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不但將林長生派到徐州接管鐮倉,還將大丫和二丫派到揚州、徐州接管糧倉。


    這兩個小丫頭也是葉家的親戚,父母死後一直住在葉家,葉依若這段時間教她們識文斷字,計數算賬。


    本事粗淺的很,但至少入門了,派幾個老成持重的人跟著輔佐,接管一個糧倉還是沒問題的。


    這一去山高路遠,蕭戰讓大當家派了幾十個好手隨行照看,還把高長恭和王右軍塞到大丫、二丫的隊伍中暗地裏保護。


    至於林長生這邊,蕭戰神遊物外,親自盯著,一旦出事,哪怕千裏之外也能瞬息即至。


    至於其他州郡的糧倉,隻能派遣家中的老仆們去接收,再從四大糧商留下的人員中提拔一些協助管理,先將眼前這一關度過再說。


    與此同時,葉家的糧票終於登場。


    經過這次突如其來的饑荒,人們已經意識到糧票的重要性。


    平常時間,銅錢和銀子或許能買到很多東西,其中也包括糧食。


    但是饑荒到來物價飛漲的時候,原本能買一百斤糧食的銀子或許隻能買半斤,就這還有價無市。


    但糧票不同,一斤糧食就是一斤糧食,無論此時的糧價飛漲到什麽高度,糧票還是能足額兌換糧食。


    尤其是葉家船行工地上的工匠們,深深地體會到了糧票的好處,現在是糧票最鐵杆的支持者,每月發薪時要是不給一部分糧票還不樂意了。


    又是新的一個月,南北雜貨鋪開始出售糧票。


    同時,葉家在反複權衡之後,給糧票做出了最終定價:米七文錢,麵八文錢。


    脫殼的大米,磨好的白麵,質量上乘,沒有任何黴變,也不摻雜任何麩皮糠粉。


    饑荒之前,帶殼的稻米五文錢一斤,現在葉家脫殼的稻米才七文錢,脫殼會減掉一小半的重量,稻殼不值錢,所以說七文錢絕對是廉價。


    最重要的,糧票的價值不是七文錢,也不是八文錢,而是糧食,隻要拿到南北雜貨,隨時都能兌換足斤的糧食。


    哪怕外麵正在鬧饑荒,糧價飛漲幾十倍上百倍,一斤糧票還是能換迴一斤糧食。


    七文錢,並不多。


    碼頭扛大包的苦力扛一件貨就能掙到一文錢,幹一天活就能掙幾十文錢。


    但是糧行的糧價飄忽不定,可能今天一斤帶殼的稻米還是五文錢,明天就六文錢,後天就十文錢。


    而苦力每天掙到的錢有限,也就導致他們今天能吃一頓飽飯,明天可能就得餓肚子,後天害一場大病說不定就沒飯吃了。


    農村地區有地窖還好,城鎮居民家中就一個米缸,一次不可能買太多米麵,否則就會有鼠吃蟲蛀受潮的風險。


    操縱糧價,這便是糧商們收割貧民老百姓的手段,特別是遇到天災人禍的時候,糧商們總是借著各種由頭提升糧價,收割窮人。


    而糧票不同。


    葉家議定的糧食價格穩定不變,今年是七文錢一斤米,明年還是,三五年後即便漲落也非常輕微。


    尤其是經曆了上次亂兵搜刮糧食,魔教徒搜刮糧食之後,寧江城的百姓們都知道了一個道理。


    糧食太紮眼了,無論存在哪都會被官差和賊人們搜出來,自己活命的最後一粒口糧也會被無情地奪走。


    但是糧票的話,一張小紙片,無論存在牆縫裏還是床腳下,又或者衣服夾層裏,都隱蔽不易發現。


    一百斤糧食根本無處可藏,但是一百斤糧票的話,有太多地方可以藏。


    一百斤糧食放幾個月就會生蟲、黴變,但是一百斤糧票放個十年八年都沒事。


    出門在外需要攜帶盤纏幹糧,尤其是幹糧,帶少了不夠吃,帶多了累人,一時半會兒吃不完還會壞掉。


    可是帶糧票的話,輕鬆方便,隻要有葉家的南北雜貨,就能隨時兌換成糧食。


    富貴人家對於糧票還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貧苦人家幾乎是毫無理由的相信糧票,相信葉家的信譽。


    畢竟前段時間饑荒的時候,所有糧行都抬高糧價,帶殼的稻穀一度從五文錢漲到三千文。


    但是葉家推出了賴魚湯,用昂貴的香料熬成肉糜,以五文錢一碗賣給寧江城的百姓們,讓那些買不起糧食的人都能吃上一頓飽飯,度過最艱難的一個月。


    後來他們都知道了賴魚湯中香料的價值,也知道了賴魚湯真正的作用不是填飽肚子,而是調理身體,強身益氣。


    對於窮苦人家而言,糧食是他們生活中唯一的必需品,他們掙錢不是為了吃肉,也不是為了穿綢,掙的所有的錢都是為了買糧食。


    然而銅錢和銀子都是靠不住的,畢竟糧價會漲,糧價漲了就等於自己手中的錢不值錢了。


    糧票卻不同,因為它的價錢不會變,而且能兌換到足斤的糧食。


    所以,南北雜貨中擠滿了貧苦人家,一個個都揣著袖子,攥著小布包,將自己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換成糧票。


    買糧票的人實在太多了,葉家不得不臨時增加幾個櫃台出售糧票。


    換到糧票的人試著去兌換糧食,全都是隨時兌換,沒有任何缺斤少兩。


    有人開始琢磨了,這糧票要是不換糧食,拿在手上不是跟銀票差不多麽?


    糧票最少的是一斤,然後是五斤,十斤,二十斤,五十斤和一百斤。


    按照一斤米七文錢,是不是可以直接買七文錢的東西?


    有人嚐試著拿糧票喝賴魚湯。


    賴魚湯是葉家的生意,糧票也是葉家的生意,流通起來應該沒問題吧。


    結果,賣魚湯的廚子看了一眼糧票,直接端上來兩碗魚湯。


    第一碗五文錢,第二碗半價,隻收兩文錢,加起來不正是七文錢嘛。


    管用!


    於是又有人拿著糧票去買饅頭、買糖、買布、買肉,甚至去喝花酒。


    結果無一例外,全都認可,糧票在這裏就跟銅錢、銀子一樣,是硬通貨。


    寧江城的人們漸漸習慣了糧票,也接受了糧票,並且將糧票將銀票結合起來使用。


    銀票最小的麵值是一兩,而一兩銀子可以換一千文。


    打賞碎銀子的話,有點小心疼,可是不打賞碎銀子,誰會沒事在身上裝一堆銅錢。


    打賞糧票倒是正好,惠而不費。


    最喜歡糧票的還是走村竄巷的小商小販們。


    比如賣針賣布的貨郎,窮苦人家買東西沒有現錢,通常都是用雞蛋或者糧食抵賬。


    貨挑子挑出去的時候一百斤,挑迴來的時候可能就是兩百斤。


    即便是收銅錢,一盒子也沉得壓垮人。


    可如果收糧票,方便又輕便,迴來的時候還能買點東西放在挑子裏帶迴家。


    而對於農人來說,收完糧食還要晾曬、儲存,家中的糧圈經常會生蟲,或者進老鼠。


    如果照顧不好,裏麵的老鼠能生了一窩又一窩,這損失的都是錢。


    而且,買殺蟲藥和老鼠藥拌到糧食裏費事費錢不說,還容易被小孩誤食,害了孩子性命。


    於是,精明的農人都盤算著,如果把多餘的糧食賣給葉家,然後拿錢換糧票,既省了儲存糧食的麻煩,又省了被鼠吃蟲蛀的風險。


    最最最重要的,如果家裏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容易被小偷惦記,每次出門走親戚都擔心家中遭賊。


    遇到山賊的話,家中的糧食很容易被搜刮一空,還是換成糧票,隨便縫在衣服裏,封在牆裏頭安穩。


    於是,葉家南北雜貨的糧票大獲成功,第一天賣出去的糧票麵值就多達九千萬斤。


    躲在後麵的葉天信聽到手下匯報說還差三百萬斤到一億,於是大手一揮。


    “我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降神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治愈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治愈豬並收藏天降神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