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諶用水淹與煙熏應對晉軍掘地道偷襲之計,使得晉軍損兵折將,再次無功而返。
在此後的日子裏,劉諶和司馬晉展開了激烈的鬥智鬥勇。屢次在關鍵時刻挫敗了司馬炎的計謀,最終暫時成功的守住了上庸城。
後來,寧隨提議讓劉諶從南中和永安在抽調一些人,由羅憲帶隊,直接威脅晉軍的後路,以減輕上庸守城的壓力。畢竟城丟事小,劉諶安危事大。
劉諶看著一個個因連日守城而有些憔悴的眾將,思慮一番後,覺得寧隨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便準備答應了。可是偏偏這個時候,劉諶突然收到了南中方麵的飛鴿傳書急報,說南王孟虯王庭遭襲,其侄子孟彪起兵作亂,孟虯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在南中第一猛將孟雄的奮勇掩護下,才堪堪率著親衛衝出了孟彪的包
圍圈,目前去向不明。
說起孟彪,乃是孟虯大哥的獨子、由於孟虯自己隻有一個寶貝女兒的緣故,所以對孟彪既信任又委以了重任。
可是孟彪心中卻不這麽想,他認為這南中大王的位子本就應該由他父親以及自己來坐。現在孟虯鳥占鵲巢,自己起兵作亂,那也隻是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已。
南中局勢的動蕩,讓劉諶感到頭皮一陣陣的發麻。江東山越突然造反,再加上南中蠻族發生內亂,要說這些與司馬晉一點關係都沒有,劉諶是說什麽也不會相信的。
隻是由於南中局勢的變化,使得劉諶不得不放棄再次從南中抽調精兵的想法。現在南中隻有萬餘人馬,能守住不讓南中禍亂借機波及到蜀漢勢力範圍,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為今之計,也隻能堅守待變了啊!”劉諶有無奈的說道。“希望孟虯沒有事情才好啊!”劉傑也是重重的歎了一口氣,對於蜀漢來說,南中巨變無異於雪上加霜。一旦親蜀的孟虯倒台,那麽南中局勢必將變得錯綜複雜起來。很可能會拖累蜀漢前進的步伐,給蜀漢
後方帶來巨大的隱患。
寧隨想了想,沉聲說道:“南王孟虯統治南中多年,肯定有自己的親信勢力。這一次他應該是大意之下沒有防備,才會兵敗倉惶而逃。我想用不長時間,孟虯遲早會剿滅孟彪的叛亂,再次統治南中各部。”
自從劉諶決心培養寧隨之後,他慢慢的進入到了劉諶軍團的核心中,開始嶄露頭角了。
劉諶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不錯,傳令霍弋嚴加防守,以防孟彪趁勢攻擊我蜀漢。另外,讓我們的人注意打聽一下南王的行蹤,給予他力所能及的支援。隻要有孟虯在,南中就翻不了天!”
南中的叛亂使得劉諶想從國內抽調援軍打算徹底撲空了,又堅守上庸幾日之後,蜀漢軍隊死傷人數呈幾何上升。偌大的上庸城防,能戰者不過數千之眾,城破似乎隻在旦夕之間。“主公,不能在拖下去了!當速做決斷啊!”劉傑苦勸道。現在上庸城可以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滾木礌石箭矢皆以殆盡。在打下去就隻有城高的優勢,然後白刃戰了。那樣的傷亡和風險,是蜀軍
所不能夠承受的。
關鵬見劉諶遲遲低頭不語,身為新生蜀漢政權的“老人”,關鵬不得不直言道:“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您那般睿智的人,又如何能不明白這上庸城不能再守的道理呢!”
劉諶見狀,這才輕歎了一口氣,他何嚐不知道如此呢。近兩天劉傑等將一直在苦勸他先棄守上庸,然後趁夜突圍至魏興郡,以作最後的打算。
要說蜀軍撤到魏興郡的好處確實有很多,比如說魏興郡的後麵就是秦嶺,一旦東三郡無法堅守時,劉諶他們可以棄城鑽入秦嶺之中,而漢中也可以及時的給予接應等支援。
除此之外,魏興郡久無戰事,雖然城防遠不如上庸城堅固。可是守城器械相對齊全,並且有五千生力軍做後盾。也正是處於這些方麵的考慮,所以劉傑等才會勸劉諶先退守魏興郡。
然而有利便有弊,弊端便在於一旦棄守上庸城,己方在東三郡就失去了周旋的餘地,讓晉軍得到了盤旋的餘地。
當然,劉諶遲遲沒有放棄上庸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傷兵處理問題上。經過月餘的苦守,蜀漢將士中輕重傷者極多,即便有醫護隊的努力醫護,可仍然有很多士卒一時無法恢複過來。一旦劉諶做出棄守上庸突圍的話,那麽這些人行動有所不便,肯定無法跟上大部隊撤離,下場就可想而知了。先不說這些傷卒為國而傷,劉諶不忍將其拋棄。況且他們經曆了這些天血雨腥風的戰爭,隻要
身體痊愈之後,便是難得的百戰老兵了,舍之可惜了。
“我軍若撤走的話,晉軍必銜尾而追。那樣的話,城中的傷兵怎麽辦?他們是為國而傷,本王怎麽忍心任由他們不管呢!”劉諶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內心深處一直沒有說出來的話。
劉諶話一出口後,在場所有的人都沉默了。聰明如劉傑、寧隨等人並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也可以說他們是一直在逃避這個問題罷了。
好半晌之後,劉傑沉聲道:“身為東三郡的直接負責人,我應該和他們在一起,共生死同進退。請主公與眾位將軍先去魏興郡,屬下願與傷兵們留下來共守上庸城,替主公斷後。”
隻要上庸尚在蜀軍手中一時,晉軍便不敢全力追擊劉諶。這也是晉軍雖然猛攻上庸多日,卻一直沒有繞路去攻擊魏興郡的原因之一。
不過,一旦蜀軍主力突圍後撤,上庸城必丟無疑,留下來堅守的所有將士必然十死無生。現在劉傑提出來要帶著傷兵堅守斷後,無異於在向劉諶表達自己的死誌。眾將聞言皆是一驚,劉諶想都沒想就拒絕道:“不行!”劉傑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將領,是蜀漢現在難得文武雙全的將才,劉諶又怎麽舍得讓他白白犧牲了。
在此後的日子裏,劉諶和司馬晉展開了激烈的鬥智鬥勇。屢次在關鍵時刻挫敗了司馬炎的計謀,最終暫時成功的守住了上庸城。
後來,寧隨提議讓劉諶從南中和永安在抽調一些人,由羅憲帶隊,直接威脅晉軍的後路,以減輕上庸守城的壓力。畢竟城丟事小,劉諶安危事大。
劉諶看著一個個因連日守城而有些憔悴的眾將,思慮一番後,覺得寧隨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便準備答應了。可是偏偏這個時候,劉諶突然收到了南中方麵的飛鴿傳書急報,說南王孟虯王庭遭襲,其侄子孟彪起兵作亂,孟虯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在南中第一猛將孟雄的奮勇掩護下,才堪堪率著親衛衝出了孟彪的包
圍圈,目前去向不明。
說起孟彪,乃是孟虯大哥的獨子、由於孟虯自己隻有一個寶貝女兒的緣故,所以對孟彪既信任又委以了重任。
可是孟彪心中卻不這麽想,他認為這南中大王的位子本就應該由他父親以及自己來坐。現在孟虯鳥占鵲巢,自己起兵作亂,那也隻是拿迴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已。
南中局勢的動蕩,讓劉諶感到頭皮一陣陣的發麻。江東山越突然造反,再加上南中蠻族發生內亂,要說這些與司馬晉一點關係都沒有,劉諶是說什麽也不會相信的。
隻是由於南中局勢的變化,使得劉諶不得不放棄再次從南中抽調精兵的想法。現在南中隻有萬餘人馬,能守住不讓南中禍亂借機波及到蜀漢勢力範圍,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為今之計,也隻能堅守待變了啊!”劉諶有無奈的說道。“希望孟虯沒有事情才好啊!”劉傑也是重重的歎了一口氣,對於蜀漢來說,南中巨變無異於雪上加霜。一旦親蜀的孟虯倒台,那麽南中局勢必將變得錯綜複雜起來。很可能會拖累蜀漢前進的步伐,給蜀漢
後方帶來巨大的隱患。
寧隨想了想,沉聲說道:“南王孟虯統治南中多年,肯定有自己的親信勢力。這一次他應該是大意之下沒有防備,才會兵敗倉惶而逃。我想用不長時間,孟虯遲早會剿滅孟彪的叛亂,再次統治南中各部。”
自從劉諶決心培養寧隨之後,他慢慢的進入到了劉諶軍團的核心中,開始嶄露頭角了。
劉諶深以為然的點頭說道:“不錯,傳令霍弋嚴加防守,以防孟彪趁勢攻擊我蜀漢。另外,讓我們的人注意打聽一下南王的行蹤,給予他力所能及的支援。隻要有孟虯在,南中就翻不了天!”
南中的叛亂使得劉諶想從國內抽調援軍打算徹底撲空了,又堅守上庸幾日之後,蜀漢軍隊死傷人數呈幾何上升。偌大的上庸城防,能戰者不過數千之眾,城破似乎隻在旦夕之間。“主公,不能在拖下去了!當速做決斷啊!”劉傑苦勸道。現在上庸城可以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滾木礌石箭矢皆以殆盡。在打下去就隻有城高的優勢,然後白刃戰了。那樣的傷亡和風險,是蜀軍
所不能夠承受的。
關鵬見劉諶遲遲低頭不語,身為新生蜀漢政權的“老人”,關鵬不得不直言道:“主公,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您那般睿智的人,又如何能不明白這上庸城不能再守的道理呢!”
劉諶見狀,這才輕歎了一口氣,他何嚐不知道如此呢。近兩天劉傑等將一直在苦勸他先棄守上庸,然後趁夜突圍至魏興郡,以作最後的打算。
要說蜀軍撤到魏興郡的好處確實有很多,比如說魏興郡的後麵就是秦嶺,一旦東三郡無法堅守時,劉諶他們可以棄城鑽入秦嶺之中,而漢中也可以及時的給予接應等支援。
除此之外,魏興郡久無戰事,雖然城防遠不如上庸城堅固。可是守城器械相對齊全,並且有五千生力軍做後盾。也正是處於這些方麵的考慮,所以劉傑等才會勸劉諶先退守魏興郡。
然而有利便有弊,弊端便在於一旦棄守上庸城,己方在東三郡就失去了周旋的餘地,讓晉軍得到了盤旋的餘地。
當然,劉諶遲遲沒有放棄上庸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傷兵處理問題上。經過月餘的苦守,蜀漢將士中輕重傷者極多,即便有醫護隊的努力醫護,可仍然有很多士卒一時無法恢複過來。一旦劉諶做出棄守上庸突圍的話,那麽這些人行動有所不便,肯定無法跟上大部隊撤離,下場就可想而知了。先不說這些傷卒為國而傷,劉諶不忍將其拋棄。況且他們經曆了這些天血雨腥風的戰爭,隻要
身體痊愈之後,便是難得的百戰老兵了,舍之可惜了。
“我軍若撤走的話,晉軍必銜尾而追。那樣的話,城中的傷兵怎麽辦?他們是為國而傷,本王怎麽忍心任由他們不管呢!”劉諶最終還是說出了自己內心深處一直沒有說出來的話。
劉諶話一出口後,在場所有的人都沉默了。聰明如劉傑、寧隨等人並不是沒有想到這一點,也可以說他們是一直在逃避這個問題罷了。
好半晌之後,劉傑沉聲道:“身為東三郡的直接負責人,我應該和他們在一起,共生死同進退。請主公與眾位將軍先去魏興郡,屬下願與傷兵們留下來共守上庸城,替主公斷後。”
隻要上庸尚在蜀軍手中一時,晉軍便不敢全力追擊劉諶。這也是晉軍雖然猛攻上庸多日,卻一直沒有繞路去攻擊魏興郡的原因之一。
不過,一旦蜀軍主力突圍後撤,上庸城必丟無疑,留下來堅守的所有將士必然十死無生。現在劉傑提出來要帶著傷兵堅守斷後,無異於在向劉諶表達自己的死誌。眾將聞言皆是一驚,劉諶想都沒想就拒絕道:“不行!”劉傑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將領,是蜀漢現在難得文武雙全的將才,劉諶又怎麽舍得讓他白白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