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真人同人)璀璨星路[娛樂圈] 作者:Aaron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般來說, 到了一線二線這個等級的電影明星, 一般一年就拍攝兩部到三部電影;而超一線電影明星則更是隻拍一部或兩部。而且電影明星很少接廣告, 同時也不會在宣傳期外上節目,所以電影明星的行蹤是很神秘的。故而每年到了金像獎的時候,他們才會出來透透氣, 因此金像獎紅毯兩側集中了大量媒體和粉絲。
電影產業是華夏娛樂圈裏工業化和專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 所以對演員的專業性要求也非常高,特別是那種主角或重要配角。角色要求什麽樣的體型,你就必須達到!角色是什麽樣的口音, 你也必須學會!如果角色能打能殺,不說你要訓練成特種戰士,那麽一般的搏鬥動作你也是必須要會的。
電影圈可不會因為你是美女就降低對你訓練強度,除非你這輩子覺得自己當個花瓶就足夠了,否則電影女演員訓練前來那是完全不要命的。正因為有這麽多的盤外招,所以大牌演員們一年能拍的電影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電影圈除了電影演員受追捧之外,導演和編劇也是非常受追捧的。除此之外,攝影師也是受歡迎的一類人。如果非要說電影圈裏最愛恨交織的一群人,那就是以李瑋為代表的製片人們。華夏電影圈除了少數電影公司還在執行所謂的“導演中心製”或“編劇中心製”之外,絕大部分的電影公司都是“製片人中心製”。
製片人會設立所謂的選角導演,在前期分掉導演最重要的“選角權”;然後道後期再設立比較強勢的剪輯師,分掉導演的“最終剪輯權”。所以導演和編劇們是很討厭製片人的,而導演、編劇和演員基本又是統一戰線的,所以演員們對製片人的觀感也不是特別好。不過大家又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有這群專業的製片人打理,電影產業也沒有如此發達。
其實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製片人團隊也有分工。從團隊管理序列上來說,執行製片人和聯合執行製片人是最高一個層級,整部電影的預算和各類合同簽字權都在他手裏(聯合執行製片人是輔助和分管執行製片人的),一般都是由電影公司的老總或副總兼任;製片經理是第二層級,執行製片人管的是業務,那麽製片經理管的就是生產,團隊的日常工作和預算控製都在他手裏;第三等級則是監製,監製不是常規設立的,一般是在製片人或導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設立這個崗位來貼身監督管理的。這前麵三個等級的製片人一般是不在片場辦公的,除了監製會時不時來監督之外,執行製片人和製片經理幾乎是沒有大事不會出現的。
而在片場的製作人則是以製作人為核心,聯合製作人則是由於製作人能力不足而設立的輔助職位,他們構成片場製片人的第一等級;協調製片人則是溝通製片人團隊與拍攝團隊的,協調製片人根據製片人的要求製定拍攝計劃和預算執行表,屬於第二等級;第三等級的製片顧問也不是常設職位,一般是給某些有投資電影同時又希望露臉的投資人所安排的禮儀性職位;第四等級稱之為副製片人或助理製片人,以前是做日常管理的,但是因為協調製片人的出現,這個等級和第四等級一樣成為了禮儀性職位;第五等級則是段落製片人,由於電影劇本是非常規範的,所以一個劇本往往可以拆分成若幹個互不幹涉的環節而同時拍攝,段落製片人就是負責具體每個段落或環節的製作;第六等級的現場製作人自然就是最悲催的,他們的部分工作繼承自副製作人,他們需要溝通所有的拍攝及製作部門,同時監督並協調他們的工作。
除了片場製片團隊之外,在前置作業和後期製作的時候還分別有劇本製作人和後期製作人兩個職位,他們不受製片人的管理而是受執行製片人的直接領導。劇本製作人負責劇本的產出,保證劇本符合公司的許可,以便幫助執行製片人申請到足夠的資金;後期製作人則是負責電影的後期製作和協調後製人員的工作,以確保最後的成品是公司所需要的。
從如此分工明確的製片團隊也能看出來導演和編劇的權力的確被瓜分得一幹二淨,所以製片人不討編劇和導演的喜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隨著製片人對劇本的管控越來越嚴,不少編劇紛紛轉行當起了製片人,同時也有不少製片人成了編劇協會的會員。
金像獎基本和地球位麵的後期奧斯卡獎差不多,也有了所謂最佳實景短片獎(其實就是最佳劇情短片獎)、動畫長片和動畫短片、紀錄長片和紀錄短片都有了,同時還設立了一些地球位麵沒有的獎項,比如在最佳新演員獎之外,還有最佳新導演獎;此外還有專門表彰青少年電影人(特指17周歲以下)的最佳青少年導演獎和最佳青少年演員獎。
而且李瑋還發現,金像獎還有兩個隱藏獎項,分別是最佳喜劇電影獎和最佳歌舞電影獎已經很多年沒有頒發卻沒有取消。最佳喜劇電影獎原本是隸屬於華夏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下屬的喜劇電影研究會負責頒發,但是該研究會在二十年前宣布解散之後就再也沒有重組過,因此這個獎項歸誰頒發就成了懸案;至於最佳歌舞電影獎則是由於年年提名不足而沒有辦法進入評審階段而更不可能進入頒獎階段了。
李瑋津津有味地看著手上這本由華夏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製作的《金像獎簡史》小冊子,發現了很多自己原來都不曉得的八卦,於是開始在一邊偷著樂。
金像獎屬於商業類獎項,故而它是不可能得罪商業片的。即便評委們多麽想將所有的獎項都給藝術片,但是也不得不設立了諸如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輯等技術類獎項來安撫商業片。同時重要的“八大獎”(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原創劇本、改編劇本)一般也會分出去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給商業片。
不過一般的商業片要想摸到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那是很難的,畢竟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偏好“史詩”及“傳記”類電影,其次就是“人性批判”或“政治諷刺”類電影。金像獎除了有偏好文藝片的毛病之外,“分豬肉”現象也很嚴重。基本被提名的電影最後多多少少都會拿一個獎項,哪怕是特別獎項。
是的,金像獎也有不接受提名和評審的特別獎。比如:終身成就獎。不過除了終生成就獎這個出名的獎項之外,還有針對製片人的桂冠製片人紀念獎;針對電影技術人才的技術進步獎;特別針對音效和視覺效果團隊或個人的特別成就獎。然後還有針對拍攝人文主義題材電影的人文關懷獎;針對電影技術進步團隊或項目的科技成果獎。所以,豬肉夠多,真要分一分的話,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拿到一部分。
比如今年的金像獎就是三部電影的鬥獸場,分別是《諜影迷蹤》、《火燒赤壁》和《張居正》。雖然《諜影迷蹤》拍得非常精彩,還是年度票房冠軍,但是最終隻拿走了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男配角三個獎項。《火燒赤壁》摘走了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電影;《張居正》則拿走了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最佳原創歌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混音。
電影產業是華夏娛樂圈裏工業化和專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 所以對演員的專業性要求也非常高,特別是那種主角或重要配角。角色要求什麽樣的體型,你就必須達到!角色是什麽樣的口音, 你也必須學會!如果角色能打能殺,不說你要訓練成特種戰士,那麽一般的搏鬥動作你也是必須要會的。
電影圈可不會因為你是美女就降低對你訓練強度,除非你這輩子覺得自己當個花瓶就足夠了,否則電影女演員訓練前來那是完全不要命的。正因為有這麽多的盤外招,所以大牌演員們一年能拍的電影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電影圈除了電影演員受追捧之外,導演和編劇也是非常受追捧的。除此之外,攝影師也是受歡迎的一類人。如果非要說電影圈裏最愛恨交織的一群人,那就是以李瑋為代表的製片人們。華夏電影圈除了少數電影公司還在執行所謂的“導演中心製”或“編劇中心製”之外,絕大部分的電影公司都是“製片人中心製”。
製片人會設立所謂的選角導演,在前期分掉導演最重要的“選角權”;然後道後期再設立比較強勢的剪輯師,分掉導演的“最終剪輯權”。所以導演和編劇們是很討厭製片人的,而導演、編劇和演員基本又是統一戰線的,所以演員們對製片人的觀感也不是特別好。不過大家又不得不承認,如果不是有這群專業的製片人打理,電影產業也沒有如此發達。
其實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製片人團隊也有分工。從團隊管理序列上來說,執行製片人和聯合執行製片人是最高一個層級,整部電影的預算和各類合同簽字權都在他手裏(聯合執行製片人是輔助和分管執行製片人的),一般都是由電影公司的老總或副總兼任;製片經理是第二層級,執行製片人管的是業務,那麽製片經理管的就是生產,團隊的日常工作和預算控製都在他手裏;第三等級則是監製,監製不是常規設立的,一般是在製片人或導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設立這個崗位來貼身監督管理的。這前麵三個等級的製片人一般是不在片場辦公的,除了監製會時不時來監督之外,執行製片人和製片經理幾乎是沒有大事不會出現的。
而在片場的製作人則是以製作人為核心,聯合製作人則是由於製作人能力不足而設立的輔助職位,他們構成片場製片人的第一等級;協調製片人則是溝通製片人團隊與拍攝團隊的,協調製片人根據製片人的要求製定拍攝計劃和預算執行表,屬於第二等級;第三等級的製片顧問也不是常設職位,一般是給某些有投資電影同時又希望露臉的投資人所安排的禮儀性職位;第四等級稱之為副製片人或助理製片人,以前是做日常管理的,但是因為協調製片人的出現,這個等級和第四等級一樣成為了禮儀性職位;第五等級則是段落製片人,由於電影劇本是非常規範的,所以一個劇本往往可以拆分成若幹個互不幹涉的環節而同時拍攝,段落製片人就是負責具體每個段落或環節的製作;第六等級的現場製作人自然就是最悲催的,他們的部分工作繼承自副製作人,他們需要溝通所有的拍攝及製作部門,同時監督並協調他們的工作。
除了片場製片團隊之外,在前置作業和後期製作的時候還分別有劇本製作人和後期製作人兩個職位,他們不受製片人的管理而是受執行製片人的直接領導。劇本製作人負責劇本的產出,保證劇本符合公司的許可,以便幫助執行製片人申請到足夠的資金;後期製作人則是負責電影的後期製作和協調後製人員的工作,以確保最後的成品是公司所需要的。
從如此分工明確的製片團隊也能看出來導演和編劇的權力的確被瓜分得一幹二淨,所以製片人不討編劇和導演的喜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隨著製片人對劇本的管控越來越嚴,不少編劇紛紛轉行當起了製片人,同時也有不少製片人成了編劇協會的會員。
金像獎基本和地球位麵的後期奧斯卡獎差不多,也有了所謂最佳實景短片獎(其實就是最佳劇情短片獎)、動畫長片和動畫短片、紀錄長片和紀錄短片都有了,同時還設立了一些地球位麵沒有的獎項,比如在最佳新演員獎之外,還有最佳新導演獎;此外還有專門表彰青少年電影人(特指17周歲以下)的最佳青少年導演獎和最佳青少年演員獎。
而且李瑋還發現,金像獎還有兩個隱藏獎項,分別是最佳喜劇電影獎和最佳歌舞電影獎已經很多年沒有頒發卻沒有取消。最佳喜劇電影獎原本是隸屬於華夏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下屬的喜劇電影研究會負責頒發,但是該研究會在二十年前宣布解散之後就再也沒有重組過,因此這個獎項歸誰頒發就成了懸案;至於最佳歌舞電影獎則是由於年年提名不足而沒有辦法進入評審階段而更不可能進入頒獎階段了。
李瑋津津有味地看著手上這本由華夏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製作的《金像獎簡史》小冊子,發現了很多自己原來都不曉得的八卦,於是開始在一邊偷著樂。
金像獎屬於商業類獎項,故而它是不可能得罪商業片的。即便評委們多麽想將所有的獎項都給藝術片,但是也不得不設立了諸如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輯等技術類獎項來安撫商業片。同時重要的“八大獎”(影片、導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原創劇本、改編劇本)一般也會分出去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給商業片。
不過一般的商業片要想摸到最佳影片或最佳導演那是很難的,畢竟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偏好“史詩”及“傳記”類電影,其次就是“人性批判”或“政治諷刺”類電影。金像獎除了有偏好文藝片的毛病之外,“分豬肉”現象也很嚴重。基本被提名的電影最後多多少少都會拿一個獎項,哪怕是特別獎項。
是的,金像獎也有不接受提名和評審的特別獎。比如:終身成就獎。不過除了終生成就獎這個出名的獎項之外,還有針對製片人的桂冠製片人紀念獎;針對電影技術人才的技術進步獎;特別針對音效和視覺效果團隊或個人的特別成就獎。然後還有針對拍攝人文主義題材電影的人文關懷獎;針對電影技術進步團隊或項目的科技成果獎。所以,豬肉夠多,真要分一分的話,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拿到一部分。
比如今年的金像獎就是三部電影的鬥獸場,分別是《諜影迷蹤》、《火燒赤壁》和《張居正》。雖然《諜影迷蹤》拍得非常精彩,還是年度票房冠軍,但是最終隻拿走了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男配角三個獎項。《火燒赤壁》摘走了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電影;《張居正》則拿走了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最佳原創歌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