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園子裏種著幾棵鬆樹,每年都有鬆毛蟲到這些鬆樹上做巢,鬆葉幾乎被它們吃光了。為了保護我的鬆樹,每年冬季我都要用長叉去毀掉它們的巢,最後搞得我筋疲力盡。
不是我太小氣太無情,而是它們太放肆了。如果我不把它們趕走,它們會越來越過分,而我就再也聽不到長滿茂盛針葉的鬆樹在風中的小聲交談了。不過,我突然對這些小家夥產生了興趣,我想讓它們把自己一生的傳奇故事告訴我,不管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我了解了所有的事情為止。而我保證在這段時間內不打擾它們,放任它們在我的鬆樹上生活。
過了沒多久,在離我家大門不遠的地方,就擁有了三十多隻鬆毛蟲的巢穴。每天看著這些鬆毛蟲,我想要了解它們的願望變得更加迫切。這種鬆毛蟲也被稱做“列隊蟲”,因為它們不管何時何地,都排著整齊的隊伍。
下麵我要講講關於它的故事了: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卵。假如我們在八月的上半個月察看鬆樹的枝端,就會看到暗綠的鬆葉中一個個白色的小圓柱。這裏的每一個小圓柱都是鬆毛蟲產下的一簇卵。小圓柱的形狀像小型手電筒,它們藏在鬆針根部,大的約有一英寸長,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英寸寬。它們看起來像絲織品,白裏透紅;上麵還有層層重疊的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這鱗片像天鵝絨般柔軟,一層層地覆蓋在小筒上,就像屋頂一樣保護著筒裏的卵,防止露水從這個屋頂滲進去。這些柔軟的絨毛是鬆毛蟲母親為了孩子們從自己身上取下來,一點點地鋪上去的。它用自己的毛為孩子們做了件溫暖的外衣。
如果把這些像鱗片一樣的絨毛刮掉,你就可以看到下麵的卵了,它們像一顆顆白色琺琅質的小珠。每個圓柱裏大概有三百顆卵,它們都是屬於同一個母親的。這真是個大家庭!這些卵排列得很漂亮,像一顆玉蜀黍的穗。
不過,最吸引我的,不是那美麗的白色琺琅質的小珠,而是那種呈規則幾何圖形的排列方法。這真是太讓人吃驚了!一個小小的鬆毛蟲母親,竟然懂得這麽了不起的幾何知識。我們越接近大自然,就越相信大自然裏的一切都是有一定規律的。花瓣的曲線為什麽如此規則?甲蟲的鞘翅上為什麽有著精美對稱的花紋?不論龐然大物,還是微小的生命,都有著完美的安排,這難道隻是巧合?我認為不是的。我始終認為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美”的主宰者在主宰著這個美麗的世界。我也唯有這樣解釋了。
鬆蛾的卵會在九月孵化。那時,你隻要把鱗片掀起一些,就會看見裏麵有許多黑色的小頭。它們正在努力啃咬、推著自己的蓋子,然後緩慢地爬到小筒上麵。它們的身體是淡黃色的,黑色的腦袋是身體的兩倍。
它們爬出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啃食托住自己巢穴的針葉,吃光這些針葉後,它們會落到附近的針葉上。所以,常常會出現三四個小蟲恰巧落在一起的情況,這時它們會自動排成一個小隊。這就是未來鬆毛蟲大軍的雛形。如果你去逗它們,它們會擺動著腦袋和前半身,快樂地和你打招唿。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巢穴附近做一個帳篷,這帳篷是一個用薄綢做成的、由幾片葉子支撐的小球。這個帳篷的作用,是讓它們在每天最熱的時候躲在裏麵休息,下午涼快一些的時候再出來找吃的。
你看,鬆毛蟲剛從卵裏孵化出來還不到一個小時,就已經會做很多事情了:吃針葉、排隊以及搭帳篷等等,好像這些在它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學會了一樣。
二十四小時後,帳篷已經像一個榛仁那麽大了;兩個星期後,就像蘋果一樣大了。但這個帳篷隻是一個臨時居所。冬天來臨的時候,它們會搭建一個更大更結實的帳篷。它們邊搭邊吃著帳篷內的針葉。這就意味著,它們的帳篷同時解決了吃和住的兩個問題。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它們不用專門跑到帳篷外麵找吃的了。因為它們還很小,如果貿然地跑出帳篷,是很容易遇到危險的。
當它們吃光了支撐帳篷的樹葉,就會全家搬到一個新的地方。在這樣的輾轉遷徙中,它們有時候竟然可以爬到鬆樹的頂端。
在這段時間裏,鬆毛蟲換了另一件衣服:它們的背上長出六塊紅色的小圓斑,圓斑被紅色和緋紅色的毛包圍著,紅斑中間還有金色的小斑。它們的身體兩邊和腹部的毛都是白色的。
十一月份的時候,它們開始在鬆樹高處或樹枝頂端搭建冬季帳篷。帳篷周圍的鬆葉都被絲織的網罩了起來,樹葉與絲混合的建築材料可以增加建築物的堅固性。這個帳篷的形狀像一個蛋,體積有半加侖那麽大。巢的中間是一根很粗的乳白色絲帶,還夾雜著碧綠的鬆葉;頂部有許多圓孔,這是巢的門。帳外的鬆葉頂端有張絲線結成的網,下麵是鬆毛蟲們用來曬太陽的陽台。它們經常疊在一起曬太陽。上麵的絲線網可以減弱陽光的照射強度,使它們不被曬傷。
鬆毛蟲的巢並不是一個幹淨的地方,這裏麵堆滿了雜物的碎屑、鬆毛蟲們蛻下的皮以及其他垃圾,真可謂“敗絮其中”了。
鬆毛蟲整夜都在巢裏休息,早上十點會出來在陽台上聚集,堆在太陽底下一起打盹,它們就這樣度過自己的一天。它們會經常搖擺,來表達它們的快樂。到傍晚六七點鍾的時候,這些瞌睡蟲都醒了過來,開始陸續迴到自己的家裏。
它們邊走邊吐絲,所以它們的巢會越變越大,越來越堅固。它們會在吐絲時摻雜一些鬆葉,這樣可以使巢更加堅固。每晚它們都會用兩個小時來做這項工作。這時,它們已經不管夏天怎樣了,馬上到來的冬天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毛蟲都在緊張而快樂地忙碌著,它們好像在說:“當鬆樹在寒風中搖擺著落滿霜的枝丫時,我們將互相擁抱著睡在這溫暖的巢裏,這是多麽幸福的事啊!讓我們充滿希望,為未來的幸福一起努力工作吧!”
可愛的鬆毛蟲們,我們人類也和你們一樣,為了未來的寧靜和舒適而不停地勞動著。你們為你們的冬眠而工作,我們為我們最後的安息而工作。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它們都從巢裏爬出來,爬到巢下麵的針葉上吃晚飯。它們都穿著紅色外衣,堆在綠色的針葉上,把樹枝都壓彎了,這是多麽美麗的畫麵啊!它們悠閑地咬著鬆葉,寬寬的黑色額頭在我的燈籠下發著光。它們每天要吃到深夜才會離去,爬迴巢裏後,它們還要再工作一會兒。當最後一批鬆毛蟲爬進巢穴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一兩點鍾了。
鬆毛蟲一般隻吃三種鬆葉。拿其他常綠樹葉子給它們吃,它們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這沒有什麽可奇怪的,鬆毛蟲的胃和人的胃有相似之處。
鬆毛蟲們在鬆樹上走來走去的時候,一邊吐絲,一邊織絲帶,它們迴去的時候就沿著絲帶指引的路。有時候它們錯找了其他鬆毛蟲的絲帶,就走入一個陌生的巢穴裏。但不用擔心,巢穴的主人並不會驅趕這位客人,而是平靜得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大家都習慣了。睡覺的時候,它們也會像兄弟一樣睡在一起,沒有任何生疏。住在一起的主人和客人,都會像以前一樣在特定的時間裏工作,讓它們的巢更大更結實。由於經常發生這種意外的事情,所以那些經常收留“外來人員”的巢比其他巢大很多。所有的鬆毛蟲都竭盡全力地吐著絲,使巢更大更結實,無論那是不是自己的巢。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樣才擴大了它們的勞動成果。如果每個鬆毛蟲都隻建造自己的巢,寧死也不為別人工作,會有什麽樣的結果呢?我敢保證,肯定造不出這樣一個又大又結實的巢。所以每一條小小的鬆毛蟲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共同建造了一個屬於大家的堡壘,一個又厚又暖和的大棉袋。每條鬆毛蟲在為自己工作的同時,也在為別人工作。多麽幸福的鬆毛蟲啊!它們沒有私有財產和一切鬥爭的意識。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有一隻羊被人從船上扔進了海裏,其餘的羊也跟著跳下海去。“羊有這樣一種天性,無論它們做什麽、到哪裏去,永遠都跟隨著第一隻羊。所以,亞裏士多德曾批評羊是世界上最愚蠢、最荒唐的動物。”講故事的人是這樣說的。
事實上,鬆毛蟲也具有這種天性,甚至比羊還要強烈。第一隻到哪裏去,其餘的都會排隊跟在後麵,中間沒有一點空隙。它們總是單行前進,並且保證後一隻的須觸到前一隻的尾部,不管為首的那隻怎樣移動,後麵的那隻都會照它的樣子做。第一隻毛蟲邊走邊吐出一根絲,第二隻毛蟲就會沿著這根絲前進,並且將自己吐出的絲加在第一條絲上,後麵的毛蟲同樣會這樣做。所以在隊伍走過以後,就會出現一條很寬的絲帶在太陽下閃著耀眼的光彩。這真是一種奢侈的築路方式。我們人類築路的時候,將碎石撒在路上,然後用非常重的蒸汽滾筒將它們壓平,雖然壓出的路既粗糙又堅硬,但卻是最簡單的。而鬆毛蟲用柔軟的絲帶所築的路,雖然又軟又滑,但花費也是巨大的。
這種奢侈有意義嗎?為什麽它們不能像其他昆蟲一樣簡樸地度過一生呢?我為它們總結了兩條理由:
第一,鬆毛蟲覓食的時間是晚上,而且需要經過蜿蜒曲折的道路,如果它們不用絲帶做路標,就很難找到迴家的路了。我覺得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理由。有時候,白天它們也會排隊出行,可能要走三十米左右的距離。它們不是去尋找食物,而是去旅行或者去尋找它們未來的住所。因為它們變成蛾子之前,還要度過一個蟄伏期。在這樣的長途跋涉中,絲帶這樣的路標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毛蟲在樹上找食物的時候,有時是集體活動,有時是單獨行動,但隻要有絲帶做路標,它們就可以整整齊齊地迴到巢裏。尤其是單獨行動的時候,到了大家集合的時間,隻要沿著絲帶的路徑,就可以從各處匆匆迴到大隊伍裏來。所以這條絲帶不隻是一條路,更是使集體中的各個成員保持行動一致的繩索。
無論隊伍長短,每個隊伍中總有一隻領頭的鬆毛蟲。它能成為領袖完全是隨機的,沒有誰來指定,也沒有公眾推選。因為毛蟲隊伍裏發生的每一次變故都會使隊伍重新排列。例如,隊伍在前進過程中突然被打亂了,那麽重新排好隊後,領袖可能變成了另一隻毛蟲。雖然每位“領袖”都是暫時的、隨機的,但是它一旦成為領袖,就會承擔起一個領袖應盡的職責。當其他鬆毛蟲都緊緊地跟在它後麵前進的時候,這位領袖會在調整隊伍的時候擺動自己的上身,好像在做運動,又好像在自我調整。畢竟,由平民到首領,是個不小的進步!它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隻負責跟在別人後麵。現在它需要在自己前進的同時,不停地探頭尋找路線。我看著它那又黑又亮的小腦袋,實在想象不出它到底在想什麽。我隻能根據它的舉動,作一些簡單猜測。我覺得它的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幫助它尋找絲帶的延伸方向。
鬆毛蟲的隊伍有長有短,我見過最長的隊伍大約有十二三米,包括兩百多隻鬆毛蟲,它們排成極漂亮的波紋形曲線;最短的隊伍隻有兩隻鬆毛蟲,但它們仍遵守規則,一隻跟在另一隻的後麵。
有一次,我決定和我養在鬆樹上的鬆毛蟲開個玩笑。我要用它們的絲帶鋪一條路,讓它們沿著我設想的路線走。因為它們隻會盲目地跟隨別人,那麽如果有一條路是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圓圈,它們會不會在這條路上不停地繞圈呢?
一個偶然的發現,使我完成了這個計劃。在我的院內有幾個用來栽種棕樹的大花盆,花盆的周長約有一米。鬆毛蟲們平時總喜歡爬到盆口的邊沿,而那邊沿正好是一個現成的圓圈。
有一天,我看到很大一群毛蟲爬上了花盆,慢慢地爬到盆沿上。然後,這一隊毛蟲全部爬上了盆沿,並前進著。我期待這個隊伍最後能形成一個封閉的環。也就是說,毛蟲領袖在盆沿上繞行一圈後迴到它出發的地方。一刻鍾後,它們實現了我的願望:盆沿被前進的毛蟲隊伍圍住了。第二步,要把繼續爬上盆沿的鬆毛蟲趕走,否則它們會告訴盆沿上的同伴走錯了路線,破壞我的計劃。如果不讓它們爬上盆沿,就要用刷子把絲帶刷去,這就相當於切斷了它們的路徑。這樣,地上的毛蟲上不去,盆沿上的毛蟲也下不來。這一切都準備好後,我們就可以仔細觀察有趣的事情了:
一群鬆毛蟲在盆沿上不停地繞圈,它們中間已經沒有真正的領袖了。這個圓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誰都可以是領袖,誰又都不是領袖,但它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
絲織的軌道漸漸變寬了,因為每條鬆毛蟲都不斷地把自己的絲鋪上去。除了這圓周路以外,沒有其他的岔路了,看樣子它們會這樣不停地轉下去,直到累死。
舊派的學者都喜歡引用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頭驢被放置在兩捆幹草之間,最後它卻餓死了。這是因為它不知應該先吃哪一捆。”現實中的驢是不會這樣笨的,它在不舍得放棄其中一捆的時候,會把兩捆都吃掉。我的毛蟲能不能聰明地離開這條死路呢?我認為它們一定會的。我自我安慰道:“這隊伍也就不停地走一兩個小時。過了一定的時間,鬆毛蟲肯定會發現自己的這個錯誤,走出這個騙人的可怕圈子,找到下來的路。”
但事實上,我那美好的想法並沒有實現,我高估了鬆毛蟲。如果說這些鬆毛蟲會不顧饑餓、不顧自己,始終不迴巢,隻要沒有物體阻擋它們,它們就會一直在那裏打轉,那麽它們真是傻得令人難以相信了。但是,它們就是這樣傻。
鬆毛蟲已經連續走了幾個小時。到了傍晚,隊伍放慢了前進的速度,它們已經走累了。到了吃飯的時候,其他鬆毛蟲都出來吃鬆葉了,可是盆沿上的鬆毛蟲還在繼續走著、繼續吐著絲。它們肯定以為馬上就能到達目的地和同伴們一起吃飯了。但這些不幸的家夥已經成了自己吐的絲的奴隸了,它們無法擺脫它,它們總以為馬上就到目的地了,但事實上還差得遠呢!十點半的時候,我去睡覺了。我認為夜裏它們會清醒一點。但是第二天早上,它們還像昨天那樣排著隊,因為夜裏太冷了,它們停止了前進,全部蜷著身子取暖。當氣溫升高時,它們又開始繞著圈子前進了。
第三天和第二天的情況一樣。這天晚上特別冷,它們又被凍了一夜。不過我發現它們在花盆沿分成了兩隊,誰都不願意再排隊。它們依偎在一起,可能這樣會更暖和一點。現在它們已經分成兩隊了,按說每一隊都有一位自己的領袖,不用再跟隨別人,可以自己尋找出路了。我真為它們高興,我想它們很快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怕的圈子了。但我又錯了。在這兩支隊伍相遇以後,又合並為一個完整的圓圈,繼續不停地繞圈子,完全沒有意識到錯過了一個逃生的機會。
之後的夜晚還是很冷。這些鬆毛蟲又擠到了一起,有一些鬆毛蟲被擠出了絲織路,第二天它們醒來,發現自己在路線外邊,就跟著路線外邊的一位領袖走了,這位領袖正在爬向花盆中間。這次離開道路的冒險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他的鬆毛蟲依然在繞圈子。
來到花盆中間的鬆毛蟲們發現那兒沒有食物,於是又沿著絲帶的指示迴到了隊伍裏,這次冒險失敗了。如果它們選擇的冒險之路是花盆外邊,情況就和現在完全相反了。
這樣過了一天,又過了一天。第六天很暖和。我看到幾位勇敢的領袖,它們實在熱得受不了了,所以用後腳站在花盆外邊的沿上,做出向空中跳出去的樣子。後來,它們之中的一位決定去冒險,它從花盆上溜了下來,但是還沒到一半,它的勇氣就不見了,又重新迴到了花盆上。這時盆沿上的鬆毛蟲隊伍已經從某處斷開了。也正是因為出現了這個唯一的領袖,它們才有了生路。兩天後——實驗的第八天,它們開辟了新的道路,從花盆上爬下來了。在太陽落下之前,最後一隻鬆毛蟲也迴到了盆腳下的巢裏。
我算了一下,它們一共爬了四十八個小時,沿著圓圈爬過的路程超過250公裏。而且隻有在非常寒冷的夜裏,它們才會打亂隊伍的順序,離開以前的路線,順利迴到家裏。有些人總說動物是有理解能力的,但我實在無法從鬆毛蟲身上看到這個優點。不過,它們最後還是迴到了家裏,這證明它們還是有點兒頭腦的。
不是我太小氣太無情,而是它們太放肆了。如果我不把它們趕走,它們會越來越過分,而我就再也聽不到長滿茂盛針葉的鬆樹在風中的小聲交談了。不過,我突然對這些小家夥產生了興趣,我想讓它們把自己一生的傳奇故事告訴我,不管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我了解了所有的事情為止。而我保證在這段時間內不打擾它們,放任它們在我的鬆樹上生活。
過了沒多久,在離我家大門不遠的地方,就擁有了三十多隻鬆毛蟲的巢穴。每天看著這些鬆毛蟲,我想要了解它們的願望變得更加迫切。這種鬆毛蟲也被稱做“列隊蟲”,因為它們不管何時何地,都排著整齊的隊伍。
下麵我要講講關於它的故事了: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卵。假如我們在八月的上半個月察看鬆樹的枝端,就會看到暗綠的鬆葉中一個個白色的小圓柱。這裏的每一個小圓柱都是鬆毛蟲產下的一簇卵。小圓柱的形狀像小型手電筒,它們藏在鬆針根部,大的約有一英寸長,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英寸寬。它們看起來像絲織品,白裏透紅;上麵還有層層重疊的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這鱗片像天鵝絨般柔軟,一層層地覆蓋在小筒上,就像屋頂一樣保護著筒裏的卵,防止露水從這個屋頂滲進去。這些柔軟的絨毛是鬆毛蟲母親為了孩子們從自己身上取下來,一點點地鋪上去的。它用自己的毛為孩子們做了件溫暖的外衣。
如果把這些像鱗片一樣的絨毛刮掉,你就可以看到下麵的卵了,它們像一顆顆白色琺琅質的小珠。每個圓柱裏大概有三百顆卵,它們都是屬於同一個母親的。這真是個大家庭!這些卵排列得很漂亮,像一顆玉蜀黍的穗。
不過,最吸引我的,不是那美麗的白色琺琅質的小珠,而是那種呈規則幾何圖形的排列方法。這真是太讓人吃驚了!一個小小的鬆毛蟲母親,竟然懂得這麽了不起的幾何知識。我們越接近大自然,就越相信大自然裏的一切都是有一定規律的。花瓣的曲線為什麽如此規則?甲蟲的鞘翅上為什麽有著精美對稱的花紋?不論龐然大物,還是微小的生命,都有著完美的安排,這難道隻是巧合?我認為不是的。我始終認為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美”的主宰者在主宰著這個美麗的世界。我也唯有這樣解釋了。
鬆蛾的卵會在九月孵化。那時,你隻要把鱗片掀起一些,就會看見裏麵有許多黑色的小頭。它們正在努力啃咬、推著自己的蓋子,然後緩慢地爬到小筒上麵。它們的身體是淡黃色的,黑色的腦袋是身體的兩倍。
它們爬出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啃食托住自己巢穴的針葉,吃光這些針葉後,它們會落到附近的針葉上。所以,常常會出現三四個小蟲恰巧落在一起的情況,這時它們會自動排成一個小隊。這就是未來鬆毛蟲大軍的雛形。如果你去逗它們,它們會擺動著腦袋和前半身,快樂地和你打招唿。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巢穴附近做一個帳篷,這帳篷是一個用薄綢做成的、由幾片葉子支撐的小球。這個帳篷的作用,是讓它們在每天最熱的時候躲在裏麵休息,下午涼快一些的時候再出來找吃的。
你看,鬆毛蟲剛從卵裏孵化出來還不到一個小時,就已經會做很多事情了:吃針葉、排隊以及搭帳篷等等,好像這些在它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學會了一樣。
二十四小時後,帳篷已經像一個榛仁那麽大了;兩個星期後,就像蘋果一樣大了。但這個帳篷隻是一個臨時居所。冬天來臨的時候,它們會搭建一個更大更結實的帳篷。它們邊搭邊吃著帳篷內的針葉。這就意味著,它們的帳篷同時解決了吃和住的兩個問題。這的確是個不錯的辦法,它們不用專門跑到帳篷外麵找吃的了。因為它們還很小,如果貿然地跑出帳篷,是很容易遇到危險的。
當它們吃光了支撐帳篷的樹葉,就會全家搬到一個新的地方。在這樣的輾轉遷徙中,它們有時候竟然可以爬到鬆樹的頂端。
在這段時間裏,鬆毛蟲換了另一件衣服:它們的背上長出六塊紅色的小圓斑,圓斑被紅色和緋紅色的毛包圍著,紅斑中間還有金色的小斑。它們的身體兩邊和腹部的毛都是白色的。
十一月份的時候,它們開始在鬆樹高處或樹枝頂端搭建冬季帳篷。帳篷周圍的鬆葉都被絲織的網罩了起來,樹葉與絲混合的建築材料可以增加建築物的堅固性。這個帳篷的形狀像一個蛋,體積有半加侖那麽大。巢的中間是一根很粗的乳白色絲帶,還夾雜著碧綠的鬆葉;頂部有許多圓孔,這是巢的門。帳外的鬆葉頂端有張絲線結成的網,下麵是鬆毛蟲們用來曬太陽的陽台。它們經常疊在一起曬太陽。上麵的絲線網可以減弱陽光的照射強度,使它們不被曬傷。
鬆毛蟲的巢並不是一個幹淨的地方,這裏麵堆滿了雜物的碎屑、鬆毛蟲們蛻下的皮以及其他垃圾,真可謂“敗絮其中”了。
鬆毛蟲整夜都在巢裏休息,早上十點會出來在陽台上聚集,堆在太陽底下一起打盹,它們就這樣度過自己的一天。它們會經常搖擺,來表達它們的快樂。到傍晚六七點鍾的時候,這些瞌睡蟲都醒了過來,開始陸續迴到自己的家裏。
它們邊走邊吐絲,所以它們的巢會越變越大,越來越堅固。它們會在吐絲時摻雜一些鬆葉,這樣可以使巢更加堅固。每晚它們都會用兩個小時來做這項工作。這時,它們已經不管夏天怎樣了,馬上到來的冬天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毛蟲都在緊張而快樂地忙碌著,它們好像在說:“當鬆樹在寒風中搖擺著落滿霜的枝丫時,我們將互相擁抱著睡在這溫暖的巢裏,這是多麽幸福的事啊!讓我們充滿希望,為未來的幸福一起努力工作吧!”
可愛的鬆毛蟲們,我們人類也和你們一樣,為了未來的寧靜和舒適而不停地勞動著。你們為你們的冬眠而工作,我們為我們最後的安息而工作。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它們都從巢裏爬出來,爬到巢下麵的針葉上吃晚飯。它們都穿著紅色外衣,堆在綠色的針葉上,把樹枝都壓彎了,這是多麽美麗的畫麵啊!它們悠閑地咬著鬆葉,寬寬的黑色額頭在我的燈籠下發著光。它們每天要吃到深夜才會離去,爬迴巢裏後,它們還要再工作一會兒。當最後一批鬆毛蟲爬進巢穴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一兩點鍾了。
鬆毛蟲一般隻吃三種鬆葉。拿其他常綠樹葉子給它們吃,它們連碰都不願意碰一下。這沒有什麽可奇怪的,鬆毛蟲的胃和人的胃有相似之處。
鬆毛蟲們在鬆樹上走來走去的時候,一邊吐絲,一邊織絲帶,它們迴去的時候就沿著絲帶指引的路。有時候它們錯找了其他鬆毛蟲的絲帶,就走入一個陌生的巢穴裏。但不用擔心,巢穴的主人並不會驅趕這位客人,而是平靜得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大家都習慣了。睡覺的時候,它們也會像兄弟一樣睡在一起,沒有任何生疏。住在一起的主人和客人,都會像以前一樣在特定的時間裏工作,讓它們的巢更大更結實。由於經常發生這種意外的事情,所以那些經常收留“外來人員”的巢比其他巢大很多。所有的鬆毛蟲都竭盡全力地吐著絲,使巢更大更結實,無論那是不是自己的巢。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樣才擴大了它們的勞動成果。如果每個鬆毛蟲都隻建造自己的巢,寧死也不為別人工作,會有什麽樣的結果呢?我敢保證,肯定造不出這樣一個又大又結實的巢。所以每一條小小的鬆毛蟲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共同建造了一個屬於大家的堡壘,一個又厚又暖和的大棉袋。每條鬆毛蟲在為自己工作的同時,也在為別人工作。多麽幸福的鬆毛蟲啊!它們沒有私有財產和一切鬥爭的意識。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有一隻羊被人從船上扔進了海裏,其餘的羊也跟著跳下海去。“羊有這樣一種天性,無論它們做什麽、到哪裏去,永遠都跟隨著第一隻羊。所以,亞裏士多德曾批評羊是世界上最愚蠢、最荒唐的動物。”講故事的人是這樣說的。
事實上,鬆毛蟲也具有這種天性,甚至比羊還要強烈。第一隻到哪裏去,其餘的都會排隊跟在後麵,中間沒有一點空隙。它們總是單行前進,並且保證後一隻的須觸到前一隻的尾部,不管為首的那隻怎樣移動,後麵的那隻都會照它的樣子做。第一隻毛蟲邊走邊吐出一根絲,第二隻毛蟲就會沿著這根絲前進,並且將自己吐出的絲加在第一條絲上,後麵的毛蟲同樣會這樣做。所以在隊伍走過以後,就會出現一條很寬的絲帶在太陽下閃著耀眼的光彩。這真是一種奢侈的築路方式。我們人類築路的時候,將碎石撒在路上,然後用非常重的蒸汽滾筒將它們壓平,雖然壓出的路既粗糙又堅硬,但卻是最簡單的。而鬆毛蟲用柔軟的絲帶所築的路,雖然又軟又滑,但花費也是巨大的。
這種奢侈有意義嗎?為什麽它們不能像其他昆蟲一樣簡樸地度過一生呢?我為它們總結了兩條理由:
第一,鬆毛蟲覓食的時間是晚上,而且需要經過蜿蜒曲折的道路,如果它們不用絲帶做路標,就很難找到迴家的路了。我覺得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理由。有時候,白天它們也會排隊出行,可能要走三十米左右的距離。它們不是去尋找食物,而是去旅行或者去尋找它們未來的住所。因為它們變成蛾子之前,還要度過一個蟄伏期。在這樣的長途跋涉中,絲帶這樣的路標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毛蟲在樹上找食物的時候,有時是集體活動,有時是單獨行動,但隻要有絲帶做路標,它們就可以整整齊齊地迴到巢裏。尤其是單獨行動的時候,到了大家集合的時間,隻要沿著絲帶的路徑,就可以從各處匆匆迴到大隊伍裏來。所以這條絲帶不隻是一條路,更是使集體中的各個成員保持行動一致的繩索。
無論隊伍長短,每個隊伍中總有一隻領頭的鬆毛蟲。它能成為領袖完全是隨機的,沒有誰來指定,也沒有公眾推選。因為毛蟲隊伍裏發生的每一次變故都會使隊伍重新排列。例如,隊伍在前進過程中突然被打亂了,那麽重新排好隊後,領袖可能變成了另一隻毛蟲。雖然每位“領袖”都是暫時的、隨機的,但是它一旦成為領袖,就會承擔起一個領袖應盡的職責。當其他鬆毛蟲都緊緊地跟在它後麵前進的時候,這位領袖會在調整隊伍的時候擺動自己的上身,好像在做運動,又好像在自我調整。畢竟,由平民到首領,是個不小的進步!它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隻負責跟在別人後麵。現在它需要在自己前進的同時,不停地探頭尋找路線。我看著它那又黑又亮的小腦袋,實在想象不出它到底在想什麽。我隻能根據它的舉動,作一些簡單猜測。我覺得它的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幫助它尋找絲帶的延伸方向。
鬆毛蟲的隊伍有長有短,我見過最長的隊伍大約有十二三米,包括兩百多隻鬆毛蟲,它們排成極漂亮的波紋形曲線;最短的隊伍隻有兩隻鬆毛蟲,但它們仍遵守規則,一隻跟在另一隻的後麵。
有一次,我決定和我養在鬆樹上的鬆毛蟲開個玩笑。我要用它們的絲帶鋪一條路,讓它們沿著我設想的路線走。因為它們隻會盲目地跟隨別人,那麽如果有一條路是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圓圈,它們會不會在這條路上不停地繞圈呢?
一個偶然的發現,使我完成了這個計劃。在我的院內有幾個用來栽種棕樹的大花盆,花盆的周長約有一米。鬆毛蟲們平時總喜歡爬到盆口的邊沿,而那邊沿正好是一個現成的圓圈。
有一天,我看到很大一群毛蟲爬上了花盆,慢慢地爬到盆沿上。然後,這一隊毛蟲全部爬上了盆沿,並前進著。我期待這個隊伍最後能形成一個封閉的環。也就是說,毛蟲領袖在盆沿上繞行一圈後迴到它出發的地方。一刻鍾後,它們實現了我的願望:盆沿被前進的毛蟲隊伍圍住了。第二步,要把繼續爬上盆沿的鬆毛蟲趕走,否則它們會告訴盆沿上的同伴走錯了路線,破壞我的計劃。如果不讓它們爬上盆沿,就要用刷子把絲帶刷去,這就相當於切斷了它們的路徑。這樣,地上的毛蟲上不去,盆沿上的毛蟲也下不來。這一切都準備好後,我們就可以仔細觀察有趣的事情了:
一群鬆毛蟲在盆沿上不停地繞圈,它們中間已經沒有真正的領袖了。這個圓圈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誰都可以是領袖,誰又都不是領袖,但它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
絲織的軌道漸漸變寬了,因為每條鬆毛蟲都不斷地把自己的絲鋪上去。除了這圓周路以外,沒有其他的岔路了,看樣子它們會這樣不停地轉下去,直到累死。
舊派的學者都喜歡引用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頭驢被放置在兩捆幹草之間,最後它卻餓死了。這是因為它不知應該先吃哪一捆。”現實中的驢是不會這樣笨的,它在不舍得放棄其中一捆的時候,會把兩捆都吃掉。我的毛蟲能不能聰明地離開這條死路呢?我認為它們一定會的。我自我安慰道:“這隊伍也就不停地走一兩個小時。過了一定的時間,鬆毛蟲肯定會發現自己的這個錯誤,走出這個騙人的可怕圈子,找到下來的路。”
但事實上,我那美好的想法並沒有實現,我高估了鬆毛蟲。如果說這些鬆毛蟲會不顧饑餓、不顧自己,始終不迴巢,隻要沒有物體阻擋它們,它們就會一直在那裏打轉,那麽它們真是傻得令人難以相信了。但是,它們就是這樣傻。
鬆毛蟲已經連續走了幾個小時。到了傍晚,隊伍放慢了前進的速度,它們已經走累了。到了吃飯的時候,其他鬆毛蟲都出來吃鬆葉了,可是盆沿上的鬆毛蟲還在繼續走著、繼續吐著絲。它們肯定以為馬上就能到達目的地和同伴們一起吃飯了。但這些不幸的家夥已經成了自己吐的絲的奴隸了,它們無法擺脫它,它們總以為馬上就到目的地了,但事實上還差得遠呢!十點半的時候,我去睡覺了。我認為夜裏它們會清醒一點。但是第二天早上,它們還像昨天那樣排著隊,因為夜裏太冷了,它們停止了前進,全部蜷著身子取暖。當氣溫升高時,它們又開始繞著圈子前進了。
第三天和第二天的情況一樣。這天晚上特別冷,它們又被凍了一夜。不過我發現它們在花盆沿分成了兩隊,誰都不願意再排隊。它們依偎在一起,可能這樣會更暖和一點。現在它們已經分成兩隊了,按說每一隊都有一位自己的領袖,不用再跟隨別人,可以自己尋找出路了。我真為它們高興,我想它們很快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怕的圈子了。但我又錯了。在這兩支隊伍相遇以後,又合並為一個完整的圓圈,繼續不停地繞圈子,完全沒有意識到錯過了一個逃生的機會。
之後的夜晚還是很冷。這些鬆毛蟲又擠到了一起,有一些鬆毛蟲被擠出了絲織路,第二天它們醒來,發現自己在路線外邊,就跟著路線外邊的一位領袖走了,這位領袖正在爬向花盆中間。這次離開道路的冒險家一共有七位,而其他的鬆毛蟲依然在繞圈子。
來到花盆中間的鬆毛蟲們發現那兒沒有食物,於是又沿著絲帶的指示迴到了隊伍裏,這次冒險失敗了。如果它們選擇的冒險之路是花盆外邊,情況就和現在完全相反了。
這樣過了一天,又過了一天。第六天很暖和。我看到幾位勇敢的領袖,它們實在熱得受不了了,所以用後腳站在花盆外邊的沿上,做出向空中跳出去的樣子。後來,它們之中的一位決定去冒險,它從花盆上溜了下來,但是還沒到一半,它的勇氣就不見了,又重新迴到了花盆上。這時盆沿上的鬆毛蟲隊伍已經從某處斷開了。也正是因為出現了這個唯一的領袖,它們才有了生路。兩天後——實驗的第八天,它們開辟了新的道路,從花盆上爬下來了。在太陽落下之前,最後一隻鬆毛蟲也迴到了盆腳下的巢裏。
我算了一下,它們一共爬了四十八個小時,沿著圓圈爬過的路程超過250公裏。而且隻有在非常寒冷的夜裏,它們才會打亂隊伍的順序,離開以前的路線,順利迴到家裏。有些人總說動物是有理解能力的,但我實在無法從鬆毛蟲身上看到這個優點。不過,它們最後還是迴到了家裏,這證明它們還是有點兒頭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