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去的楊家人,拖著一個被電糊的人,全身黑糊糊的,都看不清五官。


    京城曆來都是東富西貴,南貧北賤,昭君家住東南放向,是東城地界,但靠近南城。


    走出去巷子,穿過兩條街道,就是南城。


    楊家人帶著焦糊的楊老二進了一家醫館。


    老大夫一看驚訝的問,“可是雷電擊中所致。”


    之前京城的東南方向全部烏雲壓頂,白天變黑夜,雖然隻有那麽一會兒,但那聲勢,以及轟隆隆不斷,電閃雷鳴的紫色雷電,一直懸浮在某一塊的景象,在黑夜中尤其的明顯。


    老大夫也看見了,隻是不知道雷神爺爺還劈了兩個人。


    楊大伯尷尬的摸摸鼻子,“這 這,算是吧,麻煩大夫給看看。”


    “嗬嗬,老夫瞧瞧。”老大夫熟練的檢查著,內心戲極多的老大夫旁敲側擊的詢問。


    搞清楚了楊老二與周氏是如何被擊中,又以何種方式擊中的,他全了解的清清楚楚。


    腦海中還閃現出雷電擊中周氏,楊老二時的場景,模擬的八.九.不離十。


    “沒大礙,帶些藥粉迴去抹上,過些天,焦糊的地方會自然脫落。長出來的新肉,如果不怕顏色不好看,近期內別吃顏色重的食物就是。”


    雷電擊中沒死,還留了一口氣,能咋辦,慢慢養著唄。


    他又不是神仙,不過能知道怎麽擊中的,擊中時是什麽感覺,老大夫覺得哪怕聞著糊味兒也沒有什麽。


    楊家人雇了一輛牛車,拖著重傷號楊老二,迴家。周氏也跟著享了一次福,坐著牛車迴去的。


    其餘的人,除了孩子,都跟著牛車走著迴去的。


    一直到很晚,才迴到家。


    一個晚上的時間,吉祥巷附近已經傳的人盡皆知,大致意思是:


    楊門新寡,帶兩子。被夫家堂伯一家逼趕,戰爭一觸即發。


    忽然,天空烏雲遮日,天黑黑,轟隆隆電閃雷鳴,紫色的雷電交織成一張電網,籠罩在東城靠近南城的邊緣地帶。


    雷神顯靈,專劈壞人,那位被夫家堂伯一家逼迫的王氏帶兩子,以及各位看熱鬧的看官們皆無事,可那堂伯一家,上前推搡罵人的一男一女皆被雷神劈的暈厥過去,雷神一直追著堂伯一家,懸浮在他們的頭頂。


    幾天後,如此神奇的事情,很快從平民百姓中傳到東西兩城的貴人耳中。


    被傳的神乎其神,各種版本皆有,茶樓中,還有說書先生把此事寫成小故事,在茶樓中演繹。(此為後話)


    翌日一早,昭君起床做飯,昨日,父母,大哥,四弟留在城裏,其餘的兩兄長在關城門之前已經離開,家裏隻有女眷與孩子,多少有些不放心。


    用過早飯,王父帶著王大,王四兄弟兩一起出門辦事,給妹子(二姐)尋摸兩房下人,一房放去莊子上,一房留在城裏的宅子做事。


    還有要去京城的本家找找關係,壓壓楊家人,什麽弄死楊家人的心思,王父可沒有想過。


    他就是一個老實種地的農民,想過孩子們出息,想過發財,卻沒有想過要人命的事情。


    還想找找本家的關係,在西城買一套小二進的宅子,讓小女兒搬到西城。


    東城宅子賣掉,添些銀錢,重買。西城的安全防衛比較好,小書塾也多,懂大學問的夫子也多。


    小外孫他們以後是要進學考功名的,思來想去,西城好。


    隻是西城的宅子俏的很,哪怕是一進的小宅院,也是很俏,一般都不好買。


    沒有官宦家幫忙找中人,即使買到宅子,也要被當肥豬狠狠的宰一刀,也許還能傷筋動骨。


    父子三人帶著昭君給的銀錢先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家中拜訪。


    他們這樣的族人,又是農民,有事找族親,沒有遞拜貼一說。他們不是族中另外一些有出息做官的族人,彼此來往都會遞拜貼,他們是粗人 ,一般流程:


    先找門房,然後找管家,要是管家能辦的,直接就給辦了。然後管家迴稟一下府中主母,知曉一聲。


    等逢年過節的時候,送上一些家中出產的農產品去感謝就成。


    管家要是辦不了的,就得立即馬上稟報府中主母或老爺,讓他們定奪。


    一般都是小事,一般也都是管家幫忙辦。


    王父去過幾次族弟王子騰的府中,也認識管家,還一起喝過酒,他直接去找管家。


    買了幾盒點心,買了兩壇好酒。


    家中,昭君用過早飯,與王母帶著孩子們上街采買。


    原身的繡技不錯,做衣服的手藝也不錯,她要趕幾套自己和孩子們在守孝期間穿戴的素色衣裳鞋襪。


    普通人家孝期規矩也沒有大戶人家的大,出門做事出門買物件,還有一些雜事都是要做的。


    吃肉,喝酒,還有夫妻間那個啥,不懷孕還是要遵守的,也不上別人家的門,也是要遵守的。


    “娘,我們去哪兒?”


    小平樂,牽著娘的手,到處張望著。


    他住在京城 ,但很少出門走在街上,最多是坐牛車,馬車去鄉下莊子,或者外祖父外祖母家中做客。


    “去買布料。”


    小平安是哥哥,他好像一?夜之間長大,懂事,早熟了不少。也緊緊的牽著外祖母的手不放,在街上有拍花子,他不敢放手,萬一被拍花子擄走,以後就見不到娘和樂樂。


    穿過兩條巷子,步入南城的街麵。


    街道上,車水馬龍,人群川流不息。


    店鋪上方的招牌布幌迎風招展,唿唿生風。


    街道兩邊的小販,使勁的吆喝,與顧客的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人聲鼎沸。


    好一派太平盛世,好一派繁華景象。


    穿越多世,她看過不少慘烈景象,也看過不少更加繁華的太平盛世。


    第一站,先買布料,粗布,鬆江布,買了好些,就是棉花也買不少。


    拿不了與店鋪掌櫃約定好時間,讓小夥計下午時分送去家裏。


    第二站去了書鋪,買齊了筆墨紙硯,還有描紅要用的臨帖。之後 ,去了一趟油坊雜貨店,買油鹽醬醋,路過點心鋪子,買了不少的點心。


    王母白氏,在一邊抽抽嘴,想說什麽又不好說。之前買布匹,女兒就說了:


    在家裏沒事,除了要做現下要穿的衣服,還有冬日的棉襖,棉鞋,一起做出來。


    多買一些,她也不好說,油鹽醬醋多買也不打緊,反正家裏能用得上。


    可買點心買那麽多,她想說又不知道怎麽說。看樣子,是讓他們迴去時,給家裏的侄子侄女(孫子孫女)們帶迴去的。


    她有心想讓女兒不用買,可想到女兒在孩子們沒有成長起來之前,還得依靠家裏的兄長弟弟們。


    她和老頭子管得住兒子兒媳們的錢財,可管不住他們的心裏在想什麽。


    買就買唄,以後讓兒子們多跑進城,多來二女家裏多看看,看看能幫上些什麽。


    王母胡思亂想一會兒,再反應過來,又看到二女牽著兩個孩子,已經走進一間皮貨店。


    “掌櫃的,可有羊皮?”


    昭君自己會古法揉製皮子,她想著做些羊皮冬靴。自己家裏人穿,還有留幾雙送人。


    她技術比現在的先進,在裏麵嵌上厚厚絨毛,底子厚一些,稍稍踩雪,淋濕一點,也沒事,冬日穿上腳暖暖的。出去送禮也是極好的物件。


    “有,各種皮毛應有盡有。”掌櫃的招招手,過來一小夥計,招唿昭君四人。


    小夥計在一邊口若懸河的介紹鋪子內的各種低等皮貨 ,眼前的顧客,一看就不是那種富貴人家。


    羊皮買了二三十張,兔皮也有,買了不少,打算給孩子們做皮毛馬甲,兔皮帽子,許久沒有自己揉製皮子(生皮製成熟皮),手藝生疏了。做好還得上色,工藝有些複雜,多備上一些,怕有一些會損壞。


    買完要買的,母女倆帶著倆孩子一直到中午才迴家。


    “娘,您歇歇,我來做飯。”安置好累的夠嗆的孩子們,麻利的進廚房做飯。


    廚藝經過多世的曆練,家常菜做的很是美味,招待客人的大菜,也有幾個拿手好菜。


    家裏還剩下幾條肉,醃製好的,原本楊家大伯一家要帶走的,可是昨天落荒而逃,哪裏還記得那幾條肉。


    灶下的火燒的旺旺,切好的五花肉在鍋裏“刺啦刺啦”的響,油滋滋的,浸潤的大鐵鍋,油亮油亮。


    她沒有想過三年不讓孩子們吃肉,七天吃一次,三天吃一次雞蛋羹。


    孩子們還小,需要營養,還是後世的人養孩子更科學,也不忌諱這些。


    半個時辰,做好一桌子的菜,紅繞肉,小蔥煎雞蛋,排骨燉芋頭,幾碗蔬菜。


    “爹,娘,上桌吃飯。”王父帶著兩個兒子還有剛買的兩房下人迴到家。


    “噯,君君咋還做了這麽些肉菜,以後莫要再做,你們母子三不能讓人詬病。孝期不能吃肉,知道吧?”


    王父迴到家,一直和兒子們安置剛買來的兩房下人。


    安置他們住在前麵倒座房,另外一家明天跟著王家人走,王父會帶著他們去莊子上,還得給他們介紹莊子上的情況。


    莊子上有兩百畝良田,十幾畝的旱地種著菜,還有果樹(棗樹,杏子,柿子,還有特意買來的幾棵特優大白梨)。還養了幾頭豬,百十隻雞(散養在小果林中),莊子上供應著女兒一家的果子,蔬菜,肉食。


    他時常會去莊子上瞅瞅,不瞅瞅,他心裏不得勁。怕佃戶,還有莊頭搞鬼,以後去的會更勤便。


    女婿沒了,隻剩下母子三,弱的女的,莊子上的事情,他們估計都不會懂,不像以前有女婿奔波。


    昭君柔柔的笑笑,好脾氣的解釋,“爹,我和安兒,樂兒,不吃肉,這些是給您和娘做的。家裏剩下幾條肉,明兒走的時候帶迴去。


    給侄子侄女他們也補補身體,有些時日沒見,下次娘來的時候,帶上大妞,二妞,三妞她們 。”


    娘家三位兄長,一家一閨女,隻有老四家裏隻有一子,其餘的都是兩至三個孩子。


    “二妹,你的菜做的真好吃,下次大妮來,你教教她。”


    王大吃了妹子做的飯菜,詫異了一下下,就沒再深究,也許是二妹的廚藝進步了。


    他們也有大半年沒有吃到大妹做的飯菜。


    “好啊,隻要她們三想學,都可以學。”


    小侄女也才四歲,與小平樂一年的,隻是大了幾個月。能學啥,大妮,二妮都已經八歲,六歲,倒是能學學。


    日子過得平緩,轉眼就到了冬日。


    十一月底,京城接連三天下雪,積雪已經到小腿肚。


    “太太,莊子上送來了菜。”韓大根家的,掀開門簾,走進屋,稟報。


    坐在炕上的昭君,正看著大兒子描紅,手中還拿著針線,一針一針的納著鞋底子。


    小兒子躺在炕上,頭枕在昭君的腦袋上。


    昭君抬起頭,望了眼大兒子,放輕聲音,“送了些什麽?”


    “有魚,有蛋,其餘的全是過冬的小菜(蔬菜)。”


    韓大根家的遞給昭君一張單子,上麵有各種菜的名目,還有斤兩。


    “留些魚和蛋,留兩條魚吃新鮮的 ,你們自己做。其餘的醃製以後,熏製成臘魚。


    小菜留下足夠過冬的,其餘的全部拿出去賣掉。”


    她和孩子們,不能吃肉,但天天輪換著給孩子們煮白雞蛋,蒸雞蛋羹,炒雞蛋。孩子們都還小,在長身體。


    “是。”韓大根家退出去,安排男人去賣菜。太太有什麽事,都是吩咐她,傳達給男人。


    已經是冬日,城裏,農村都開始閑下來。


    “娘,描完了。”平安揚揚寫好的大字。


    “好,歇歇。下午,練功。”兩個孩子每天都會在家裏練武,昭君教的。


    孩子練練武,不管學的怎麽樣。日後,他們的身體體質不會太差,遇到危險歹人,也能抵擋一二。


    “娘,我和弟弟玩會兒雪,好不好?”


    “去吧,鞋子濕了就迴來。別貪玩啊。”


    “好,就玩一會兒。”弟弟平樂,聽說出去玩,樂的蹦起來。覺也不睡了,他躺在娘的腿上,就一直翻來覆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昭君之開掛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山並收藏昭君之開掛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