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的百姓還是第一次看到如同長龍一般的商隊進入新野,加上駐守在新野附近的士兵,外來的人口已經微微超過原住民,頗為壯觀。
“麒麟軍將在新野開設大市場,與荊州自由貿易!”
“麒麟軍將開墾良田萬畝,分給新野居民,新加入新野的流民也可以分得田地!”
“麒麟軍將重開太學,在治所許昌設太學,其他滿萬戶的城池開設學府!但凡是在太學製度中考核優異的學生可以任免官職!”
張居正的車隊進入新野以後,一係列措施在新野宣布,新野居民大嘩。看上去很簡單的政策,實際上已經涉及經濟、農業、教育三大領域。特別是最後的太學製度,多少有點打破九品中正製帶來的士族門閥限製。
“你們聽說了嗎?我們新野要建立新野學府了,不論出身,隻要年滿十六歲,經過學府入學考核,就能進入學府中學習三年。其中分為文科、理科、武科三大方向,文科乃是選拔治世能臣,理科培養大國工匠,而武科則出征伐四方的統帥。”
“真的有這麽好啊!我家犬子明年就要滿十六歲了,不知道入學考核要考查什麽內容?”
“據說麒麟軍今年就要開設若幹學堂,讓所有適齡少年入學,考核的內容也會在學堂中學習,明年就會開始第一批學府選拔。而學府中最頂尖的人,才有可能到許昌太學深造!”
“天啊,如果有幸去許昌太府,那豈不是有機會接觸到麒麟軍的高層?很有可能一步登天啊!”
新野百姓議論紛紛,都對太學製度很感興趣。孫夏勢力內的世家大族對孫夏的選拔體製創新也提不上反感,雖然有點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但是他們相信集中了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世家公子,絕對不比平頭老百姓差。
除了新野城的人關注到太學重建以外,襄陽城外二十裏的隆中草廬,架上堆滿書卷,窗外盛栽鬆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坐在蒲團上,而他麵前是幾個十歲出頭的少年,臉上還稍顯稚嫩。
“元直,適才我聽到你與孔明、士元二人交頭接耳,可是在說什麽趣事啊?”老者經書講到一半,饒有興趣地問道。
“恩師莫怪罪,實在是此事太有意思,所以我才忍不住……”一個少年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恩師,事情是這樣的,袁術丟失南陽以後,新野被豫州刺史孫夏占領。孫夏近日宣布在新野開設學府,招收治世之臣、善謀之士、能工巧匠以及統軍之才,此消息傳來我們襄陽地方,不少才俊聽說後都有意前往新野。”另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娓娓道來。
“孫夏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培養人才,三年五載也是不夠的。然而教育一行,四周的人才就會往他們勢力匯集,到時孫夏人才濟濟,就不愁可用之人!”還有一個少年說道。
隻是這少年的長相實在有些醜陋,與之前兩個少年不能相比。但是這並不能遮蔽他智慧的光輝。
“士元說的對,我和孔明都是這樣想的。”第一個少年說道。
“自黃巾之亂以來,禮樂崩壞,諸侯唯親是舉,如果能真的再建太學,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老者撫著花白的胡須,又轉而向元直他們問道,“你們想要去學府學習嗎?”
“恩師世間奇人,知識淵博,我們願意師從恩師一生,不願離開半步。”幾個少年毫不猶豫地說道。
“哈哈哈,你們幾個人還是這麽狡猾。將來你們的成就會在我之上,豈能跟著我一輩子學習?我此前去往南陽故鄉,遇到一些人物,其智謀見識令我深深欽佩。”老者感慨道。
“老師說的是何人?偌大的荊州,連蒯良、蒯越這些頂級謀士老師都不以正眼相待,難道南陽還有奇人乎?”被稱為孔明的少年詫異道。
“天下之大,藏龍臥虎。此去南陽,遇一奇人張居正,其政治理念超乎時代,卻有跡可循,而且正在讓南陽郡、潁川郡、汝南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又一奇人賈詡,精通人情世故,思忖極深,先為董卓效力,後為孫夏出謀劃策。還一奇人郭嘉,年紀輕輕,卻有鬼才,計策天馬行空,為不世之材。說起來,郭嘉不過二十出頭,便與賈詡同為孫夏兩大謀士。你們還需要向他學習,並且需要謹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切勿因為習得一些書中的皮毛就夜郎自大。”老者借此機會對幾個天資聰穎的少年諄諄教誨。
“孔明謹記在心。”被稱為孔明的少年默默在心底記下老師所說的人名,以及他們所效力的諸侯――豫州刺史孫夏。
漢水邊上,新上任的樊城副將呂文煥帶著劉表撥給他的五千新兵以及一萬民夫,在樊襄西北沿著白河要地築起白河城。白河城的設計,完全是以戰爭堡壘級的要求搭建,而且依山傍水,與樊城相互唿應,加強了一馬平川的樊城的防禦體係。除此以外,呂文煥還考察一千年前漢水和白河的水情差異,在其他要害淺灘也建築堡壘,一副要將漢水白河打造成絞肉機的姿態。
與此同時,荊州水軍大部隊在白河與漢水交界處布置鐵索橫江,徹底阻攔白河與漢水的來往,封鎖商船與孫夏勢力有所貿易。大概是劉表勢力也察覺到孫夏的勢力對商人似乎很有吸引力,所以借著軍事行動的機會順便隔絕經濟來往。
“舉將軍,小的們按您的吩咐,將樊城和襄城最好的工匠都請過來了。白河城不用半年時間就能築好。”呂文煥的部下對呂文煥報告道。
“工匠的名單裏這些個人怎麽都不在?”呂文煥發現計劃中工匠的數目和實際的數目有差異,不滿地問道。
“將軍您有所不知啊,新野那邊也在大規模召集工匠,他們有軍隊和公會長期聘請,待遇是我們這裏的兩倍,而且資曆長、表現好的老工匠還可以做官,所以啊,有些見異思遷的工匠就逃到新野去討生活啦。”部將說道。
“麒麟軍將在新野開設大市場,與荊州自由貿易!”
“麒麟軍將開墾良田萬畝,分給新野居民,新加入新野的流民也可以分得田地!”
“麒麟軍將重開太學,在治所許昌設太學,其他滿萬戶的城池開設學府!但凡是在太學製度中考核優異的學生可以任免官職!”
張居正的車隊進入新野以後,一係列措施在新野宣布,新野居民大嘩。看上去很簡單的政策,實際上已經涉及經濟、農業、教育三大領域。特別是最後的太學製度,多少有點打破九品中正製帶來的士族門閥限製。
“你們聽說了嗎?我們新野要建立新野學府了,不論出身,隻要年滿十六歲,經過學府入學考核,就能進入學府中學習三年。其中分為文科、理科、武科三大方向,文科乃是選拔治世能臣,理科培養大國工匠,而武科則出征伐四方的統帥。”
“真的有這麽好啊!我家犬子明年就要滿十六歲了,不知道入學考核要考查什麽內容?”
“據說麒麟軍今年就要開設若幹學堂,讓所有適齡少年入學,考核的內容也會在學堂中學習,明年就會開始第一批學府選拔。而學府中最頂尖的人,才有可能到許昌太學深造!”
“天啊,如果有幸去許昌太府,那豈不是有機會接觸到麒麟軍的高層?很有可能一步登天啊!”
新野百姓議論紛紛,都對太學製度很感興趣。孫夏勢力內的世家大族對孫夏的選拔體製創新也提不上反感,雖然有點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但是他們相信集中了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世家公子,絕對不比平頭老百姓差。
除了新野城的人關注到太學重建以外,襄陽城外二十裏的隆中草廬,架上堆滿書卷,窗外盛栽鬆竹,橫琴於石床之上,清氣飄然。一個仙風道骨的老者坐在蒲團上,而他麵前是幾個十歲出頭的少年,臉上還稍顯稚嫩。
“元直,適才我聽到你與孔明、士元二人交頭接耳,可是在說什麽趣事啊?”老者經書講到一半,饒有興趣地問道。
“恩師莫怪罪,實在是此事太有意思,所以我才忍不住……”一個少年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
“恩師,事情是這樣的,袁術丟失南陽以後,新野被豫州刺史孫夏占領。孫夏近日宣布在新野開設學府,招收治世之臣、善謀之士、能工巧匠以及統軍之才,此消息傳來我們襄陽地方,不少才俊聽說後都有意前往新野。”另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娓娓道來。
“孫夏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培養人才,三年五載也是不夠的。然而教育一行,四周的人才就會往他們勢力匯集,到時孫夏人才濟濟,就不愁可用之人!”還有一個少年說道。
隻是這少年的長相實在有些醜陋,與之前兩個少年不能相比。但是這並不能遮蔽他智慧的光輝。
“士元說的對,我和孔明都是這樣想的。”第一個少年說道。
“自黃巾之亂以來,禮樂崩壞,諸侯唯親是舉,如果能真的再建太學,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老者撫著花白的胡須,又轉而向元直他們問道,“你們想要去學府學習嗎?”
“恩師世間奇人,知識淵博,我們願意師從恩師一生,不願離開半步。”幾個少年毫不猶豫地說道。
“哈哈哈,你們幾個人還是這麽狡猾。將來你們的成就會在我之上,豈能跟著我一輩子學習?我此前去往南陽故鄉,遇到一些人物,其智謀見識令我深深欽佩。”老者感慨道。
“老師說的是何人?偌大的荊州,連蒯良、蒯越這些頂級謀士老師都不以正眼相待,難道南陽還有奇人乎?”被稱為孔明的少年詫異道。
“天下之大,藏龍臥虎。此去南陽,遇一奇人張居正,其政治理念超乎時代,卻有跡可循,而且正在讓南陽郡、潁川郡、汝南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又一奇人賈詡,精通人情世故,思忖極深,先為董卓效力,後為孫夏出謀劃策。還一奇人郭嘉,年紀輕輕,卻有鬼才,計策天馬行空,為不世之材。說起來,郭嘉不過二十出頭,便與賈詡同為孫夏兩大謀士。你們還需要向他學習,並且需要謹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切勿因為習得一些書中的皮毛就夜郎自大。”老者借此機會對幾個天資聰穎的少年諄諄教誨。
“孔明謹記在心。”被稱為孔明的少年默默在心底記下老師所說的人名,以及他們所效力的諸侯――豫州刺史孫夏。
漢水邊上,新上任的樊城副將呂文煥帶著劉表撥給他的五千新兵以及一萬民夫,在樊襄西北沿著白河要地築起白河城。白河城的設計,完全是以戰爭堡壘級的要求搭建,而且依山傍水,與樊城相互唿應,加強了一馬平川的樊城的防禦體係。除此以外,呂文煥還考察一千年前漢水和白河的水情差異,在其他要害淺灘也建築堡壘,一副要將漢水白河打造成絞肉機的姿態。
與此同時,荊州水軍大部隊在白河與漢水交界處布置鐵索橫江,徹底阻攔白河與漢水的來往,封鎖商船與孫夏勢力有所貿易。大概是劉表勢力也察覺到孫夏的勢力對商人似乎很有吸引力,所以借著軍事行動的機會順便隔絕經濟來往。
“舉將軍,小的們按您的吩咐,將樊城和襄城最好的工匠都請過來了。白河城不用半年時間就能築好。”呂文煥的部下對呂文煥報告道。
“工匠的名單裏這些個人怎麽都不在?”呂文煥發現計劃中工匠的數目和實際的數目有差異,不滿地問道。
“將軍您有所不知啊,新野那邊也在大規模召集工匠,他們有軍隊和公會長期聘請,待遇是我們這裏的兩倍,而且資曆長、表現好的老工匠還可以做官,所以啊,有些見異思遷的工匠就逃到新野去討生活啦。”部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