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為臣僚,就當謹守臣分,以大王為尊。可方才,甚至這一路,奴隻看到韋公對大王唿唿喝喝,在眾小將跟前,也多次頂撞大王,一點情麵不留。如今軍中,都以韋公為首,反倒置大王這個主將於偏地。”
聽著羅經的話,魏王的臉色也微微有了些變化。但很快,魏王便斥道:“胡說什麽!韋公兩朝元老,教訓你們幾句,也是尋常。時辰不早,都歇了。”
說完,魏王便起身朝寢屋走去。
地上跪著的幾個侍宦不由麵麵相覷,羅經也是一臉忿然。但魏王顯然還向著韋昆,他們也無可奈何。
出了屋子,眼見羅經仍是低聲罵罵咧咧,一個小侍湊了上去,輕語道:“令使不必著惱,眼下戰事還未平定,大王自然得讓著韋公。來日方長,等拿下了蜀國,令使再尋機……”
羅經看向那小侍,點點頭,聲音帶了幾分冷意,“沒錯,來日方長,如今且讓他再囂張幾日!”
睦王府裏,睦王妃對於青葵的到訪,很是意外。
一番行禮客氣後,兩人在暖爐旁安坐下來。
“今冬格外寒冷……”睦王妃放下手中熱茶,一歎道:“各地天災頻發,也不知那些受災之民當如何安度。”
青葵抿唇,“聽聞陛下募集賑災之資,睦王府出力頗多,可見睦王與王妃乃是仁心之人。”
“到底還是杯水車薪啊。”睦王妃感慨,“但願西邊戰事早些平定,或許能從蜀中募些錢物以緩燃眉之急。”
青葵沒有接這個話頭,睦王妃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恐怕不盡如人意。眼下莫說是受災的普通百姓,便是為國出力的將士都心生怨憤,養不活家中老小。
而西蜀之戰,就算勝仗,那些奇貨寶物最終又會流向哪裏,實在難說。眼下民生艱難,國庫空虛,連賑災之款還需向臣子募集。當然,真正肯拿出錢物者,少之又少。
睦王妃看著青葵,微笑道:“公主好不容易來我府裏一趟,聽我說這些,很悶吧?”
“怎麽會?”青葵看了看睦王妃的臉色,“如今可好些了?”
聞言,睦王妃有些羞澀地點點頭,“好多了,他也不鬧騰了。”
院中傳來小孩的嬉戲聲,睦王妃轉頭看去,口中道:“二郎,小心看著三娘,莫讓她摔了。”
“阿娘放心,摔不著阿妹!”院中歡快的童聲響起。
青葵默然看著這一幕,有心想說些什麽,最終還是將話頭咽了迴去。
迴府的路上,玉冬看著出神的青葵,不由問道:“公主今日去睦王府,真的隻是尋常探望而已?”
青葵迴神看向玉冬,“玉冬,這世間上總有許多事,你明知道它可能會發生,卻終究什麽也做不了。”
正文 第184章:人心浮動
“公主何必自責。”玉冬道:“各安天命而已。”
青葵不由微笑起來,“玉冬,你其實也聰慧地很。”
玉冬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頭,隻聽青葵又道:“秦七迴國後,便受到了吳王的重用,如今風頭正盛,隻怕其他幾位公子心有怨妒。”
聞言,玉冬的心不由一緊。自秦辰悅迴國後,她便再沒聽到他的消息,如今乍然聽聞,不免有些難受。再聽了青葵的這番話,心裏也不免為他擔心起來。
青葵看了看玉冬的神色,沒再說什麽,轉開了目光。
冬十一月,西征之軍頻傳捷報。自十月攻克大散關後,成軍一路紀律嚴明,不許侵擾百姓,得蜀人擁戴。又各地守軍見成軍勢頭大盛,紛紛迎降。
蜀國主聞敗,一路西逃。唐煥一麵賜詔蜀國主,勸其歸降,一麵委任蜀中官員,多為降官,蜀地漸安。
唐煥心情大好,自然少不了聚眾遊樂,這一次唐煥決定攜後妃臣僚大肆遊獵。
“陛下還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青葵依偎在唐玉和懷中,“上月又地震又大水的,災民流離,才想著法子籌了些錢,如今蜀國剛敗,便樂上了。”
唐玉和不以為意,“陛下安樂已久,要他知勤儉,斷遊獵,也不可能。初承位時,倒還是意氣風發,也能虛心納諫。到如今,他對大臣的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之前是宣國公,現在……該是趙國公韋昆了。”
青葵輕歎,“趙國公若死,陛下便等於自斷一臂。”
晉王唐池再反,唐煥便再無臂膀助力。
可偏偏將唐池送到對立麵的,將會是他自己。
“所以……”唐玉和聲音沒有溫度地道:“韋昆必須得死。”
青葵看著唐玉和無言。
自韋昆離朝,宣徽使洪照英的日子過地舒服多了,再沒人跟他正麵頂撞,也不用隔三岔五相見礙眼。
隻不過,隨著西征大軍的威望日盛,洪照英的心也開始憂慮起來。
他很明白,這場大戰能贏,全虧韋昆指揮得宜。若得勝歸來,不但能得唐煥重賞,連魏王也必定對韋昆感恩。
這對韋昆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可對他來說,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之前韋昆在他麵前便囂張地不行,若再立大功而迴,還不得將他踩到腳下去?
“原來是洪公啊,這麽冷的天,怎麽獨自在此飲悶酒?”
聽著羅經的話,魏王的臉色也微微有了些變化。但很快,魏王便斥道:“胡說什麽!韋公兩朝元老,教訓你們幾句,也是尋常。時辰不早,都歇了。”
說完,魏王便起身朝寢屋走去。
地上跪著的幾個侍宦不由麵麵相覷,羅經也是一臉忿然。但魏王顯然還向著韋昆,他們也無可奈何。
出了屋子,眼見羅經仍是低聲罵罵咧咧,一個小侍湊了上去,輕語道:“令使不必著惱,眼下戰事還未平定,大王自然得讓著韋公。來日方長,等拿下了蜀國,令使再尋機……”
羅經看向那小侍,點點頭,聲音帶了幾分冷意,“沒錯,來日方長,如今且讓他再囂張幾日!”
睦王府裏,睦王妃對於青葵的到訪,很是意外。
一番行禮客氣後,兩人在暖爐旁安坐下來。
“今冬格外寒冷……”睦王妃放下手中熱茶,一歎道:“各地天災頻發,也不知那些受災之民當如何安度。”
青葵抿唇,“聽聞陛下募集賑災之資,睦王府出力頗多,可見睦王與王妃乃是仁心之人。”
“到底還是杯水車薪啊。”睦王妃感慨,“但願西邊戰事早些平定,或許能從蜀中募些錢物以緩燃眉之急。”
青葵沒有接這個話頭,睦王妃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恐怕不盡如人意。眼下莫說是受災的普通百姓,便是為國出力的將士都心生怨憤,養不活家中老小。
而西蜀之戰,就算勝仗,那些奇貨寶物最終又會流向哪裏,實在難說。眼下民生艱難,國庫空虛,連賑災之款還需向臣子募集。當然,真正肯拿出錢物者,少之又少。
睦王妃看著青葵,微笑道:“公主好不容易來我府裏一趟,聽我說這些,很悶吧?”
“怎麽會?”青葵看了看睦王妃的臉色,“如今可好些了?”
聞言,睦王妃有些羞澀地點點頭,“好多了,他也不鬧騰了。”
院中傳來小孩的嬉戲聲,睦王妃轉頭看去,口中道:“二郎,小心看著三娘,莫讓她摔了。”
“阿娘放心,摔不著阿妹!”院中歡快的童聲響起。
青葵默然看著這一幕,有心想說些什麽,最終還是將話頭咽了迴去。
迴府的路上,玉冬看著出神的青葵,不由問道:“公主今日去睦王府,真的隻是尋常探望而已?”
青葵迴神看向玉冬,“玉冬,這世間上總有許多事,你明知道它可能會發生,卻終究什麽也做不了。”
正文 第184章:人心浮動
“公主何必自責。”玉冬道:“各安天命而已。”
青葵不由微笑起來,“玉冬,你其實也聰慧地很。”
玉冬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下頭,隻聽青葵又道:“秦七迴國後,便受到了吳王的重用,如今風頭正盛,隻怕其他幾位公子心有怨妒。”
聞言,玉冬的心不由一緊。自秦辰悅迴國後,她便再沒聽到他的消息,如今乍然聽聞,不免有些難受。再聽了青葵的這番話,心裏也不免為他擔心起來。
青葵看了看玉冬的神色,沒再說什麽,轉開了目光。
冬十一月,西征之軍頻傳捷報。自十月攻克大散關後,成軍一路紀律嚴明,不許侵擾百姓,得蜀人擁戴。又各地守軍見成軍勢頭大盛,紛紛迎降。
蜀國主聞敗,一路西逃。唐煥一麵賜詔蜀國主,勸其歸降,一麵委任蜀中官員,多為降官,蜀地漸安。
唐煥心情大好,自然少不了聚眾遊樂,這一次唐煥決定攜後妃臣僚大肆遊獵。
“陛下還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青葵依偎在唐玉和懷中,“上月又地震又大水的,災民流離,才想著法子籌了些錢,如今蜀國剛敗,便樂上了。”
唐玉和不以為意,“陛下安樂已久,要他知勤儉,斷遊獵,也不可能。初承位時,倒還是意氣風發,也能虛心納諫。到如今,他對大臣的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之前是宣國公,現在……該是趙國公韋昆了。”
青葵輕歎,“趙國公若死,陛下便等於自斷一臂。”
晉王唐池再反,唐煥便再無臂膀助力。
可偏偏將唐池送到對立麵的,將會是他自己。
“所以……”唐玉和聲音沒有溫度地道:“韋昆必須得死。”
青葵看著唐玉和無言。
自韋昆離朝,宣徽使洪照英的日子過地舒服多了,再沒人跟他正麵頂撞,也不用隔三岔五相見礙眼。
隻不過,隨著西征大軍的威望日盛,洪照英的心也開始憂慮起來。
他很明白,這場大戰能贏,全虧韋昆指揮得宜。若得勝歸來,不但能得唐煥重賞,連魏王也必定對韋昆感恩。
這對韋昆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可對他來說,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之前韋昆在他麵前便囂張地不行,若再立大功而迴,還不得將他踩到腳下去?
“原來是洪公啊,這麽冷的天,怎麽獨自在此飲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