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夜長夢多,李雲很快就帶著一什民兵押著匪徒俘虜前往縣衙。一路上經過一些村子,村民們看到威武的“李家村民團”,和被繩子串在一起押往縣裏的匪徒,紛紛前來圍觀,對身材高大的李雲都是敬佩不已。一路來到縣衙,早有人稟告縣令。縣令陳廣親自出門迎接。
陳廣看到李雲少年英雄的模樣,欣賞不已。對自己命令辦民團的成效,也是暗暗得意。他命人收押了這些匪徒俘虜,對李雲慰勉有加,李雲也表現出謙恭崇敬的姿態。陳廣更加滿意,親書“保境安民”錦旗授予“李家村民團”表示嘉獎,而且賞賜白銀三十兩以作激勵。他在全縣發布告表彰李雲和“李家村民團”,還任命李雲為青陽鎮各村民團的總團長,各村民團的調度和訓練都受李雲指揮。李雲雖推辭不就,但看縣令陳廣堅持,也就帶著委任狀領命拜謝迴村。縣令的布告傳遍全縣,李雲和李家村民團的名聲是傳出去了。
李雲帶隊迴村,眾人聽了縣令的獎勵,齊聲歡唿。村長也很支持李雲,既然李雲被任命為青陽鎮民團總團長,就把村公所的兩間房子讓出來作為臨時民團總部,縣令的委任狀也掛在牆上顯眼的位置。李雲命人將“保境安民”錦旗掛在旗杆上,和“李家村民團”的團旗並列,旗幟高高飄揚,更顯氣勢。
李雲又和眾人討論了今後民團的發展和組織架構,周平周禹兄弟和聶風也參加進來。李雲讓李青擔任副總團長,協助自己抓訓練;周氏兄弟任參軍,負責文牘和調度;李根任後勤官,負責後勤供應和後備支援隊;聶風擔任團直屬隊隊長,將來自建一隊,負責保衛和偵察情報。李家村民團團長由李虎擔任,又提拔李亮為副團長,各什長和伍長都進行相應的調整。村裏又把其他四十五歲以下的青壯年統一組成支援隊,主要為後勤服務,也統一配備長槍。
在商定了基本方略以後,李雲又命李青和李根帶領一什民兵到各村去請村長和民團團長,約定二月初一到李家村議事。青陽鎮總計有大小二十五個村,各村也都有民團,規模都小於李家村民團,從十幾人到三十幾人不等,訓練水平也不一。
二月初一這天,各村的村長和民團團長來到李家村民團總部。各村的人雖然也聽說了李家村民團取得了大勝,但對李雲擔任總團長,還是內心不以為然。李雲把眾人的表情看在眼裏,也不多說,就首先請各村的村長和團長到打穀場觀看李家村民團演練。不得不說,事實勝於雄辯,效果非常好,李家村民團的威勢徹底把各村的人震撼了。隻見李家村民團的民兵們全副武裝,統一著裝,成五列縱隊昂首挺胸從眾人麵前走過,動作整體劃一,腳步鏗鏘有力,威武之師的氣勢撲麵而來,讓眾人有種麵對鐵血雄師之感!後麵的槍法演練和刀法演練,一招一式均透著殺氣,撼人心弦!戰陣演練更是讓大家大開眼界,麵對這樣的戰陣,眾人想到,自己的民團碰上肯定不堪一擊,隻有挨宰的份!
看完演練,眾人迴到民團總部。激動的心情稍稍平複,他們看李雲的眼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也不是看毛頭小子的眼光,而是充滿了敬畏之情。李雲看大家已經心服口服,就開口說道:“歡迎各位村長和團長到來!我李雲在各位麵前是小輩,現在縣令讓我擔任青陽鎮民團總團長,我雖然惶恐推辭,但既然縣令大人把重任交給我,也想為保衛家鄉盡自己一份力,所以還請各位長輩多多支持!”各村的頭頭們們現在都表現出服從的樣子,其中一個最具威望的大村村長說:“總團長,你訓練的民團我們服了!我們全力支持!我們都會把民團交給你訓練和指揮,你看我們下一步怎麽辦?”
李雲看著眾人,嚴肅地說道:“各位村長、團長,我們成立民團的目的就是組織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現在的形勢並不樂觀,我們南麵的江州因為災害和匪患已經民不聊生,特別是有一支悍匪盤踞在青川縣惡虎嶺,離我們也隻有一百多裏,前段時間被我們擊敗的就是他們,現在應該還有八九百人。官兵現在自保不暇,還沒有能力去剿滅他們。土匪肯定不滿足於呆在山上,他們肯定會出來搶劫。如果這股土匪來南陽郡搶劫,我們青陽鎮是首當其衝,能依靠的隻能是我們自己。”
“小股土匪我們一個村也許能夠應對,但是如果是大股土匪,尤其是悍匪,單靠一個村民團的力量就不夠了,到時候必然會出現財產甚至人員損失。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才能打敗土匪,保衛我們自己的家園。”
眾人聽了李雲的分析,更加感覺到聯合的必要,紛紛讓李雲拿注意。李雲看到大家意見一致,就說:“我有個設想,請大家提意見。我們全鎮民團的人數大約是五百人,這樣就不能簡單地合在一起,要重新編排組合,發揮出我們最大的力量。”
“我們參照軍隊的編製,全部民團編成兩營,按照每營兩隊、每隊五什、每什兩伍的編製規模,兩營共三百人,剩下兩百人分為三個總團部直屬隊,一隊為精銳突擊隊,選擇精壯,負責突擊;一隊為弓箭隊,選擇箭術高的人,主要負責遠射壓製;一隊為偵察隊,選擇個人能力強又機靈的人,負責偵察和搜集情報。為便於訓練和指揮,第一營以李家村為核心,由南麵的村民團組成;第二營以王家村為核心,由北麵的村民團組成。”眾人聽了覺得有理,全部同意。
李雲又說:“鳥無頭不飛,人無頭不行,我們要建立好我們的領導指揮體係。我打算設立總團部,設總團長1名,副總團長2名,參軍1名,總後勤官1名,後勤官若幹名。各營、隊、什、伍均按照編製設立。”
眾人聽了覺得有理,全部同意。根據各人的特長,李雲又重新進行了整個指揮體係的人員調整。李雲提出的指揮人員名單兼顧了各方利益,大家都同意按照李雲的方案進行編製。現在青陽鎮的民團編製如下:
總團長:李雲,最高指揮官;
副總團長:李青,負責日常訓練;王猛(北部王家村民團團長),負責北部日常訓練;
參軍:周平、周禹
總後勤官:李根,負責協調各村後勤支援;
後勤官:由各村村長擔任,由總後勤官統一調度;
團直屬突擊隊:隊長李虎;
團直屬弓箭隊:隊長薛仁(善射);
團直屬偵察隊:隊長聶風;
第一營:營長李青(兼),下轄兩隊;
第二營:營長王猛(兼),下轄兩隊。
編製完成以後,又根據民團的特點調整訓練方式。采取分散訓練和集中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團直屬隊集中在李家村進行訓練,各營平時按隊分散訓練,每五天營集中訓練一次,每十天全團集中訓練一次,檢驗訓練成果,進行多營配合戰陣和戰法的訓練。
軍紀、訓練內容、訓練獎勵完全采用李家村民團的模式,軍紀嚴明,訓練內容包括體能訓練、武藝訓練、戰陣訓練,初期由李家村民團派出人員進行指導。
糧食和軍械供應由團總部統一安排,著裝統一,武器配備統一。
建立聯防機製,各村設立烽火台,有土匪襲擾就點火報警,根據煙霧的大小判定規模,出動相應的兵力。
十天以後,整個民團整編完成,在李家村進行了第一次集中,舉行了青陽鎮民團成立儀式。李雲請來了縣令等縣裏官吏和青陽鎮的鎮長等人參加儀式,村民組織了鑼鼓隊敲鑼打鼓地營造氣氛,一時間名聲大噪。縣令來了以後居然發現當世大師王陽在此暫住,更是執禮甚恭,對李雲的支持力度更大了,還專門撥出一批軍械和物資支援。各村來的人看到縣令對李雲這般看重,更覺李雲前途無量,李雲的威望無形中更高了,軍令暢通無阻。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李雲忙的是腳不沾地,但他依舊堅持練功。在繁重的工作中,他的功力也在緩慢地提升著,逐步向練氣巔峰邁進。他逐漸協調各方理順關係,整個民團已經有效運行。他也走遍每一個村子,觀察地形變化,查看訓練情況,每一個民兵他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還會指點他們訓練,大家都很喜歡他。李虎、李青、聶風、王猛幾個本身就武功好,在李雲的指點下,武功更是突飛猛進。
李雲很重視軍官的培養。他請人每天給民團的民兵上一個時辰的文化課,教民兵們讀書認字,很多人因為會寫自己的名字而激動地熱淚盈眶。李雲還組織各營長、隊長、什長、伍長輪流集中整訓,學習兵法和帶兵之道。在李雲的教導下,各級軍官都掌握了一定的兵法知識,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軍事素養,這使得整個民團的訓練和配合更加順暢了。
在農忙的時節,李雲雖然減少了訓練時間,但也組織民兵們給有困難的人家幫助栽種,民團在村民中的名聲越來越好!
六月初,農忙結束,李雲組織了一次集中整訓。五百人的民團,“青陽鎮民團”的大旗高高飄揚,各營隊旗幟鮮明,民兵們全副武裝列隊進行了隊列行進演練,氣衝霄漢。分隊進行了防守、進攻等多種戰陣戰法的演練,訓練有素。
看著民兵們精神抖擻,技藝嫻熟,配合默契,李雲知道,民團基本成軍,隻要經過戰火的磨練,就是一支沙場勁旅!
陳廣看到李雲少年英雄的模樣,欣賞不已。對自己命令辦民團的成效,也是暗暗得意。他命人收押了這些匪徒俘虜,對李雲慰勉有加,李雲也表現出謙恭崇敬的姿態。陳廣更加滿意,親書“保境安民”錦旗授予“李家村民團”表示嘉獎,而且賞賜白銀三十兩以作激勵。他在全縣發布告表彰李雲和“李家村民團”,還任命李雲為青陽鎮各村民團的總團長,各村民團的調度和訓練都受李雲指揮。李雲雖推辭不就,但看縣令陳廣堅持,也就帶著委任狀領命拜謝迴村。縣令的布告傳遍全縣,李雲和李家村民團的名聲是傳出去了。
李雲帶隊迴村,眾人聽了縣令的獎勵,齊聲歡唿。村長也很支持李雲,既然李雲被任命為青陽鎮民團總團長,就把村公所的兩間房子讓出來作為臨時民團總部,縣令的委任狀也掛在牆上顯眼的位置。李雲命人將“保境安民”錦旗掛在旗杆上,和“李家村民團”的團旗並列,旗幟高高飄揚,更顯氣勢。
李雲又和眾人討論了今後民團的發展和組織架構,周平周禹兄弟和聶風也參加進來。李雲讓李青擔任副總團長,協助自己抓訓練;周氏兄弟任參軍,負責文牘和調度;李根任後勤官,負責後勤供應和後備支援隊;聶風擔任團直屬隊隊長,將來自建一隊,負責保衛和偵察情報。李家村民團團長由李虎擔任,又提拔李亮為副團長,各什長和伍長都進行相應的調整。村裏又把其他四十五歲以下的青壯年統一組成支援隊,主要為後勤服務,也統一配備長槍。
在商定了基本方略以後,李雲又命李青和李根帶領一什民兵到各村去請村長和民團團長,約定二月初一到李家村議事。青陽鎮總計有大小二十五個村,各村也都有民團,規模都小於李家村民團,從十幾人到三十幾人不等,訓練水平也不一。
二月初一這天,各村的村長和民團團長來到李家村民團總部。各村的人雖然也聽說了李家村民團取得了大勝,但對李雲擔任總團長,還是內心不以為然。李雲把眾人的表情看在眼裏,也不多說,就首先請各村的村長和團長到打穀場觀看李家村民團演練。不得不說,事實勝於雄辯,效果非常好,李家村民團的威勢徹底把各村的人震撼了。隻見李家村民團的民兵們全副武裝,統一著裝,成五列縱隊昂首挺胸從眾人麵前走過,動作整體劃一,腳步鏗鏘有力,威武之師的氣勢撲麵而來,讓眾人有種麵對鐵血雄師之感!後麵的槍法演練和刀法演練,一招一式均透著殺氣,撼人心弦!戰陣演練更是讓大家大開眼界,麵對這樣的戰陣,眾人想到,自己的民團碰上肯定不堪一擊,隻有挨宰的份!
看完演練,眾人迴到民團總部。激動的心情稍稍平複,他們看李雲的眼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也不是看毛頭小子的眼光,而是充滿了敬畏之情。李雲看大家已經心服口服,就開口說道:“歡迎各位村長和團長到來!我李雲在各位麵前是小輩,現在縣令讓我擔任青陽鎮民團總團長,我雖然惶恐推辭,但既然縣令大人把重任交給我,也想為保衛家鄉盡自己一份力,所以還請各位長輩多多支持!”各村的頭頭們們現在都表現出服從的樣子,其中一個最具威望的大村村長說:“總團長,你訓練的民團我們服了!我們全力支持!我們都會把民團交給你訓練和指揮,你看我們下一步怎麽辦?”
李雲看著眾人,嚴肅地說道:“各位村長、團長,我們成立民團的目的就是組織起來保衛自己的家園。現在的形勢並不樂觀,我們南麵的江州因為災害和匪患已經民不聊生,特別是有一支悍匪盤踞在青川縣惡虎嶺,離我們也隻有一百多裏,前段時間被我們擊敗的就是他們,現在應該還有八九百人。官兵現在自保不暇,還沒有能力去剿滅他們。土匪肯定不滿足於呆在山上,他們肯定會出來搶劫。如果這股土匪來南陽郡搶劫,我們青陽鎮是首當其衝,能依靠的隻能是我們自己。”
“小股土匪我們一個村也許能夠應對,但是如果是大股土匪,尤其是悍匪,單靠一個村民團的力量就不夠了,到時候必然會出現財產甚至人員損失。我們必須聯合起來,擰成一股繩,才能打敗土匪,保衛我們自己的家園。”
眾人聽了李雲的分析,更加感覺到聯合的必要,紛紛讓李雲拿注意。李雲看到大家意見一致,就說:“我有個設想,請大家提意見。我們全鎮民團的人數大約是五百人,這樣就不能簡單地合在一起,要重新編排組合,發揮出我們最大的力量。”
“我們參照軍隊的編製,全部民團編成兩營,按照每營兩隊、每隊五什、每什兩伍的編製規模,兩營共三百人,剩下兩百人分為三個總團部直屬隊,一隊為精銳突擊隊,選擇精壯,負責突擊;一隊為弓箭隊,選擇箭術高的人,主要負責遠射壓製;一隊為偵察隊,選擇個人能力強又機靈的人,負責偵察和搜集情報。為便於訓練和指揮,第一營以李家村為核心,由南麵的村民團組成;第二營以王家村為核心,由北麵的村民團組成。”眾人聽了覺得有理,全部同意。
李雲又說:“鳥無頭不飛,人無頭不行,我們要建立好我們的領導指揮體係。我打算設立總團部,設總團長1名,副總團長2名,參軍1名,總後勤官1名,後勤官若幹名。各營、隊、什、伍均按照編製設立。”
眾人聽了覺得有理,全部同意。根據各人的特長,李雲又重新進行了整個指揮體係的人員調整。李雲提出的指揮人員名單兼顧了各方利益,大家都同意按照李雲的方案進行編製。現在青陽鎮的民團編製如下:
總團長:李雲,最高指揮官;
副總團長:李青,負責日常訓練;王猛(北部王家村民團團長),負責北部日常訓練;
參軍:周平、周禹
總後勤官:李根,負責協調各村後勤支援;
後勤官:由各村村長擔任,由總後勤官統一調度;
團直屬突擊隊:隊長李虎;
團直屬弓箭隊:隊長薛仁(善射);
團直屬偵察隊:隊長聶風;
第一營:營長李青(兼),下轄兩隊;
第二營:營長王猛(兼),下轄兩隊。
編製完成以後,又根據民團的特點調整訓練方式。采取分散訓練和集中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團直屬隊集中在李家村進行訓練,各營平時按隊分散訓練,每五天營集中訓練一次,每十天全團集中訓練一次,檢驗訓練成果,進行多營配合戰陣和戰法的訓練。
軍紀、訓練內容、訓練獎勵完全采用李家村民團的模式,軍紀嚴明,訓練內容包括體能訓練、武藝訓練、戰陣訓練,初期由李家村民團派出人員進行指導。
糧食和軍械供應由團總部統一安排,著裝統一,武器配備統一。
建立聯防機製,各村設立烽火台,有土匪襲擾就點火報警,根據煙霧的大小判定規模,出動相應的兵力。
十天以後,整個民團整編完成,在李家村進行了第一次集中,舉行了青陽鎮民團成立儀式。李雲請來了縣令等縣裏官吏和青陽鎮的鎮長等人參加儀式,村民組織了鑼鼓隊敲鑼打鼓地營造氣氛,一時間名聲大噪。縣令來了以後居然發現當世大師王陽在此暫住,更是執禮甚恭,對李雲的支持力度更大了,還專門撥出一批軍械和物資支援。各村來的人看到縣令對李雲這般看重,更覺李雲前途無量,李雲的威望無形中更高了,軍令暢通無阻。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李雲忙的是腳不沾地,但他依舊堅持練功。在繁重的工作中,他的功力也在緩慢地提升著,逐步向練氣巔峰邁進。他逐漸協調各方理順關係,整個民團已經有效運行。他也走遍每一個村子,觀察地形變化,查看訓練情況,每一個民兵他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還會指點他們訓練,大家都很喜歡他。李虎、李青、聶風、王猛幾個本身就武功好,在李雲的指點下,武功更是突飛猛進。
李雲很重視軍官的培養。他請人每天給民團的民兵上一個時辰的文化課,教民兵們讀書認字,很多人因為會寫自己的名字而激動地熱淚盈眶。李雲還組織各營長、隊長、什長、伍長輪流集中整訓,學習兵法和帶兵之道。在李雲的教導下,各級軍官都掌握了一定的兵法知識,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軍事素養,這使得整個民團的訓練和配合更加順暢了。
在農忙的時節,李雲雖然減少了訓練時間,但也組織民兵們給有困難的人家幫助栽種,民團在村民中的名聲越來越好!
六月初,農忙結束,李雲組織了一次集中整訓。五百人的民團,“青陽鎮民團”的大旗高高飄揚,各營隊旗幟鮮明,民兵們全副武裝列隊進行了隊列行進演練,氣衝霄漢。分隊進行了防守、進攻等多種戰陣戰法的演練,訓練有素。
看著民兵們精神抖擻,技藝嫻熟,配合默契,李雲知道,民團基本成軍,隻要經過戰火的磨練,就是一支沙場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