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歲月睡無眠,煦煦春日思華年。


    莊生夢蝶了心願,梁祝佳話傳人間。


    人海茫茫有真愛,碧空蒼蒼看姻緣。


    唯願塵世情無限,花好蝶歸春依然。


    這首詩講的是一個在晉永和七年(辛亥年,西曆351年)發生的故事。


    (東晉)永和年間,後趙石氏盛極而衰,對南方壓力大減。庾翼死後潁川庾氏勢力驟減,內部各門閥競爭相持,政局膠著。桓溫率兵西倀,收複蜀地,威名大振。此時是晉朝南渡以來少有的安定時期。


    這一年,南渡至建康(今南京)的晉朝,此時司馬聃(讀作丹,晉穆帝)即位剛過了第六個年頭,尚未到而立之年的皇太後褚蒜子,垂下一重白色珠簾,與年滿七歲的小皇帝一起麵聽大臣上奏國事。殷浩以恢複中原為己任,去歲就任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廣開屯田,以為軍儲,抗衡勢力日益膨脹的桓(讀作環)溫,正躊躇滿誌地準備北伐,建功立業。


    吳郡,錢唐。


    (東)漢班固在《漢書.地理誌》中記載:“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裏。”


    吳郡西部的錢唐,由佐助太守分管軍事的西部都尉治理。錢唐有武林山,其溪泉流下匯成河流,稱為武林水,注入山邊的錢唐江支流、一個小海灣中,繼續向東流進錢唐江,入東海。


    小海灣三麵的群山總稱“武林山”。漢初,在錢唐江的入口,南側的吳山和北側的寶石山由於泥沙淤積,形成沙嘴逐漸靠攏成為沙洲,於是將武林山下的小海灣封閉起來,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即錢唐湖,又叫西子hb宋後稱為西湖)。


    “武林”指的是錢唐山水。此地際山枕水,林木聳秀,靈禽怪石,雲煙萬狀,南、北高峰‘雙峰插雲’,數千萬年前地火噴發後,這裏峽穀縱橫,怪石懸墜,是一處難得的洞天福地,故儒道釋妖俱占此地,發展門派。


    武林山之陽的水,是武林水,武林山之陰的水,則匯集為西溪。西溪麵積廣袤,因其水無法像武林水一樣排入大海,長期積存,形成類似沼澤的濕地,這裏無山無樹,隻有雜草和腐臭的爛泥,以及蛇蟻毒蟲,瘴氣雲煙,人類無法生存,就成了妖族的地盤,也不知被誰稱作西溪大澤,長而久之此名漸漸為世人所知,現被有三品修為的半聖毒蛟,焦行空占據,其洞府是位於大澤深處的一處碧潭,毒龍潭中。


    晉鹹和元年(326年),西印度僧人慧理雲遊至武林,見錢唐湖西部山麓有一峰而歎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麵朝飛來峰,背靠北高峰,建靈隱寺,附近的五峰“飛來峰、白猿峰、稽留峰、月桂峰、蓮華峰”合稱靈隱山。


    寶石山位於錢唐湖之北,這裏的山岩、石子在日光映照下,如流霞繽紛,熠熠閃光,似琉璃瑪瑙一般,因此取名寶石山。寶石山原稱巨石山,多奇峰怪石,有似巨岩傾疊成榻,有如巨卵擱置山巔,各具形態,不一而足。從蹬開嶺而上,可攀登獅子峰。秦朝時寶石山下還是隨煙波浩淼的錢塘江潮出沒的海灘,秦始皇東遊入海,過丹陽,至錢唐,波濤洶湧,為風浪所阻,曾泊舟於此,與海隔斷後,江潮不再,水落石出。


    寶石sx側有塢(後人稱葛嶺、葛塢),高百米,仙翁葛洪在半山建抱樸道院著書,此院亦稱葛仙庵、抱樸廬,偶爾會在最高處的初陽台煉長生不老藥。


    鳳凰山和吳山在錢唐湖之南,兩山之間是長滿了鬆樹的開闊地,山穀中有一道蜿蜒而下的泉水將其分作兩半,從泉水處向南部鳳凰山的方向行裏許地,可見一學堂,門楣上書“萬鬆草堂”。進了正門,穿過靜謐幽深的青藤走廊,可見一間寬大的廬舍,裏麵是一排排的案幾,這就是王世玉王博士給學子授課的草堂。


    向右側斜走數十步,推門進入小路盡頭的草廬,會看到一排排的架子上掛著木刀木劍,木槍木盾,旁邊排放著木馬木車,石鎖鐵錘等各種健身、比賽、練習、戰鬥用的武器,以及一排供休息用的木墩,放眼向前麵的演武場看去,這是一片長寬各有數十步的夯實了的開闊地。若是穿過草堂向南攀山而上,可見幾處後宅依山而建。


    這就是武林山附近,儒、道、釋、妖四派的大體領地。


    ==========================================


    三月初三是上巳節,修禊(xi)日,相傳是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也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也可以說是“中華聖誕節”)。在這一天,人們外出遊春,放風箏,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fu)除不祥和求福。


    晉永和七年(351年)三月初一,正當萬鬆草堂的儒生籌備三月三祓(fu)禊(xi)文會的時刻,西溪大澤的妖族,趁著抱樸道院的葛洪外出雲遊,無法來援之際,大舉侵犯!


    三月初一,申時(15-17點)末。


    早春的傍晚,依舊如冬季一般,黑得很快,此時天邊已經被絢麗的彩霞鋪滿了,很快太陽就會西沉,黑灰的顏色將統治大地!


    雖然天色很美,但正交戰的儒生都無暇欣賞,因為隻要稍一走神,就再也不會欣賞到今後美麗的晚霞了!


    作為草堂中除堂主王博士之外,唯一精通《周易》的人,尚未入品的山伯感到了無邊的壓力!


    撐住,一定要撐住!


    否則,隊友就會有生命危險!


    汗水打濕了頭發、額頭,流過了眼睛、麵部、頸部,身上也在大量的冒汗,山伯全神貫注,已經顧不得儀容舉止,也無暇考慮調節氣血、閉塞毛孔這類小事了,他的精神已經遁出了身體去控製陣法,隻留一絲意識控製著全身的血液、精血劇烈循環,全力催動心髒,借著“砰砰”的跳動,將一股股心力輸入腦海中,給《周易》卜算提供動力!


    得了催發《周易》的動力,山伯周身旋轉、飛舞的黑點白點、長橫短線漸趨穩定,又開始互相組合、碰撞、擦出點點智慧之火,被山伯讀取!


    麵對如潮而來的妖族,有不入品的小妖,九品的妖兵,八品的妖將,七品的妖帥,六品的妖王,五品的妖皇,四品的虛聖。


    其中以身體局部化形的小妖數量最多,其次是妖兵,每位妖兵都統領著密密麻麻的小妖,每組妖兵都由一位妖將統領,還有十多位妖帥,九位妖王,五位妖皇,甚至還有三位四品的妖族虛聖!


    這就是毒龍潭的全部底蘊,傾巢而出,隻為此一戰,盡滅萬鬆書院!


    反觀己方,在草堂外禦敵的隻有兩位三品的半聖杜悊(讀作哲)、盧嘏(讀作古或假),三位四品的虛聖陸禽、袁嘉、蕭虛子,五位五品的以祝英台為首的鴻儒。至於其它中、下品的儒生雖然有數十人,但大多留在了萬鬆草堂內操控陣法,防止各種毒物、小妖進來屠戮手無寸鐵、尚未入品的人族。


    儒生中天資聰穎之輩,在十餘歲可達六、七品,三十餘歲才可能達到四、五品品級,至於能否到三品的半聖境界,那是五六十歲之後的事了,而能否達到一品,前,僅至聖先師孔聖人一位,後,有無來者還不一定!


    但若是一位資質平庸的儒生,在十餘歲就能升到三品品級,那麽可以肯定,他一定是靠了家族的氣運,或是祖輩遺留的上品儒器,或者高品級的儒生將其拔苗助長了!


    總之,他的修為不是靠自己得來的,這樣的儒生,除非有什麽密寶傍身,否則在同品級儒生中都是墊底的存在,更不要說與肉身、速度和法力見長的兵家、妖族或魔族戰鬥了。


    萬鬆草堂的兩位三品半聖杜悊和盧嘏就是這樣的儒生:


    杜悊,出自京兆杜氏世家,曆朝多為官,亦名人輩出。先祖中出名的有東漢的杜篤,西晉的鎮南將軍杜預,杜預的孫子丹陽丞杜乂,杜預的曾孫女、尚書左丞杜錫的孫女、杜乂的女兒杜陵陽為晉成帝司馬衍的皇後,杜悊是杜乂之子。


    杜悊天資並不聰穎,但是身為世家的嫡子,仍為家族中人所重視,決意將其培養成當代的領軍人物。


    須知一個世家中,如果斷了數代人入朝為官,不但會失去相當多的利益,更會失去其高品世家門閥的地位,一旦失去了,再想得迴來,就等於要從別人的口中爭食,其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隻要有人能在朝中說得上話,哪怕是此人天分不高,無法憑借實力當官,能用家族的力量將其推上去,即便是此人能力平平,各勢力也都能默認下來了。


    儒生的等級可分為上中下品,家族也是一樣,實力龐大的家族,品級就高,實力低下的姓氏,隻能在鄉裏聞名,根本不能躋身上品世家行列。


    世家與寒門最大的區別,不是門戶高低,也不是財富多寡,更不是仆從如雲,而是書籍。上品世家珍藏的書籍有如汗牛充棟,遠超寒門。書籍代表著知識,看的書多了,自然學識淵博,充滿著智慧,而寒門儒生能看的書很少,所以成就並不高,品級也都很低。


    杜悊就是這樣的情況,原本資質平庸,隻有七品的儒士修為,但從小就被泡在書香中,又給他二品亞聖的手稿參悟,家族族老這才將其灌注家族氣運後提升到五品品級,若是帶著家傳的二品儒器,能升至三品半聖修為。


    盧嘏,來自北方南渡的範陽盧氏,範陽盧氏出自薑姓,因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盧氏從此起家。與太原王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七宗五姓高門,史家也有四海大姓崔、盧、王、謝之說。


    盧嘏的資質及提升品級的手法都與杜悊差不甚多,隻不過他的二品儒器乃是家傳的商代古董,氣運山河鼎,被他當做本命儒器祭煉成功,這才得以升至三品半聖修為。


    像杜悊、盧嘏這樣不靠苦讀提升修為的儒生,被強行提升了修為後,再也無任何方法能夠再進一步了,三品修為,已經是他們此生的巔峰了,但如果不靠外力將其提升,想必此生也沒機會進入三品了吧!所以在任何人看來,這麽做都是值得的!


    總體上說,儒家的平均實力原本就不如靠優勝劣汰、殘酷競爭而提升入品的妖族,而同品級相較,以提升智慧為主的儒生的戰鬥力,也不如以提升法力為主的魔族、及以提升肉身強度為目標的妖族和兵家。


    再加上杜悊、盧嘏這兩位三品半聖的實力,要比憑借自身苦讀提升上來的儒家半聖弱得多,故此次對決,若不考慮儒器、妖器的優劣,儒生定然打不過妖族,所以一位儒家三品半聖,隻能與一位妖族四品虛聖鬥個旗鼓相當,保持不敗。若四品的妖族加上先天的甲殼、爪螯、毒素等優勢,依舊能與三品的帶有二品儒器的半聖對個半斤八兩,二者依舊勢均力敵!


    但這次,儒生僅出動了十二人,就能在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的妖族攻擊的情況下,完全抵擋得住,而且還斬獲無數,自身無一損傷,這就有點奇怪了!


    這其中的緣由,乃是儒家智慧卓絕,自董仲舒董聖的大一統功法開創以來,儒家就能融合百家所長,將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等功法融入儒家,而漢朝出現的玄學,又將《周易》和《老子》、《莊子》的功法融合在一起,所以儒家有了極多的途徑,開創出眾多的流派和術法,彌補自身實力的不足!


    十二位儒生及王博士都在草堂外戰鬥,可謂是精英盡出。


    現在的萬鬆草堂內,隻留下了數十位中下品的儒生,以及一些雜役、女子,再加上草堂的麵積廣大,根本是守不住的,但王博士祭出了本命儒器,四品的金線蛇和玉龜,另用一卷銘刻著《周易》的四品書冊作為陣圖,組成了龜蛇宏圖陣後,僅靠數十位低品級的儒生就可以維持陣法,整個草堂不說固若金湯,至少到了現在都未被低品級的妖蟲攻破!


    玉龜及金線蛇都是較為罕見的靈獸,成長極為不易,而且不容易捉到活的,王博士得到後,另取龜妖和蛇妖的精魂,祭出陣法時投入龜蛇的軀殼內,龜妖和蛇妖得了寶體,就有能力擺脫儒生的鎮壓,但用儒家的二品書冊可平複其暴戾的思想,待龜蛇安靜後,就可將書冊托起,在半空中放大,籠罩整個草堂!


    此即所謂龜蛇靜,起宏圖,儒家儒道合流派開創的龜蛇宏圖大陣!


    妖族暫時攻不破有陣法防禦的草堂,這就讓在草堂外作戰的儒生沒有了後顧之憂,再加上來草堂學習的儒生大多身家都很殷實,一般都有些保命的儒器和補充儒氣的書卷、古董、丹藥,平時也都修習過陣法,熟知如何聯手才能對抗妖族,所以即便是儒生的整體實力偏弱,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比如現在,就是依次由三品半聖盧嘏居東、五位五品鴻儒位北、半聖杜悊在西、三位四品虛聖於南,共十人分為四組依次立四門,各噴出一股紫氣,盧嘏在紫氣的末端形成一張白紙,祝英台等五位鴻儒用紫氣形成一塊墨碇,杜悊的儒氣形成一隻毛筆,四品的陸禽等幻化出一方石硯,由山伯操控這四件來到上空的儒器,組成了一個筆墨紙硯四寶陣法(“文房四寶”的叫法起源於南北朝,此處因為有四件寶物隻是稱為四寶陣)禦敵。


    此四寶陣法自成一體,任一處受到妖蟲的攻擊,都由眾人共同承擔,所以隻要陣法不破,倒是不用擔心某位儒生受傷。但畢竟大家的實力不同,低品級的儒生身體承受同樣的攻擊偏弱,而且每組若都要提供相同的儒氣,高低品級之間的恢複速度也是不同的,故隻要有一組的身體承受不住或者儒氣枯竭,那麽陣法也可能被破除。


    山伯沒有入品,隻能借用一件儒生形狀的玉雕儒器,由眾人灌輸儒氣,助其寄托出精神飛向高空中的陣眼,用《周易》觀察並預知妖族圍攻中的弱點和漏洞,通過掌控筆墨紙硯四件儒器寶物禦敵,同時由兵家六品修為的馬文才在山伯身邊守護、策應、適時出擊,這才堪堪穩住了陣腳,使儒生不至於被各個擊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梁祝劫運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狼居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狼居胥並收藏梁祝劫運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