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節
多殺我幾次,我就無敵了 作者:鍵盤大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喬家人雖死,但他們並不是第一個死者,也不是最後一個。”
“喬家人隻是試圖去接過孤城四十年不滅的薪火而已。”
“而讓這人族薪火四十年不滅的十萬將士,四十年間死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他們,才是為國為民的真英雄。”
“陛下虧欠的,不是區區喬家人,而是這四十年間困守孤城的城中子民,是四十年間堅守不跪的十萬英魂。”
喬木頓了頓,直視著目露慚色的永和帝,語氣鏗鏘:
“十萬將士不負大炎,大炎卻負了困守孤城的將士!”
“三百白頭兵不敢忘大炎,陛下為何先忘了奮戰在前線的將士?!”
這話語鏗鏘,有如利劍,鋒芒毫不遮掩,直指人心。
海都尉渾身都在難以自製地顫抖。
已經渾濁的老眼微微一熱,差點在這金鑾殿前流出熱淚來。
這些話,算是道盡了他們這些老卒這些年困在大漠中心中的苦楚與淒涼....
若是有的選,誰願意在那種鬼地方堅守四十年,熬到頭發都白了。
孤懸大漠四十年,大炎對於他們這些老卒而言,已經是一種遙遠的精神象征,而不隻是一個統治九州的國家。
他們不負大炎,這支孤軍代表著四十年前大炎王朝最後的抵抗意誌!
隻是時過境遷,當他們走出大漠,卻發現九大仙門已成了大炎的座上賓....這心中苦楚淒涼,自不必言說。
當初劍謫仙反複問他們犧牲可有意義,還是感動自己?
海都尉心中早有答案,隻是現在看來廟堂之中心存答案的人,不多啊。
剛才還群情激憤的朝臣們一下啞口無言,舉目四顧隻見其他朝臣神色都複雜莫名。
這話是能說的嗎...
剛才他們還以為這個名叫喬水的老者,是個脾氣倔的順毛驢,所以被永和帝這般禮賢下士,自認有愧的話給打動...
誰知道他罵完了朝堂袞袞諸公,竟然將矛頭對準了永和帝?
戲是像你這樣接的嗎?
永和帝今天要做一個浪子迴頭的皇帝,你說你順著他的話茬演不行嗎,非得來這一出,生怕他脾氣太好?
順著他的話演下去,也就是君臣和睦,浪子迴頭那一套,若是傳出去也不失為一段君臣和睦的佳話,說不定還能載入史冊,被史官記下。
群臣們不太敢抬頭去看永和帝臉色,隻是低頭。
但永和帝臉色卻青白交加,隻感覺周圍若有若無眾多無形視線投來。
白頭兵不負大炎,是他這個大炎的皇帝,愧對這些老卒!
最近這些年以來,作為大炎的皇帝,他雖然有向仙人俯首的時候,但那是仙人,自然是另當別論。
作為皇帝,他何曾被人當麵如此指責?
算來算去,也就當初在南州河陽府城的時候,有一個不明白他身份的喬匹夫在議論朝政...嗯?怎麽又是姓喬的?
但那和今日不同。
那天隻是私底下微服私訪,除了身邊的飛魚衛,無人知道他是永和帝。
但今日這裏是金鑾殿,今日他就是永和帝,旁邊還當著這群臣的麵....
第224章 君臣和睦,一段佳話(4k
金鑾殿中。
永和帝麵色陰晴不定。
作為大炎之皇帝,被麾下子民如此當麵質問,還是在這金鑾殿前,這還是頭一遭。
隻是話都到這了,他還能中途罷演嗎?
那樣的話,他這永和帝在海都尉這些老卒們麵前的人設,估計馬上就要崩了。
永和帝演一個虛懷若穀的君王,重點不在乎演技。
因為作為大炎的皇帝,哪怕他毫無演技,在朝堂上指鹿為馬,也一樣會有朝臣附和。
重點在於,他自己是否還有扮演下去的意願。
永和帝低頭掃了一眼手上的人王劍,眼神稍稍深沉。
他心中此時有難言的憋屈,差點沒能按捺住心頭激蕩的情緒。
在仙門麵前卑躬屈膝,那是形勢所逼。
什麽時候一個喬家老匹夫,也能在這金鑾殿上對他開口質問了?
隻是...事到如今,他已經有點騎虎難下,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你說得不錯。大炎愧對堅守四十年的孤城老卒。”永和帝正色道:
“仙門勢大,手段繁多,瞞了大炎四十年。但今日朕既然知道了,自然不會虧待這些從異人戰爭戰場上走出來的老卒,朕自有封賞。”
“海思遠,你統領孤軍堅守有功,朕封你為三品歸德將軍。”永和帝沉吟道:
“幸存至今的三百軍中老卒,所有軍官士卒官向上連升五級,論軍功賞賜金銀。”
“這些白頭兵們不應再上戰場,讓他們頤養天年吧。”永和帝深深道:
“至於孤城中的子民,朕也會酌情考慮,給他們一個安置的地方。”
大炎官職是九品十八級,三百老卒連升五級,意味著哪怕是最普通的大頭兵,能幸存到現在的,都能受封七品為武散官。
而作為軍中現存的六品都尉,海思遠更是升為三品的散號將軍。
當然,這些都是散官,有俸祿,無實權,並非職務官。
大炎不可能突然封賞出三百多個實權武官,所以海都尉等人受封的自然是無實權的散官。
“堅守了大半輩子,辛苦諸位為大炎守疆。”永和帝肅然道:
“大炎泱泱大國,怎麽讓年過六旬的白頭兵繼續上戰場?”
“百戰餘生者,自當衣錦還鄉,這才是應有之事!”永和帝動情道:
“大漠孤城的四十年血淚,自有史官記述,青史留名,名傳九州。”
他這話其實也不算是在演。
因為老卒們四十年不滅的抵抗意誌,的確讓他這個皇帝都有所感懷。
隻是他畢竟是大炎的皇帝,行事向來不能全憑意氣用事,得三思而後行。
當然。
深思熟慮,並不代表能作出正確的決斷,這是兩碼事。
有的時候他的事前考慮反倒是耽誤了事,讓其他人看來隻覺寒心。
永和帝這次已經將話說得很明白。
他可以給海都尉等老卒名聲,給他們加封散官,給他們金銀錢財作為封賞。
但也就到此為止。
他雖然感動於海都尉等老卒們的頑強抵抗意誌,但異人戰爭已經是過去式了,他並沒有冒著仙門壓力,在如今的局勢之下重用海都尉等老卒的打算。
“海思遠代三百袍澤,謝陛下隆恩。”海都尉大聲道。
隻是心中不知為何,卻有點空空落落的。
他一迴入帝都金鑾殿,其中一個目的,便是為戰死的十萬袍澤發聲,不讓他們死後無名,被朝廷被世人所遺忘。
而現在他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隻是海都尉心頭卻有點空蕩蕩的。
這所謂名分,並不是他求來的,其中多少有幾分,是靠旁邊的喬水喬老爺子仗義執言,爭取來的名分。
死者青史留名,生者連升五級,賞賜金銀若幹.....
海都尉其實也明白, 對於孤城老卒們而言,這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四十年之後的現在,隻怕沒幾個老卒,會不想告老還鄉,解甲歸田。
尤其是如今之九州格局,與他們事前想象大不相同的前提下。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是....
海都尉眼角餘光瞥向周圍的朝臣。
異人戰爭之後,文官武將的風骨脊梁已失,如今的這一代朝臣之中,更多的是見風使舵的聰明人。
剛才朝臣們的詰難嗬斥他記得清楚,永和帝的表態他也放在眼裏。
哪怕目的已經達到,已經為昔日戰死的袍澤揚名,心頭也稱不上有多欣喜喜悅。
“至於戰死的幾名喬家人..”永和帝眉頭微微一蹙。
喬家人之中,有喬鍾這般被他親自下令處死的刺客,也有喬雙森這般,自稱大炎伐仙軍,在永和帝心中看來是為大炎揚名的武夫。
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
喬鍾幹出來的事歸喬鍾,喬雙森的歸喬雙森。
“戰死的幾名喬家人,也同樣自有封賞,戰死者自有撫恤。”
對於喬家人,他是隻賞不封,沒有官銜,隻有錢財作為戰死的撫恤金。
緊接著,朝堂群臣再次議事,而喬木作為與朝堂事務無關的一介武夫,自然也是被殿前侍衛請了出去。
直到喬水與海都尉被送走,永和帝才是稍稍吐了口氣。
今天這一出戲,總算是演完了。
君王虛懷若穀,君臣和睦無間,對孤城白頭兵大加封賞....此事若入了史冊,又或者流傳在外,想來也能算是一樁美談了。
心念至此,永和帝則是繼續早朝。
從大漠孤城中走出來的,並不隻是三百老卒,還有數量不少的城中婦孺與殘老。
如何安置好這一批多出來的人,也是一項大工程。
同時,他還下令讓禮部尚書海無涯代大炎出行,去那安息關碑林之前祭奠亡者...
..
一日後。
海無涯的府邸之中。
“賞白銀五千兩?”喬木很詫異。
他本來以為永和帝會敷衍了事,誰知道金銀錢財上還真不吝嗇。
按照一千比一的購買力,五千兩白銀已經是常人一輩子都賺取不到的巨額錢財。
“這是喬雙森,喬叒森、喬叕森...等人的撫恤金。”海無涯解釋道。
五千兩白銀並不是一份撫恤金,而是四份。
這個數額讓喬木也頗為心動,自然不會拒絕。
他不隻不拒絕,甚至還有一種衝動,多死幾次來騙保....騙朝廷的撫恤金。
隻是一想到死亡之後的漫長夢境,喬木也就是將這念頭在腦子裏過了一遍,沒當真。
“昨日在金鑾殿之中,還是沒忍住。看見永和帝之後,我真的收不住啊...”喬木歎氣。
裝逼一時爽。
事後火葬場。
以前的喬木別無所好,唯獨喜歡人前顯聖,而不論火葬土葬水葬其實他都喜歡,死得越慘烈他反而越開心。
但那都是過去式了。
現在的他是喬水,之前在金鑾殿中隻是一時沒收住,還在下意識按照以前的處事風格來做事。
從今以後,他自然不會一樣。
“喬老今後有何打算?”海無涯客氣詢問。
“喬家人隻是試圖去接過孤城四十年不滅的薪火而已。”
“而讓這人族薪火四十年不滅的十萬將士,四十年間死在茫茫大漠之中的他們,才是為國為民的真英雄。”
“陛下虧欠的,不是區區喬家人,而是這四十年間困守孤城的城中子民,是四十年間堅守不跪的十萬英魂。”
喬木頓了頓,直視著目露慚色的永和帝,語氣鏗鏘:
“十萬將士不負大炎,大炎卻負了困守孤城的將士!”
“三百白頭兵不敢忘大炎,陛下為何先忘了奮戰在前線的將士?!”
這話語鏗鏘,有如利劍,鋒芒毫不遮掩,直指人心。
海都尉渾身都在難以自製地顫抖。
已經渾濁的老眼微微一熱,差點在這金鑾殿前流出熱淚來。
這些話,算是道盡了他們這些老卒這些年困在大漠中心中的苦楚與淒涼....
若是有的選,誰願意在那種鬼地方堅守四十年,熬到頭發都白了。
孤懸大漠四十年,大炎對於他們這些老卒而言,已經是一種遙遠的精神象征,而不隻是一個統治九州的國家。
他們不負大炎,這支孤軍代表著四十年前大炎王朝最後的抵抗意誌!
隻是時過境遷,當他們走出大漠,卻發現九大仙門已成了大炎的座上賓....這心中苦楚淒涼,自不必言說。
當初劍謫仙反複問他們犧牲可有意義,還是感動自己?
海都尉心中早有答案,隻是現在看來廟堂之中心存答案的人,不多啊。
剛才還群情激憤的朝臣們一下啞口無言,舉目四顧隻見其他朝臣神色都複雜莫名。
這話是能說的嗎...
剛才他們還以為這個名叫喬水的老者,是個脾氣倔的順毛驢,所以被永和帝這般禮賢下士,自認有愧的話給打動...
誰知道他罵完了朝堂袞袞諸公,竟然將矛頭對準了永和帝?
戲是像你這樣接的嗎?
永和帝今天要做一個浪子迴頭的皇帝,你說你順著他的話茬演不行嗎,非得來這一出,生怕他脾氣太好?
順著他的話演下去,也就是君臣和睦,浪子迴頭那一套,若是傳出去也不失為一段君臣和睦的佳話,說不定還能載入史冊,被史官記下。
群臣們不太敢抬頭去看永和帝臉色,隻是低頭。
但永和帝臉色卻青白交加,隻感覺周圍若有若無眾多無形視線投來。
白頭兵不負大炎,是他這個大炎的皇帝,愧對這些老卒!
最近這些年以來,作為大炎的皇帝,他雖然有向仙人俯首的時候,但那是仙人,自然是另當別論。
作為皇帝,他何曾被人當麵如此指責?
算來算去,也就當初在南州河陽府城的時候,有一個不明白他身份的喬匹夫在議論朝政...嗯?怎麽又是姓喬的?
但那和今日不同。
那天隻是私底下微服私訪,除了身邊的飛魚衛,無人知道他是永和帝。
但今日這裏是金鑾殿,今日他就是永和帝,旁邊還當著這群臣的麵....
第224章 君臣和睦,一段佳話(4k
金鑾殿中。
永和帝麵色陰晴不定。
作為大炎之皇帝,被麾下子民如此當麵質問,還是在這金鑾殿前,這還是頭一遭。
隻是話都到這了,他還能中途罷演嗎?
那樣的話,他這永和帝在海都尉這些老卒們麵前的人設,估計馬上就要崩了。
永和帝演一個虛懷若穀的君王,重點不在乎演技。
因為作為大炎的皇帝,哪怕他毫無演技,在朝堂上指鹿為馬,也一樣會有朝臣附和。
重點在於,他自己是否還有扮演下去的意願。
永和帝低頭掃了一眼手上的人王劍,眼神稍稍深沉。
他心中此時有難言的憋屈,差點沒能按捺住心頭激蕩的情緒。
在仙門麵前卑躬屈膝,那是形勢所逼。
什麽時候一個喬家老匹夫,也能在這金鑾殿上對他開口質問了?
隻是...事到如今,他已經有點騎虎難下,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你說得不錯。大炎愧對堅守四十年的孤城老卒。”永和帝正色道:
“仙門勢大,手段繁多,瞞了大炎四十年。但今日朕既然知道了,自然不會虧待這些從異人戰爭戰場上走出來的老卒,朕自有封賞。”
“海思遠,你統領孤軍堅守有功,朕封你為三品歸德將軍。”永和帝沉吟道:
“幸存至今的三百軍中老卒,所有軍官士卒官向上連升五級,論軍功賞賜金銀。”
“這些白頭兵們不應再上戰場,讓他們頤養天年吧。”永和帝深深道:
“至於孤城中的子民,朕也會酌情考慮,給他們一個安置的地方。”
大炎官職是九品十八級,三百老卒連升五級,意味著哪怕是最普通的大頭兵,能幸存到現在的,都能受封七品為武散官。
而作為軍中現存的六品都尉,海思遠更是升為三品的散號將軍。
當然,這些都是散官,有俸祿,無實權,並非職務官。
大炎不可能突然封賞出三百多個實權武官,所以海都尉等人受封的自然是無實權的散官。
“堅守了大半輩子,辛苦諸位為大炎守疆。”永和帝肅然道:
“大炎泱泱大國,怎麽讓年過六旬的白頭兵繼續上戰場?”
“百戰餘生者,自當衣錦還鄉,這才是應有之事!”永和帝動情道:
“大漠孤城的四十年血淚,自有史官記述,青史留名,名傳九州。”
他這話其實也不算是在演。
因為老卒們四十年不滅的抵抗意誌,的確讓他這個皇帝都有所感懷。
隻是他畢竟是大炎的皇帝,行事向來不能全憑意氣用事,得三思而後行。
當然。
深思熟慮,並不代表能作出正確的決斷,這是兩碼事。
有的時候他的事前考慮反倒是耽誤了事,讓其他人看來隻覺寒心。
永和帝這次已經將話說得很明白。
他可以給海都尉等老卒名聲,給他們加封散官,給他們金銀錢財作為封賞。
但也就到此為止。
他雖然感動於海都尉等老卒們的頑強抵抗意誌,但異人戰爭已經是過去式了,他並沒有冒著仙門壓力,在如今的局勢之下重用海都尉等老卒的打算。
“海思遠代三百袍澤,謝陛下隆恩。”海都尉大聲道。
隻是心中不知為何,卻有點空空落落的。
他一迴入帝都金鑾殿,其中一個目的,便是為戰死的十萬袍澤發聲,不讓他們死後無名,被朝廷被世人所遺忘。
而現在他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隻是海都尉心頭卻有點空蕩蕩的。
這所謂名分,並不是他求來的,其中多少有幾分,是靠旁邊的喬水喬老爺子仗義執言,爭取來的名分。
死者青史留名,生者連升五級,賞賜金銀若幹.....
海都尉其實也明白, 對於孤城老卒們而言,這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四十年之後的現在,隻怕沒幾個老卒,會不想告老還鄉,解甲歸田。
尤其是如今之九州格局,與他們事前想象大不相同的前提下。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是....
海都尉眼角餘光瞥向周圍的朝臣。
異人戰爭之後,文官武將的風骨脊梁已失,如今的這一代朝臣之中,更多的是見風使舵的聰明人。
剛才朝臣們的詰難嗬斥他記得清楚,永和帝的表態他也放在眼裏。
哪怕目的已經達到,已經為昔日戰死的袍澤揚名,心頭也稱不上有多欣喜喜悅。
“至於戰死的幾名喬家人..”永和帝眉頭微微一蹙。
喬家人之中,有喬鍾這般被他親自下令處死的刺客,也有喬雙森這般,自稱大炎伐仙軍,在永和帝心中看來是為大炎揚名的武夫。
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
喬鍾幹出來的事歸喬鍾,喬雙森的歸喬雙森。
“戰死的幾名喬家人,也同樣自有封賞,戰死者自有撫恤。”
對於喬家人,他是隻賞不封,沒有官銜,隻有錢財作為戰死的撫恤金。
緊接著,朝堂群臣再次議事,而喬木作為與朝堂事務無關的一介武夫,自然也是被殿前侍衛請了出去。
直到喬水與海都尉被送走,永和帝才是稍稍吐了口氣。
今天這一出戲,總算是演完了。
君王虛懷若穀,君臣和睦無間,對孤城白頭兵大加封賞....此事若入了史冊,又或者流傳在外,想來也能算是一樁美談了。
心念至此,永和帝則是繼續早朝。
從大漠孤城中走出來的,並不隻是三百老卒,還有數量不少的城中婦孺與殘老。
如何安置好這一批多出來的人,也是一項大工程。
同時,他還下令讓禮部尚書海無涯代大炎出行,去那安息關碑林之前祭奠亡者...
..
一日後。
海無涯的府邸之中。
“賞白銀五千兩?”喬木很詫異。
他本來以為永和帝會敷衍了事,誰知道金銀錢財上還真不吝嗇。
按照一千比一的購買力,五千兩白銀已經是常人一輩子都賺取不到的巨額錢財。
“這是喬雙森,喬叒森、喬叕森...等人的撫恤金。”海無涯解釋道。
五千兩白銀並不是一份撫恤金,而是四份。
這個數額讓喬木也頗為心動,自然不會拒絕。
他不隻不拒絕,甚至還有一種衝動,多死幾次來騙保....騙朝廷的撫恤金。
隻是一想到死亡之後的漫長夢境,喬木也就是將這念頭在腦子裏過了一遍,沒當真。
“昨日在金鑾殿之中,還是沒忍住。看見永和帝之後,我真的收不住啊...”喬木歎氣。
裝逼一時爽。
事後火葬場。
以前的喬木別無所好,唯獨喜歡人前顯聖,而不論火葬土葬水葬其實他都喜歡,死得越慘烈他反而越開心。
但那都是過去式了。
現在的他是喬水,之前在金鑾殿中隻是一時沒收住,還在下意識按照以前的處事風格來做事。
從今以後,他自然不會一樣。
“喬老今後有何打算?”海無涯客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