警覺了起來,在田曾波離後水榭之時,也跟隨在田曾波的後麵走了。
此時柳先開看著眼前的空位,一下子又有些傷感與惆悵起來。
他歎了一聲坐迴位置,心事重重地將棋盤上的黑白子一一收拾進棋罐之內。
柳先開一邊收拾,一邊心情低落地迴想起了許多往事。
那一幕幕悲劇式的場景在眼前一一飛過,讓他根本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留意周邊的情況,甚至有人走到了水榭裏、棋盤前,他也沒有知覺到。
正此時,一隻大手從棋盤外伸了過來。
那隻手從一個棋罐裏夾了一枚棋子便放在了星角位上。
柳先開連忙抬起頭來看,這才發現劉永銘正微笑著站在自己的身前。
柳先開也不站起來行禮,將剛剛的心情收拾了一下,暫時將往來拋之腦後,微微一笑,問道:“六爺如何來了?”
劉永銘坐在了柳先開的對麵、原本田曾波坐著的位置之上笑道:“心中愁悶,找你下盤棋。”
柳先開卻是笑道:“下棋之時最忌分心。即是愁悶,當是賞景散心,如何還要下棋?”
“舉棋不定,不知如何所措,故以下棋定心 。”
柳先開搖了搖頭說道:“弈棋若是分心,即使棋力強之如你,亦是下不過我的!”
劉永銘頑皮地說道:“所以我們就不猜先了,我先手而下,勝負未可定也。”
柳先開哈哈笑了起來:“也就六爺您有這麽厚的臉皮了。”
劉永銘也笑了起來:“也就隻有柳先生您敢這麽說我了,葉先生有時雖會玩笑於我,但也沒敢這般說話!”
柳先開馬上迴應道:“這可說不定。小生聽葉先生說,秦王府裏近日來了個侍女,那嘴可比我刁,連您她也敢頂幾句嘴!”
柳先開說著在棋盤裏布下了坐下子。
劉永銘持白先行,二人一邊下棋一邊聊起了天來。
劉永銘笑著說:“那侍女原是隴西縣縣令宮千樹之女,如鄰家女孩一般清新,與其說話有種親切與靈動之感,令我生憐,故而寵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鄰家女孩”四個字好似像根銀針,深深地紮進了柳先開的心裏。
一股股刺痛之感又浮上眉梢,柳先開的臉色也不由自主地沉了下來。
劉永銘見得柳先開的心事好似比自己還要重,覺得自己應該是說錯了什麽話。
他開口問道:“柳先生怎麽了?”
柳先開恢複了神情,連忙說道:“沒什麽。在想六爺您又要用哪種布局。”
劉永銘笑道:“你會讓我布局麽?”
柳先開也哈哈笑了起來以掩蓋自己剛剛的心情,而後將黑子下到了星角位白子的邊上。
座子才落,布局還未完成,二人即在一個角上開始了撕殺。
這是柳先開破劉永銘高中國流的一種下法,開始即是纏鬥撕殺。
二人如同下定勢一般,都不用思考地往棋盤上落子。
柳先開知道劉永銘一定想問,為何自己對鄰家女孩的字眼如此敏感,但他又不想再說起這件事情,所以幹脆先行發問。
他問道:“六爺今日又是為何事而愁呀?”
劉永銘奇怪地說道:“往日下棋,隻聞棋聲、隻論棋理,從不見柳先生問我心事,今日如何有此一問邪?”
柳先開隻得說:“這此年來總是白拿六爺薪資,心中越發過意不去。小生雖無有足智,更無廟謀,但亦是遊過齊魯、蘇皖、荊湘、三輔。倒也算是有一點點小小的見識,想來也能幫上六爺略微小忙!”
劉永銘笑道:“柳先生謙虛了。其實……不瞞柳先生,長安八方金典的總掌櫃楊贗楊光祿其實就是我之門人,我因欲施那後手之計,而得先手之機,故不願讓他人得知我二人關係。近兩年來,因業務與杜家的經緯票號有所重疊,故有所衝突。而今杜家的杜春琦已懷疑八方金典即是我之產業了。”
柳先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他言道:“六爺不欲他人所知,必是有妙手所藏,棋局局勢未布到施展妙手之時,您絕無施此妙手之理。而您能如此重用楊掌櫃,其一必是因楊掌櫃能力非凡,能守能攻。其二乃因六爺您自己鎖事纏身,分心憂思他事,怕思慮有所不周而不敢親自應戰,更不願腹背受敵所至!”
“正如先生所言!”
柳先開將劉永銘的實際情況都說了出來,這讓劉永銘又對柳先開高看了一眼。
柳先開兩指夾著黑棋,看著棋盤上的戰局,輕笑道:“如此說來,六爺是想解那經緯票號杜當家之疑心?”
“正是!”
“何不如此?”
柳先開說著不顧燃燒著的戰局,在另一個星角位上下了一手,逼得劉永銘去應一手棋。
劉永銘應了一手棋之後搖頭說道:“此可解一時之危,而不能解其之疑也。”
柳先開想了想,又道:“那……那便隻有行苦肉之計了!”
劉永銘歎了一聲:“楊掌櫃雖是弘農世家出身,但其身世……哎,聞者傷心,聽者落淚,若非如此,他必不能狠心手刃其宗支二十餘口人。”
柳先開突然問道:“連狗都沒放過?”
劉永銘被柳先開逗得笑了幾聲:“你就別拿這一茬玩笑了,我實不忍對其行此計,此正是我為難之衷呀!”
柳先開卻是搖頭說道:“非是玩笑。弘農楊家之事,小生在齊國時便亦有所耳聞。楊掌櫃我也是見過的,其為人闊達恢弘,非是一般人所能度量。六爺用之,實六爺之幸也。試問,楊掌櫃依附於您,若您有所失,楊掌櫃當如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必不能全身而退。”
“雖說楊掌櫃是受過苦難之人,但您施計也定是要與其互通曲款吧?他即是知曉六爺所施之為苦肉計,心中又何來之苦?六爺即已布局,卻因旁事而舉棋不定,使勢不能成其形,妙手不能為之用,且不前功盡棄反被人所乘?容小生說句說教之言,六爺莫以小情而失了大勢呀!”
劉永銘聽得連連點頭,感慨得說道:“柳先生所言甚是呀!”
劉永銘略有所思地長考了起來。
他看似在想棋招,但卻是在想八方金典與楊光祿的事情。
在他想了一會兒之後,那柳先開突然又說道:“小生是齊人,六爺知之。剛剛六爺已見得那齊使田曾波,何不問我情由?”
劉永銘的視線從棋盤轉移到柳先開的臉上,輕笑道:“剛剛他離去而我進前,遇是遇到了,隻是他繞而不經、視而不見,有意避之,其中必有事相瞞。而先生與我又是交心之朋友,我又如何好問先生您隱晦之事呢?當作今日未曾見到此人也就是了。”
“六他不怕我裏通齊國?”
劉永銘哈哈笑道:“柳先生詼諧呀,你所知之事,不外乎棋盤之內。甚至漢國民生如何柳先生亦不曾留意過,何況軍機?即不知民情又不知軍機,何來通敵一說?別說是先生您了,就算是朝中的大員,有一些在齊楚晉吳也有些朋友的。若是以見過齊國使者而論之通敵之罪,怕那些朝官們就該罪勝夷族了。”
柳先開又問:“六爺就不怕我將青衿堂裏的那些事與他言說?”
“哦,這個初功不必發愁,齊君那裏自會發放經費……”
田曾波說到這裏發現那柳先生淩厲的目光,馬上主動止住了話頭:“好好好,我不說,不說了!”
柳先開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說道:“你何止不該說,你根本就不該來我這裏!上一次你挑戰漢國一眾國手,我便已躲著你不願出麵,今日被你堵在這裏,也算是我倒黴。一會兒你走之後,我還不知會被什麽人盤問呢!”
柳先開用手一指水榭之外遠處站立的兩個人,說道:“那二人應該是跟著你過來的,我們下了兩盤棋了,他們還立在那裏呢,你這一次可給我帶了不少麻煩呀!”
田曾波看了遠處那兩個人一眼,轉迴頭對柳先開說道:“其實這次來見你是受老師……算了算了!不說了!反正你心中已明,我說了還惹人厭煩。”
田曾波站起了身來,想說些什麽話,卻又有些語塞。
在憋了一會兒之後他,拱著手,語重心腸地說道:“少時頑劣,往事了了,今日一別,還不知何年何日再能相見,初功保重呀!”
柳先開見得田曾波如此認真與鄭重也連忙站了起來。
他說道:“光眇你少年之時鋒銳盡顯,盛氣不衰。如今為官,當要有所收斂,少以惡語相諷、匆以才華淩人,廣結友道方是保身之法,如此你我必有再見之日,匆相忘!”
這種他鄉遇故知,卻又要離別的心情讓田曾波此時的心裏十分難受。
他甚至都不敢去看柳先開的眼睛,怕自己真的舍不得離開。
田曾波低側著臉,向著柳先開,重揖了一下禮,就此轉身離去。
而一直在不遠處觀望的兩個人,見得田曾波拜別柳先開也警覺了起來,在田曾波離後水榭之時,也跟隨在田曾波的後麵走了。
此時柳先開看著眼前的空位,一下子又有些傷感與惆悵起來。
他歎了一聲坐迴位置,心事重重地將棋盤上的黑白子一一收拾進棋罐之內。
柳先開一邊收拾,一邊心情低落地迴想起了許多往事。
那一幕幕悲劇式的場景在眼前一一飛過,讓他根本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留意周邊的情況,甚至有人走到了水榭裏、棋盤前,他也沒有知覺到。
正此時,一隻大手從棋盤外伸了過來。
那隻手從一個棋罐裏夾了一枚棋子便放在了星角位上。
柳先開連忙抬起頭來看,這才發現劉永銘正微笑著站在自己的身前。
柳先開也不站起來行禮,將剛剛的心情收拾了一下,暫時將往來拋之腦後,微微一笑,問道:“六爺如何來了?”
劉永銘坐在了柳先開的對麵、原本田曾波坐著的位置之上笑道:“心中愁悶,找你下盤棋。”
柳先開卻是笑道:“下棋之時最忌分心。即是愁悶,當是賞景散心,如何還要下棋?”
“舉棋不定,不知如何所措,故以下棋定心 。”
柳先開搖了搖頭說道:“弈棋若是分心,即使棋力強之如你,亦是下不過我的!”
劉永銘頑皮地說道:“所以我們就不猜先了,我先手而下,勝負未可定也。”
柳先開哈哈笑了起來:“也就六爺您有這麽厚的臉皮了。”
劉永銘也笑了起來:“也就隻有柳先生您敢這麽說我了,葉先生有時雖會玩笑於我,但也沒敢這般說話!”
柳先開馬上迴應道:“這可說不定。小生聽葉先生說,秦王府裏近日來了個侍女,那嘴可比我刁,連您她也敢頂幾句嘴!”
柳先開說著在棋盤裏布下了坐下子。
劉永銘持白先行,二人一邊下棋一邊聊起了天來。
劉永銘笑著說:“那侍女原是隴西縣縣令宮千樹之女,如鄰家女孩一般清新,與其說話有種親切與靈動之感,令我生憐,故而寵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鄰家女孩”四個字好似像根銀針,深深地紮進了柳先開的心裏。
一股股刺痛之感又浮上眉梢,柳先開的臉色也不由自主地沉了下來。
劉永銘見得柳先開的心事好似比自己還要重,覺得自己應該是說錯了什麽話。
他開口問道:“柳先生怎麽了?”
柳先開恢複了神情,連忙說道:“沒什麽。在想六爺您又要用哪種布局。”
劉永銘笑道:“你會讓我布局麽?”
柳先開也哈哈笑了起來以掩蓋自己剛剛的心情,而後將黑子下到了星角位白子的邊上。
座子才落,布局還未完成,二人即在一個角上開始了撕殺。
這是柳先開破劉永銘高中國流的一種下法,開始即是纏鬥撕殺。
二人如同下定勢一般,都不用思考地往棋盤上落子。
柳先開知道劉永銘一定想問,為何自己對鄰家女孩的字眼如此敏感,但他又不想再說起這件事情,所以幹脆先行發問。
他問道:“六爺今日又是為何事而愁呀?”
劉永銘奇怪地說道:“往日下棋,隻聞棋聲、隻論棋理,從不見柳先生問我心事,今日如何有此一問邪?”
柳先開隻得說:“這此年來總是白拿六爺薪資,心中越發過意不去。小生雖無有足智,更無廟謀,但亦是遊過齊魯、蘇皖、荊湘、三輔。倒也算是有一點點小小的見識,想來也能幫上六爺略微小忙!”
劉永銘笑道:“柳先生謙虛了。其實……不瞞柳先生,長安八方金典的總掌櫃楊贗楊光祿其實就是我之門人,我因欲施那後手之計,而得先手之機,故不願讓他人得知我二人關係。近兩年來,因業務與杜家的經緯票號有所重疊,故有所衝突。而今杜家的杜春琦已懷疑八方金典即是我之產業了。”
柳先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他言道:“六爺不欲他人所知,必是有妙手所藏,棋局局勢未布到施展妙手之時,您絕無施此妙手之理。而您能如此重用楊掌櫃,其一必是因楊掌櫃能力非凡,能守能攻。其二乃因六爺您自己鎖事纏身,分心憂思他事,怕思慮有所不周而不敢親自應戰,更不願腹背受敵所至!”
“正如先生所言!”
柳先開將劉永銘的實際情況都說了出來,這讓劉永銘又對柳先開高看了一眼。
柳先開兩指夾著黑棋,看著棋盤上的戰局,輕笑道:“如此說來,六爺是想解那經緯票號杜當家之疑心?”
“正是!”
“何不如此?”
柳先開說著不顧燃燒著的戰局,在另一個星角位上下了一手,逼得劉永銘去應一手棋。
劉永銘應了一手棋之後搖頭說道:“此可解一時之危,而不能解其之疑也。”
柳先開想了想,又道:“那……那便隻有行苦肉之計了!”
劉永銘歎了一聲:“楊掌櫃雖是弘農世家出身,但其身世……哎,聞者傷心,聽者落淚,若非如此,他必不能狠心手刃其宗支二十餘口人。”
柳先開突然問道:“連狗都沒放過?”
劉永銘被柳先開逗得笑了幾聲:“你就別拿這一茬玩笑了,我實不忍對其行此計,此正是我為難之衷呀!”
柳先開卻是搖頭說道:“非是玩笑。弘農楊家之事,小生在齊國時便亦有所耳聞。楊掌櫃我也是見過的,其為人闊達恢弘,非是一般人所能度量。六爺用之,實六爺之幸也。試問,楊掌櫃依附於您,若您有所失,楊掌櫃當如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必不能全身而退。”
“雖說楊掌櫃是受過苦難之人,但您施計也定是要與其互通曲款吧?他即是知曉六爺所施之為苦肉計,心中又何來之苦?六爺即已布局,卻因旁事而舉棋不定,使勢不能成其形,妙手不能為之用,且不前功盡棄反被人所乘?容小生說句說教之言,六爺莫以小情而失了大勢呀!”
劉永銘聽得連連點頭,感慨得說道:“柳先生所言甚是呀!”
劉永銘略有所思地長考了起來。
他看似在想棋招,但卻是在想八方金典與楊光祿的事情。
在他想了一會兒之後,那柳先開突然又說道:“小生是齊人,六爺知之。剛剛六爺已見得那齊使田曾波,何不問我情由?”
劉永銘的視線從棋盤轉移到柳先開的臉上,輕笑道:“剛剛他離去而我進前,遇是遇到了,隻是他繞而不經、視而不見,有意避之,其中必有事相瞞。而先生與我又是交心之朋友,我又如何好問先生您隱晦之事呢?當作今日未曾見到此人也就是了。”
“六他不怕我裏通齊國?”
劉永銘哈哈笑道:“柳先生詼諧呀,你所知之事,不外乎棋盤之內。甚至漢國民生如何柳先生亦不曾留意過,何況軍機?即不知民情又不知軍機,何來通敵一說?別說是先生您了,就算是朝中的大員,有一些在齊楚晉吳也有些朋友的。若是以見過齊國使者而論之通敵之罪,怕那些朝官們就該罪勝夷族了。”
柳先開又問:“六爺就不怕我將青衿堂裏的那些事與他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