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和隔壁攤子的中年婦人說得火熱,手裏頭包包子的動作卻一點兒也沒慢下,手指一捏一轉,一個個漂亮的包子就成型了。


    李慧娘在劉氏的身旁,一邊包著包子一邊聽著,時不時地說上一兩句,氣氛倒也和樂融融。


    宋父在一旁起了爐子,用大鍋燒起了水,待水燒開後就可以上籠屜蒸包子了。


    包好的包子都是做了特殊記號的,以便好區分開不同餡心的包子,不同形狀的包子就是不一樣兒的餡,或是包子上頭點了印記以作區別。


    李慧娘和劉氏的手腳麻利,沒一會兒的功夫,就包好了八個籠屜的包子,各種餡子的都有,恰好鍋裏的水也燒開了,可以上鍋蒸包子了。


    隔壁攤子的是個姚姓婦人,和劉氏年紀一般大,李慧娘就喊她姚嬸子,這姚嬸子的攤子裏賣的是豆漿和甜豆腐腦,還有一些事先炸好的油炸鬼。


    包子剛上了蒸鍋,一時半會兒的,李慧娘等人也沒什麽事做,劉氏便接著跟隔壁攤子的姚嬸子嘮嗑起來。


    “姚嫂子,你這兒賣的是啥吃食,還有這長條狀的東西又是啥,是可以吃的罷,我以前都沒見過呢。”


    姚嬸子比李慧娘的婆母略長一歲,兩人又聊得來,差點兒就以姐妹相稱了,劉氏便親密地喊了聲“嫂子”。


    這姚嬸子也是個苦命人,丈夫死得早,好不容易拉扯大一兒一女,待兒子娶妻女兒出嫁,兒女都生了孩子,以為能就此享福不用操心了。


    沒想到,兒子意外出事沒了,兒媳婦接受不了,積鬱成疾沒兩年也去了,隻留下她和一個年幼的孫子相依為命。


    幸好姚嬸子自己有份手藝,偶爾擺個攤子也能賺取足夠的銀子過活,況且女兒女婿又是個孝順的,時不時地幫襯著,日子過得也不算艱難。


    “我這賣的是甜豆腐腦,還有豆漿,至於這長條狀的東西便是油炸鬼,自然也是可以吃的,是我在別的地兒見過然後學會的,咱們這邊較少見。”


    說罷,姚嬸子便從簸籮裏挑了一個長長的油炸鬼,均勻掰成三段,每段都足有兩寸多長,然後遞給了李慧娘等人。


    “呐,給妹子和妹婿,還有我那外甥媳婦兒嚐嚐,也不是什麽好東西,給嚐個新鮮,難得咱們今日有緣挨在一塊兒做買賣。”


    李慧娘等人當然是推拒的,怎麽好意思白白拿別人家做買賣的吃食,劉氏也是擺手連連說不。


    見此情形,姚嬸子二話不說,直接就把油炸鬼給塞到李慧娘等人的手裏,李慧娘看著被硬塞到手上的油炸鬼,真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劉妹子,這真不是個什麽值當東西,我都已經掰開了,再賣也是賣不出去的,既說了給你嚐嚐鮮,就拿著吃罷,要是不吃那就是不給我麵子!”


    怕劉氏他們還是不肯吃,姚嬸子下了句狠話,臉色也嚴肅了起來。


    話都說到如此了,再不吃就是不識相了,劉氏和姚氏處處投緣,劉氏自然也是想交姚氏這個朋友的。


    “既然嫂子都這般說了,我要是不吃那就是不識好歹了,我可就不客氣了,嚐嚐這叫油炸鬼的是個啥樣兒的味道。”


    劉氏笑著說完,便“哢嚓”地咬了一口油炸鬼,姚嬸子的油炸鬼炸得酥脆香口,劉氏“咯吱咯吱”地幾口就吃完了。


    吃完之後,劉氏還有些意猶未盡,“姚嫂子,你做的這個叫油炸鬼的吃食可真好吃,又酥又脆又香的,簡直讓人欲罷不能啊,可真是多謝嫂子讓我嚐到了!”


    宋父見劉氏吃了,也毫不猶豫地幾口吃完,心想果真如此,香脆極了。


    李慧娘不是第一次見油炸鬼,小時候經常吃油炸鬼、豆漿當早飯的,後來賣的人少了,做得好的更少,才漸漸地再沒吃過。


    咬了一口姚嬸子給的油炸鬼,新做的油炸鬼吃起來嘎嘣脆的,香酥可口,李慧娘也很懷念這樣的食物,吃得歡喜。


    “姚嬸子這油炸鬼做得真好吃,又香又脆的,配著嬸子攤子裏的豆漿,肯定很多人願意買。”


    李慧娘忍不住心裏暗歎一句,油炸食物是魔鬼啊,不管什麽食物隻要油炸得當,統統都讓人無法抗拒。


    姚嬸子見劉氏和李慧娘等人都吃光了,而且看著都喜歡吃,終於心滿意足地笑了開來,又從簸籮裏挑了根油炸鬼,準備掰開。


    劉氏一見姚氏這動作,趕緊阻止了,連忙說道:“嫂子可別,你這油炸鬼本來就不多,哪能盡給我們吃光,況且我們都是吃過早飯才來的鎮上,肚子裏都有貨呢。”


    想了想今早眾人吃的早飯,吃得匆忙,也不知道宋父和李慧娘有沒有吃飽,劉氏決定在姚氏的攤子上,給三人各買一碗甜豆腐腦。


    於是劉氏便對姚氏說道:“嫂子,給我們三個各來一碗甜豆腐腦罷,也嚐嚐嫂子做甜豆腐腦的手藝,味道肯定也好極了。”


    聽了劉氏的話,姚氏立馬應了,手腳利落地從裝著豆腐腦的木桶裏,舀了三碗裝得滿滿當當的豆腐腦遞給三人,豆腐腦的麵上淋了一層厚厚的糖漿。


    李慧娘接過道了謝,剛做好的豆腐腦還冒著熱氣,先用勺子將糖漿和豆腐腦粗略拌勻,才用勺子舀來吃。


    豆腐腦入口嫩滑,平淡的黃豆味兒裏有了糖漿作伴,有如畫龍點睛般,立刻鮮活起來,吃著甜絲絲的,溫潤可口。


    姚嬸子攤子裏的甜豆腐腦三文錢一碗,三碗一共九文錢,又是真材實料半點兒不摻假的,吃得李慧娘等人異常滿足。


    吃過之後,劉氏把吃過的碗還給了姚氏,也給了買豆腐腦花的九文錢,姚氏麵帶笑意一一接下。


    “嫂子的手藝可真好,甭管是那油炸鬼還是這甜豆腐腦,都做得極好,尤其是那甜豆腐腦,嫩滑極了,簡直是入口即化,我還是第一次吃到這麽好吃的豆腐腦!”


    見劉氏有些誇張的口吻,姚氏有些哭笑不得,無奈地迴道:“那就有你說的那麽好,我這也是熟能生巧,做得多了,比一般的小攤販做的好些罷了,算不得什麽。”


    恰好這時,李慧娘和劉氏做的包子也蒸得差不多了,開始有香味飄了出來,隨著清晨的微風,蒸籠裏的各種香味四散開來。


    姚氏輕嗅了下鼻子,仔細辨別這究竟是什麽食物的味道,可是也隻能粗略分辨出裏邊有韭菜、薺菜和酸菜以及肉味,聞起來卻特別的誘人。


    “妹子,你家攤子上賣的是什麽餡的包子,聞著可真香,我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


    李慧娘和劉氏包包子的時候,姚氏看在眼裏,看著跟普通的肉餡沒啥差別,可是蒸出來之後卻比別家的包子香得很,聞著特別誘人。


    劉氏聽了姚氏的話,抬起頭自豪地說道:“這些包子餡啊,都是我這兒媳婦慧娘自己鼓搗出來的,用的也是鄉野東西,有家裏的地兒摘的韭菜,還有山腳下采得的野菜菌子。”


    “明明都是些普通東西,偏生她心靈手巧,自己鼓搗出了配方調味,吃著味道還真不錯呢。”


    姚氏點了點頭,自然相信這些包子味道好,光是聞到籠屜裏蒸騰出來的香味,就讓人垂涎不已了。


    笑了笑,姚氏對著劉氏說道:“我看妹子這包子生意肯定會不錯,待會兒可得給我各留一份,好讓我帶迴去給我那孫兒嚐嚐鮮!”


    見姚氏這般捧場,劉氏自然高興,爽快地迴道:“好嘞!”


    街市上走動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氛圍越發熱鬧,各類攤販的吆喝聲,從零零星星的幾個到此起彼伏相互交融。


    宋父也不甘落人其後,開始大聲吆喝起來:“賣包子咯,香噴噴熱騰騰的包子咯,有肉的有素的……”


    雖然宋家攤子的位置算不得好,也有不少行人走過,尤其是籠屜裏蒸騰出來的香味實在誘人,還是吸引了不少過路的人駐足。


    可是有不少人見了李慧娘做的肉包子還沒拳頭大,卻也要三文錢一個,還不如去其它的攤子買個兒大點的,起碼夠管飽,搖搖頭便走開了。


    當然也有部分人聞著味兒想要嚐一嚐,不管包子的個頭比一般的攤子店鋪小,還是掏了銀錢買了,有些嫌貴的就直接買了三文錢兩個的素菜包子。


    賣了將近一個時辰,統共也沒賣出去幾籠屜的包子,肉包子的餡料都還剩大半,倒是素菜餡的包子賣出去的要多些,都差不多要沒了。


    旁邊兒的姚嬸子賣的豆腐腦都幾近見底了,油炸鬼也還隻剩幾個就賣完了,豆漿倒還剩大半桶,多半是和宋家的包子一塊兒配套賣出去的。


    見宋家的包子生意不咋地,怕幾人沮喪,姚氏還是決定多言幾句安慰下李慧娘等人:“萬事開頭難,妹子和侄媳婦也別喪氣,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你們家的包子做得好,不怕沒人買。”


    姚氏剛才吃過了李慧娘做的包子,知道味道確實好,比一般的攤子上賣的要好得多了。


    “嫌貴不願買的人,那是因為沒吃過你們家的包子,吃過的就知道物有所值,肯定會迴頭買的。”


    李慧娘知道姚嬸子說的在理兒,有些微失落的心情也立刻調整了過來,對著姚氏感激地笑了笑。


    “嬸子說的是,做買賣這事兒急不來。”


    不怪李慧娘有些患得患失,情緒起落跟著顧客多寡律動,實在是她對這份買賣寄予了厚望,不過她也明白自己是操之過急了。


    劉氏為人樂觀,上午都沒過半呢,多的是還沒吃早飯的,包子也指不定就是賣不完,再說就算賣不完還能拿迴家去吃呢,哪用得著那麽著急。


    “不著急,時辰還早著呢,總該還會有客人來買的,賣不完就拿迴家去自個兒吃,也不浪費。”


    劉氏的心態極好,笑容滿麵的極具感染力,就連滿臉憂愁的宋父聽了,微皺的眉頭也鬆開了些。


    才剛說完話沒多久,就有個年輕婦人抱著個哭鬧不已的小孩,急匆匆地來了宋家的包子攤,嘴裏罵罵咧咧的。


    一來到攤前,那婦人張口就說:“再來兩個生肉包,一個韭菜餡的包子,還要兩個酸菜包子。”


    這婦人是沒多久前剛來買過包子的,李慧娘還有些印象,沒想到這麽快就又來買了。


    婦人對著李慧娘說完,便低頭對抱著的小孩說道:“祖宗,我給你買還不成,快別哭了,哭得我心煩頭疼,老娘真是前世欠了你的!”


    小孩約莫四歲左右,養得圓潤,來到攤子前還有些抽抽嗒嗒的哭聲,聽了婦人的話,窩在婦人胸口,聲音逐漸小了。


    直到李慧娘將婦人要的包子,用幹淨的芭蕉葉包好,遞給了婦人,那婦人將包子捧到孩子的麵前,這才破涕為笑。


    見著李慧娘等人都盯著自己看,那孩子似是有些害羞,低頭往婦人的懷裏縮了縮。


    “一共十二文錢。”


    對著婦人懷裏的孩子笑了笑,李慧娘這才跟那年輕婦人說道。


    婦人付了錢後,急匆匆地就走了,正如來時一樣,沒一會兒就不見了人影兒。


    待那婦人和孩子走後,李慧娘等人和姚嬸子相視一笑,簡直樂不可支。


    經了婦人跟孩子這一遭,李慧娘倒是對自己的手藝又多了份信心,孩子的味蕾實誠且挑剔,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味道自然不錯。


    既然剛才那孩子哭鬧著要再吃,李慧娘做的包子味道當然不差,東西好便不擔心沒人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農婦生活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思無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思無邪並收藏古代農婦生活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