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昔日相府。


    已是深夜,但書房裏的燈依舊亮著。


    溫煮雨還沒有睡。


    他忽的連打了三個噴嚏,看了看坐在對麵的年承鳳,咧嘴一笑:


    “不知道那個狗曰的估計又在罵我。”


    年承鳳從一堆的舊日奏折中抬起了頭來,他抬手揉了揉太陽穴,臉色有些倦怠的看了看溫煮雨:


    “罵你的人,恐怕不少。”


    溫煮雨眉梢一揚,給年承鳳斟了一杯茶,“可念我的人也不少。”


    年承鳳接過茶盞,將身子靠在了椅子上,“念你的人確實不少,那些年,你周遊列國,可是留下了許多風流韻事。”


    溫煮雨捧著茶盞看向了窗外漆黑的夜,沉吟片刻,搖頭自嘲一笑:


    “那段歲月曾經以為極為風光,而今想來才發現了那是少不更事的荒唐。”


    年承鳳撇了撇嘴,“你不是說那叫多彩的人生麽?”


    “哎……”溫煮雨一聲歎息:


    “無論曾經多麽多彩,終究如那牆上的漆水一般,受不了歲月的風霜,最終留下的不過都是些斑駁罷了。”


    溫煮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收迴了視線,看向了年承鳳,又道:“古人雲人不風流枉少年……這話對,也不對。”


    “對的地方就在於少年時候的不羈,因為不羈故而無所顧慮,於是方能風流。”


    “但我說它不對之處,則在於曆經了那段歲月,走向成熟,再迴首的時候,方能發現那不僅僅是浪費最好的時光,還愧對於曾經那些為自己而綻放的姑娘……”


    “少年時候的她們,也是她們一生中如花一般美麗的季節,可惜……那時的我卻不懂得去珍惜,以為人從花中過片葉不沾衣這就是風流的最高境界,卻不知……雖未沾衣,卻撞落了花瓣無數……”


    “我倒是隻留下了腳印一串,她們卻為我流下了淚水兩行。”


    “不說這些了,那些曾經引以為榮之事,而今實令我羞愧於心。”


    年承鳳一直看著溫煮雨,忽然覺得這家夥似乎也老了。


    他的年歲已四十,但他的心,看來是真正的安穩了下來。


    果然知溫煮雨者,唯有花滿庭!


    他咧嘴一笑,沒有再和溫煮雨說那些傷心往事,而是問道:“宮裏……宮裏而今隻剩下了一個麗貴妃和六公主。”


    “這兩天,監察司的那個諫議大夫唐不舉,兩次上書,認為麗貴妃和六公主繼續住在後宮有些不妥。”


    “理由是……皇上已駕崩,新皇未立,麗貴妃作為先皇遺孀,就算是沒有為先皇陪葬,按理也應該以未亡人的身份去皇陵守陵……”


    “按照寧國律製,她至少應該守陵五年,但她卻一直沒有主動提起,而今依舊在後宮。”


    “如果攝政王真迎迴來了皇長子,皇長子登基為帝之後,這後宮肯定是會有新人進來的,那麽這位麗貴妃,她以什麽身份依舊呆在宮裏?”


    溫煮雨的神色變得認真起來。


    這件事他當然知道。


    甚至這件事在李辰安沒有離開京都之前他就和李辰安提起過。


    麗貴妃不是皇長子的母妃,卻是皇長子的長輩。


    如果皇長子登基為帝,麗貴妃的身份就很是尷尬。


    她沒可能是皇太後。


    那她是什麽呢?


    李辰安給他的迴答有些怪異。


    他說……後宮那麽大,難得有個喜歡鋤地的人去侍候那些花花草草。


    她既然依舊呆在後宮,想來有她呆在後宮的理由。


    就由著她吧。


    至於以後……以後等皇長子真的迴來,真的登基為帝之後,再由新皇和你們重新商議。


    溫煮雨認為這事不妥。


    無論是皇長子登基為帝,或者李辰安成為寧國新皇,麗貴妃在後宮都不妥!


    因為麗貴妃還有個兒子。


    他是寧國正統的三皇子殿下!


    按照溫煮雨的意見,既然三皇子而今已成年,當封王去其封地。


    麗貴妃作為三皇子的母親,她可隨其子一並去封地。


    如此,不僅僅是後宮不會留下任何問題,這皇位,也不會留下任何隱患。


    可李辰安並沒有接納他的這一意見。


    理由是三皇子既然在守陵,且讓他守上三年,這是他的孝道。


    “監察司唐不舉的諫言,是我讓監察司這麽做的。”


    溫煮雨這話一出,年承鳳頓時就明白了。


    “這……如果攝政王知道,會不會認為你擅作主張?”


    溫煮雨擺了擺手,“不管他如何認為,這件事都必須辦!”


    “再說,他此去蜀州接迴了皇長子再去吳國……那是一兩年之後的事了。”


    “可麗貴妃這事卻不能拖!”


    “拖個一兩年,弄不好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年承鳳沉吟片刻,俯過身子,低聲問道:“可若是這麽一逼……麗貴妃可有著賢妃之名,她還是燕府的人!”


    “我的意思是,如果弄得滿城皆知,老百姓恐怕會另眼看你。另外,燕府若是因此而惱怒,京都再生變故,那恐怕等不到攝政王接迴皇長子,這宮裏就變了天!”


    溫煮雨呷了一口茶,微微一笑:


    “所以我打算明兒個讓常公公帶個話給麗貴妃……我想去宮裏見見這位喜歡鋤地的賢妃。”


    年承鳳一怔,眉間微蹙,“她若是不見你呢?”


    “不會,她一定會見我!”


    “為啥?”


    “皇上在長樂宮煉丹需要的一味藥材,就是麗貴妃種在她那花園裏的。”


    “隻有兩畦地。”


    “那花盛開的時候很是漂亮,它的名字也很漂亮。”


    “它叫阿芙蓉……皇上並不是癡迷於道,而是上了那阿芙蓉的癮!”


    年承鳳猛的一驚,駭然的盯著溫煮雨:


    “你這話的意思是……而今寧國之局麵,她是罪魁禍首?”


    “不能斷定,但太一道的道士確實是從她的手裏取得那阿芙蓉的果實的。”


    年承鳳搖了搖頭:“太一道的道觀被長孫驚鴻派人所滅,觀裏的道士除了那位清風老道士和他的徒弟之外無人幸免。”


    “那麽皇上是否是因為中了阿芙蓉之毒這件事,她若是矢口否認,你能拿她如何?”


    溫煮雨說道:


    “但這並不妨礙她會很好奇的想要見見我。”


    “另外,那一老一小兩牛鼻子在江湖中散布了師兄女兒的消息,師兄很生氣!”


    “我很擔心師兄弄死了他們,所以這兩天我去拜訪了一些江湖中人,散布了奚帷正在找他們的消息。”


    “如果他們聰明一點點,當會躲起來……但除了師兄之外,還有人希望這兩個牛鼻子死掉。”


    “就是麗貴妃?”


    “對!”


    “那你現在可有了那兩道士的消息?”


    “還沒有,但他們極有可能出現在周莊!”


    京都。


    昔日相府。


    已是深夜,但書房裏的燈依舊亮著。


    溫煮雨還沒有睡。


    他忽的連打了三個噴嚏,看了看坐在對麵的年承鳳,咧嘴一笑:


    “不知道那個狗曰的估計又在罵我。”


    年承鳳從一堆的舊日奏折中抬起了頭來,他抬手揉了揉太陽穴,臉色有些倦怠的看了看溫煮雨:


    “罵你的人,恐怕不少。”


    溫煮雨眉梢一揚,給年承鳳斟了一杯茶,“可念我的人也不少。”


    年承鳳接過茶盞,將身子靠在了椅子上,“念你的人確實不少,那些年,你周遊列國,可是留下了許多風流韻事。”


    溫煮雨捧著茶盞看向了窗外漆黑的夜,沉吟片刻,搖頭自嘲一笑:


    “那段歲月曾經以為極為風光,而今想來才發現了那是少不更事的荒唐。”


    年承鳳撇了撇嘴,“你不是說那叫多彩的人生麽?”


    “哎……”溫煮雨一聲歎息:


    “無論曾經多麽多彩,終究如那牆上的漆水一般,受不了歲月的風霜,最終留下的不過都是些斑駁罷了。”


    溫煮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收迴了視線,看向了年承鳳,又道:“古人雲人不風流枉少年……這話對,也不對。”


    “對的地方就在於少年時候的不羈,因為不羈故而無所顧慮,於是方能風流。”


    “但我說它不對之處,則在於曆經了那段歲月,走向成熟,再迴首的時候,方能發現那不僅僅是浪費最好的時光,還愧對於曾經那些為自己而綻放的姑娘……”


    “少年時候的她們,也是她們一生中如花一般美麗的季節,可惜……那時的我卻不懂得去珍惜,以為人從花中過片葉不沾衣這就是風流的最高境界,卻不知……雖未沾衣,卻撞落了花瓣無數……”


    “我倒是隻留下了腳印一串,她們卻為我流下了淚水兩行。”


    “不說這些了,那些曾經引以為榮之事,而今實令我羞愧於心。”


    年承鳳一直看著溫煮雨,忽然覺得這家夥似乎也老了。


    他的年歲已四十,但他的心,看來是真正的安穩了下來。


    果然知溫煮雨者,唯有花滿庭!


    他咧嘴一笑,沒有再和溫煮雨說那些傷心往事,而是問道:“宮裏……宮裏而今隻剩下了一個麗貴妃和六公主。”


    “這兩天,監察司的那個諫議大夫唐不舉,兩次上書,認為麗貴妃和六公主繼續住在後宮有些不妥。”


    “理由是……皇上已駕崩,新皇未立,麗貴妃作為先皇遺孀,就算是沒有為先皇陪葬,按理也應該以未亡人的身份去皇陵守陵……”


    “按照寧國律製,她至少應該守陵五年,但她卻一直沒有主動提起,而今依舊在後宮。”


    “如果攝政王真迎迴來了皇長子,皇長子登基為帝之後,這後宮肯定是會有新人進來的,那麽這位麗貴妃,她以什麽身份依舊呆在宮裏?”


    溫煮雨的神色變得認真起來。


    這件事他當然知道。


    甚至這件事在李辰安沒有離開京都之前他就和李辰安提起過。


    麗貴妃不是皇長子的母妃,卻是皇長子的長輩。


    如果皇長子登基為帝,麗貴妃的身份就很是尷尬。


    她沒可能是皇太後。


    那她是什麽呢?


    李辰安給他的迴答有些怪異。


    他說……後宮那麽大,難得有個喜歡鋤地的人去侍候那些花花草草。


    她既然依舊呆在後宮,想來有她呆在後宮的理由。


    就由著她吧。


    至於以後……以後等皇長子真的迴來,真的登基為帝之後,再由新皇和你們重新商議。


    溫煮雨認為這事不妥。


    無論是皇長子登基為帝,或者李辰安成為寧國新皇,麗貴妃在後宮都不妥!


    因為麗貴妃還有個兒子。


    他是寧國正統的三皇子殿下!


    按照溫煮雨的意見,既然三皇子而今已成年,當封王去其封地。


    麗貴妃作為三皇子的母親,她可隨其子一並去封地。


    如此,不僅僅是後宮不會留下任何問題,這皇位,也不會留下任何隱患。


    可李辰安並沒有接納他的這一意見。


    理由是三皇子既然在守陵,且讓他守上三年,這是他的孝道。


    “監察司唐不舉的諫言,是我讓監察司這麽做的。”


    溫煮雨這話一出,年承鳳頓時就明白了。


    “這……如果攝政王知道,會不會認為你擅作主張?”


    溫煮雨擺了擺手,“不管他如何認為,這件事都必須辦!”


    “再說,他此去蜀州接迴了皇長子再去吳國……那是一兩年之後的事了。”


    “可麗貴妃這事卻不能拖!”


    “拖個一兩年,弄不好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年承鳳沉吟片刻,俯過身子,低聲問道:“可若是這麽一逼……麗貴妃可有著賢妃之名,她還是燕府的人!”


    “我的意思是,如果弄得滿城皆知,老百姓恐怕會另眼看你。另外,燕府若是因此而惱怒,京都再生變故,那恐怕等不到攝政王接迴皇長子,這宮裏就變了天!”


    溫煮雨呷了一口茶,微微一笑:


    “所以我打算明兒個讓常公公帶個話給麗貴妃……我想去宮裏見見這位喜歡鋤地的賢妃。”


    年承鳳一怔,眉間微蹙,“她若是不見你呢?”


    “不會,她一定會見我!”


    “為啥?”


    “皇上在長樂宮煉丹需要的一味藥材,就是麗貴妃種在她那花園裏的。”


    “隻有兩畦地。”


    “那花盛開的時候很是漂亮,它的名字也很漂亮。”


    “它叫阿芙蓉……皇上並不是癡迷於道,而是上了那阿芙蓉的癮!”


    年承鳳猛的一驚,駭然的盯著溫煮雨:


    “你這話的意思是……而今寧國之局麵,她是罪魁禍首?”


    “不能斷定,但太一道的道士確實是從她的手裏取得那阿芙蓉的果實的。”


    年承鳳搖了搖頭:“太一道的道觀被長孫驚鴻派人所滅,觀裏的道士除了那位清風老道士和他的徒弟之外無人幸免。”


    “那麽皇上是否是因為中了阿芙蓉之毒這件事,她若是矢口否認,你能拿她如何?”


    溫煮雨說道:


    “但這並不妨礙她會很好奇的想要見見我。”


    “另外,那一老一小兩牛鼻子在江湖中散布了師兄女兒的消息,師兄很生氣!”


    “我很擔心師兄弄死了他們,所以這兩天我去拜訪了一些江湖中人,散布了奚帷正在找他們的消息。”


    “如果他們聰明一點點,當會躲起來……但除了師兄之外,還有人希望這兩個牛鼻子死掉。”


    “就是麗貴妃?”


    “對!”


    “那你現在可有了那兩道士的消息?”


    “還沒有,但他們極有可能出現在周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辰安寧楚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堵上西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堵上西樓並收藏李辰安寧楚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