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璿的問題,廖化很清楚這其實是他在逼自己表態。所謂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廖化知道劉璿手中的詔書應該是真的,但是其中究竟有沒有涉及到司馬昭的陰謀詭計在裏麵,那就很難說了。猶豫半晌,廖化深吸了一口氣,最終開口說道:“末將相信太子殿下必然不會矯詔。隻是希望太子殿下能與漢王齊心協力共同對抗曹魏,否則隻會為司馬昭所乘。”他的話說的很含蓄,可是卻也很清楚的表
達了自己不讚成劉璿與劉諶爭權的意思。
劉璿聽後,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因為不僅是他,幾乎在場所有人都一下子聽出了廖化的意思。
一旁的費恭聽後,忍不住大聲喝道:“廖將軍,既然你也認為這詔書沒有問題,那太子殿下奉旨繼位就合乎情理!說句不客氣的話,你這麽說分明沒有把陛下的旨意放在眼裏,說你抗旨不尊也不為過!”
廖化並沒有被費恭的大帽子嚇倒,隻是隨意的看了他一眼,默然無語起來。反正該說的話自己都說了,劉璿怎麽想怎麽做那是他的事情了。樊建則是輕歎了一口氣,費禕在世的時候,被人將他與諸葛亮、董允、蔣琬並稱為蜀漢四相,其能力可見一般了。可是都說虎父無犬子,偏偏他的兩個兒子無論是從能力上還是為人處事上,與其父都相差
太多了。想當初費禕做大將軍的時候,雖與薑維政見不同。到也算得上公私分明,一切能以蜀漢大業為主。可是他的兩個兒子明知道太子劉璿這個時候迴蜀繼位,乃是令蜀國內亂的行為,還如此為其搖旗呐喊,可
見心中隻有私欲,沒有大義。
由於費恭的話說的很重,使得酒席宴上的氣氛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劉瓚見狀,說道:“子偉,廖將軍乃是兩朝元老,一向忠於我大漢。本王料想廖將軍也隻是另有苦衷罷了。”
說完,劉瓚還滿含深意的看向了關鵬,其意不言自明。
劉璿這時也反應過來了,他微微點了點頭,道:“既如此,本王也不為難廖將軍了。隻望廖將軍能盡忠職守,替我大漢守好劍閣這道門戶,不要讓曹魏有機可乘才是!”廖化明白劉璿話的意思,這是退而求其次,讓他做到兩不相幫。不過,雖然廖化並不看好劉璿這次迴蜀可以繼位成功,但是身為劍閣關主將,他的職責便是守關禦敵,此時也不可能參與到他與劉諶的帝位
之爭中去。
眼見廖化點頭默認了劉璿的話,關鵬急的抓耳撈腮。如果不是被關彝幾次強行拉住胳膊,讓他不要衝動壞事,他恐怕又要和這些太子黨們鬧翻了。
此後的酒席宴雖然還在進行,可是大家都各懷心思,在沒有了剛開始的興致。
直至第二天上午,劉璿一行人離開劍閣關後。關鵬才滿是憂慮的對關彝說道:“二叔,我要馬上迴成都去助主公一臂之力,絕對不能讓太子陰謀得逞!”
由於梓潼城與劍閣關有段距離,而劉傑他們也刻意的隱藏了劉諶微服私訪被擄的消息,所以到現在關鵬他們還以為劉諶在成都裏呢。
關彝輕輕的搖了搖頭,沉聲道:“定遠啊,如果你真的想要幫助漢王,那麽就更不能離開這裏了!”
關鵬有些不解的問道:“為什麽啊!”關彝遙望成都方向,輕歎道:“太子身上有詔書是不假,可是未必就能爭得過大權在握的漢王。相對於漢王來說,司馬昭才是最大的敵人。再說了,即便太子心懷不軌,可是他再怎麽說也是太子。你去了又
有何用?難道你還能殺了他嗎!”
關鵬張了張嘴,無話可說了。好半晌,才一跺腳道:“難道我們就在這裏幹等著嗎!”關彝沉聲道:“太子有句話說得沒錯,我們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守好劍閣關這道蜀中的最後屏障。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能輕易離開這裏。要不然一旦丟失了關隘,讓魏軍趁虛而入,到時候內外交困
之下,蜀中恐怕就要再次淪陷了!”
關鵬聞言倒吸了一口冷氣,目光也望向了成都方向,心中暗自祈禱劉諶一定挫敗劉璿的陰謀。
“真沒有想到這個廖化居然敢公然抗旨,以後有機會一定要收拾他!”趕往梓潼郡的路上,費恭騎在馬上,一臉氣憤的說道。
費承隨口附和道:“就是就是!還有那個關鵬,他仗著有關家和五王爺撐腰,就不將太子殿下放在眼裏,實在是太可惡了。”劉璿並沒有說話,隻是輕歎了一口氣。原本劉璿以為廖化非劉諶嫡係,自己或許可以從大義名分上說服廖化支持自己,哪怕隻是在言語上的支持自己繼位。可是沒有想到廖化居然一口迴絕了,這讓他開始
預感到不久後的成都之行,恐怕也不會那樣的樂觀了。一旁的劉瓚卻忽然開口說道:“皇兄,此去成都第一站便是梓潼郡。梓潼太守劉傑乃是五弟一手提拔上的心腹,此人有勇有謀不可小視。如今皇兄迴蜀繼位的消息隨時可能傳到他的耳朵裏,萬一他心生不軌
之意的話,我們可就危險了。”
劉璿勒住馬韁繩,驚疑不定的看向劉瓚,意識的說道:“吾乃太子,他難得還敢以下犯上,殺我不成!”
說起來,劉璿他們幾人之前都是乘坐馬車。可是坐了一路的馬車,顛簸的他們感覺骨頭都要散架了。所以這才暫時放棄乘坐馬車,出來策馬趕路,舒鬆一下全身的筋骨。
劉瓚搖頭苦笑道:“我看他未必就不敢!隻要他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我們,就等於替他主子除去了心腹大患。將心比心,如果我是他的話,就一定會這麽做!”
要說在漢中的時候,賈充就已經將蜀中所知情報事無巨細的告訴了他們。讓劉瓚他們做到知己知彼,從而能夠成功的顛覆蜀中政權,或者造成巨大的混亂。
劉璿深吸了一口氣,問道:“若真如你所言,那該如何是好!”劉瓚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為今之計,也隻有反其道而行了!劉傑若想要在蜀中除去我們,必須要在我們迴蜀消息流傳出去之前動手。而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大張旗鼓,將父皇詔書禪讓與皇兄的消息也一
並放出去。”說到這裏,劉瓚陰惻惻的一笑,接著說道:“然後我們每過一縣就提前通知當地官府於城門口迎接,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蜀中都會知道皇兄迴來繼位的消息了!那時候他若在敢動手,動機就實在太明顯了。
”
劉璿眼前一亮,由衷讚歎道:“四弟之計甚妙。一切就按照你所說,此事由你全權負責了!”
“高,實在是高啊!”等劉璿的話說完之後,一旁的費承與費恭就同時翹起了大拇指,一臉的欽佩之情。
劉瓚雖然受用與費氏兄弟的馬屁,卻也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淡然的應道:“是,皇兄!”
劉璿深深的看了劉瓚一眼,忍不住說道:“真沒有想到四弟智計如此出眾,以前到是為兄忽視了!此次我若能登基為帝的話,便封你為蜀王,由你去製約五弟。”
劉瓚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拱手拜謝道:“弟必當盡全力輔佐皇兄榮登大寶!”
費氏兄弟見狀,也連忙表忠心道:“我兄弟二人也誓保太子殿下登基!”
劉璿心情大好的揮了揮手道:“你們盡管放心,待本王登基之後,統統重加封賞!”
費氏兄弟對視一眼,齊齊拱手道:“微臣多謝陛下!”
劉璿微微一愣,隨即放聲大笑起來。這一刻,他似乎已經有了君臨天下的感覺。
梓潼太守府內,劉傑煩躁不安的在書房裏直打轉。劉諶失蹤已經有兩天了,至今還沒有消息。更要命的是今天他突然收到下麵心腹縣令的稟報,說太子劉璿帶著劉禪的禪讓詔書迴來了。
如果要是劉諶沒有出事,尚在蜀中的話,那還要好一些。可是現在劉諶被擄走,偏偏這個節骨眼,劉璿趕迴來了,那可就是禍不單行了。
而且一旦劉璿得到劉諶出事的消息,被他趕在劉諶平安無事前趁機“奉詔”登基的話,那可就真的大事不妙了。
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劉瓚猜對了,那就是如果不是劉璿奉詔迴蜀登基的消息傳開了的話,劉傑說不得真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派人秘密幹掉劉璿等人,一了白了。
隻是被劉瓚這麽大張旗鼓一宣揚,劉傑現在隻能幹瞪眼,一時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所以才會顯得如此的焦躁不安。
就在這時,忽聽房門外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等來人進來後,直接拱手拜道:“稟報太守大人,太子殿下的車隊已經離梓潼城不到三十裏地了。縣令大人派人來詢問,是否出城迎接!”
劉傑正在煩惱之中,隨意揮手示意侍從退下。既然劉璿沒有派人知會自己,他更是樂得裝傻充愣。可是還沒有等侍從走出書房,劉傑又叫住了他,改變主意讓他通知梓潼城官員與東城門外等候。因為他或許能夠選擇無視劉璿他們,可是一旦真要是那樣做了的話,難免會遭人詬病,從而牽連到劉諶身上
。
所以,當侍衛應命離開之後,劉傑又忍不住喟然長歎。該來的遲早還是要來的,與其逃避到不如坦然麵對,見招拆招。
想到這裏,劉傑深吸了一口氣,用手正了正衣冠,平穩了一下煩躁的心情,大踏步走出了書房門。梓潼城東門外,劉傑帶著梓潼城各官員等候著隨時到來的太子劉璿車隊。隻是他們已經不知道等了多久了,按理說劉璿的車隊也應該早到了。可是現在他們雙腿都站的有些發麻了,還是沒有看到車隊的身
影。
又過了好一會兒,遠方的地平線上才慢慢出現了百餘人的車隊。梓潼的眾官員們這才強打精神,微微站直了身體,靜靜的等候太子劉璿的到來。
直到劉璿的車隊慢慢停下之後,劉傑這才帶著梓潼城官員上前參拜太子劉璿與新平王劉瓚。
劉璿和劉瓚分別被費氏兄弟攙下馬車後,同時將目光投向了為首的劉傑身上,想要看看傳說中智勇雙全的劉傑究竟是何許人也。
而劉傑出身與行伍之間,同樣沒有見過太子劉璿和新平王劉瓚。可以說,對於他們的了解,劉傑甚至還不如劉璿對他了解的多。就在劉傑一邊和劉璿他們寒暄,一邊考慮如何應對他們的時候,卻聽一旁的劉瓚忽然開口問道:“劉太守,本王曾聽聞梓潼城中有我劉氏同宗。本王有意去他府上拜訪,不知道劉太守可否帶路!”
達了自己不讚成劉璿與劉諶爭權的意思。
劉璿聽後,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因為不僅是他,幾乎在場所有人都一下子聽出了廖化的意思。
一旁的費恭聽後,忍不住大聲喝道:“廖將軍,既然你也認為這詔書沒有問題,那太子殿下奉旨繼位就合乎情理!說句不客氣的話,你這麽說分明沒有把陛下的旨意放在眼裏,說你抗旨不尊也不為過!”
廖化並沒有被費恭的大帽子嚇倒,隻是隨意的看了他一眼,默然無語起來。反正該說的話自己都說了,劉璿怎麽想怎麽做那是他的事情了。樊建則是輕歎了一口氣,費禕在世的時候,被人將他與諸葛亮、董允、蔣琬並稱為蜀漢四相,其能力可見一般了。可是都說虎父無犬子,偏偏他的兩個兒子無論是從能力上還是為人處事上,與其父都相差
太多了。想當初費禕做大將軍的時候,雖與薑維政見不同。到也算得上公私分明,一切能以蜀漢大業為主。可是他的兩個兒子明知道太子劉璿這個時候迴蜀繼位,乃是令蜀國內亂的行為,還如此為其搖旗呐喊,可
見心中隻有私欲,沒有大義。
由於費恭的話說的很重,使得酒席宴上的氣氛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劉瓚見狀,說道:“子偉,廖將軍乃是兩朝元老,一向忠於我大漢。本王料想廖將軍也隻是另有苦衷罷了。”
說完,劉瓚還滿含深意的看向了關鵬,其意不言自明。
劉璿這時也反應過來了,他微微點了點頭,道:“既如此,本王也不為難廖將軍了。隻望廖將軍能盡忠職守,替我大漢守好劍閣這道門戶,不要讓曹魏有機可乘才是!”廖化明白劉璿話的意思,這是退而求其次,讓他做到兩不相幫。不過,雖然廖化並不看好劉璿這次迴蜀可以繼位成功,但是身為劍閣關主將,他的職責便是守關禦敵,此時也不可能參與到他與劉諶的帝位
之爭中去。
眼見廖化點頭默認了劉璿的話,關鵬急的抓耳撈腮。如果不是被關彝幾次強行拉住胳膊,讓他不要衝動壞事,他恐怕又要和這些太子黨們鬧翻了。
此後的酒席宴雖然還在進行,可是大家都各懷心思,在沒有了剛開始的興致。
直至第二天上午,劉璿一行人離開劍閣關後。關鵬才滿是憂慮的對關彝說道:“二叔,我要馬上迴成都去助主公一臂之力,絕對不能讓太子陰謀得逞!”
由於梓潼城與劍閣關有段距離,而劉傑他們也刻意的隱藏了劉諶微服私訪被擄的消息,所以到現在關鵬他們還以為劉諶在成都裏呢。
關彝輕輕的搖了搖頭,沉聲道:“定遠啊,如果你真的想要幫助漢王,那麽就更不能離開這裏了!”
關鵬有些不解的問道:“為什麽啊!”關彝遙望成都方向,輕歎道:“太子身上有詔書是不假,可是未必就能爭得過大權在握的漢王。相對於漢王來說,司馬昭才是最大的敵人。再說了,即便太子心懷不軌,可是他再怎麽說也是太子。你去了又
有何用?難道你還能殺了他嗎!”
關鵬張了張嘴,無話可說了。好半晌,才一跺腳道:“難道我們就在這裏幹等著嗎!”關彝沉聲道:“太子有句話說得沒錯,我們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守好劍閣關這道蜀中的最後屏障。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能輕易離開這裏。要不然一旦丟失了關隘,讓魏軍趁虛而入,到時候內外交困
之下,蜀中恐怕就要再次淪陷了!”
關鵬聞言倒吸了一口冷氣,目光也望向了成都方向,心中暗自祈禱劉諶一定挫敗劉璿的陰謀。
“真沒有想到這個廖化居然敢公然抗旨,以後有機會一定要收拾他!”趕往梓潼郡的路上,費恭騎在馬上,一臉氣憤的說道。
費承隨口附和道:“就是就是!還有那個關鵬,他仗著有關家和五王爺撐腰,就不將太子殿下放在眼裏,實在是太可惡了。”劉璿並沒有說話,隻是輕歎了一口氣。原本劉璿以為廖化非劉諶嫡係,自己或許可以從大義名分上說服廖化支持自己,哪怕隻是在言語上的支持自己繼位。可是沒有想到廖化居然一口迴絕了,這讓他開始
預感到不久後的成都之行,恐怕也不會那樣的樂觀了。一旁的劉瓚卻忽然開口說道:“皇兄,此去成都第一站便是梓潼郡。梓潼太守劉傑乃是五弟一手提拔上的心腹,此人有勇有謀不可小視。如今皇兄迴蜀繼位的消息隨時可能傳到他的耳朵裏,萬一他心生不軌
之意的話,我們可就危險了。”
劉璿勒住馬韁繩,驚疑不定的看向劉瓚,意識的說道:“吾乃太子,他難得還敢以下犯上,殺我不成!”
說起來,劉璿他們幾人之前都是乘坐馬車。可是坐了一路的馬車,顛簸的他們感覺骨頭都要散架了。所以這才暫時放棄乘坐馬車,出來策馬趕路,舒鬆一下全身的筋骨。
劉瓚搖頭苦笑道:“我看他未必就不敢!隻要他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我們,就等於替他主子除去了心腹大患。將心比心,如果我是他的話,就一定會這麽做!”
要說在漢中的時候,賈充就已經將蜀中所知情報事無巨細的告訴了他們。讓劉瓚他們做到知己知彼,從而能夠成功的顛覆蜀中政權,或者造成巨大的混亂。
劉璿深吸了一口氣,問道:“若真如你所言,那該如何是好!”劉瓚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為今之計,也隻有反其道而行了!劉傑若想要在蜀中除去我們,必須要在我們迴蜀消息流傳出去之前動手。而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大張旗鼓,將父皇詔書禪讓與皇兄的消息也一
並放出去。”說到這裏,劉瓚陰惻惻的一笑,接著說道:“然後我們每過一縣就提前通知當地官府於城門口迎接,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蜀中都會知道皇兄迴來繼位的消息了!那時候他若在敢動手,動機就實在太明顯了。
”
劉璿眼前一亮,由衷讚歎道:“四弟之計甚妙。一切就按照你所說,此事由你全權負責了!”
“高,實在是高啊!”等劉璿的話說完之後,一旁的費承與費恭就同時翹起了大拇指,一臉的欽佩之情。
劉瓚雖然受用與費氏兄弟的馬屁,卻也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淡然的應道:“是,皇兄!”
劉璿深深的看了劉瓚一眼,忍不住說道:“真沒有想到四弟智計如此出眾,以前到是為兄忽視了!此次我若能登基為帝的話,便封你為蜀王,由你去製約五弟。”
劉瓚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拱手拜謝道:“弟必當盡全力輔佐皇兄榮登大寶!”
費氏兄弟見狀,也連忙表忠心道:“我兄弟二人也誓保太子殿下登基!”
劉璿心情大好的揮了揮手道:“你們盡管放心,待本王登基之後,統統重加封賞!”
費氏兄弟對視一眼,齊齊拱手道:“微臣多謝陛下!”
劉璿微微一愣,隨即放聲大笑起來。這一刻,他似乎已經有了君臨天下的感覺。
梓潼太守府內,劉傑煩躁不安的在書房裏直打轉。劉諶失蹤已經有兩天了,至今還沒有消息。更要命的是今天他突然收到下麵心腹縣令的稟報,說太子劉璿帶著劉禪的禪讓詔書迴來了。
如果要是劉諶沒有出事,尚在蜀中的話,那還要好一些。可是現在劉諶被擄走,偏偏這個節骨眼,劉璿趕迴來了,那可就是禍不單行了。
而且一旦劉璿得到劉諶出事的消息,被他趕在劉諶平安無事前趁機“奉詔”登基的話,那可就真的大事不妙了。
其實還有一件事情劉瓚猜對了,那就是如果不是劉璿奉詔迴蜀登基的消息傳開了的話,劉傑說不得真的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派人秘密幹掉劉璿等人,一了白了。
隻是被劉瓚這麽大張旗鼓一宣揚,劉傑現在隻能幹瞪眼,一時間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所以才會顯得如此的焦躁不安。
就在這時,忽聽房門外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等來人進來後,直接拱手拜道:“稟報太守大人,太子殿下的車隊已經離梓潼城不到三十裏地了。縣令大人派人來詢問,是否出城迎接!”
劉傑正在煩惱之中,隨意揮手示意侍從退下。既然劉璿沒有派人知會自己,他更是樂得裝傻充愣。可是還沒有等侍從走出書房,劉傑又叫住了他,改變主意讓他通知梓潼城官員與東城門外等候。因為他或許能夠選擇無視劉璿他們,可是一旦真要是那樣做了的話,難免會遭人詬病,從而牽連到劉諶身上
。
所以,當侍衛應命離開之後,劉傑又忍不住喟然長歎。該來的遲早還是要來的,與其逃避到不如坦然麵對,見招拆招。
想到這裏,劉傑深吸了一口氣,用手正了正衣冠,平穩了一下煩躁的心情,大踏步走出了書房門。梓潼城東門外,劉傑帶著梓潼城各官員等候著隨時到來的太子劉璿車隊。隻是他們已經不知道等了多久了,按理說劉璿的車隊也應該早到了。可是現在他們雙腿都站的有些發麻了,還是沒有看到車隊的身
影。
又過了好一會兒,遠方的地平線上才慢慢出現了百餘人的車隊。梓潼的眾官員們這才強打精神,微微站直了身體,靜靜的等候太子劉璿的到來。
直到劉璿的車隊慢慢停下之後,劉傑這才帶著梓潼城官員上前參拜太子劉璿與新平王劉瓚。
劉璿和劉瓚分別被費氏兄弟攙下馬車後,同時將目光投向了為首的劉傑身上,想要看看傳說中智勇雙全的劉傑究竟是何許人也。
而劉傑出身與行伍之間,同樣沒有見過太子劉璿和新平王劉瓚。可以說,對於他們的了解,劉傑甚至還不如劉璿對他了解的多。就在劉傑一邊和劉璿他們寒暄,一邊考慮如何應對他們的時候,卻聽一旁的劉瓚忽然開口問道:“劉太守,本王曾聽聞梓潼城中有我劉氏同宗。本王有意去他府上拜訪,不知道劉太守可否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