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市。


    英國想搗鼓國際聯盟這件事,在全世界都不是什麽秘密,隻不過一戰中英國的表現遠不及前世作為戰勝國耀眼,所以很多國家都處在觀望狀態。


    就比如說和德國關係較好的國家,在此前他們對於是否加入國際聯盟顯然要考慮到德國,畢竟明麵上看來,德國之前和英國是敵對關係,加入國際聯盟是否會得罪德國,或者對本國利益造成什麽負麵影響。


    而現在,英、法、德、奧國都表態後,國際聯盟的組建顯然要提上日程,進度大大加快。


    恩斯特看著歐洲的報紙,最近整個歐洲的輿論風向出現了重大變化,他問道:“歐洲民眾對於國際聯盟能在心理上接受麽?”


    之所以如此說,還是因為一戰的原因,一戰時英、法、德、奧,這四個國家可是分屬兩大陣營的生死仇敵,雙方付出了上千萬的犧牲,現在突然握手言和,怎麽看都有些滑稽。


    負責對外情報工作的莫林迴複道:“陛下,就目前歐洲的輿論來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都在有意識的重整歐洲的共識。”


    “相較於國仇家恨,顯然一戰對歐洲的傷害,也確實容易引發歐洲民眾的反思,所以對於建立國際聯盟這種用於交流和解決糾紛的平台,在歐洲內部也是有很大市場的。”


    歐洲民眾對於一戰這種幾乎將整個歐洲卷入慘烈戰爭的“悲劇”,事後自然會進行反思。


    相對於複仇,很顯然和平才是民心所向,畢竟歐洲的底層民眾可不想再經過一次世界大戰。


    “這個所謂的國際聯盟,實際上更應該稱為歐洲聯盟,是歐洲四國之間的無奈的妥協,而且卻是有益於協調歐洲的國際關係和事務。”


    “世界大戰前,沒有這種溝通的平台,這也是導致世界大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莫林的這番話不無道理,在一戰前歐洲主要大國基本上是各玩各的,沒有暢通的聯絡渠道,這樣就很容易使得一些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就比如導火索塞爾維亞,當初如果各國間有一個情報交流平台,說不定就能避免衝突的進一步擴大。


    恩斯特問道:“那你們認為,英國和德國能放下恩怨,推動這個國際聯盟的組建,他們的目的僅僅是如此麽?這對於我們又有什麽影響?”


    弗裏德裏希皇儲說道:“能讓兩個敵人放下仇恨,轉向合作,除非是為了應對其他的敵人,基於這一點,再結合當下德國和俄國的衝突,我認為這是歐洲應對外部競爭和威脅的一次嚐試。”


    “德國現在的主要精力是對付俄國人,而英國則麵臨著全球霸權的衰落問題,尤其是對美國和我們,這恐怕才是兩國合作的基礎。”


    “當然,我並不看好歐洲的這種合作,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繁多且複雜,各個心懷鬼胎,國際聯盟就算能組建,也不可能解決這些矛盾。”


    在弗裏德裏希看來,英德兩國的想法很好,但是他們真的能不受挑撥,從而精誠合作麽?隻能說難度非常大。


    財政部長羅根斯也說道:“歐洲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而工業事實上是衰落的,如今東非和美國的工業已經事實上超過了整個歐洲。”


    “工業能力的下滑,以至於歐洲想再像本世紀以前,在全世界輕鬆的攻城掠地,已經不可能實現。”


    “這種情況下,無法向外擴張,做大蛋糕,反而可能因為歐洲之外地區的崛起,市場進一步萎縮,歐洲各國就更不可能團結。”


    “反而為了歐洲內部市場,競爭會持續加劇,最終再次引發各國間的矛盾,不排除再一次爆發世界大戰,更準確說歐洲大戰的可能性。”


    一戰事實上就是歐洲大戰,,隻不過因為美國,奧斯曼等域外國家的參與,所以勉強稱得上世界大戰,而事實上除了中東以外,主戰場基本在歐洲範圍之內。


    對於其他人的看法,恩斯特也表示認同:“歐洲想要團結,肯定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次英德兩國主推國際聯盟,實際上都不應該算是團結,而是求同存異,英國默認德國向東歐,甚至中東的擴張。”


    “而德國支持英國和我們這些國家打擂台,兩者僅僅是現階段不需要發生衝突,各有各的小算盤。”


    “就比如英國,即便支持德國向東歐和中東擴張,但這是建立在對抗俄國工黨的前提下的,而且這也會涉及到我們在中東的利益。”


    “而德國和英國合作的前提,自然是英國同樣麵對我們和美國的壓力,由此可見,現在的國際關係確實一團亂麻。”


    多了東非這個國家,確實讓世界的走向變得更加模糊不堪,很多國家連站隊問題,都有可能陷入困難選擇症。


    前世,世界各國隻需要在英美兩個國家裏下注,英國贏得了一戰的勝利,德法兩個國家半死不活,而美國在歐洲之外強勢崛起。


    現在,歐洲問題就很難搞明白,一個英國和德國,就能讓歐洲其他國家不知所措,而歐洲之外,還有東非和美國兩個巨無霸。


    這在一定程度也是一種多極化,但是,這種多極化的國際格局是無序的,也是最危險的,尤其是小國,弱國,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因為走錯棋而被教訓。


    恩斯特說道:“不過,這也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現在英德兩國達成共識,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國際聯盟的成立進入倒計時,我們是否應該加入其中?”


    國際聯盟顯然不僅僅局限於歐洲各國的國際組織,屆時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國家都會加入進去,所以東非是否有必要加入國聯就成了一個需要東非政府考慮的問題。


    而關於這個問題,東非的官員們也各有看法。


    國防部長普裏皮亞特說道:“陛下,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就目前帝國的發展和計劃來說,我們有著自己的節奏,誰知道這個國際聯盟的成立,是否對成員國會提出什麽限製條件。”


    “英國人提出這個國際組織,肯定是為了維護其在全世界的利益為出發點,而這明顯和我們的世界擴張政策有衝突。”


    現階段,東非和美國的對外政策變得越來越積極,畢竟隨著兩國國力的提升,以及工業的高速發展,對於市場和原材料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這可能也是英國政府為什麽能放下成見和恩怨,與德國合作的原因。


    作為世界霸主,英國手中始終把持著全世界最多的地盤和市場,而東非和美國這種體量的工業國家,想要對外擴張,毫無疑問會對英國造成威脅。


    這就像之前,德國對英國的挑戰一樣,結果是英國整體上還是實現了對德國的壓製,可麵對東非和美國這兩個更難纏的對手,英國就完全力不從心了。


    英國能把德國的出海通道堵死,但是這招對東非和美國完全沒用。


    克裏斯蒂亞諾也支持普裏皮亞特的說法:“不錯,英國和德國的目的,就是利用這個國際聯盟,從而限製歐洲之外國家的發展。”


    “到時候,在國聯上歐洲肯定會在對外問題上團結一致,從而推動不利於我們和美國的一些方案實施,如果加入這個國際聯盟,那我們反而會因此受到掣肘。”


    這種考慮完全站得住腳,甚至恩斯特結合前世曆史經驗,歐洲就是這麽幹的,美國就因為受到了英法刁難,所以拒絕加入國際聯盟。


    而且美國一直都盛行孤立主義,加入國聯和孤立主義這個美國長時間執行的國策有一定的衝突。


    當然,這也和國聯是一個非強力的國際組織,加入國聯實際意義不大有關。


    有反對,自然也有支持,東非外交部長弗裏爾就說道:“對於是否加入國聯,我的意見是應該加入其中,這有利於我們借助這個平台,加強和其他國家的聯絡,尤其是非列強國家。”


    “因為曆史原因,這些國家長期受到歐洲列強的影響和控製,畢竟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就是近現代世界文明的中心。”


    “因為大航海時代的掀起,歐洲各國在世界範圍建立起了廣泛的影響力,現在國聯的出現,如果能操作好,這無疑是一個我們和其他國家交流聯絡的平台。”


    “這也符合目前帝國在外交領域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基本國情,當然,前提是國際聯盟並不會對東非形成過度的幹預。”


    “但事實,國聯隻是一個非強力國際組織,即便歐洲各國有意壓製,實際上我們也可以不予理睬,最壞的情況下,大不了退出,對我們也沒有太大影響。”


    這一點在前世同樣可以找到參照,就比如後來蘇聯加入國聯,就是抱著這種想法,從而加深蘇聯的國際影響力,雖然後來蘇聯又被開除了。


    但這也正說明蘇聯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而20世紀初的國際社會一般來說就是歐洲。


    東非自然也有想要獲得“國際認同”的人存在,這就和東非國內有些人,一心想打入德意誌圈子一樣。


    而實際情況卻是,東非在國際社會上的受待見程度隻能說一般,甚至作為一個自詡德意誌國家,德國和奧地利對東非的態度也在戰後發生了轉變。


    國家之間隻有利益,在一戰前德奧兩國民眾對於東非一直都不待見,而政府層麵,因為有求於東非,所以關係還是不錯的。


    但是隨著東非工業化,以及一戰前後的各種利益糾紛,德奧兩國在政府層麵對東非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納為東非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所必須克服的問題,別說東非,就是美國和德國這兩個相對於東非曆史“悠久”的國家,也長期被“國際社會”各種排擠和貶低。


    德國是“蠻子”,美國是“暴發戶”,而東非更是“野蠻和暴發戶”的集合體,當然,東非還不是最“慘”的,東非後麵還有日本,俄國等一眾國家。


    先富從各個方麵壓製和貶低後富和未富,這是人性和利益上不可能避免的問題。


    相對於東非這種正兒八經的“後富”國家,甚至美國,德國和俄國都屬於“先富”行列,隻不過俄國因為工黨的原因,已經自動被世界各國歸納為“敵人”這個行列,而對於敵人,毫無疑問,各種惡劣的戰術都會使用在俄國身上。


    畢竟東非這種後發國家能富裕起來,那自然有國家就要利益受損,東非工業發展,也就代表著其他工業國利益的受損。


    雖然目前東非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但是正如“國際社會”所言,東非確實是暴發戶,東非的財富還沒有轉變為影響力和地位,徹底被所謂國際社會接納。


    這就像過去歐洲的舊貴族看不起新晉貴族一樣,當然,如果連貴族都不是,那隻有被新舊貴族一起看不起的份,連被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目前國際輿論對東非負麵宣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褒獎”,這正是因為東非工業和國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所必然會遇到的問題,黑紅也是紅,很多弱國和貧國連這種機會都沒有。


    在總結了雙方的意見後,恩斯特說道:“對於國際聯盟這個組織,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就目前而言,東非對於國際社會來說,確實是一個後發國家,而後發國家就注定還要麵臨諸多考驗,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改變國際形象,輿論等軟實力上的劣勢。”


    “這一切還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隻要我們做的多,足夠努力,終究可以不斷取得進步,而世界其他國家也終究會習慣東非作為一個世界大國,這種不能改變的事實。”


    “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在外交,文化交流,對外貿易,國際組織和活動等方麵的建設,不斷提升和扭轉東非在世界的形象和影響力,打破傳統歐美列強對世界輿論的操縱,提升東非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


    “基於這個要求,對於國際聯盟,我的態度是可以先加入,至於後續影響,我們可以先選擇觀望。”


    “反正國際聯盟不可能對我國的國策產生太多實際的影響,這也一定程度上能夠破解某些對帝國不懷好意國家的陰謀,從而在國際社會上孤立帝國。”


    在東非的軍事實力還有影響力,遠遠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東非加入國聯,這反而有益於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就比如被其他國家針對,當然,如果美國不選擇加入國聯,那就更好了。


    當然,東非雖然有意加入國聯,那也隻是暫時觀望,如果和東非分歧太大,那東非也不介意像前世德國和日本一樣主動退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非洲創業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惡的呃呃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惡的呃呃呃並收藏非洲創業實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