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節
多殺我幾次,我就無敵了 作者:鍵盤大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等前來祭奠亡者,可不是要將戰死的英烈都捧上神壇,將他們都神化為一個象征,奉他們為英雄、聖人。”
海無涯目光看著這些目露疑惑的江湖武夫,心裏也有些許疲累。
給自己造一個神壇上的偶像,其實就是自己給自己劃出一段遙不可及的距離。
神壇上的是高潔的英雄,是沒有缺點的聖人。
而造了神的人,則是普通人,是等待天降英雄挽救的“蒼生黎民”。
“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首先是與你我一般的常人啊。”海無涯說道。
他在嚐試勸說這些有些熱血上頭的江湖武夫。
這幾日的祭禮頗為熱鬧,吸引了中州諸多民眾與江湖武夫前來觀禮。
但問題也接踵而來。
這些人太多了,似乎有人暗中推波助瀾,有人在給劍謫仙、喬家人這些孤城往事中出現的人物包裝人設。
而海無涯想說的,其實是試圖讓這些江湖武夫不要將這些戰死的英烈當做神壇上遙不可及的聖人,而是將他們當做活生生的人。
就比如說,有人告訴劍謫仙,要他為了天下蒼生而戰,要他承擔起天下第一武夫的責任,去以武伐仙,與九大仙門為敵。
劍謫仙隻會把對方當做傻子,然後擺爛。
但如果有人告訴劍謫仙,你的兄長就要死了,死在仙道修士的手裏,那麽劍謫仙也不會無動於衷。
而海無涯試圖告訴這些江湖武夫的,也是這樣的道理。
沒多少人能當舍己為人、為天下蒼生而戰的高潔英雄,但若是在危難來臨之時,為親友挺身而出,想來還是有不少武夫是可以做到的。
將英雄當做人去看待,而不是崇拜並敬而遠之。
喬木在旁邊靜靜聽著,心中不禁升起一個想法:
“海無涯此人,所圖甚大啊。”
“永和帝讓他作為朝廷的代表祭奠亡者,肯定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誌向。”
海無涯在做的,是試圖喚醒這些江湖武夫的抵抗意誌,讓他們先愛己再愛人,再談所謂的蒼生黎民,伐仙大業,而不是停留在崇敬英雄的地步。
不過身旁的陸燕北,關注點則是與喬木不太一樣。
“海大人,你的意思是...我的弟弟算是英雄?”陸燕北略有點茫然。
“那是自然。”海無涯斬釘截鐵: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他在生命最後的抉擇,的確與喬家人一同為孤城殘老開辟了一條生路,這自然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之舉。”
陸燕北張了張嘴,最後卻沒說話,隻是喟然一歎。
海無涯是禮部尚書,更代表著大炎朝廷。
這樣的評價,確實讓陸燕北心中有所慰藉。
他走了兩步,忽然拔出腰間挎著的那把木劍,兩指夾著那柄木劍,暗運內勁,將木劍折為兩截。
喬木頗有些驚疑地看著他。
陸燕北在江湖上的稱號是木劍散人,他在中年之後劍術已經蔚然有大家之風,不滯於外物,所以拋棄利劍不用,改用木劍。
隻是此時他卻親手折了用了數十年的木劍?
“木劍,尚不夠利,不足以誅仙。”陸燕北淡淡道。
“我想要的,是足以誅仙之劍。”
“我的手中劍,我的劍術都還不足夠,都尚缺磨煉,所以還用這木劍裝樣子作甚?”
喬木微微動容,在這時他隻覺這陸燕北的氣質神態與當初的劍謫仙依稀相似。
“你還想誅仙?”喬木出聲問道。
他其實心裏想問的是,你這年紀是不是....有點晚了。
陸燕北已經是個八十七歲的老頭子了,氣血已經有所下滑,不複巔峰,所以晚年隻靠精妙劍術聞名。
陸燕北似乎知道喬木在想什麽,迴道:
“老夫雖然已經八十七歲了,但與我一母同胞的‘劍謫仙’,可也是八十七歲啊。”
“我這輩子其實本就沒多少年好活動了,而我那蠢弟弟卻拚命給我續了一段命,那麽我生死相報,以求從大道宗仙門中帶迴他的劍軀,也很合理吧?”
陸燕北與劍謫仙兩者在武道上的造詣雖然相差懸殊,但這並不影響陸燕北立下誌向。
“倒是老當益壯。”喬木讚道。
心中莫名有些豔羨的同時,嘴上卻說道:
“陸燕北,你那弟弟與我喬家的後輩兄弟相稱,那麽此事我作為長輩,也不能置之不理。”
“未來有朝一日,無論劍謫仙是死是活,我喬家都會代你將它從大道宗宗門帶迴來。”
陸燕北神色一怔,然後麵上露出異彩,心中暗道:
“這喬家,可果真不凡,真不知喬家的先祖是何等風範,定了如此多的家訓,能讓子孫後輩代代如一。”
“想來...也是個以身作則的先烈吧。”
在兩人對話的時候,海無涯則是領著朝廷的官差,在安息關碑林祭奠亡者。
夜幕降臨,星垂四野。
三百白頭老兵立在碑林之前,灰白色的發須隨風而動,唱起昔日出征時軍中歌謠。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一盞盞孔明燈在夜空之中冉冉升起,在夜空之中連成一片,宛如燦爛繁星。
中州,新設的大秦府城。
秦王府內。
“帝都的萬家家主,說那喬家老人喬水身在帝都,而且還弄清楚了他的住所?”
秦王目光陰沉,一提到帝都萬家,讓他又想起了一段往事。
“隻可惜現在時間緊迫,分身乏力,還要在府城中主持大局,安置來自大漠孤城的難民。”
之前大道宗仙門傳訊讓他幹髒活,但那時時間已經來不及,大漠孤城的事情已經在中州附近傳播開,所以他也沒轍。
雖然沒轍,但卻能暗中運作一下,比如說主動請纓,對朝廷表示大秦府城百廢待興,正是接收難民的好地方...
“羅漢,你去一趟帝都,摸摸那喬家老人喬水的底?不要輕敵。”秦王說道。
喬家的老人已經年過百歲,而“喬水”更是210歲高齡。
世人可以模糊判斷出八十歲老人的樣貌,九十歲老人的樣貌,但一百歲、兩百歲老人長什麽樣?
還真沒見過。
所以在世人看來,喬家的“喬水”與之前的“喬雙林”“喬森林”一般,都是很老的老人,但卻難以判斷他們的具體歲數。
而喬水與當初在帝都的“喬雙林”都是喬家老人,孰強孰弱還不好說,讓曾經擊退過“喬森林”的護道人羅漢去把把關,也很合理。
第228章 喬家人生下來就是幾百歲老怪(8k
安息關下,英魂祭禮之後,海無涯注視著眼前的三百老卒。
他已經宣讀完了永和帝的旨意,對這三百老卒都有所封賞,同時也按照永和帝的心思,對孤城中的其餘婦孺殘老,有了安置的地方。
永和帝吩咐的事情已經辦完了,那麽接下來,便是他個人想要做的事。
“這三百老卒,不普通啊,都是強者。”海無涯目光從自家長子海思遠身上移開,落在夜幕之下一樣蒼老的三百老卒,有所感慨。
三百老卒,是百裏大漠之中走出的百戰精銳。
異人戰爭是九州大地上四十年前最酷烈的戰場,而他們則是最酷烈的戰場上辛苦支撐四十年的百戰殘餘,是十萬大軍中篩選到最後的強者。
海無涯口中的強者,不是指武道修為實力之強,而是心誌之強。
心性差一點的兵卒,是不可能在異人的重壓之下支撐四十年的。
哪怕四十年前他們曾是普通的兵卒,經曆四十年血淚之後,他們也已經不普通了。
“他們的武道修為不算太高,隻有我兒海思遠入了煉神三品...這並非他們資質有限,實在是孤城之中資源匱乏,武道修為難以精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百裏大漠是仙門的養魂地,也可以看做是兵卒們磨煉心性的煉神之地,所以這三百老卒...”海無涯目光悠遠:
“都是煉神種子啊。”
“不,普通的上三品煉神武夫恐怕在心誌堅定程度上,也根本無法與這三百老卒相提並論。”
海無涯自身武道修為不高,但是天牢讀書三十年,又身居高位,眼光眼界其實遠非尋常武夫可比。
看著眼前這三百名頭發花白的老卒,海無涯很想說一句....未來可期。
但是他們太老了。
對,太老了。
在百裏大漠那種鬼地方守城四十年,高明的武夫隻怕也會心力耗竭,未老先衰。
更何況是這些老卒。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已經氣血下滑,隻有意誌堅定如鐵。
如果放在四十年的舊日武林,他們的意誌再堅定也無用,因為他們太蒼老了。
哪怕走出了大漠,又有多少年好活呢?
但現在不同。
異人戰爭四十年,民間武林因武聖人而一片死寂,實際上九州武道的最前沿,一直都在武極會。
天下武道風雲變幻,的確與四十年前已有新舊之別。
連昔日的武當派、少林寺這些名門大派都已經被淘汰了,淪為武極會新武道的腳下基石。
“喬家人已經傳了他們《須彌山王經》,隻是還需要時間修行。”
“以他們的心性,若是心存抗爭之心,還願意練功,《須彌山王經》對於他們而言沒有難度,沒有門檻,老當益壯也不是空話。”
“而關鍵在於....目睹如今之九州的頹靡局勢之後,這些老卒們是否還有作戰的意誌,還是的確如永和帝所想,準備解甲歸田了。”海無涯心道。
老卒們解甲歸田,其實也很正常。
畢竟他們的意誌再堅定,也終究不是鐵打的漢子。
是人就會疲憊,是人就會猶豫,所以在經曆四十年血戰之後、身體老邁不堪的現在,他們想要休息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海無涯覺得這些老卒們都是可造之才。
如果從大局觀考慮,他覺得這些老卒們奮盡餘力,在武道上繼續精進,有望誕生新時代武道的扛旗人。
但海無涯也是一個年邁的老人了,他於心不忍,所以不會用大義的名分,強逼這些老卒們繼續為九州生靈而戰。
“若他們尚有與異人的抗爭之心,不願就此老去,不願意解甲歸田...”海無涯看向身邊的長子海思遠:
“就帶他們來帝都找我吧,當今的武道,的確與四十年前的武道,不一樣了。”
劍謫仙實力登峰造極,但他不是一個好老師,所以他的強大隻是一個人的強大。
而海無涯實力不強,青壯年時期也未入煉神三品,但這並不影響他創立《須彌山王經》。
以人道為理念的海無涯,畢生追求便是推演新武道,人人習武強身,並為此苦苦鑽研三十年。
他的武道實力不強,但當老師、開拓武道的水平,卻遠遠在劍謫仙之上。
“若是武聖人尚活著,不知他又會如何看待這些昔日的袍澤呢?”說起新武道,海無涯不由想起了武聖人這位昔日同僚。
海無涯是走了彎路的,他這一生並沒有全心全意練武。
他一心仕途,練武隻被他當做做官的途徑,所以在當上大官之後便不再刻苦練武,直到異人戰爭的爆發。
但武聖人,又是另外一迴事。
....
早晨,朝陽升起,照亮這片荒山。
海無涯目光看著這些目露疑惑的江湖武夫,心裏也有些許疲累。
給自己造一個神壇上的偶像,其實就是自己給自己劃出一段遙不可及的距離。
神壇上的是高潔的英雄,是沒有缺點的聖人。
而造了神的人,則是普通人,是等待天降英雄挽救的“蒼生黎民”。
“英雄在成為英雄之前,首先是與你我一般的常人啊。”海無涯說道。
他在嚐試勸說這些有些熱血上頭的江湖武夫。
這幾日的祭禮頗為熱鬧,吸引了中州諸多民眾與江湖武夫前來觀禮。
但問題也接踵而來。
這些人太多了,似乎有人暗中推波助瀾,有人在給劍謫仙、喬家人這些孤城往事中出現的人物包裝人設。
而海無涯想說的,其實是試圖讓這些江湖武夫不要將這些戰死的英烈當做神壇上遙不可及的聖人,而是將他們當做活生生的人。
就比如說,有人告訴劍謫仙,要他為了天下蒼生而戰,要他承擔起天下第一武夫的責任,去以武伐仙,與九大仙門為敵。
劍謫仙隻會把對方當做傻子,然後擺爛。
但如果有人告訴劍謫仙,你的兄長就要死了,死在仙道修士的手裏,那麽劍謫仙也不會無動於衷。
而海無涯試圖告訴這些江湖武夫的,也是這樣的道理。
沒多少人能當舍己為人、為天下蒼生而戰的高潔英雄,但若是在危難來臨之時,為親友挺身而出,想來還是有不少武夫是可以做到的。
將英雄當做人去看待,而不是崇拜並敬而遠之。
喬木在旁邊靜靜聽著,心中不禁升起一個想法:
“海無涯此人,所圖甚大啊。”
“永和帝讓他作為朝廷的代表祭奠亡者,肯定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誌向。”
海無涯在做的,是試圖喚醒這些江湖武夫的抵抗意誌,讓他們先愛己再愛人,再談所謂的蒼生黎民,伐仙大業,而不是停留在崇敬英雄的地步。
不過身旁的陸燕北,關注點則是與喬木不太一樣。
“海大人,你的意思是...我的弟弟算是英雄?”陸燕北略有點茫然。
“那是自然。”海無涯斬釘截鐵: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他在生命最後的抉擇,的確與喬家人一同為孤城殘老開辟了一條生路,這自然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之舉。”
陸燕北張了張嘴,最後卻沒說話,隻是喟然一歎。
海無涯是禮部尚書,更代表著大炎朝廷。
這樣的評價,確實讓陸燕北心中有所慰藉。
他走了兩步,忽然拔出腰間挎著的那把木劍,兩指夾著那柄木劍,暗運內勁,將木劍折為兩截。
喬木頗有些驚疑地看著他。
陸燕北在江湖上的稱號是木劍散人,他在中年之後劍術已經蔚然有大家之風,不滯於外物,所以拋棄利劍不用,改用木劍。
隻是此時他卻親手折了用了數十年的木劍?
“木劍,尚不夠利,不足以誅仙。”陸燕北淡淡道。
“我想要的,是足以誅仙之劍。”
“我的手中劍,我的劍術都還不足夠,都尚缺磨煉,所以還用這木劍裝樣子作甚?”
喬木微微動容,在這時他隻覺這陸燕北的氣質神態與當初的劍謫仙依稀相似。
“你還想誅仙?”喬木出聲問道。
他其實心裏想問的是,你這年紀是不是....有點晚了。
陸燕北已經是個八十七歲的老頭子了,氣血已經有所下滑,不複巔峰,所以晚年隻靠精妙劍術聞名。
陸燕北似乎知道喬木在想什麽,迴道:
“老夫雖然已經八十七歲了,但與我一母同胞的‘劍謫仙’,可也是八十七歲啊。”
“我這輩子其實本就沒多少年好活動了,而我那蠢弟弟卻拚命給我續了一段命,那麽我生死相報,以求從大道宗仙門中帶迴他的劍軀,也很合理吧?”
陸燕北與劍謫仙兩者在武道上的造詣雖然相差懸殊,但這並不影響陸燕北立下誌向。
“倒是老當益壯。”喬木讚道。
心中莫名有些豔羨的同時,嘴上卻說道:
“陸燕北,你那弟弟與我喬家的後輩兄弟相稱,那麽此事我作為長輩,也不能置之不理。”
“未來有朝一日,無論劍謫仙是死是活,我喬家都會代你將它從大道宗宗門帶迴來。”
陸燕北神色一怔,然後麵上露出異彩,心中暗道:
“這喬家,可果真不凡,真不知喬家的先祖是何等風範,定了如此多的家訓,能讓子孫後輩代代如一。”
“想來...也是個以身作則的先烈吧。”
在兩人對話的時候,海無涯則是領著朝廷的官差,在安息關碑林祭奠亡者。
夜幕降臨,星垂四野。
三百白頭老兵立在碑林之前,灰白色的發須隨風而動,唱起昔日出征時軍中歌謠。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一盞盞孔明燈在夜空之中冉冉升起,在夜空之中連成一片,宛如燦爛繁星。
中州,新設的大秦府城。
秦王府內。
“帝都的萬家家主,說那喬家老人喬水身在帝都,而且還弄清楚了他的住所?”
秦王目光陰沉,一提到帝都萬家,讓他又想起了一段往事。
“隻可惜現在時間緊迫,分身乏力,還要在府城中主持大局,安置來自大漠孤城的難民。”
之前大道宗仙門傳訊讓他幹髒活,但那時時間已經來不及,大漠孤城的事情已經在中州附近傳播開,所以他也沒轍。
雖然沒轍,但卻能暗中運作一下,比如說主動請纓,對朝廷表示大秦府城百廢待興,正是接收難民的好地方...
“羅漢,你去一趟帝都,摸摸那喬家老人喬水的底?不要輕敵。”秦王說道。
喬家的老人已經年過百歲,而“喬水”更是210歲高齡。
世人可以模糊判斷出八十歲老人的樣貌,九十歲老人的樣貌,但一百歲、兩百歲老人長什麽樣?
還真沒見過。
所以在世人看來,喬家的“喬水”與之前的“喬雙林”“喬森林”一般,都是很老的老人,但卻難以判斷他們的具體歲數。
而喬水與當初在帝都的“喬雙林”都是喬家老人,孰強孰弱還不好說,讓曾經擊退過“喬森林”的護道人羅漢去把把關,也很合理。
第228章 喬家人生下來就是幾百歲老怪(8k
安息關下,英魂祭禮之後,海無涯注視著眼前的三百老卒。
他已經宣讀完了永和帝的旨意,對這三百老卒都有所封賞,同時也按照永和帝的心思,對孤城中的其餘婦孺殘老,有了安置的地方。
永和帝吩咐的事情已經辦完了,那麽接下來,便是他個人想要做的事。
“這三百老卒,不普通啊,都是強者。”海無涯目光從自家長子海思遠身上移開,落在夜幕之下一樣蒼老的三百老卒,有所感慨。
三百老卒,是百裏大漠之中走出的百戰精銳。
異人戰爭是九州大地上四十年前最酷烈的戰場,而他們則是最酷烈的戰場上辛苦支撐四十年的百戰殘餘,是十萬大軍中篩選到最後的強者。
海無涯口中的強者,不是指武道修為實力之強,而是心誌之強。
心性差一點的兵卒,是不可能在異人的重壓之下支撐四十年的。
哪怕四十年前他們曾是普通的兵卒,經曆四十年血淚之後,他們也已經不普通了。
“他們的武道修為不算太高,隻有我兒海思遠入了煉神三品...這並非他們資質有限,實在是孤城之中資源匱乏,武道修為難以精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百裏大漠是仙門的養魂地,也可以看做是兵卒們磨煉心性的煉神之地,所以這三百老卒...”海無涯目光悠遠:
“都是煉神種子啊。”
“不,普通的上三品煉神武夫恐怕在心誌堅定程度上,也根本無法與這三百老卒相提並論。”
海無涯自身武道修為不高,但是天牢讀書三十年,又身居高位,眼光眼界其實遠非尋常武夫可比。
看著眼前這三百名頭發花白的老卒,海無涯很想說一句....未來可期。
但是他們太老了。
對,太老了。
在百裏大漠那種鬼地方守城四十年,高明的武夫隻怕也會心力耗竭,未老先衰。
更何況是這些老卒。
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已經氣血下滑,隻有意誌堅定如鐵。
如果放在四十年的舊日武林,他們的意誌再堅定也無用,因為他們太蒼老了。
哪怕走出了大漠,又有多少年好活呢?
但現在不同。
異人戰爭四十年,民間武林因武聖人而一片死寂,實際上九州武道的最前沿,一直都在武極會。
天下武道風雲變幻,的確與四十年前已有新舊之別。
連昔日的武當派、少林寺這些名門大派都已經被淘汰了,淪為武極會新武道的腳下基石。
“喬家人已經傳了他們《須彌山王經》,隻是還需要時間修行。”
“以他們的心性,若是心存抗爭之心,還願意練功,《須彌山王經》對於他們而言沒有難度,沒有門檻,老當益壯也不是空話。”
“而關鍵在於....目睹如今之九州的頹靡局勢之後,這些老卒們是否還有作戰的意誌,還是的確如永和帝所想,準備解甲歸田了。”海無涯心道。
老卒們解甲歸田,其實也很正常。
畢竟他們的意誌再堅定,也終究不是鐵打的漢子。
是人就會疲憊,是人就會猶豫,所以在經曆四十年血戰之後、身體老邁不堪的現在,他們想要休息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
海無涯覺得這些老卒們都是可造之才。
如果從大局觀考慮,他覺得這些老卒們奮盡餘力,在武道上繼續精進,有望誕生新時代武道的扛旗人。
但海無涯也是一個年邁的老人了,他於心不忍,所以不會用大義的名分,強逼這些老卒們繼續為九州生靈而戰。
“若他們尚有與異人的抗爭之心,不願就此老去,不願意解甲歸田...”海無涯看向身邊的長子海思遠:
“就帶他們來帝都找我吧,當今的武道,的確與四十年前的武道,不一樣了。”
劍謫仙實力登峰造極,但他不是一個好老師,所以他的強大隻是一個人的強大。
而海無涯實力不強,青壯年時期也未入煉神三品,但這並不影響他創立《須彌山王經》。
以人道為理念的海無涯,畢生追求便是推演新武道,人人習武強身,並為此苦苦鑽研三十年。
他的武道實力不強,但當老師、開拓武道的水平,卻遠遠在劍謫仙之上。
“若是武聖人尚活著,不知他又會如何看待這些昔日的袍澤呢?”說起新武道,海無涯不由想起了武聖人這位昔日同僚。
海無涯是走了彎路的,他這一生並沒有全心全意練武。
他一心仕途,練武隻被他當做做官的途徑,所以在當上大官之後便不再刻苦練武,直到異人戰爭的爆發。
但武聖人,又是另外一迴事。
....
早晨,朝陽升起,照亮這片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