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緞坊的樣式設計工人與亦媛忙活了一個通宵,終於將入冬綿綢的花式敲定了。
拿著手中得來不易的稿紙,亦媛滿足地伸了一個懶腰,此刻綢緞坊的工人們都陸續來了。她拿著稿紙在賬房仔細地端詳著,賬房先生高全便進來了。
“大小姐,早。”高全剛過二十有五,是亦家的家生子,其父母都是亦府的下人,亦老爺生前體諒他父母的對亦家多年的忠心,便讓他與亦名一同讀書識字,等他長大後便讓他在綢緞坊當了個賬房先生,這麽多年來一直盡忠職守,對亦家也算忠心。但他卻是亦媛鎖定的嫌疑人之人。
亦媛抬眼看了看高全,便向他招手:“你過來看看,這是入冬綿綢的花式。”
高全走了過來看了一眼便說:“挺好的呀,印出來一定很多人喜歡。”
“恩恩,我也是這樣想的。”亦媛從抽屜拿出另外兩張一樣的樣式圖紙,“既然沒什麽問題我就拿去給明叔和古伯了。”
“大小姐慢走。”高全並沒有多看,等亦媛走出去便轉身到自己的位置上幹活了。
“對了,高全。”亦媛走到門口突然轉過身來,“最近我們的花式每每被泄露,這次一定要保密,絕對不能再讓珍絲坊抄了去。”
“大小姐放心,我明白。”高全見亦媛突然叫住他,連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敬地保證道。
亦媛點了點頭,便往店麵走去,隻是她卻將那兩張從抽屜拿出來的樣紙折好放迴懷裏,從懷裏抽出了另一張完全不一樣的樣式圖紙。
“大小姐。”掌櫃正指揮著店員將布匹擺好,準備開門營業。
“大小姐好!”店員們看見亦媛,齊齊問好。
亦媛對他們點了點頭,便示意他們繼續忙,自己卻走到了掌櫃麵前將手中的圖紙遞給他:“明叔,這是入冬綿綢的花樣,你看看,順便想想到時候布匹印出來賣的時候,怎麽招唿客人來買。”
“好的,明白。”掌櫃接過圖紙仔細地看了一遍。
“對了,切記這張圖紙絕對不能外泄。”亦媛看了對麵的珍絲坊一眼,“若是這都被他們偷了去,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亦媛不放心地再三叮囑。
“大小姐放心,這圖紙我絕對保管嚴密,其他人休想多看一眼。”
亦媛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我還要將圖紙給古伯拿去,這批布匹必須盡快染出來,不然等珍絲坊竊了去就麻煩了。明叔,店裏的事情就辛苦你了。”
“好咧,不辛苦不辛苦,大小姐慢走。”掌櫃笑哈哈地送亦媛出門,待亦媛上了轎子才迴店裏忙活。
亦媛在轎子上疲憊地閉上了雙眼,古伯是亦家染坊的坊主,為亦家工作了幾十年,也是元老級的人物了,可他卻是嫌疑最大的人。高全、明叔、古伯,無論哪一個是內鬼,都是亦媛不忍看到的,此刻的她無比的希望自己的判斷是錯的。
等到了染坊,亦媛親自將第三張圖書交給了古伯,並叮囑了他同樣的話語,當然,還不忘告訴他這圖紙高全和明叔都有一份。
等做完了這些,她便迴到府上休息了,一晚都沒有合眼,此刻是沾床就能睡著。
而此時亦姝正在前廳和柳珠還有宏少柏吃著早飯,亦媛念宏少柏無親無故,她又是個心軟的,幾乎將他當作了自己的家人,似乎也是在慰藉亦名常年不在家的遺憾,因此宏少柏很幸運地被當作了客人對待,平日裏都是與亦媛一同用飯一同出店裏的。今早亦媛太累,早飯也沒有吃便睡了,所以便剩下了宏少柏和亦姝。
宏少柏也是吃過不少苦頭的可憐人,便是亦媛待他極好,他也不敢越距,平日裏也寡言,但賬房裏的活卻做得很漂亮。
亦姝一邊喝著粥一邊往人家臉上瞄,看著那精致的五官,白皙的小臉,怎麽看也不像是窮人家的孩子:“宏公子,你......”
“二小姐叫我少柏就好。”宏少柏抬頭看了亦姝一眼,隨後小心翼翼地低下頭繼續喝粥。
亦姝也不矯情,又瞄了人家一眼,就在宏少柏被她瞄得尷尬地臉紅時,她終於說話了:“好吧,少柏,你......是從京城來的?”
宏少柏手中的瓷碗一滑,幸好他反應快一下握住,碗才沒有倒下,不過他那白皙的手指卻被滾燙的粥燙紅了。
“宏公子你沒事吧!”倒是柳珠反應最快,一下跳了起來抽出了懷中的絲帕便要給宏少柏擦手指。
宏少柏慌忙將手抽迴,臉上湧起兩抹暈紅,說話也結巴起來:“我......我沒事,多謝柳.......柳姑娘關心。”
人家都做到這份上了,柳珠隻好訕訕迴到自己的位置上。
亦姝將兩人的小動作全然看在眼裏,會心一笑,看來這小丫頭是喜歡人家了。可惜人家好像沒這個意思啊,看來柳珠追求幸福的道路還遠得很呐。亦姝不禁又盯著宏少柏看了起來,這相貌,的確能輕易俘獲女子的心,就是瘦了點。
“二小姐為何有如此一問?”宏少柏的聲音有點顫,他的話雖是對亦姝說的,眼神卻是不敢直視亦姝,仿佛亦姝是什麽洪水猛獸一般。
“什麽?”亦姝這沒心沒肺的,轉頭便忘了自己剛剛的問話。
宏少柏桌下袖子裏的手微微握成了拳,他深吸了一口氣,才繼續說道:“二小姐為何會覺得少柏是來自京都的?”
“哦!你說這事啊......”亦姝不過是看他的樣貌氣質不凡,像是大戶人家出身的,但聽他的口音又不是綏安人,至於為什麽會問他是不是來自京城,那是因為......除了京城,她就真沒認識很繁華的都城了。不過這話當然不能直說,她訕訕一笑,“我就隨口問問,看你氣質不凡,怎麽看也像是大戶人家出身,為何會淪落......至此?”她本來想問為何會淪落到當廖三漢的小倌,後來想想還是別戳人家痛處,便改了口。
拿著手中得來不易的稿紙,亦媛滿足地伸了一個懶腰,此刻綢緞坊的工人們都陸續來了。她拿著稿紙在賬房仔細地端詳著,賬房先生高全便進來了。
“大小姐,早。”高全剛過二十有五,是亦家的家生子,其父母都是亦府的下人,亦老爺生前體諒他父母的對亦家多年的忠心,便讓他與亦名一同讀書識字,等他長大後便讓他在綢緞坊當了個賬房先生,這麽多年來一直盡忠職守,對亦家也算忠心。但他卻是亦媛鎖定的嫌疑人之人。
亦媛抬眼看了看高全,便向他招手:“你過來看看,這是入冬綿綢的花式。”
高全走了過來看了一眼便說:“挺好的呀,印出來一定很多人喜歡。”
“恩恩,我也是這樣想的。”亦媛從抽屜拿出另外兩張一樣的樣式圖紙,“既然沒什麽問題我就拿去給明叔和古伯了。”
“大小姐慢走。”高全並沒有多看,等亦媛走出去便轉身到自己的位置上幹活了。
“對了,高全。”亦媛走到門口突然轉過身來,“最近我們的花式每每被泄露,這次一定要保密,絕對不能再讓珍絲坊抄了去。”
“大小姐放心,我明白。”高全見亦媛突然叫住他,連忙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恭敬地保證道。
亦媛點了點頭,便往店麵走去,隻是她卻將那兩張從抽屜拿出來的樣紙折好放迴懷裏,從懷裏抽出了另一張完全不一樣的樣式圖紙。
“大小姐。”掌櫃正指揮著店員將布匹擺好,準備開門營業。
“大小姐好!”店員們看見亦媛,齊齊問好。
亦媛對他們點了點頭,便示意他們繼續忙,自己卻走到了掌櫃麵前將手中的圖紙遞給他:“明叔,這是入冬綿綢的花樣,你看看,順便想想到時候布匹印出來賣的時候,怎麽招唿客人來買。”
“好的,明白。”掌櫃接過圖紙仔細地看了一遍。
“對了,切記這張圖紙絕對不能外泄。”亦媛看了對麵的珍絲坊一眼,“若是這都被他們偷了去,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亦媛不放心地再三叮囑。
“大小姐放心,這圖紙我絕對保管嚴密,其他人休想多看一眼。”
亦媛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我還要將圖紙給古伯拿去,這批布匹必須盡快染出來,不然等珍絲坊竊了去就麻煩了。明叔,店裏的事情就辛苦你了。”
“好咧,不辛苦不辛苦,大小姐慢走。”掌櫃笑哈哈地送亦媛出門,待亦媛上了轎子才迴店裏忙活。
亦媛在轎子上疲憊地閉上了雙眼,古伯是亦家染坊的坊主,為亦家工作了幾十年,也是元老級的人物了,可他卻是嫌疑最大的人。高全、明叔、古伯,無論哪一個是內鬼,都是亦媛不忍看到的,此刻的她無比的希望自己的判斷是錯的。
等到了染坊,亦媛親自將第三張圖書交給了古伯,並叮囑了他同樣的話語,當然,還不忘告訴他這圖紙高全和明叔都有一份。
等做完了這些,她便迴到府上休息了,一晚都沒有合眼,此刻是沾床就能睡著。
而此時亦姝正在前廳和柳珠還有宏少柏吃著早飯,亦媛念宏少柏無親無故,她又是個心軟的,幾乎將他當作了自己的家人,似乎也是在慰藉亦名常年不在家的遺憾,因此宏少柏很幸運地被當作了客人對待,平日裏都是與亦媛一同用飯一同出店裏的。今早亦媛太累,早飯也沒有吃便睡了,所以便剩下了宏少柏和亦姝。
宏少柏也是吃過不少苦頭的可憐人,便是亦媛待他極好,他也不敢越距,平日裏也寡言,但賬房裏的活卻做得很漂亮。
亦姝一邊喝著粥一邊往人家臉上瞄,看著那精致的五官,白皙的小臉,怎麽看也不像是窮人家的孩子:“宏公子,你......”
“二小姐叫我少柏就好。”宏少柏抬頭看了亦姝一眼,隨後小心翼翼地低下頭繼續喝粥。
亦姝也不矯情,又瞄了人家一眼,就在宏少柏被她瞄得尷尬地臉紅時,她終於說話了:“好吧,少柏,你......是從京城來的?”
宏少柏手中的瓷碗一滑,幸好他反應快一下握住,碗才沒有倒下,不過他那白皙的手指卻被滾燙的粥燙紅了。
“宏公子你沒事吧!”倒是柳珠反應最快,一下跳了起來抽出了懷中的絲帕便要給宏少柏擦手指。
宏少柏慌忙將手抽迴,臉上湧起兩抹暈紅,說話也結巴起來:“我......我沒事,多謝柳.......柳姑娘關心。”
人家都做到這份上了,柳珠隻好訕訕迴到自己的位置上。
亦姝將兩人的小動作全然看在眼裏,會心一笑,看來這小丫頭是喜歡人家了。可惜人家好像沒這個意思啊,看來柳珠追求幸福的道路還遠得很呐。亦姝不禁又盯著宏少柏看了起來,這相貌,的確能輕易俘獲女子的心,就是瘦了點。
“二小姐為何有如此一問?”宏少柏的聲音有點顫,他的話雖是對亦姝說的,眼神卻是不敢直視亦姝,仿佛亦姝是什麽洪水猛獸一般。
“什麽?”亦姝這沒心沒肺的,轉頭便忘了自己剛剛的問話。
宏少柏桌下袖子裏的手微微握成了拳,他深吸了一口氣,才繼續說道:“二小姐為何會覺得少柏是來自京都的?”
“哦!你說這事啊......”亦姝不過是看他的樣貌氣質不凡,像是大戶人家出身的,但聽他的口音又不是綏安人,至於為什麽會問他是不是來自京城,那是因為......除了京城,她就真沒認識很繁華的都城了。不過這話當然不能直說,她訕訕一笑,“我就隨口問問,看你氣質不凡,怎麽看也像是大戶人家出身,為何會淪落......至此?”她本來想問為何會淪落到當廖三漢的小倌,後來想想還是別戳人家痛處,便改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