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縣,地處於華陰與鄭縣之間,前不如華陰之豐沃,後不如鄭縣之廣袤,土地貧瘠崎嶇,故一直不得人重視。
但李傕掌權後,看此處地勢險要,扼四方要衝,遂在此置一縣,為京畿之門戶,不為行政區劃,隻為運兵之用。
律香川聽得小兵所言,遂一路往前,來到了大軍的前頭。
此刻他們大軍的前鋒,已經是停止了前行,在他們的前方,是出現了一座堅固險峻的城池。
此城處於康莊大道的正中間。依山環水,緊鎖大道,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士兵們此刻雖然是被堅城所阻,但是看他們的神情,卻仍是渾不在意,接連的幾場大勝,讓他們覺得,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麽難事。
就算有些事情,他們解決不了,但是有著他們的將領在,有律香川在,最後所有的難題,都是會迎刃而解。
有著一個如此睿智的將領在,他們還需要擔心什麽?
柳直何才等人正在前方商議敵情,看到律香川前來,全都過來見禮。律香川一伸手,說道:“免了。”
然後他才是問何才道:“事情怎麽樣了?”
何才說道:“有些難辦。敵人堅守不出,而且兵力比我們還多。如果強力攻城,我們並沒有勝算。”
是啊!守城兵都有八千,而他們,隻有五千人馬。這就不是一個能強攻敵人城池的兵力配比。
戰場上對陣雙方,如果一方要強攻另一方的城池,攻方的兵力,起碼要是守方兵力的三倍。這樣,方才可能有勝算。
如今他們的兵力,比對方還少。這華縣城他們要如何攻下?
律香川聽得何才如此說,他是看了一眼柳直和林異,看他們可有什麽辦法。但兩人對此也是無計,律香川無法,便也隻得又往華縣城前方行來。
他得先仔細看華縣城的地形地勢,然後才能夠做出相應的對策。
就見這華縣城,正麵全長大約三百米,高約四丈,城上垛堞齊整,每個垛堞之間,距離略兩米,中間一座塔樓,高約十米。
這塔樓,平時無事時,倒可以爬上去遠觀風景。戰事一起,城外的每個角落,它大約都可以一覽無遺。真是一個很好的瞭望台。
牆體之上,每隔六十米,突出了一個馬麵。牆體堅固,都是用大青石條砌而成。
看這樣子,這城牆分明就是為了戰爭而建築的呀!
古代城牆,這個時候馬麵其實還不太普及,但這小小一個縣城,短短三百米的城牆,竟然修了五個馬麵。這簡直是有點豈有此理了。
這小城難道還想擋百萬雄兵?
查看多時,律香川是沉默不語,這華縣城,還真的是一個難題。城雖小,但堅固。他們要如何,才能攻破它呢?律香川一時之間,還真是沒有辦法。
鴛鴦陣野戰雖然近乎無敵,但是用以攻城。卻並非利器。他難道還能讓士兵們擺起陣勢,然後朝著城牆進行攻擊麽?
隻有在攻破城池後,大軍入城,城內巷戰,鴛鴦兵才能發揮出巨大優勢。而在此之前,鴛鴦兵幾乎是並無用武之地。
任何一個兵陣,都是有著它的局限性。
何才看律香川察看多時,卻仍是一言不發,他心裏也是有些憂慮。
五千精兵攻八千守軍。無論兵士們多麽勇猛,將士們多麽拚命,都是不可能將城池攻破的。
如果沒有出奇製勝的妙計,他們是隻能撤退。強行攻城,就是士兵們全部戰死,也不一定有用。
而他們,卻是隻有眼前的這五千兵馬。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輕易地讓這五千兵,遭受到重大損失。
想到此,他正要開口,但這時,律香川卻忽然先開口說話了。他道:“命令士兵們,修建木質城牆。吾與他們,要來一場高空對攻。”
木質城牆?聽到律香川這話,何才心裏一震,緊接著眼睛裏是異彩連閃。律香川的這番話,打開了他心裏的一扇窗。
平常士兵攻城,攻擊的一方,之所以處於劣勢,是因為本身他們雙方,所處在的位置,就是不平等的。
守城兵站在高高的城牆之上,對下麵的情況,可以說是一覽無遺。
而城下的攻城兵,卻是對城上的情況,是一無所知。隻能是仰著頭,對城上胡亂放箭。以壓製牆上的攻擊。
這樣,他們的攻擊,對守城兵的威脅,就不會太大。而守城兵,卻居高臨下,對他們的打擊,可以隨心所欲。
這樣,就造成了他們攻防雙方的地位,極不平等。
這還隻是攻。守,更不平等。城下的攻城兵,在城上的守軍眼裏,可以說是無遮無擋。
雖然說盾牌可以防身,但是盾牌卻隻能防箭。如果城上砸下來的是滾木擂石。下麵的攻城兵,連人帶盾,都得成為肉醬。還防什麽防?
而城上的守城兵,卻有齊腰高的垛堞,掩護自己的身體。這樣兩者又是極不平等。
正是由於攻守兩端,攻城兵都是處於極不平等的地位。所以後世才會有各種加高的攻城器械產生。
不過發展一直很慢。隋唐以後,才有臨衝呂公車的雛形出現,宋以後,才漸臻成熟。然而作戰威力依然有限。
以至於到了朱元璋時代,有一次明軍攻城,還要讓士兵裝填土袋,壘得與城牆齊高,這才是讓士兵向城內攻擊。
所以說,在冷兵器時代,攻城的一方,時時刻刻都在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讓自己和對方,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這樣,自己的劣勢,也就大部分的被化解了。
律香川就是想到了朱元璋填土的那個例子,才是想到了修造木質城牆。裝土填袋太過麻煩,工程又大。不若用大木架一段木質城牆,像現代建築行業的腳手架。
這樣工程快,還可以移動靈活。隻要在木質城牆下麵,安裝上輪子就好。後世的臨衝呂公車,就是下安輪子的。
不過城牆推上戰場後,不必要再到處移動。這個和臨衝呂公車又不同。
他把這個方法一說,何才柳直等人初一聽,都是一愣,既而大喜。這計策確實好,出人意料。
用士兵在地麵向城內衝鋒,確實太不劃算。但是有了木質城牆,他們甚至可以壓製著對方的攻勢,對他們進行打擊。
因為他們的木質城牆,可以建造的比對方更加靈活。高度可以比對方的城牆建的更加高大。
有了高度上麵的優勢,他們對李傕兵,就占了上風了。這樣劣勢轉變成優勢,對城裏的守軍,他們就不用再害怕了。
這當然是讓柳直等人,感到軍心大振。於是何才趕緊命人,去準備造城。
但李傕掌權後,看此處地勢險要,扼四方要衝,遂在此置一縣,為京畿之門戶,不為行政區劃,隻為運兵之用。
律香川聽得小兵所言,遂一路往前,來到了大軍的前頭。
此刻他們大軍的前鋒,已經是停止了前行,在他們的前方,是出現了一座堅固險峻的城池。
此城處於康莊大道的正中間。依山環水,緊鎖大道,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士兵們此刻雖然是被堅城所阻,但是看他們的神情,卻仍是渾不在意,接連的幾場大勝,讓他們覺得,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麽難事。
就算有些事情,他們解決不了,但是有著他們的將領在,有律香川在,最後所有的難題,都是會迎刃而解。
有著一個如此睿智的將領在,他們還需要擔心什麽?
柳直何才等人正在前方商議敵情,看到律香川前來,全都過來見禮。律香川一伸手,說道:“免了。”
然後他才是問何才道:“事情怎麽樣了?”
何才說道:“有些難辦。敵人堅守不出,而且兵力比我們還多。如果強力攻城,我們並沒有勝算。”
是啊!守城兵都有八千,而他們,隻有五千人馬。這就不是一個能強攻敵人城池的兵力配比。
戰場上對陣雙方,如果一方要強攻另一方的城池,攻方的兵力,起碼要是守方兵力的三倍。這樣,方才可能有勝算。
如今他們的兵力,比對方還少。這華縣城他們要如何攻下?
律香川聽得何才如此說,他是看了一眼柳直和林異,看他們可有什麽辦法。但兩人對此也是無計,律香川無法,便也隻得又往華縣城前方行來。
他得先仔細看華縣城的地形地勢,然後才能夠做出相應的對策。
就見這華縣城,正麵全長大約三百米,高約四丈,城上垛堞齊整,每個垛堞之間,距離略兩米,中間一座塔樓,高約十米。
這塔樓,平時無事時,倒可以爬上去遠觀風景。戰事一起,城外的每個角落,它大約都可以一覽無遺。真是一個很好的瞭望台。
牆體之上,每隔六十米,突出了一個馬麵。牆體堅固,都是用大青石條砌而成。
看這樣子,這城牆分明就是為了戰爭而建築的呀!
古代城牆,這個時候馬麵其實還不太普及,但這小小一個縣城,短短三百米的城牆,竟然修了五個馬麵。這簡直是有點豈有此理了。
這小城難道還想擋百萬雄兵?
查看多時,律香川是沉默不語,這華縣城,還真的是一個難題。城雖小,但堅固。他們要如何,才能攻破它呢?律香川一時之間,還真是沒有辦法。
鴛鴦陣野戰雖然近乎無敵,但是用以攻城。卻並非利器。他難道還能讓士兵們擺起陣勢,然後朝著城牆進行攻擊麽?
隻有在攻破城池後,大軍入城,城內巷戰,鴛鴦兵才能發揮出巨大優勢。而在此之前,鴛鴦兵幾乎是並無用武之地。
任何一個兵陣,都是有著它的局限性。
何才看律香川察看多時,卻仍是一言不發,他心裏也是有些憂慮。
五千精兵攻八千守軍。無論兵士們多麽勇猛,將士們多麽拚命,都是不可能將城池攻破的。
如果沒有出奇製勝的妙計,他們是隻能撤退。強行攻城,就是士兵們全部戰死,也不一定有用。
而他們,卻是隻有眼前的這五千兵馬。無論如何,他們都不能輕易地讓這五千兵,遭受到重大損失。
想到此,他正要開口,但這時,律香川卻忽然先開口說話了。他道:“命令士兵們,修建木質城牆。吾與他們,要來一場高空對攻。”
木質城牆?聽到律香川這話,何才心裏一震,緊接著眼睛裏是異彩連閃。律香川的這番話,打開了他心裏的一扇窗。
平常士兵攻城,攻擊的一方,之所以處於劣勢,是因為本身他們雙方,所處在的位置,就是不平等的。
守城兵站在高高的城牆之上,對下麵的情況,可以說是一覽無遺。
而城下的攻城兵,卻是對城上的情況,是一無所知。隻能是仰著頭,對城上胡亂放箭。以壓製牆上的攻擊。
這樣,他們的攻擊,對守城兵的威脅,就不會太大。而守城兵,卻居高臨下,對他們的打擊,可以隨心所欲。
這樣,就造成了他們攻防雙方的地位,極不平等。
這還隻是攻。守,更不平等。城下的攻城兵,在城上的守軍眼裏,可以說是無遮無擋。
雖然說盾牌可以防身,但是盾牌卻隻能防箭。如果城上砸下來的是滾木擂石。下麵的攻城兵,連人帶盾,都得成為肉醬。還防什麽防?
而城上的守城兵,卻有齊腰高的垛堞,掩護自己的身體。這樣兩者又是極不平等。
正是由於攻守兩端,攻城兵都是處於極不平等的地位。所以後世才會有各種加高的攻城器械產生。
不過發展一直很慢。隋唐以後,才有臨衝呂公車的雛形出現,宋以後,才漸臻成熟。然而作戰威力依然有限。
以至於到了朱元璋時代,有一次明軍攻城,還要讓士兵裝填土袋,壘得與城牆齊高,這才是讓士兵向城內攻擊。
所以說,在冷兵器時代,攻城的一方,時時刻刻都在想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讓自己和對方,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這樣,自己的劣勢,也就大部分的被化解了。
律香川就是想到了朱元璋填土的那個例子,才是想到了修造木質城牆。裝土填袋太過麻煩,工程又大。不若用大木架一段木質城牆,像現代建築行業的腳手架。
這樣工程快,還可以移動靈活。隻要在木質城牆下麵,安裝上輪子就好。後世的臨衝呂公車,就是下安輪子的。
不過城牆推上戰場後,不必要再到處移動。這個和臨衝呂公車又不同。
他把這個方法一說,何才柳直等人初一聽,都是一愣,既而大喜。這計策確實好,出人意料。
用士兵在地麵向城內衝鋒,確實太不劃算。但是有了木質城牆,他們甚至可以壓製著對方的攻勢,對他們進行打擊。
因為他們的木質城牆,可以建造的比對方更加靈活。高度可以比對方的城牆建的更加高大。
有了高度上麵的優勢,他們對李傕兵,就占了上風了。這樣劣勢轉變成優勢,對城裏的守軍,他們就不用再害怕了。
這當然是讓柳直等人,感到軍心大振。於是何才趕緊命人,去準備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