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這就是定身術嗎?真是太神奇了!”
蕭戰嗯了一聲,“為師用出來才是障眼法,混淆那些人的視聽嗅觸。隻可惜,你們倆道行太淺,連學習這門法術的資格都沒有。”
高長恭和王右軍聽到這話,頓時急得抓耳撓腮。
親眼見識過障眼法的神異,兩人全都震驚,甚至是驚駭。
實在太匪夷所思了。
尤其是用在特定的場合和地點,比如今天,會有匪夷所思的功效。
用腳後跟想都知道,七宗的人肯定陷入了猜忌之中,哪怕他們說的都是事實,也不會有人相信。
蕭戰笑了笑,說道:“多虧你們倆這段時間盯梢,才能找到這個天賜良機。”
沒錯,之前蕭戰給二人布置的任務就是盯梢七宗,尋找他們聚首的機會。
兩人掌握了神遊物外的能力,盯梢再方便不過,七宗的護衛瞪眼大眼睛也察覺不了二人的存在。
察覺到七宗即將碰麵,兩人趕緊迴去匯報,結果遇到阿卜杜拉投資,才有了後麵的事情。
不過還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趕上了。
這時候高長恭說道:“師父,我手下的人匯報說,一支並州騎兵開拔入關了,一路上走山間小道,朝著咱們這來了。如果徒兒沒猜錯的話,肯定是李家調動的。”
王右軍也說了自己的消息,嶺南那邊有一支軍隊也朝著寧江來了。
這些都是絕密消息,估計連京城中的聖上,以及朝廷大員都不知道,可是對七宗而言,沒有任何秘密。
兩人本以為蕭戰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流露出驚訝、意外的表情,可是誰想到,蕭戰臉上半點波瀾都沒有。
“為師早就知道了,隻可惜,他們來的太慢了,為師都等不及了。”
聽到這話,二人立刻低下頭。
一切都在師父的預料之中,當徒弟的既不敢問,也不敢說,乖乖做好分內的事情就好了。
幾人迴到葉家,阿卜杜拉立刻迎了上來。
“高人,在下聽說寧江要修建一個藏書之地,這樓閣雖然建好了,可是裏麵的書籍還一本都沒有,不如這樣,在下捐獻一部分書籍,充實藏書如何?”
蕭戰摸了摸袖子中一遝紙,心中暗道:這阿卜杜拉是不是知道什麽了,還是說這家夥能掐會算?
不行,以後幹事情得隱蔽點了。
於是蕭戰笑著說道:“行啊,沒問題,不知阿卜杜拉要捐什麽書,多少冊?藏書之地開放的時候,會在門口立一塊碑,上麵刻著捐贈書籍的善人姓名。”
蕭戰知道阿卜杜拉捐贈書籍的用意,一是為了他個人的名聲,二是為了傳播綠洲之國的文化,既然如此,那就投其所好,立碑才幾個錢,能讓這個狗大戶多捐點書才是正理。m.33yqxs?.??m
果然,聽到這話,阿卜杜拉雙眼放光,饞貓似的咽了咽口水。
綠洲之國雖然沒有天朝這般龐大,可也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幾千年沉澱下來也有許多文化底蘊。
阿卜杜拉隨行的隊伍中就有許多學者,甚至有淵博的大學者,用中原的說法就是大儒。
這些學者來中原既是為了避難,也是為了見識一下中原的天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中,如果可行的話,甚至還想在中原傳播綠洲之國的學說,說不定也能像佛教一樣,在中原遍地開花。
而對阿卜杜拉來說,書籍之類的東西笨重又占地,又不值錢,遠不如金銀和珠寶有價值。
如果不是看在隨行學者們的麵子上,阿卜杜拉早就把那些書籍丟進海裏減輕負重了。
沒辦法,以後有機會迴到綠洲之國的話,還需要這些學者幫自己鼓吹呢,必須得好好敬著他們。
眼下就是一個好機會。
把書籍之類的著作全都捐給藏書館,既能為自己揚名,還能為自己減負,也避免了隨行的人說自己貪圖享樂,忘記了複國重任。
真是一舉多得啊。
這時候,蕭戰問道:“阿卜杜拉,你能捐獻多少書籍?”
阿卜杜拉興奮的比了兩根手指,“你猜這是多少?”
蕭戰問道:“兩萬?“
阿卜杜拉吃了一驚,“高人,你是在開玩笑嘛?就算把全天下的書籍加起來也沒有兩萬本吧?在下說的是兩千本!”
蕭戰咳了咳,看了一眼身邊的高長恭和王右軍,沒有說話。
不是七宗那個層次的,根本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
阿卜杜拉看到蕭戰臉上的表情,立刻拍著胸脯說道:“高人,您放心,這兩千本書絕對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精華中的精華,每一本都是智慧的凝結,文明的精粹!”
蕭戰擺了擺手,“好好好,我信,我信!你看什麽時候開始捐呢?”
阿卜杜拉說道:“已經開始了,不信您到藏書閣,一看便知道了。”
蕭戰跟著阿卜杜拉來到藏書閣,果然,捐書已經開始了。
隻見一個頭上戴著白帽的老者盤著腿坐在蒲團上,他周圍圍了一圈中原衣著的書生。
老者嘀嘀咕咕的念叨,那些書生們全都奮筆疾書。
老者說了一段便轉向下一人,嘀嘀咕咕說了一段話,隨即又轉向下一人。
蕭戰看了一會兒便明白過來,那老者在口述,書生們在抄錄。
而且,這不是一對一的抄錄,而是一對十,老者同時向十個書生口述十本不同的書。
再看周圍,一個又一個色目人在奮筆疾書,將自己記憶中的所學抄錄下來,有幾個用不慣毛筆的則口述著由中原書生代筆。
再看旁邊,一本本新鮮出爐的書籍正在裝訂整理。
幾個書生將謄寫好的紙張放在太陽下曬幹,或許是曬得太慢了,又或者是謄寫的太快了,現場還生氣了火爐,借助爐火烘幹墨跡。
藏書閣周圍聚滿了讀書人,這些讀書人都墊著腳、伸著脖子看抄錄的內容,還有人大聲朗讀,將書上的內容念給眾人。
眾多讀書人聽得如癡如醉。
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中原之外的世界,也是第一次接觸到中原之外的文化,也正是這一刻他們才明白,中原之外的世界是那麽廣闊,又是那麽精彩。
“睜眼看世界”說的就是眾多讀書人現在的心情。
看到這一幕,蕭戰點了點頭,“阿卜杜拉,幹得不錯!如果能有三千本書,這個藏書閣就由你來命名。如何?”
聽到這話,阿卜杜拉還沒迴答,正在向眾多書生口述的老者突然轉過身來,“此言當真?”
蕭戰嗯了一聲,“為師用出來才是障眼法,混淆那些人的視聽嗅觸。隻可惜,你們倆道行太淺,連學習這門法術的資格都沒有。”
高長恭和王右軍聽到這話,頓時急得抓耳撓腮。
親眼見識過障眼法的神異,兩人全都震驚,甚至是驚駭。
實在太匪夷所思了。
尤其是用在特定的場合和地點,比如今天,會有匪夷所思的功效。
用腳後跟想都知道,七宗的人肯定陷入了猜忌之中,哪怕他們說的都是事實,也不會有人相信。
蕭戰笑了笑,說道:“多虧你們倆這段時間盯梢,才能找到這個天賜良機。”
沒錯,之前蕭戰給二人布置的任務就是盯梢七宗,尋找他們聚首的機會。
兩人掌握了神遊物外的能力,盯梢再方便不過,七宗的護衛瞪眼大眼睛也察覺不了二人的存在。
察覺到七宗即將碰麵,兩人趕緊迴去匯報,結果遇到阿卜杜拉投資,才有了後麵的事情。
不過還好,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趕上了。
這時候高長恭說道:“師父,我手下的人匯報說,一支並州騎兵開拔入關了,一路上走山間小道,朝著咱們這來了。如果徒兒沒猜錯的話,肯定是李家調動的。”
王右軍也說了自己的消息,嶺南那邊有一支軍隊也朝著寧江來了。
這些都是絕密消息,估計連京城中的聖上,以及朝廷大員都不知道,可是對七宗而言,沒有任何秘密。
兩人本以為蕭戰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會流露出驚訝、意外的表情,可是誰想到,蕭戰臉上半點波瀾都沒有。
“為師早就知道了,隻可惜,他們來的太慢了,為師都等不及了。”
聽到這話,二人立刻低下頭。
一切都在師父的預料之中,當徒弟的既不敢問,也不敢說,乖乖做好分內的事情就好了。
幾人迴到葉家,阿卜杜拉立刻迎了上來。
“高人,在下聽說寧江要修建一個藏書之地,這樓閣雖然建好了,可是裏麵的書籍還一本都沒有,不如這樣,在下捐獻一部分書籍,充實藏書如何?”
蕭戰摸了摸袖子中一遝紙,心中暗道:這阿卜杜拉是不是知道什麽了,還是說這家夥能掐會算?
不行,以後幹事情得隱蔽點了。
於是蕭戰笑著說道:“行啊,沒問題,不知阿卜杜拉要捐什麽書,多少冊?藏書之地開放的時候,會在門口立一塊碑,上麵刻著捐贈書籍的善人姓名。”
蕭戰知道阿卜杜拉捐贈書籍的用意,一是為了他個人的名聲,二是為了傳播綠洲之國的文化,既然如此,那就投其所好,立碑才幾個錢,能讓這個狗大戶多捐點書才是正理。m.33yqxs?.??m
果然,聽到這話,阿卜杜拉雙眼放光,饞貓似的咽了咽口水。
綠洲之國雖然沒有天朝這般龐大,可也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幾千年沉澱下來也有許多文化底蘊。
阿卜杜拉隨行的隊伍中就有許多學者,甚至有淵博的大學者,用中原的說法就是大儒。
這些學者來中原既是為了避難,也是為了見識一下中原的天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中,如果可行的話,甚至還想在中原傳播綠洲之國的學說,說不定也能像佛教一樣,在中原遍地開花。
而對阿卜杜拉來說,書籍之類的東西笨重又占地,又不值錢,遠不如金銀和珠寶有價值。
如果不是看在隨行學者們的麵子上,阿卜杜拉早就把那些書籍丟進海裏減輕負重了。
沒辦法,以後有機會迴到綠洲之國的話,還需要這些學者幫自己鼓吹呢,必須得好好敬著他們。
眼下就是一個好機會。
把書籍之類的著作全都捐給藏書館,既能為自己揚名,還能為自己減負,也避免了隨行的人說自己貪圖享樂,忘記了複國重任。
真是一舉多得啊。
這時候,蕭戰問道:“阿卜杜拉,你能捐獻多少書籍?”
阿卜杜拉興奮的比了兩根手指,“你猜這是多少?”
蕭戰問道:“兩萬?“
阿卜杜拉吃了一驚,“高人,你是在開玩笑嘛?就算把全天下的書籍加起來也沒有兩萬本吧?在下說的是兩千本!”
蕭戰咳了咳,看了一眼身邊的高長恭和王右軍,沒有說話。
不是七宗那個層次的,根本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
阿卜杜拉看到蕭戰臉上的表情,立刻拍著胸脯說道:“高人,您放心,這兩千本書絕對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精華中的精華,每一本都是智慧的凝結,文明的精粹!”
蕭戰擺了擺手,“好好好,我信,我信!你看什麽時候開始捐呢?”
阿卜杜拉說道:“已經開始了,不信您到藏書閣,一看便知道了。”
蕭戰跟著阿卜杜拉來到藏書閣,果然,捐書已經開始了。
隻見一個頭上戴著白帽的老者盤著腿坐在蒲團上,他周圍圍了一圈中原衣著的書生。
老者嘀嘀咕咕的念叨,那些書生們全都奮筆疾書。
老者說了一段便轉向下一人,嘀嘀咕咕說了一段話,隨即又轉向下一人。
蕭戰看了一會兒便明白過來,那老者在口述,書生們在抄錄。
而且,這不是一對一的抄錄,而是一對十,老者同時向十個書生口述十本不同的書。
再看周圍,一個又一個色目人在奮筆疾書,將自己記憶中的所學抄錄下來,有幾個用不慣毛筆的則口述著由中原書生代筆。
再看旁邊,一本本新鮮出爐的書籍正在裝訂整理。
幾個書生將謄寫好的紙張放在太陽下曬幹,或許是曬得太慢了,又或者是謄寫的太快了,現場還生氣了火爐,借助爐火烘幹墨跡。
藏書閣周圍聚滿了讀書人,這些讀書人都墊著腳、伸著脖子看抄錄的內容,還有人大聲朗讀,將書上的內容念給眾人。
眾多讀書人聽得如癡如醉。
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中原之外的世界,也是第一次接觸到中原之外的文化,也正是這一刻他們才明白,中原之外的世界是那麽廣闊,又是那麽精彩。
“睜眼看世界”說的就是眾多讀書人現在的心情。
看到這一幕,蕭戰點了點頭,“阿卜杜拉,幹得不錯!如果能有三千本書,這個藏書閣就由你來命名。如何?”
聽到這話,阿卜杜拉還沒迴答,正在向眾多書生口述的老者突然轉過身來,“此言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