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的境況實情如何,以及董銳等人的苦惱憋悶,李慧娘等人一概不知。


    堂屋裏,宋玉嬌一臉無奈,遞過去的銀子又被劉氏塞了迴來,隻能把鼓鼓囊囊的銀錢袋放到桌上。


    但仍不死心,苦口婆心地繼續勸說道:“爹,娘,這銀錢你們就放心收著罷,二郎是我的親弟弟,我這個當姐姐的自然是希望他能有好前途的,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你們就別再推拒了。”


    宋父雖說沒再出言,可麵上的神情分明也是不讚同的,一看就知道他不會收下宋玉嬌的銀子。


    劉氏態度也強硬,不到萬不得已山窮水盡的時候,又哪裏肯收下女兒女婿辛辛苦苦的來的銀子。


    沒有誰家的銀子是大風刮來的,每一個子兒都得仔細著用到刀刃上,輕易浪費不得。


    “嬌嬌,二郎讀書的事兒你就別操心了,我跟你爹自有主張,不說咱家現在做了買賣,比以往多了不少進項,也能攢下不少銀錢。”


    “就算做買賣沒得多少銀子,盡管是賣了田地貼補些,也會供二郎去讀書,你爹也是同意了的。”


    劉氏這話一出,不僅是宋玉嬌感到震驚,嘴唇微張,一臉的不可置信與訝異。


    連李慧娘也跟著眼皮一跳,抬頭向二老看去,為劉氏和宋父的決定所觸動。


    對於農民百姓來說,田地無外乎是家中最值錢的財產,一家立足的根基,田地的多寡基本上就是衡量貧富之家的標準。


    隻要有了田地,又肯吃苦耐勞下地幹活,老天爺肯給點好臉色的話,就能過個豐盛的好年,而田地少的農戶之家隻能過得苦哈哈的。


    如今劉氏和宋父,竟然起了要賣田地的心思,這叫宋玉嬌如何能不感到震驚,一時之間都啞口無言。


    宋玉嬌斂了斂心神,稍微平複好內心驚濤駭浪般的波動,咽了下口水,這才說道:“爹,娘說的可是真的,你們真的打算要賣了田地,供二郎讀書去?”


    “咱鄉下人家,就靠著幾畝田地種些莊稼糧食過活的,哪能輕易說賣就賣的,這要是賣了田地,這日子該怎麽過!”


    越說到後邊,宋玉嬌根本就無法想象,要是真到那個地步,家裏把田地都賣了,就算在鎮上做買賣還能有些進項,可這日子怎麽看上去也不會好過呀。


    這世道,讀書就是燒錢的玩意兒,平民百姓家要供一個讀書郎,全家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活,一個銀子掰成兩個用。


    要不然怎麽說,窮人家的孩子難出頭,連溫飽都成問題的時候,哪還有多餘的銀錢供著去讀書呢。


    況且讀了書也不定就能出頭,參加科舉考試考取功名可不是件容易事兒,要是讀不出名堂來,這銀錢就跟打了水漂似的。


    雖說讀過書,識得幾個字也能到鎮上做帳房先生,或是掌櫃的、教書先生一類的活兒,比一輩子在地裏幹活強,可這也是相當久遠的事兒了。


    這些道理宋玉嬌心裏都明白,估計劉氏和宋父也清楚,拚盡全力讓二郎讀書,就跟把所有身家投注在二郎身上,做一場類似於聽天由命的賭博一般。


    或許是宋玉嬌的反應過於驚訝,劉氏的口吻變得輕快起來,不知究竟是為了安慰宋玉嬌,還是在安慰自己。


    “這不過是初步最壞的打算,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也不定會把田地都賣了,家裏也會留幾畝田地種些許糧食吃用的。”


    宋父深深地抽了一口旱煙,吐出一圈圈煙霧來,才開口說道:“嬌嬌,你娘說得沒錯,爹就算要賣了田地也會供二郎讀書的,這兩年已經耽誤了他,不能再拖下去了。”


    “等忙完這段時間,爹就去鎮上打聽下哪家的書塾好,提前打聽好了,待春末就讓二郎到鎮上讀書去。”


    頓了頓,宋父對著宋玉嬌繼續說道:“銀錢的事家裏會想了法子解決的,要是有心,你和女婿就好好在鎮上幫著打聽下,哪家的書塾和教書先生好,旁的嬌嬌你就別操心了。”


    幫忙打聽書塾和教書先生的事,不用宋父出口,宋玉嬌也自會幫著打聽,聽了這話想都沒想就滿口答應。


    “爹,這事兒不用你說女兒自會幫著打聽,這鎮上發生的事兒,隻要是我想知道的,就沒有我宋玉嬌打聽不出來的,這事兒包在我身上!”


    隻不過,宋玉嬌說完這話,還是不死心地繼續勸說道:“爹,娘,你們就收下這銀錢罷,就當是我先賒給二郎讀書用的,往後待二郎出息了,再還與我可好?”


    就算家裏要賣了田地供二郎讀書,宋玉嬌也說不出拒絕反對的話,隻能婉轉地想方設法幫補一番,好讓家裏不要太難過。


    劉氏和宋父心裏明白,宋玉嬌此舉不過是換個說法,好讓家裏沒有心理負擔地收下銀錢,實質還是想要貼補娘家。


    “嬌嬌,要是真到了不得已的地步,娘就算厚著臉皮不要臉麵,也會上門管你要銀子去,如今你就先把銀錢收迴去罷。”


    劉氏知道宋玉嬌的性子,倔強,吃軟不吃硬的一個人,你好好跟她說道,她自會順著你的意聽進耳裏。


    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怎麽看劉氏和宋父都是不會收下宋玉嬌的銀子的了,宋玉嬌心裏也明白,也沒打算再繼續糾纏了。


    隻心裏想道,這準備好的銀錢無論如何都會用到二郎身上,甭管是給他買了筆墨紙硯,亦或是別的什麽東西,遲早都得花了。


    這時,李慧娘也插嘴說道:“嬌嬌就把銀錢收好罷,嫂子的手藝算不得頂好,可會做的吃食花樣兒可不少,咱家多做些吃食買賣,慢慢積攢了銀錢總該夠用的。”


    就算辛苦勞累些,李慧娘也是打算供著二郎讀書的,要是二郎將來讀了書,不管有了多大出息,都隻有益處沒有壞處,連帶珠珠和元寶也會受益。


    況且,作為嫂子的李慧娘,也無法說出反對抗拒的話,明顯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和劉氏以及宋父一起,做二郎讀書的後盾。


    再者,她對二郎這個小少年有信心,相信他有能夠出人頭地的資本,冒險做一次有風險的投資又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農婦生活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思無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思無邪並收藏古代農婦生活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