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安仁賢弟說的沒錯,反正咱們左右無事,便聽他說說也無妨!”另一名相貌醜陋的青年隨聲附和道。仿若也習慣了人群的圍觀,絲毫沒有放在眼裏。


    被稱為劉兄的老者見狀,也隻得無奈的苦笑一聲,由他們二人了。隻是即便如此,他並顯得有些拘束,想來還是不適應這種被人圍觀指指點點的場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衲叫竺法護,世居西涼敦煌。前些年為求《般若經》,隨師從敦煌經西域南道,周遊西域,剛返中原。眼見佛教日益衰落,世人苦難,便想著弘揚佛法,以慰天下黎民百姓。”竺


    法護見圍觀人越來越多,不但沒有拘束,反而來了精神,口念佛號侃侃而談起來。


    說到這裏,竺法護接著說道:“今日老衲冒昧攔住三位,乃是見三位氣度不凡,這才有心將上乘佛法宣揚於三位知曉。”相貌醜陋的青年不屑的嗤笑一聲,道:“哼,說的到好聽。我看分明是如今道教興盛,你這個遊方和尚見日子不好混了,想來分一杯羹吧!要讓我們相信你所謂的上乘佛法也行,你得施展些手段說服我們才


    行。”說起來,佛教自從漢初傳到至今,由於劉諶大力扶持發展道教,刻意壓製佛教,已經日益衰落。普通黎民百姓甚至達官貴人,已經開始信奉道教,導致佛教香火不盛,很多寺廟和尚處於忍饑挨餓狀態,甚


    至出現了有些小和尚迫於生計開始還俗了。


    竺法護也不惱怒,一副渾然不在意的模樣道:“既然施主有考校之心,老衲洗耳恭聽便是了。”


    相貌醜陋的青年看了一眼圍觀的眾百姓,眼珠轉了轉,道:“既然大師自稱佛法無邊,不妨先猜猜我們的姓名。”


    此言一出,圍觀眾人頓時一片嘩然,有好事者大聲附和道:“對啊,大和尚。若你能猜出這三位的姓名,我們便都相信你佛法無邊!”


    竺法護嘴角輕抽了兩下,隨即輕吸了一口氣,然後用諱莫如深的口吻說道:“姓名不過是一個代號而已,無論是施主叫張三也好,李四也罷,又何必拘泥於此呢!”醜陋青年撇了撇嘴,又道:“說的好聽。好吧,既然你猜不出來,我也為不難你。實話告訴你吧。我叫左思,旁邊這位是我的兄弟劉徽與潘嶽。”左思用手分別指了指劉姓老者與英俊青年,他之所以實言以


    告,也是有心留個名。


    “阿彌陀佛,老衲見過三位施主。”竺護法雙手合十,施禮道。


    左思擺了擺手,接著說道:“好了,現在你已經知道我們三個人的姓名了。之前你說我們三人氣度不凡,想必必是精通相麵之術,就先猜猜我們是何人,來長安所為何所事吧!”


    竺護法重新審視三人一眼後,故意掐了掐手指,然後正色道:“三位施主應該是前來長安參加應試科舉的學子吧!所為者自然是功名也!”


    左思聞言微微一怔,顯然是被竺法護猜中了。潘嶽接過話來,問道:“不錯,那大師認為我三人麵相如何?”


    竺法護聽後,神色一鬆,口念佛號,言簡意賅的說道:“三位皆是胸懷大才之人,而你們的相同之處便是在於懷才不遇,大器晚成。”


    潘嶽三人聞言均是默然,顯然又被他猜中了心思。而圍觀者則是紛紛交頭接耳起來,似乎都覺得這個番邦和尚好像真有些道行。


    劉諶見狀,在心中吃驚不已的同時,也是忍不住暗自好笑,笑西晉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敦煌菩薩”居然還是一個老神棍。


    要說麵前這四個人,在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竺法護據載乃是世居敦煌的月支僑民,原來以支為姓,八歲時跟著師傅竺高座出家,後來便隨了師傅的姓。


    年輕時他隨師西遊,遊曆西域諸國,精通三十六國語言,熟諳印度、西域各國的字體與發音等。後攜帶大批佛家經典迴東土,居於長安、洛陽等地,畢生著作為《正法華經》,流布於世。


    而那個潘嶽則更不用說了,後世之中有一句話,便叫“才比宋玉,貌似潘安。”潘嶽的另一個名字便叫潘安。他與蘭陵王、宋玉和衛玠四人並稱華夏曆史上四大美男子。


    至於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中“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其人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


    在曆史上,潘安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潘安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直到潘安三十餘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了政績後,晉太傅楊駿便讓他做了太傅主簿。後來楊駿被誅,他也被誅滅三族。當然,這也隻是曆史上。如今他因為被人排


    斥,便辭官來到蜀漢謀求發展了。


    在說這華夏曆史上的四大美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才貌雙全,或文學、音樂修養極高,或文治武功威震華夏。據說這些人出行的時候都曾造成萬人空巷,爭相目睹的場麵。


    可以說,潘安的美如同古代四大美女一般,傾國傾城,由此也就不難得知為何剛才會出現如此的騷動場麵了。與潘安有些類似又不同的是那個叫左思的醜陋青年,他在華夏曆史上也是數的上號的超級文人。其所著《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了“洛陽紙貴”的場麵。另外,他的《詠史詩》、《嬌女詩》也很有名


    。其詩文語言質樸凝練。後人輯有《左太衝集》。隻是左思自幼其貌不揚,雖然才華出眾早先未作出《三都賦》前並不得誌,因其妹左棻被司馬炎選入宮後,才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金穀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


    ,而潘安正是二十四友之首。值得一說的是左思與潘安之間還曾經有一段趣聞,由於潘安長得十分英俊,且有優雅的神態風度。他駕車走在成都街上時,連老婦人都為之著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車裏丟,都將車丟滿了,以表示自己的愛


    慕欣賞之意。而左思長得非常難看,他見潘安在成都無形之中出盡了風頭,便也學著潘安到處遊逛,這時婦女們就都向他亂吐唾沫,弄得他垂頭喪氣地迴來,從此再也不東施效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蜀漢再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昊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昊天並收藏三國之蜀漢再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