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下兩位車夫的旅途艱辛暫且不表。再說妙莊王父女三人結伴同行,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已經來到渡口碼頭。


    一艘三桅兩槳一櫓的大船緊靠碼頭停泊,船上除了十幾名懶洋洋的船夫之外,竟沒有一名香客,那口用三塊大石頭架起的油鍋旁卻圍滿了人。


    妙莊王帶著文殊、普賢分開眾人來到油鍋前一看,"哎呀!"隻見那鍋下烈火熊熊,鍋內熱油鼎沸,四周濃煙滾滾,大有出生入死,化骨焦肉之勢。


    文殊、普賢相互一望,舌頭伸出一寸多長……


    妙莊王也不顧兩個女兒怕不怕,自己兩眼一閉"撲通"一聲就跳進了油鍋……


    文殊、普賢嚇得趕緊閉上眼睛。


    當她們再次睜開眼睛時,妙莊王已經站在渡船上向她們招手了!


    文殊真後悔,剛才如果不閉眼睛就知道該怎麽跳了,普賢像是摸透了姐姐的心思,她說:"姐姐不用著急,你那裏不是有胡屠夫的心麽?"


    "有又怎麽樣?"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先把胡屠夫的心丟進油鍋,如果那心不焦,就說明真的是菩薩顯靈,超度真心朝拜者;如果那心燒焦了,你我就等幾天再過去,免得白白丟了性命。"


    文殊覺得妹妹說得有理,就從衣袖裏拿出荷葉包。當她們打開看時,姐妹二人全驚呆了:時隔一年,那顆心仍然是鮮紅鮮紅的,跟剛從心窩裏掏出來時沒啥兩樣。


    文殊嚇得手一抖,那心連荷葉一起掉進了油鍋。


    剛落鍋又聽見"嗖"的一聲,從鍋裏鑽出一個人來,腳踏荷葉緩緩而上,姐妹倆定睛一看,那站在荷葉上的竟是胡屠夫,隻見他雙手抱著拳,笑眯眯地對她們說:"多謝二位師姐送我上路,小可先走一步,二位師姐,後會有期。"說完又隻見縷縷黑煙化作朵朵祥雲托著荷葉與胡屠夫向普陀山方向飄去。


    文殊、普賢先是嚇得連連倒退,以為是胡屠夫的冤魂來向她倆索命呢。


    後來,見他乘祥雲而去,這才相信果然是觀世音菩薩顯靈,當即站穩腳跟,慢慢走到鍋前,互相遞了個眼色,同時跳進油鍋,"哎呀""哎喲"一陣鑽心的疼痛使他倆緊緊地抱在一起,不一會兒就炸熟了。


    起先像根油條,後來越炸越焦,腰也炸彎了,腿也炸拐了,腰也炸弓了,活像一根麻花。


    後來有人將那根"麻花"撈起來,剛剛往地上一放,"麻花"就散了。直到現在江南一帶還有人將麻花叫"散子",就是從那時候傳下來的。


    人們正為這兩個尼姑白白地丟了性命而感到惋惜時,突然隻見從普陀山方向飛來一隻鷺鳥,一頭紮下來叼住那根"散子"向西飛去,轉眼之間就不見蹤跡了。


    相傳那隻鷺鳥是受如來佛祖委派,從西天靈山飛來,超度這兩個心不真誌不誠的尼姑去雷音寺重新修行的。後來她們姐妹倆果然不負如來佛祖的一片好心,雙雙修成正果,分別成了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中的一位。大姐妙清成了大善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的左脅侍——專司智能之神,其說法道場在今山西五台山;


    二姐妙緣成了大善普賢菩薩,是如來佛的左脅侍——專司理德之神,其說法道場在今四川峨眉山。這是後話,不必細述。


    妙莊王見兩個女兒雙雙死於非命,悲痛欲絕,大哭不止,如若不是船上的夥計們眼疾手快將他扶穩,說不定會一頭栽入茫茫大海呢。


    圍觀者中有些躍躍欲試者看到這裏都默默地走了,有麵善心慈者也擦著眼淚散了,有幸災樂禍者還不停地喊著:"有種的跳哇,讓我們再飽飽眼福!"


    有自作聰明者說:"許多傻事往往是聰明人幹出來的,大活人往油鍋裏跳不死也要升天!"


    有四平八穩者歎道:"性急吃不得熱粥,等他三日五日十天半月的天又塌不下來,何苦去爭一日之時光,計較一朝一夕之快慢呢"


    ......


    妙莊王麵對此情此景,終於悟出了一個道理:世上最痛苦的不是幼年喪母,中年喪夫,老年喪子,也不是上刀山入火海下油鍋,更不是命喪黃泉,而是不被人理解。


    普濟長老見人們紛紛離去,估計今天不會有人再下油鍋了,隻好下令開船。長老見今日菩薩生日僅妙莊王一人到普陀山朝拜,而這個人又是個既敢跳油鍋又能出油鍋的非凡人物,因此,他打定主意要親自送他渡海。


    妙莊王見長老對自己如此器重,心裏十分感激。


    沒想到大船離岸不久,便刮起海風來。


    南海一向以"無風三尺浪"著稱,這大風一起,更是巨浪滔天,平常船上坐滿了人顛簸得並不厲害,今天,偌大一艘船僅僅坐了兩個客人,跟空船沒啥兩樣,顛簸起伏就更厲害了。


    那船時而被推上波峰,時而跌入穀底,時而向前狂奔,時而在原地打轉……


    經常出海的老船工們都覺得今日風浪異常,妙莊王更是嘔吐不止,先湯,再飯,吐到後來,肚子裏什麽都沒有,就一口接一口地吐黃水。


    妙莊王年近古稀兩鬢斑白,身體單薄,加上連日來旅途勞累,連吐了幾次之後就趴在船沿上起不來了。


    普濟長老擔心他那虛弱的體質經不住這大風大浪,便勸阻他改日再去。


    船上的夥計們本來就不願為了一個香客吃這麽大的苦頭,冒這麽大的風險,普濟長老這麽一說,他們也趁熱打鐵地紛紛地勸說起來。


    妙莊王今天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他隱隱覺得今天的油鍋也好風浪也罷,還有車夫們的背離,兩個女兒的喪命,包括長老和船夥計的勸阻,實際上都是衝著自己來的,隻要他有一丁點動搖,這九年的努力就會功虧一簣。


    他覺得自己如果能把這些想法說出來,普濟長老和船工們也許不會再繼續勸阻了。


    可是,此時此刻,每說一句話都要付出極大的艱辛,更何況風急浪大,如不拚命喊叫別人是無法聽清的,然而,長時間的拚命喊叫,對於早已筋疲力盡的妙莊王來說,是無論如何也沒法辦到的。


    他思慮再三,隻好將自己的全部心神凝結成一句話喊了出來:"我死……了......屍體......也要在今天運......到......普......陀......"


    話音剛落,頓時風平浪靜。


    普濟長老和船上的夥計們無不嘖嘖稱奇,紛紛詢問妙莊王是怎麽迴事。


    其實,妙莊王自己也說不清楚,隻好含含糊糊地說:"積德雖無人曉,誠心自有天知。"聯想起今天一件件奇跡,人們無不佩服地點頭讚許。


    片刻的沉默之後,普濟長老首先打破沉默,開始一點一滴地打聽起妙莊王的身世來。


    作為迴報,普濟長老也向妙莊王說了些普陀山的詳情。


    普陀山又名舟山(屬舟山群島之一),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越國(今浙江省普陀縣)境內,南北長二十裏之遙,東西寬八裏有餘,山中既有白華、佛頂、錦屏、大雪浪、小雪浪、光熙、象王、梅嶺、達摩、正趣等奇峰,更有潮音、藍伽及梵音等幽洞,還有普濟、法雨、慧濟等名刹,普陀、盤陀等異石,至於那些丹青高手也難畫難描的奇鬆、紫竹、古柏;鬼斧神工也休想劈砍鍛造的懸崖峭壁、險峰就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了。


    妙莊王原本無意遊山玩水,加上拜見菩薩心切,所以渡船靠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普濟長老帶他到潮音洞去拜見觀世音。


    長老不知內情,隻當他真是位虔誠信徒,便痛痛快快地答應了。


    哪料到妙莊王一見坐在蓮台上的果然是三皇姑妙音,早已把身邊的長老拋在腦後,忘情地撲上去"兒哇,我的好女兒……"地大哭起來。


    普濟長老發現妙莊王見了觀世音菩薩既不上香化紙,又不點燭鳴鞭,也不跪拜叩頭,反而衝上去將菩薩一把抱在懷裏,哭起"心肝寶貝我的好女兒"來,早已嚇得麵如土色。


    普濟長老出家幾十年,像這樣冒犯菩薩的事還從來沒聽說過,更何況是男香客抱著女菩薩呢?真是"嗑瓜子嗑出臭蟲來了——什麽人(仁)都有哇!"


    普濟長老連看也不敢多看一眼就嚇跑了,好像再多停留一會兒菩薩一定會問他個引見之罪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落難情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門十一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門十一少並收藏落難情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