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恩斯特的前世,非洲就有一個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全稱為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秘書處設在讚比亞的首都盧薩卡。
而東非主導建立的這個區域組織依舊稱為東南非共同市場的原因,和如今非洲大陸的政治版圖格局息息相關。
東非這個國家過於獨特,本身占據了小半個非洲的麵積,而且國土占據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
所以用東南非把東非外圍的這些國家涵蓋其中最合適。
不管東非共同市場,亦或者南非共同市場都達不到這個效果。
就拿東非共同市場來說,先不提東非本身就是萊茵帝國在國際社會的傳統稱唿方法,體現不出國際性,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而且,從當下的非洲地理來看,狹義上的非洲東部基本位於東非境內,也隻有印度洋的幾個殖民地島嶼,南非殖民地東部,北非東部稍微和東非沾點邊。
就比如埃及這個國家,他所處的位置可以稱之為“東北非”,在非洲大陸的東北角,所以把埃及歸納為非洲東部是比較牽強的。
而且,從埃及的文化,曆史和宗教屬性上,世界範圍也更喜歡把埃及歸納到北非這個大地理概念裏,當然,這裏的北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對應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個大概念,北非也可以看做沙漠或者阿拉伯教文化影響區域。
所以,為了能夠把東非周邊國家歸納到一個體係裏,目前隻有東南非共同市場這個概念最合適。
而事實上,前世的東南非共同市場就不僅局限於南非和東非國家,就比如利比亞這個典型的北非國家也是其成員國。
而在東非政府看來,東南非共同市場也隻是一個初步嚐試和過渡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未來,它完全有可能變成“非盟”,“非經合”等統合整個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強大國際組織。
而當前階段,整個非洲大陸上歐美的殖民勢力依舊比較強大,所以東非隻能先搞“東南非共同市場”試試水。
隨後,東非政府就該組織的框架和參與各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不過,爭議最多的還是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
雖然說西班牙的地位比這兩個國家更高,但是西屬幾內亞實在沒有太大價值和存在感,以至於西班牙政府都不太重視。
通過一個月的討論後,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才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經濟合作組織,至少放在20世紀初來看,這種經濟合作組織是具有進步性的。
該經濟組織的總部,毫無疑問放在東非首都萊茵市,而開發銀行和仲裁法院等一些功能性部門則設置在東非偏北的一些城市,方便成員國間的交通往來。
未來,隨著該組織的成長和影響力擴大,可能會將一些重要的功能向西北轉移。
……
在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會議召開的時候,世界範圍的經濟走勢,這個時候也出現了新的變動。
雖然,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因為一戰結束,整體世界局勢又重迴到以和平發展為主流。
而在正常情況下,經曆過一戰後,戰爭剛剛結束時,應該迎來一波戰後重建浪潮,從而刺激世界經濟的複蘇。
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所以一直到1922年初,世界經濟都處於蕭條之中,沒有好轉的跡象。
但是,現在疫情結束了,加上整體世界和平的局勢,以及歐洲戰後重建工作重新開展,而東非和美國也要消化一戰時的戰利品。
所以在1922年中期,東非半死不活的經濟終於看到了曙光,市場信心重新恢複,投資活動走出低潮,全國經濟再次展現活力,這讓東非政府鬆了一口氣。
不過,相對於東非,北美和西歐地區的經濟複蘇過程來的更加迅猛。
而造成東非經濟複蘇反應慢於歐美的原因,則在於這個時期,東非的經濟轉型已經開展,在短時間內自然難以做出成績。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1922年初,歐美各國的鋼鐵產業,不僅恢複到戰前水平,而且開始向著更高的產能發起了衝擊。
其中美國和德國的鋼鐵產量,在1921年末就已經重迴巔峰,到了1922年初更是突飛猛進。
美國是因為一戰中得到了更多世界市場,而德國則是因為戰後重建工作創造出了大量的市場需求。
而歐美的情況自然也被東非政府看在眼裏。
萊茵宮。
剛剛送走各國代表的弗裏德裏希皇儲,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其他方麵的工作,而關於當下的經濟形勢,也被恩斯特送到了弗裏德裏希皇儲的麵前。
恩斯特看著迅速成長,並且已經能夠挑起大梁的的兒子,內心十分欣慰:“弗裏德裏希,這幾個月你的表現很不錯,政務工作處理的整體上差強人意,所以我還要給你加加擔子,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這是近期的一份經濟領域報告,你先拿過去看看,然後再說一說你的觀點和意見。”
“是,父親!”弗裏德裏希從恩斯特手中接過一份稍微有些厚度的資料,坐在椅子上就翻閱了起來。
通過這些資料,弗裏德裏希的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這些數據雖然因為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太過準確,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而通過這些數據,再對比東非國內的經濟數據,可以反映出一點,那就是東非的經濟複蘇過程是比歐美國家慢上一些的。
過了良久,弗裏德裏希終於把所有資料看完,而恩斯特則坐在一邊耐心等待弗裏德裏希發言。
“父親,通過這些統計部門的材料,可以看出來,現在世界經濟整體上處於複蘇階段,自從戰爭結束到現在,長達將近兩年的經濟蕭條總算是觸底反彈。”
“不過,世界上不同地區因為各種因素的原因,經濟走勢可能也有些不同,就比如我國當下的經濟增速稍遜於美國或者西歐。”
“世界上甚至有部分地區,經濟陷入了不增反降的狀態,不過整體上影響不大。”
恩斯特問道:“那你怎麽看待東非當前經濟發展速度不及歐美地區,這個情況?”
弗裏德裏希胸有成竹的迴答:“雖然國內經濟發展預期,不及歐美各國,但我並不認為這完全是壞事。”
“因為我們東非現在正處在經濟轉型之中,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高端和新興產業的扶持上來,而這個過程是緩慢且難以出成績的。”
“就比如在過去兩年裏,我國的鋼鐵產業為了進行產業生產和調整,關停和淘汰了部分效率低下或者生產設備陳舊的企業。”
“同時,對鋼鐵產業發展,製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提高了鋼鐵產業的準入門檻,這就導致我國鋼鐵產量不增反降,更是在增速上不及美國和德國等重要鋼鐵生產大國。”
自從1910年以後,東非鋼鐵產業的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過去完全由東非政府壟斷,轉變為允許私人投資和建設鋼鐵企業。
不過,因為開放市場初期,東非國民普遍收入水平較低,民間資本薄弱的原因,這使得私人鋼鐵企業普遍以技術含量低,規模普遍比較小的小鋼鐵企業為主。
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些私人鋼鐵企業通過激烈的競爭和兼並,到1920年為止,已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鋼鐵生產企業,雖然依舊無法和東非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對比,但是和一些地方企業對比,絲毫不落下風。
而民營鋼鐵企業也是助推東非鋼鐵產量在一戰期間,迅速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他們當時普遍規模不大,但是奈何數量眾多,所以集中在一起,整體產量足以對東非全國鋼鐵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實際上,在一戰時期,東非的民營鋼鐵企業經過數年野蠻生長,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本,甚至接盤了一些經營狀況不善的地方鋼鐵產業企業。
等到一戰徹底結束時,東非鋼鐵產業國民占比已經達到接近六四開的水平。
這主要是因為那些東非大型鋼鐵國有企業,產能過於驚人,單個鋼鐵企業就能達到動輒十萬,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鋼鐵產能,這種大型鋼鐵生產企業,投入巨大,也隻有東非政府才有能力進行投資。
而到了五五規劃期間,東非鋼鐵領域發展受到政策影響,轉向高質量發展後,相關法律,措施的出台,提高鋼鐵產業企業門檻,推動落後產能淘汰。
這毫無疑問會壓製東非鋼鐵產業的短期發展,比如一些鋼鐵廠可能因為設備情況,經營狀況,相關措施等不利因素,而無法通過政府審核,所以停工停產,甚至可能直接倒閉。
這樣一來,整體的鋼鐵產能自然不會出現大幅度增加,反而在前期出現大幅度下降情況。
弗裏德裏希就針對這一點說道:“就目前國際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全世界鋼鐵產能在這幾年,處在一個爆發期。”
“歐洲各國鋼鐵生產恢複,帝國和美國等國家鋼鐵產能在一戰期間的野蠻生長,甚至許多落後國家和地區在一戰期間,也投資建設了不少鋼鐵生產企業。”
“所以這些年全世界的鋼鐵產量和戰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但是這種增長同樣也是不健康的。”
“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國際鋼鐵價格持續下降,部分鋼鐵企業甚至虧本運作,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但是,除了我們東非以外,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鋼鐵生產企業,依舊因為市場慣性或者其他因素,而毫無顧忌的擴大產能,這就容易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生產的越多,鋼鐵價格越低,最終甚至會引發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鋼鐵企業大量倒閉。”
“尤其是一些落後國家和地區,出於政治,國防等方麵考慮,無限製擴大鋼鐵生產,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可能受到反噬也更加嚴重。”
落後國家和地區的鋼鐵生產企業,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麵,肯定不如東非這種工業國,但是他們出於國家發展的需要,又不得不支持鋼鐵產業的發展,這就很容易造成空有產能,但是總體生產效率低下,且產品質量無法同國際市場競爭的局麵。
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適得其反,當然,對於這一點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畢竟鋼鐵企業發展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
像東非這些工業國,鋼鐵產業發展也是這麽走過來的,當初,東非的鋼鐵產業和現在落後國家和地區鋼鐵產業麵臨的問題沒有太大區別。
而東非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閉關鎖國,自產自銷,通過閉關鎖國,保護本國市場,避免了當時孱弱的東非鋼鐵產業被國外鋼鐵巨頭們扼殺在搖籃裏。
而自產自銷,是建立在保護本國市場這個基礎上的,除此外,東非上個世紀大規模推行基礎設施建設,也創造了大量市場需求,從而對本國鋼鐵產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東非可以使用這些辦法,不代表其他國家就能辦的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如今世界上的落後國家和地區,甚至連自主發展的權利都沒有。
就比如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能否大力發展鋼鐵產業,完全是倫敦一句話的事,印度人沒有決定本國產業發展的自主權利。
所以,對於部分國家來說,他們想要發展本國工業,那前提是能夠獨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東非雖然是由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但是從殖民地時代開始,就一直都是獨立自主的,東非的殖民時代,根本就沒有宗主國存在,而是萊茵皇室,也就是當時黑興根王室推行的殖民活動,而萊茵皇室又一直把東非作為發展的大本營。
弗裏德裏希說道:“所以在如今世界鋼鐵產業盲目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東非進行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確實在短期內壓製了產量的增加,但是長遠來看,更加有利於本國鋼鐵產業的發展。”
一旦東非的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完成,到那時,生產效率更高,綜合成本更低,產品質量更優的東非鋼鐵產業才更有競爭力,同時對抗市場風險和經濟危機的能力也更強。
不過,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時間,尤其是東非五五規劃相對於其他五年計劃,受到疫情影響而被推遲的情況下,估計鋼鐵產業徹底升級轉型完畢,要等到1924年以後。
而在這中間的一段時間裏,歐美各國的鋼鐵產能應該依舊會處在大規模上升狀態,反映在其他工業生產領域,同樣是這個道理。
所以弗裏德裏希總結道:“我們既然知道自己所走的道理是正確的,就更應該堅定不移的去執行,對於一些流言蜚語,等時間一到自然不攻而破,而且情況始終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東非經濟複蘇雖然速度慢於西歐和北美,但是也要高於世界其他地區,這意味著一些小問題不會影響到全國大局的發展。”
而東非主導建立的這個區域組織依舊稱為東南非共同市場的原因,和如今非洲大陸的政治版圖格局息息相關。
東非這個國家過於獨特,本身占據了小半個非洲的麵積,而且國土占據非洲東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
所以用東南非把東非外圍的這些國家涵蓋其中最合適。
不管東非共同市場,亦或者南非共同市場都達不到這個效果。
就拿東非共同市場來說,先不提東非本身就是萊茵帝國在國際社會的傳統稱唿方法,體現不出國際性,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而且,從當下的非洲地理來看,狹義上的非洲東部基本位於東非境內,也隻有印度洋的幾個殖民地島嶼,南非殖民地東部,北非東部稍微和東非沾點邊。
就比如埃及這個國家,他所處的位置可以稱之為“東北非”,在非洲大陸的東北角,所以把埃及歸納為非洲東部是比較牽強的。
而且,從埃及的文化,曆史和宗教屬性上,世界範圍也更喜歡把埃及歸納到北非這個大地理概念裏,當然,這裏的北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北部的非洲,對應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這個大概念,北非也可以看做沙漠或者阿拉伯教文化影響區域。
所以,為了能夠把東非周邊國家歸納到一個體係裏,目前隻有東南非共同市場這個概念最合適。
而事實上,前世的東南非共同市場就不僅局限於南非和東非國家,就比如利比亞這個典型的北非國家也是其成員國。
而在東非政府看來,東南非共同市場也隻是一個初步嚐試和過渡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未來,它完全有可能變成“非盟”,“非經合”等統合整個非洲大部分地區的強大國際組織。
而當前階段,整個非洲大陸上歐美的殖民勢力依舊比較強大,所以東非隻能先搞“東南非共同市場”試試水。
隨後,東非政府就該組織的框架和參與各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不過,爭議最多的還是意大利和比利時兩國。
雖然說西班牙的地位比這兩個國家更高,但是西屬幾內亞實在沒有太大價值和存在感,以至於西班牙政府都不太重視。
通過一個月的討論後,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才正式成立,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經濟合作組織,至少放在20世紀初來看,這種經濟合作組織是具有進步性的。
該經濟組織的總部,毫無疑問放在東非首都萊茵市,而開發銀行和仲裁法院等一些功能性部門則設置在東非偏北的一些城市,方便成員國間的交通往來。
未來,隨著該組織的成長和影響力擴大,可能會將一些重要的功能向西北轉移。
……
在東南非共同市場組織會議召開的時候,世界範圍的經濟走勢,這個時候也出現了新的變動。
雖然,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因為一戰結束,整體世界局勢又重迴到以和平發展為主流。
而在正常情況下,經曆過一戰後,戰爭剛剛結束時,應該迎來一波戰後重建浪潮,從而刺激世界經濟的複蘇。
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所以一直到1922年初,世界經濟都處於蕭條之中,沒有好轉的跡象。
但是,現在疫情結束了,加上整體世界和平的局勢,以及歐洲戰後重建工作重新開展,而東非和美國也要消化一戰時的戰利品。
所以在1922年中期,東非半死不活的經濟終於看到了曙光,市場信心重新恢複,投資活動走出低潮,全國經濟再次展現活力,這讓東非政府鬆了一口氣。
不過,相對於東非,北美和西歐地區的經濟複蘇過程來的更加迅猛。
而造成東非經濟複蘇反應慢於歐美的原因,則在於這個時期,東非的經濟轉型已經開展,在短時間內自然難以做出成績。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1922年初,歐美各國的鋼鐵產業,不僅恢複到戰前水平,而且開始向著更高的產能發起了衝擊。
其中美國和德國的鋼鐵產量,在1921年末就已經重迴巔峰,到了1922年初更是突飛猛進。
美國是因為一戰中得到了更多世界市場,而德國則是因為戰後重建工作創造出了大量的市場需求。
而歐美的情況自然也被東非政府看在眼裏。
萊茵宮。
剛剛送走各國代表的弗裏德裏希皇儲,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其他方麵的工作,而關於當下的經濟形勢,也被恩斯特送到了弗裏德裏希皇儲的麵前。
恩斯特看著迅速成長,並且已經能夠挑起大梁的的兒子,內心十分欣慰:“弗裏德裏希,這幾個月你的表現很不錯,政務工作處理的整體上差強人意,所以我還要給你加加擔子,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這是近期的一份經濟領域報告,你先拿過去看看,然後再說一說你的觀點和意見。”
“是,父親!”弗裏德裏希從恩斯特手中接過一份稍微有些厚度的資料,坐在椅子上就翻閱了起來。
通過這些資料,弗裏德裏希的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
這些數據雖然因為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所以不可能太過準確,但是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而通過這些數據,再對比東非國內的經濟數據,可以反映出一點,那就是東非的經濟複蘇過程是比歐美國家慢上一些的。
過了良久,弗裏德裏希終於把所有資料看完,而恩斯特則坐在一邊耐心等待弗裏德裏希發言。
“父親,通過這些統計部門的材料,可以看出來,現在世界經濟整體上處於複蘇階段,自從戰爭結束到現在,長達將近兩年的經濟蕭條總算是觸底反彈。”
“不過,世界上不同地區因為各種因素的原因,經濟走勢可能也有些不同,就比如我國當下的經濟增速稍遜於美國或者西歐。”
“世界上甚至有部分地區,經濟陷入了不增反降的狀態,不過整體上影響不大。”
恩斯特問道:“那你怎麽看待東非當前經濟發展速度不及歐美地區,這個情況?”
弗裏德裏希胸有成竹的迴答:“雖然國內經濟發展預期,不及歐美各國,但我並不認為這完全是壞事。”
“因為我們東非現在正處在經濟轉型之中,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高端和新興產業的扶持上來,而這個過程是緩慢且難以出成績的。”
“就比如在過去兩年裏,我國的鋼鐵產業為了進行產業生產和調整,關停和淘汰了部分效率低下或者生產設備陳舊的企業。”
“同時,對鋼鐵產業發展,製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提高了鋼鐵產業的準入門檻,這就導致我國鋼鐵產量不增反降,更是在增速上不及美國和德國等重要鋼鐵生產大國。”
自從1910年以後,東非鋼鐵產業的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過去完全由東非政府壟斷,轉變為允許私人投資和建設鋼鐵企業。
不過,因為開放市場初期,東非國民普遍收入水平較低,民間資本薄弱的原因,這使得私人鋼鐵企業普遍以技術含量低,規模普遍比較小的小鋼鐵企業為主。
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些私人鋼鐵企業通過激烈的競爭和兼並,到1920年為止,已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鋼鐵生產企業,雖然依舊無法和東非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對比,但是和一些地方企業對比,絲毫不落下風。
而民營鋼鐵企業也是助推東非鋼鐵產量在一戰期間,迅速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他們當時普遍規模不大,但是奈何數量眾多,所以集中在一起,整體產量足以對東非全國鋼鐵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實際上,在一戰時期,東非的民營鋼鐵企業經過數年野蠻生長,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本,甚至接盤了一些經營狀況不善的地方鋼鐵產業企業。
等到一戰徹底結束時,東非鋼鐵產業國民占比已經達到接近六四開的水平。
這主要是因為那些東非大型鋼鐵國有企業,產能過於驚人,單個鋼鐵企業就能達到動輒十萬,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鋼鐵產能,這種大型鋼鐵生產企業,投入巨大,也隻有東非政府才有能力進行投資。
而到了五五規劃期間,東非鋼鐵領域發展受到政策影響,轉向高質量發展後,相關法律,措施的出台,提高鋼鐵產業企業門檻,推動落後產能淘汰。
這毫無疑問會壓製東非鋼鐵產業的短期發展,比如一些鋼鐵廠可能因為設備情況,經營狀況,相關措施等不利因素,而無法通過政府審核,所以停工停產,甚至可能直接倒閉。
這樣一來,整體的鋼鐵產能自然不會出現大幅度增加,反而在前期出現大幅度下降情況。
弗裏德裏希就針對這一點說道:“就目前國際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全世界鋼鐵產能在這幾年,處在一個爆發期。”
“歐洲各國鋼鐵生產恢複,帝國和美國等國家鋼鐵產能在一戰期間的野蠻生長,甚至許多落後國家和地區在一戰期間,也投資建設了不少鋼鐵生產企業。”
“所以這些年全世界的鋼鐵產量和戰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但是這種增長同樣也是不健康的。”
“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國際鋼鐵價格持續下降,部分鋼鐵企業甚至虧本運作,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但是,除了我們東非以外,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鋼鐵生產企業,依舊因為市場慣性或者其他因素,而毫無顧忌的擴大產能,這就容易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生產的越多,鋼鐵價格越低,最終甚至會引發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鋼鐵企業大量倒閉。”
“尤其是一些落後國家和地區,出於政治,國防等方麵考慮,無限製擴大鋼鐵生產,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可能受到反噬也更加嚴重。”
落後國家和地區的鋼鐵生產企業,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麵,肯定不如東非這種工業國,但是他們出於國家發展的需要,又不得不支持鋼鐵產業的發展,這就很容易造成空有產能,但是總體生產效率低下,且產品質量無法同國際市場競爭的局麵。
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適得其反,當然,對於這一點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畢竟鋼鐵企業發展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
像東非這些工業國,鋼鐵產業發展也是這麽走過來的,當初,東非的鋼鐵產業和現在落後國家和地區鋼鐵產業麵臨的問題沒有太大區別。
而東非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閉關鎖國,自產自銷,通過閉關鎖國,保護本國市場,避免了當時孱弱的東非鋼鐵產業被國外鋼鐵巨頭們扼殺在搖籃裏。
而自產自銷,是建立在保護本國市場這個基礎上的,除此外,東非上個世紀大規模推行基礎設施建設,也創造了大量市場需求,從而對本國鋼鐵產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東非可以使用這些辦法,不代表其他國家就能辦的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如今世界上的落後國家和地區,甚至連自主發展的權利都沒有。
就比如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能否大力發展鋼鐵產業,完全是倫敦一句話的事,印度人沒有決定本國產業發展的自主權利。
所以,對於部分國家來說,他們想要發展本國工業,那前提是能夠獨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東非雖然是由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但是從殖民地時代開始,就一直都是獨立自主的,東非的殖民時代,根本就沒有宗主國存在,而是萊茵皇室,也就是當時黑興根王室推行的殖民活動,而萊茵皇室又一直把東非作為發展的大本營。
弗裏德裏希說道:“所以在如今世界鋼鐵產業盲目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東非進行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確實在短期內壓製了產量的增加,但是長遠來看,更加有利於本國鋼鐵產業的發展。”
一旦東非的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完成,到那時,生產效率更高,綜合成本更低,產品質量更優的東非鋼鐵產業才更有競爭力,同時對抗市場風險和經濟危機的能力也更強。
不過,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時間,尤其是東非五五規劃相對於其他五年計劃,受到疫情影響而被推遲的情況下,估計鋼鐵產業徹底升級轉型完畢,要等到1924年以後。
而在這中間的一段時間裏,歐美各國的鋼鐵產能應該依舊會處在大規模上升狀態,反映在其他工業生產領域,同樣是這個道理。
所以弗裏德裏希總結道:“我們既然知道自己所走的道理是正確的,就更應該堅定不移的去執行,對於一些流言蜚語,等時間一到自然不攻而破,而且情況始終在可控範圍之內,現在東非經濟複蘇雖然速度慢於西歐和北美,但是也要高於世界其他地區,這意味著一些小問題不會影響到全國大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