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吳將失地收複得差不多的同時,一件震驚世間的消息傳遍了天下——


    李擇南將禦駕親征阿史那沁!


    繼親征南吳之後,麵對逼近長安肆無忌憚掠奪的百族軍隊,李擇南表現出了零容忍,決定再一次親征。


    在石軍義的屍骨迴到長安之後,他的意誌再一次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強大,這一次不同之前的親征南吳,因為他披上了戰甲,騎著戰馬,腰懸皇龍寶劍,充滿了貴氣與可怕的威懾力。


    他怒了,在國家大事上,麵對南吳和突兀的雙重挫敗,他第一次狂怒了!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他要動真格了,南吳是一大敵,但阿史那沁,他從前不怎麽想要理睬,可是一旦他重視起來,將會如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國門,白從雲沒有守住,那就他親自來守!


    天子守國門!


    一向很能鬧騰的徐敬義龍且與等人,還有正在北方擋在阿史那沁麵前的林雕,紛紛噤聲了,對於李擇南這看似不理智的行為,誰也不敢說話。


    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刻的李擇南是非常危險的,他整個人都散發出來恐怖的氣息。


    他將會將所有人都碾碎,包括阿史那沁。


    在這樣的秋天裏,晚風絲絲涼。


    李擇南帶著一千多人出了長安城門。


    長安萬人空巷,無數人眼含著熱淚為自己的陛下,以及這一次北方軍隊的真正統帥送行。


    盡管繼位以來,李擇南做出了很多頗有爭議的決策,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在北唐人心中的至高無上的位置。


    當白從雲戰死、南方軍隊戰敗、林雕抵擋無力的時候,李擇南唯有自己披上戰甲,親自作戰。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兩次禦駕親征,並且這一次很明顯李擇南是要親身加入進去,這在北唐曆史上是前無古人的。


    誰也不知道他這一次禦駕親征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然而不少人都認為,這其實也是一個還算可以的決定。


    能打的將都死光了,李擇南的怒火需要得到發泄,他的意誌這樣不可一世,於是便沒有人能夠阻礙他的行為。


    黑夜裏長安城外的火把綿延了天地之間,那一千多兵馬簇擁著他們的帝王緩緩而前,但更多的是不想入眠出城送別的百姓。


    好多天以前,千萬長安人,送一名少年去邊疆,那並非真心相送,更多的是唾罵,而今卻是真正的相送。


    送別十裏之後,那些百姓們才帶著火把逐漸有人迴去。


    ……


    ……


    當李擇南禦駕親征的消息傳過來的時候,阿史那沁的大帳裏麵,一片凝重。


    一個偉大帝國的皇帝陛下,披上戰甲,親自上戰場,這樣強烈的決心,是他們沒有想到過,也無法想象的。


    各個民族的將領全部都聚集在這裏麵,有些人露出了提防之色。


    雖然不少人並沒有真正和李擇南打過交道,但是一個帝王可以做到這樣,那給予了他們巨大的壓力,他們意識到麵前的對手,非常可怕。


    如今大帳裏麵的壓抑,是因為所有人都在等待阿史那沁那個問題的答案——


    大家覺得現在應該怎麽做。


    可以說,他們是有優勢的,林雕抵擋不住他們太久,即使是李擇南親至,也最多堅定一下北唐軍隊的信心,並不代表敵人戰鬥力一定會翻越一個台階。


    最近這幾年包括突兀人、迴巫人在內的很多民族都有些難過,不過自從入關以來,一路燒殺搶掠,他們得到了不菲的好處,然而僅僅如此,這麽多民族平分,就顯得杯水車薪了起來。


    所以他們之所以現在還在這裏,是眼紅長安的繁華,隻要他們攻下長安附近的地帶,再搶奪一番,今年就可以撐著過去了。


    所以他們不退,他們還要幹最後一票。


    其實他們並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即使潰敗了,最多也就死幾萬人的軍隊,而搶奪到的東西源源不斷地送迴北方,卻可以養活幾十萬、上百萬人,所以他們鋌而走險,這樣的交易,值得去搏一下。


    大帳之中,響起一名少女冷傲的聲音:


    “這樣不是挺好?”


    無數人把目光投了過去,包括阿史那沁。


    “瑪倫帖,這裏不是你胡鬧的地方,你也待了這麽久了,可以出去遛遛馬了。”阿史那沁朝著她這樣說道。


    “胡鬧?”瑪倫帖嗤笑,“我不想和你爭論這一點,我隻是想要告訴你:我們最好的打擊北唐的機會已經來臨了!”


    聽聞此話,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了過來,許多人都搞不明白瑪倫帖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


    瑪倫帖環視過去,就像是在一看膽小而又愚蠢的可憐蟲。


    “李擇南把自己親自送過來,那可是北唐的陛下,這樣絕好的殺了他的機會,怎麽能夠錯過?”


    周圍的沉默更深,麵對李擇南禦駕親征的消息,在這裏的人更多的心態是提防、是警惕,卻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想到那是一個摧殘北唐的機會。


    即使是禦駕親征,即使是敵人會大敗,也不太有可能生擒或者殺死對方的皇帝。


    可見,瑪倫帖除了有膽色,還有著幻想。


    但是至少,她的這一句話給予了一些心有雄心的人信心。


    他們將會這樣去做。


    ……


    ……


    在李擇南禦駕親征的同時,南吳的軍隊四麵開花,將整片舊地江山都全部收複,隻留下最後的一小塊地給北唐收縮在淮河邊的兩萬軍隊。


    這些軍隊不算是戰鬥力強悍的精銳,比起威遠將軍征戰四方的軍隊弱小很多,更不用說薛昭和石軍義指揮過的禁軍了。


    在金安最終匯合起來的大軍殺到之前,他們便丟下許多輜重糧草,渡江跑路了。


    到此,北唐與南吳的疆域恢複到了戰爭以前。


    還是那句話,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那麽多將士戰死沙場,那麽多百姓流離失所,天地還是如此,到頭來是一場空。


    但是路還是會走下去,李擇南沒有任何要和談的跡象,誰都知道戰爭遠遠沒有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唐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華縹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華縹緲並收藏北唐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