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氣真的很好,關外也好,長安同樣美好。
秋日朗照下的皇宮,有一種迷人的金貴光彩,整整一片龐大的皇城,都是精雕玉琢。
白雲映襯著瓊樓玉宇,無限榮光。
長安的一切,都很明晰、明媚。
這麽明麗的色調,本來應該把所有的黯淡與陰影都迅速消融,隻餘下一片的美滿。可是,在殿宇之內,卻仿佛充斥著壓抑的昏黑。
那個一身明黃色龍袍,整個北唐權勢最大的男人,麵色陰沉地坐在龍椅之上,眼中閃爍著暴虐、無奈、驚懼等數不清的負麵情緒。
他的目光顯得有些渾濁,精神萎靡,他已經顯出老態了,而且是比起他的年齡要嚴重的老態,聲色犬馬磨損了他的身體、他的精神以及意誌。
四周很靜,大殿外,是北唐戰鬥力精銳的宮廷侍衛,大殿內,隻有兩名年過不惑的將領,而且是看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品階很高的那種。
那種壓抑的沉靜延續了很久。
隨後,高高在龍椅之上的那個男人打破了那種沉靜。
“沒用的東西!”他粗重地唿出氣,麵部微微扭曲,本來無神的眸子中都是怒火,他的聲音滿帶著極大的恨鐵不成鋼。
任何一個人聽到他的這一句話、這些語氣,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是一個望子成龍的父親對自己下一代的怒其不爭,但是下麵的那兩名將領卻並沒有那種想法。
雖然他們下意識地不去想那種感覺,可還是情不自禁地在內心深處認為這五個字恰恰說明了上麵那一位的無能。
想過之後他們才後悔,才害怕,才譴責自己剛才那些不敬的心理。
龍椅上的那一位胸膛起伏著,又道:“朕煞費苦心讓他跟著丘戰神磨礪,看看他現在都學到了個什麽成果。”
“兵權剛剛交到他的手裏,堅如鐵壁的北疆就開始顫抖起來,這麽多年以來,他就連老戰神的一根手指都比不上嗎!?”到最後,他近乎咆哮道。
底下的一名將領暗中不經意地蹙了蹙眉頭,禁不住道:“陛下,阿史那沁用兵險惡,晉王殿下的發揮其實並沒有什麽錯誤,隻是……”
“隻是什麽!?”唐皇“砰”地一下錘向龍案,上麵雕刻著精美花紋的金銀器皿彈跳而起,“還不是那個不成器的家夥無能!?”
他的所有重話都會突然而然,隻隨自己的心意,哪怕是這兩名已經追隨他二十多年的老將,也是身體被驚得一震。
因為唐皇的這一聲突然的再次咆哮,大殿內再一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然而那兩名將領還是要說話。
他們是北唐人,不管怎麽說,北唐是他們的國,也是他們的家,不論自己的內心是什麽感受,他們都不得不為北唐的命運而絞盡腦汁、鞠躬盡瘁。
“陛下,如果不是蘇印叛國,晉王殿下對付阿史那沁會擁有更加強大的魄力,這一點,大家都沒有想到。”
晉王李顯嶽的部署基本上都沒有什麽錯誤,這是事實,也許丘戰神的確能夠力挽狂瀾,讓阿史那沁轉瞬間便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但是除了丘戰神,換作任何一個人,都絕對不會比李顯嶽更好一點,說不定現在的長安都已經不穩了。
他們必須為李顯嶽正名,而不是讓他就這樣蒙受著名不副實的罪責。
在從前,有好多人就是這樣蒙受冤屈,然後死無葬身之地,也有好多人就是在這個大殿之內,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當時都選擇了袖手旁觀,特別是某一個叫蘇餉的家夥,多少個某某某不僅僅袖手旁觀,甚至還推波助瀾,間接造成了如今北唐的大難臨頭。
他們有的時候不禁在想,如果那個時候他們並沒有眼睜睜地看著某種小人推波助瀾,而是保一下蘇餉,今天的大唐,會不會美好很多呢?
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蘇印已經叛國了。
現在,阿史那沁利用了蘇印的叛國,給北唐北疆造成了非常大的危機,一切都岌岌可危。
看似晴天朗朗的暮秋,實際上滿是陰雲。
唐皇的憤怒以及驚懼是應該的,北唐很少麵對過這麽嚴峻的局麵,至少在先帝他們,甚至管清和的那一段時間之內,都沒有,隻有這一位陛下的現在,出現了這樣的危局。
他沒有經驗,以前北疆有丘戰神頂著,南麵的南吳也在南吳聖將失蹤之後,和北唐保持著長久的和平,其他的地方有管清和頂著,他隻需要躲在後宮做一個逍遙皇帝就行了,但是現在,丘戰神留下一封密信,就去了南吳,而管清和,也已經在幾個月前死了。
他覺得晉王李顯嶽擔當不住那片北疆,但是他又何嚐不是擔當不住這一片錦繡北唐呢?
他自己當然不會有這種覺悟,隻是覺得心慌,而北唐人也不敢有這種覺悟,隻是覺得失望。
“蘇印……”
當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唐皇的聲音顯得有些低沉,也變得咬牙切齒起來,然後,他毫無節製地吼起來:“這個可恥的小人,朕念在他年紀輕輕,當時又在北疆血戰,放過了他一條生路,朕如此器重他,一步一步讓他成為了成武將軍,這個混賬東西竟然就是這麽迴報朕的!?”
“可恨!可恨!”
他一連說了兩個“可恨”,每說一句,便捶出一下,繡著祥雲的明黃色大袖飄起、落下、飄起、落下,如是兩次。
他的痛恨真真切切,卻和對李顯嶽的恨鐵不成鋼並不一樣,那是非常刻骨銘心的仇恨。
兩員大將沉默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兩個“可恨”,正是陛下自己造成的。
陛下不仁,於是蘇印不義。
人世間,冤冤相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此,甚好。
唐皇就像是一個憤怒的少年一樣失態地罵了好幾句,然後似乎是身體太虛,被掏空了力量,無力地靠在龍椅之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香爐內,香煙嫋嫋升起,透過它們,大殿內金貴精致的景物顯得有些虛幻並不真實,恍惚間若夢,若浮華。
(本章完)
秋日朗照下的皇宮,有一種迷人的金貴光彩,整整一片龐大的皇城,都是精雕玉琢。
白雲映襯著瓊樓玉宇,無限榮光。
長安的一切,都很明晰、明媚。
這麽明麗的色調,本來應該把所有的黯淡與陰影都迅速消融,隻餘下一片的美滿。可是,在殿宇之內,卻仿佛充斥著壓抑的昏黑。
那個一身明黃色龍袍,整個北唐權勢最大的男人,麵色陰沉地坐在龍椅之上,眼中閃爍著暴虐、無奈、驚懼等數不清的負麵情緒。
他的目光顯得有些渾濁,精神萎靡,他已經顯出老態了,而且是比起他的年齡要嚴重的老態,聲色犬馬磨損了他的身體、他的精神以及意誌。
四周很靜,大殿外,是北唐戰鬥力精銳的宮廷侍衛,大殿內,隻有兩名年過不惑的將領,而且是看一眼就能夠看得出來品階很高的那種。
那種壓抑的沉靜延續了很久。
隨後,高高在龍椅之上的那個男人打破了那種沉靜。
“沒用的東西!”他粗重地唿出氣,麵部微微扭曲,本來無神的眸子中都是怒火,他的聲音滿帶著極大的恨鐵不成鋼。
任何一個人聽到他的這一句話、這些語氣,都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是一個望子成龍的父親對自己下一代的怒其不爭,但是下麵的那兩名將領卻並沒有那種想法。
雖然他們下意識地不去想那種感覺,可還是情不自禁地在內心深處認為這五個字恰恰說明了上麵那一位的無能。
想過之後他們才後悔,才害怕,才譴責自己剛才那些不敬的心理。
龍椅上的那一位胸膛起伏著,又道:“朕煞費苦心讓他跟著丘戰神磨礪,看看他現在都學到了個什麽成果。”
“兵權剛剛交到他的手裏,堅如鐵壁的北疆就開始顫抖起來,這麽多年以來,他就連老戰神的一根手指都比不上嗎!?”到最後,他近乎咆哮道。
底下的一名將領暗中不經意地蹙了蹙眉頭,禁不住道:“陛下,阿史那沁用兵險惡,晉王殿下的發揮其實並沒有什麽錯誤,隻是……”
“隻是什麽!?”唐皇“砰”地一下錘向龍案,上麵雕刻著精美花紋的金銀器皿彈跳而起,“還不是那個不成器的家夥無能!?”
他的所有重話都會突然而然,隻隨自己的心意,哪怕是這兩名已經追隨他二十多年的老將,也是身體被驚得一震。
因為唐皇的這一聲突然的再次咆哮,大殿內再一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然而那兩名將領還是要說話。
他們是北唐人,不管怎麽說,北唐是他們的國,也是他們的家,不論自己的內心是什麽感受,他們都不得不為北唐的命運而絞盡腦汁、鞠躬盡瘁。
“陛下,如果不是蘇印叛國,晉王殿下對付阿史那沁會擁有更加強大的魄力,這一點,大家都沒有想到。”
晉王李顯嶽的部署基本上都沒有什麽錯誤,這是事實,也許丘戰神的確能夠力挽狂瀾,讓阿史那沁轉瞬間便陷入萬劫不複之地,但是除了丘戰神,換作任何一個人,都絕對不會比李顯嶽更好一點,說不定現在的長安都已經不穩了。
他們必須為李顯嶽正名,而不是讓他就這樣蒙受著名不副實的罪責。
在從前,有好多人就是這樣蒙受冤屈,然後死無葬身之地,也有好多人就是在這個大殿之內,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當時都選擇了袖手旁觀,特別是某一個叫蘇餉的家夥,多少個某某某不僅僅袖手旁觀,甚至還推波助瀾,間接造成了如今北唐的大難臨頭。
他們有的時候不禁在想,如果那個時候他們並沒有眼睜睜地看著某種小人推波助瀾,而是保一下蘇餉,今天的大唐,會不會美好很多呢?
這個假設不成立,因為蘇印已經叛國了。
現在,阿史那沁利用了蘇印的叛國,給北唐北疆造成了非常大的危機,一切都岌岌可危。
看似晴天朗朗的暮秋,實際上滿是陰雲。
唐皇的憤怒以及驚懼是應該的,北唐很少麵對過這麽嚴峻的局麵,至少在先帝他們,甚至管清和的那一段時間之內,都沒有,隻有這一位陛下的現在,出現了這樣的危局。
他沒有經驗,以前北疆有丘戰神頂著,南麵的南吳也在南吳聖將失蹤之後,和北唐保持著長久的和平,其他的地方有管清和頂著,他隻需要躲在後宮做一個逍遙皇帝就行了,但是現在,丘戰神留下一封密信,就去了南吳,而管清和,也已經在幾個月前死了。
他覺得晉王李顯嶽擔當不住那片北疆,但是他又何嚐不是擔當不住這一片錦繡北唐呢?
他自己當然不會有這種覺悟,隻是覺得心慌,而北唐人也不敢有這種覺悟,隻是覺得失望。
“蘇印……”
當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唐皇的聲音顯得有些低沉,也變得咬牙切齒起來,然後,他毫無節製地吼起來:“這個可恥的小人,朕念在他年紀輕輕,當時又在北疆血戰,放過了他一條生路,朕如此器重他,一步一步讓他成為了成武將軍,這個混賬東西竟然就是這麽迴報朕的!?”
“可恨!可恨!”
他一連說了兩個“可恨”,每說一句,便捶出一下,繡著祥雲的明黃色大袖飄起、落下、飄起、落下,如是兩次。
他的痛恨真真切切,卻和對李顯嶽的恨鐵不成鋼並不一樣,那是非常刻骨銘心的仇恨。
兩員大將沉默了。
所有人都知道,這兩個“可恨”,正是陛下自己造成的。
陛下不仁,於是蘇印不義。
人世間,冤冤相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此,甚好。
唐皇就像是一個憤怒的少年一樣失態地罵了好幾句,然後似乎是身體太虛,被掏空了力量,無力地靠在龍椅之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香爐內,香煙嫋嫋升起,透過它們,大殿內金貴精致的景物顯得有些虛幻並不真實,恍惚間若夢,若浮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