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的助學計劃順利通過,主要麵對寧江範圍所有無人照拂的孤兒。
有的孤兒是之前亂兵和魔教徒造成的,也有的是原本就存在的,葉家全都一視同仁,對其進行照拂。
不僅供其衣食所需,還為其進行啟蒙,教他們讀書寫字,識數算賬,再根據其特長和興趣推薦到葉家各個學堂中深造。
即便沒有讀書的天賦和欲望,葉家也會為其安排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
得知葉家的善舉,寧江的百姓們全都讚歎有加,臨近州郡的人們也都對葉家拱手稱頌。
與此同時,寧江多了許多來路不明的孩童,一個個都不瘋不傻,可是問起父母是誰,家住何方的時候全都裝傻充愣。
木訥一點的就“阿巴阿巴”說個沒完,伶俐點的就自稱是被人販子拐賣,又被丟在這的。
很明顯,這些都是有父母家人的孩童,並不是真正的孤兒,隻是因為家中孩子多,實在養不起,於是就想送到葉家這邊吃飯。
葉家對此心知肚明,但並未計較。
一則是葉林氏鑽了牛角尖,心中有愧疚,想著做善事來彌補寧江的百姓們。
二則是葉家的學堂需要數量眾多的孩童,這些“來路不明”的孩子正好可以送到學堂當學生。彡彡訁凊
這些孩子從學堂出來後,又可以成為葉家的賬房、工匠、廚師、船員、裁縫等,算是葉家為自己培養的人才儲備。
由於葉家的來者不拒,寧江城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孤兒,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登記在冊的孤兒就已經達到了一萬人。
別說寧江縣了,估計整個東海郡的孤兒都沒這麽多,其中九成九是隱瞞了父母和家人存在的小機靈鬼。
有人建議說徹底甄別一番,把那些想混飯吃的孩子剔除出去,絕不能讓外人占了葉家的便宜。
可是心慈的葉林氏拒絕了這個提議。
用葉林氏的話說就是,天下父母哪有不愛子女的,若非窮困,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背井離鄉,若是葉家不收留,這些孩子很可能就會被父母賣掉。
賣給其他人家當孩子是幸運的,不幸的就是賣給別人家做牛做馬,尤其是女孩子,命運更加悲慘。
最後,葉林氏決定,無論來多少孩子,葉家都敞開了收,並且都會當做自己家的孩子照顧、撫養。
新招了上萬孩童,葉家的各個學堂全都爆滿,原本狹小的教室根本裝不下這麽多學生,葉家連忙在寧江城郊選了一塊地修建新學堂。
同時,葉家對名下的各個學堂進行整合統一,更名為寧江葉氏學堂。
這一刻,寧江葉家成為了寧江葉氏,從尋常普通的泥腿子爆發戶晉升為世家大族。
但是,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或者質疑,相反,全都是讚美和豔羨。
論起財富,葉家已經富甲一方,名下的大船行前景可觀,糧票生意日進金山。
論起底蘊,孔家大儒擔任寧江葉氏學堂山長,大賢者的諸多弟子也都在學堂中任教,大儒還廣發名帖,邀請自己的弟子門生過來授課。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都已經是名流世家吹噓的資本,葉家直接將一眾鴻儒納入門下做教書先生。
哪怕看葉家百般不順眼的清流世家和七宗,對於葉家的崛起也不得不表示認可。
然而,認可並不代表接受,對於葉家這種異類,七宗還是做夢都想弄死。
以往雙方不是一個量級,七宗根本不把葉家當迴事,鬥爭起來也肆無忌憚,不擇手段。
而現在,葉家有了和七宗平起平坐的資格,也算是名正言順的世家大族了,雙方都是體麵人,以後就不能用那些上不得台麵的手段了。
而一提起葉家,七宗便恨得牙癢癢。
“該死的葉家,就像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四大糧商也是一群廢物,一樣鑞槍頭,沒能傷到葉家分毫,還把祖宗家業賣給葉家了。該死,真是該死!”
“不中用的廢物,竟然把糧食生意拱手讓給葉家了,想當初咱們捧這四個廢物花了多少心血和資源,現在好了,全都便宜葉家。”
“咱們以後的日子要難過嘍。”
四大糧商平日裏和七宗是利益均沾的共同體。
清流世家隻專注一件事,那就是考取功名。
有了功名便可以獲得免稅的功名田,種地不交租,一個個都成了大地主,而四大糧商承包了清流世家地裏的收成,甚至直接幫清流世家打理田地。
現在四大糧商撂挑子不幹了,清流世家們的土地瞬間拋荒,有佃農的還好,平常把土地租給四大糧商,連佃農都沒有的清流世家就隻能坐視上好的糧田長草。
就算種出來莊稼,打出來糧食,最後還是得賣給糧商換成銀子。
清流世家種地是為了掙銀子,而不是為了吃糧,拿到銀子才能打點官場,才能買官鬻爵。
可以說,土地是清流世家的命根子,也是清流世家的錢袋子。
現在葉家成了最大的糧商,也就意味著葉家一手捏住了清流世家的銀根,清流世家想要掙錢就得看葉家的臉色。
七宗是清流世家的領頭羊,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如果不能破局,七宗的衰落在所難免,也許百年之後,人們隻知道葉家,卻不會再記得七宗。
不行,這種事情決不能發生。
在這種生死攸關時刻,七宗放下過節,再度聯合起來。
“我等七家雖然偶有摩擦,但大體是共榮共損的,葉家興建學堂,衝擊科舉,阻礙我等清流世家仕途,又染指糧食生意,斷我等財路,我等與葉家必然要分出個高下,決出個生死。”
其他人紛紛點頭。
沒錯,七宗走的是相同的路子,彼此之間世代聯姻,全都沾親帶故,說是一家人也不為過。
七宗彼此的矛盾頂多是利益分配不均,也就是你多盛了一勺,我少盛了一勺的事情。
多了少了都無所謂,反正大家都能吃飽,這一頓我少吃點下一頓多吃點就是。
而葉家呢,上來就砸鍋。
這種事情七宗如何能忍?
可是破局的辦法在哪?
總不能再調集大軍去寧江搞事情吧?
上次關隴騎兵出現在寧江已經震動朝野,欽差徹查之下,關隴軍閥十幾個涉事軍官被抄家滅族。
李家雖然上下打點保住了李家的人,不但沒有折損,反而填補了不少空缺,實力大增,但錢財損失是難免的,少說百萬兩銀子沒了,也算有得有失。
可要是故技重施,就算老皇帝再昏聵也知道關隴騎兵有鬼,到時候就不是欽差徹查那麽簡單了。
這時候,一個聲音說道:“葉家辦學,咱們也辦學。科舉上咱不能落入下風,否則時間長了咱們在官場上的話語權就丟了。”
有人問:“學生從何而來?”
“我等七宗的旁支,乃至仆役的子侄,但凡適齡男童都送入學堂,各家承擔其學費、食宿。”
有人驚唿,“連賤仆子侄都能入學堂,如此一來,我等與那葉家有甚區別?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然而,這番話沒有人附和。
所有人都明白,眼下讀書人的數量至關重要。
七宗一年才培養出多少讀書人,幾百個而已,而葉家呢,聽說今年招了上萬個孤兒,而且還在繼續招收。
就算一百個孤兒裏出來一個讀書的苗子,那也不少了,雖然無法超越七宗的讀書人,但已經有了追趕之勢,到那時候,就會有人在朝堂上為葉家發聲、站台。
這一百個孤兒就是葉家楔入官場的釘子,探路先鋒,後續還會有更多的孤兒書生源源不斷湧入官場。
這時候,一個聲音緩緩說道:“大家肯定都知道田氏代齊吧?”
有的孤兒是之前亂兵和魔教徒造成的,也有的是原本就存在的,葉家全都一視同仁,對其進行照拂。
不僅供其衣食所需,還為其進行啟蒙,教他們讀書寫字,識數算賬,再根據其特長和興趣推薦到葉家各個學堂中深造。
即便沒有讀書的天賦和欲望,葉家也會為其安排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
得知葉家的善舉,寧江的百姓們全都讚歎有加,臨近州郡的人們也都對葉家拱手稱頌。
與此同時,寧江多了許多來路不明的孩童,一個個都不瘋不傻,可是問起父母是誰,家住何方的時候全都裝傻充愣。
木訥一點的就“阿巴阿巴”說個沒完,伶俐點的就自稱是被人販子拐賣,又被丟在這的。
很明顯,這些都是有父母家人的孩童,並不是真正的孤兒,隻是因為家中孩子多,實在養不起,於是就想送到葉家這邊吃飯。
葉家對此心知肚明,但並未計較。
一則是葉林氏鑽了牛角尖,心中有愧疚,想著做善事來彌補寧江的百姓們。
二則是葉家的學堂需要數量眾多的孩童,這些“來路不明”的孩子正好可以送到學堂當學生。彡彡訁凊
這些孩子從學堂出來後,又可以成為葉家的賬房、工匠、廚師、船員、裁縫等,算是葉家為自己培養的人才儲備。
由於葉家的來者不拒,寧江城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孤兒,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登記在冊的孤兒就已經達到了一萬人。
別說寧江縣了,估計整個東海郡的孤兒都沒這麽多,其中九成九是隱瞞了父母和家人存在的小機靈鬼。
有人建議說徹底甄別一番,把那些想混飯吃的孩子剔除出去,絕不能讓外人占了葉家的便宜。
可是心慈的葉林氏拒絕了這個提議。
用葉林氏的話說就是,天下父母哪有不愛子女的,若非窮困,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背井離鄉,若是葉家不收留,這些孩子很可能就會被父母賣掉。
賣給其他人家當孩子是幸運的,不幸的就是賣給別人家做牛做馬,尤其是女孩子,命運更加悲慘。
最後,葉林氏決定,無論來多少孩子,葉家都敞開了收,並且都會當做自己家的孩子照顧、撫養。
新招了上萬孩童,葉家的各個學堂全都爆滿,原本狹小的教室根本裝不下這麽多學生,葉家連忙在寧江城郊選了一塊地修建新學堂。
同時,葉家對名下的各個學堂進行整合統一,更名為寧江葉氏學堂。
這一刻,寧江葉家成為了寧江葉氏,從尋常普通的泥腿子爆發戶晉升為世家大族。
但是,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或者質疑,相反,全都是讚美和豔羨。
論起財富,葉家已經富甲一方,名下的大船行前景可觀,糧票生意日進金山。
論起底蘊,孔家大儒擔任寧江葉氏學堂山長,大賢者的諸多弟子也都在學堂中任教,大儒還廣發名帖,邀請自己的弟子門生過來授課。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都已經是名流世家吹噓的資本,葉家直接將一眾鴻儒納入門下做教書先生。
哪怕看葉家百般不順眼的清流世家和七宗,對於葉家的崛起也不得不表示認可。
然而,認可並不代表接受,對於葉家這種異類,七宗還是做夢都想弄死。
以往雙方不是一個量級,七宗根本不把葉家當迴事,鬥爭起來也肆無忌憚,不擇手段。
而現在,葉家有了和七宗平起平坐的資格,也算是名正言順的世家大族了,雙方都是體麵人,以後就不能用那些上不得台麵的手段了。
而一提起葉家,七宗便恨得牙癢癢。
“該死的葉家,就像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四大糧商也是一群廢物,一樣鑞槍頭,沒能傷到葉家分毫,還把祖宗家業賣給葉家了。該死,真是該死!”
“不中用的廢物,竟然把糧食生意拱手讓給葉家了,想當初咱們捧這四個廢物花了多少心血和資源,現在好了,全都便宜葉家。”
“咱們以後的日子要難過嘍。”
四大糧商平日裏和七宗是利益均沾的共同體。
清流世家隻專注一件事,那就是考取功名。
有了功名便可以獲得免稅的功名田,種地不交租,一個個都成了大地主,而四大糧商承包了清流世家地裏的收成,甚至直接幫清流世家打理田地。
現在四大糧商撂挑子不幹了,清流世家們的土地瞬間拋荒,有佃農的還好,平常把土地租給四大糧商,連佃農都沒有的清流世家就隻能坐視上好的糧田長草。
就算種出來莊稼,打出來糧食,最後還是得賣給糧商換成銀子。
清流世家種地是為了掙銀子,而不是為了吃糧,拿到銀子才能打點官場,才能買官鬻爵。
可以說,土地是清流世家的命根子,也是清流世家的錢袋子。
現在葉家成了最大的糧商,也就意味著葉家一手捏住了清流世家的銀根,清流世家想要掙錢就得看葉家的臉色。
七宗是清流世家的領頭羊,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如果不能破局,七宗的衰落在所難免,也許百年之後,人們隻知道葉家,卻不會再記得七宗。
不行,這種事情決不能發生。
在這種生死攸關時刻,七宗放下過節,再度聯合起來。
“我等七家雖然偶有摩擦,但大體是共榮共損的,葉家興建學堂,衝擊科舉,阻礙我等清流世家仕途,又染指糧食生意,斷我等財路,我等與葉家必然要分出個高下,決出個生死。”
其他人紛紛點頭。
沒錯,七宗走的是相同的路子,彼此之間世代聯姻,全都沾親帶故,說是一家人也不為過。
七宗彼此的矛盾頂多是利益分配不均,也就是你多盛了一勺,我少盛了一勺的事情。
多了少了都無所謂,反正大家都能吃飽,這一頓我少吃點下一頓多吃點就是。
而葉家呢,上來就砸鍋。
這種事情七宗如何能忍?
可是破局的辦法在哪?
總不能再調集大軍去寧江搞事情吧?
上次關隴騎兵出現在寧江已經震動朝野,欽差徹查之下,關隴軍閥十幾個涉事軍官被抄家滅族。
李家雖然上下打點保住了李家的人,不但沒有折損,反而填補了不少空缺,實力大增,但錢財損失是難免的,少說百萬兩銀子沒了,也算有得有失。
可要是故技重施,就算老皇帝再昏聵也知道關隴騎兵有鬼,到時候就不是欽差徹查那麽簡單了。
這時候,一個聲音說道:“葉家辦學,咱們也辦學。科舉上咱不能落入下風,否則時間長了咱們在官場上的話語權就丟了。”
有人問:“學生從何而來?”
“我等七宗的旁支,乃至仆役的子侄,但凡適齡男童都送入學堂,各家承擔其學費、食宿。”
有人驚唿,“連賤仆子侄都能入學堂,如此一來,我等與那葉家有甚區別?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然而,這番話沒有人附和。
所有人都明白,眼下讀書人的數量至關重要。
七宗一年才培養出多少讀書人,幾百個而已,而葉家呢,聽說今年招了上萬個孤兒,而且還在繼續招收。
就算一百個孤兒裏出來一個讀書的苗子,那也不少了,雖然無法超越七宗的讀書人,但已經有了追趕之勢,到那時候,就會有人在朝堂上為葉家發聲、站台。
這一百個孤兒就是葉家楔入官場的釘子,探路先鋒,後續還會有更多的孤兒書生源源不斷湧入官場。
這時候,一個聲音緩緩說道:“大家肯定都知道田氏代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