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的撤軍,卻是尚可喜等人所沒有想到的事情,這幾個月裏跟大清軍隊之間的較量,清軍上下想要擊敗洪堂軍隊的決心,早已成為了尚可喜等人心中的共識了。


    突然間從打得如火如荼,到對方突圍而去,不僅是尚可喜所部沒有反應過來,就連長途馳援的朱大壯、安先國等人也沒有反應過來。


    等到對方再無一支成建製的軍隊留在戰場上,尚可喜他們這才恍然大悟,這一場耗時數月的戰役,最終以大清軍隊撤走而告終。


    消息傳到吳傑的耳中時,身為關外戰場主帥的吳傑既顯意外,又覺得這在情理之中。


    清人軍隊昨夜突襲的戰果已經統計出來了,尚可喜兩萬援軍在其打擊下,損失兵力超過三分之一,但是清軍付出的代價卻是更多,最重要是清軍中軍大營的兌換,讓其反而讓本可以僵持的戰局,一下子變成了劣勢。


    當然,若是清軍主帥多爾袞真心想要跟洪堂繼續對敵,也不是不可能,其也依然有著可戰之力的。連續數月的交手,真正讓清軍八旗自己損傷慘重的戰役屈指可數,更多的時候清軍都是依靠消耗漢軍、朝鮮軍隊將士來打開戰局的。


    但是吳傑卻也清楚一點,那就是清人八旗主力兵數量太金貴了些,若是此番在與洪堂軍隊的交手中,折損太大,那麽不僅多爾袞這位輔政親王迴歸盛京之後將會麵臨其餘幾旗旗主的質問和追責,同時他們大清根基也將因此而動搖。


    隻要洪堂軍隊能夠在山海關一線站住腳跟,攔截住大清與關內之間的聯係,讓其無法、或者難以獲得來自關內漢人土地和人口物資的補給,其大清王國恢複實力的速度,相比之下將遠慢於偏據在南洋之上的洪門。


    更別說他們大清曆代領袖所期望的,占據明朝疆土,統治漢人的夢想了。


    正是基於這種利益方麵的算計,吳傑便已在心中判斷出清軍接下來若不能在尚可喜一部來援之前擊敗己方主力,那麽他們退兵的可能將會超過六成。


    而在昨夜對方蓄謀的突襲行動,沒能打成目的,也就意味著即便清軍主力尚有能戰之力,可是出於從大清未來角度著想,清軍主動撤退,將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清軍的撤退,對於洪堂軍隊來說,也就意味著他們將在大清徹底站住腳跟,短時間裏大清人將沒有餘力再行南伐,對洪堂占據的東北沿海地盤進行反攻了。


    至此,這一場堅持數月的戰事算是暫搞一段落,其間雙方之間也還有很多局部交鋒,比如迴撤之路上,多爾袞不惜代價拿下了在前線堅守到現在的遼陽城,讓盛京西門戶重新迴到大清手中。


    遼陽城的失守,也是正常的,駐守遼陽的尚可喜主力已然迴援鳳凰城留守在遼陽城中的不過隻有不過一兩千人的洪堂將士,以及在擊潰遼陽城下漢軍以後吸收的數千降軍。


    這點人手固防遼陽城,又哪裏是數萬大清主力軍隊不畏生死戰鬥的對手呢,被其攻破城防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正所謂有得必有舍,既然選擇了帶隊迴援,那麽洪堂一部必然要失去一些東西,如今雙方互換戰果,總體而言依舊還是洪堂軍隊占了便宜。


    接下來吳傑他們忙著整頓軍隊,安頓百姓們重新開始耕田種地,建立新的政府機關等等,已經做足了要在東北關外土地上常駐的打算。


    洪門那邊,源源不斷的資源往東北投入,水泥、鋼材、火炮等等物資,幾乎掏幹了洪門這兩年的庫存,除了糧食還有富裕之外,其餘一應物資包括金銀,都被消耗在了東北地盤的重建、陣亡戰士的撫恤等等方麵。


    調動了洪門這些年在農民軍、明軍當中的幾大實力派將領暗棋,加上本部支援的十萬軍隊,洪堂此番北上深入大清國土,派遣的兵力將近十五萬人,而最終戰後存活下來的,不足半數,僅有七萬餘人而已。


    這一場慘烈的戰役,讓整個洪門差點一下子迴到了解放前,掏空了整個洪門的積蓄,而為了防範未來的清軍反撲,不讓己方數萬將士犧牲所換來的戰果付諸東流。


    同時洪門還得加緊時間準備物資,在遼陽前線建立一道堅固的防線,以應對大清人重新整裝之後,不知道何時會來的反擊。


    好在,在洪堂軍隊入侵大清國境這些時日裏,洪門隨軍出征的勘探隊也有了不少收獲。


    雖然從占據大清沿海開始,周邊形勢就不太平,可是洪堂軍隊依舊派出了不少的人手,去保護勘探隊的地質人員,在他們所占據的地盤上,尋找著各種資源的蹤跡。


    李天養模糊的記憶裏,東北三省當中蘊藏著巨量的鐵礦、煤礦資源,而且品位也還極高,是中國少有生產優質鋼材的大好基地。


    隻是具體這些個鐵礦資源隱藏在什麽地方,那就不是李天養那點記憶能夠記得的了。


    當初為了打動南洋商會等成員們支持自己,李天養可是給他們畫下了一個很大很誘人的大餅,其中就不乏說在其中找打了大型鐵礦、煤礦資源雲雲。


    而正是基於李天養的描述,南洋商會在這場曆時數月的戰爭當中,給予洪門的支持也是巨大的,無論是商會旗下的數百艘貨船幫助運輸物資,還是糧食、鋼鐵、火藥等物資支持,甚至是直接提供無息貸款的真金白銀,這才造就了洪堂這一戰的勝利。


    因此,在勝利之後,洪門想要再獲得南洋商會的更多支持,那麽洪門就需要將他們所繳獲的人口、物資、土地等等訥河,拿出來與南洋商會分享,讓其獲得應有的利益。


    隻是,這大清地處關外苦寒之地,諸如人口、土地之類的戰獲,對於南洋商會的成員來說,固然有些吸引力,但是卻不能支撐他們繼續投入到東北的支持當中。


    唯有鋼鐵、煤礦這種,在洪門大員島上有著美好未來前景的資源,才是他們這些傷熱願意繼續支持洪門的基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海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霧霾下的陽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霧霾下的陽光並收藏明海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