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聽故事,最喜歡故事那飄飄遙遙的開頭。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一個地方,有某一群人,在某個時間,他們xxxx了。一切在故事剛剛開始的時候,看起來都很是美好。


    正始五年,即公元244年。阮籍帶著自己的三個朋友來到了山陽嵇康居所附近的竹林,一個是自己的侄子阮鹹,一個是忘年小友王戎,還有一個是路上偶遇的酒友劉伶。這時候,嵇康依舊赤~裸著精壯上身在竹林裏打鐵,向秀還是不緊不慢的拉著風箱。二人抬起頭來,對阮籍他們友善一笑,算是打了招唿。這時候罷官歸隱的山濤,聽聞阮籍來了,也趕緊駕著牛車來到了嵇康家,見到老朋新友,很暢快。至此,竹林七賢盛大聚首。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鹹,王戎,劉伶,七個風格各異的天才文人拋開了那個司馬氏與曹氏鬥得天昏地暗的世俗世界,躲進了這個天然婉轉的清幽竹林。那時候“正始名士”基本被司馬氏屠殺殆盡,隻有在抵禦蜀漢政權的涼州前線任職的夏侯玄幸免於難,玄學大師王弼也早夭了,那個稱為中國曆史上一次“人性的覺醒”,一次“精神境界的超越”的“正始之音”終於聲消形滅。


    竹林裏這七個老哥抖掉鞋子,爬上宴席,借著酒精和香茶的提勁,開始搗鼓玄學複興了,這是一次兩晉曆史上很徹底的“文藝複興”。自東漢禮教衰敗以來就一蹶不振的儒家思想,終於徹底被道家思想擊敗,迎來了中國曆史上最最特殊的一個時代:道家治天下的兩晉時期。


    我們先來說說這詞與會的新人們。


    『阮鹹,一個刻入08奧運的鮮明不滅名字』


    阮鹹的一生都把叔叔阮籍看作是名士楷模,阮家最大的驕傲。一個從小就跟在癡狂著稱的阮籍屁股後頭的小屁孩,自然有他自己的一段童年趣聞。


    阮家分兩支,隔道而居,大致上跟《上品寒士》裏麵陳家塢東西南北四樓類似。道北阮家,因為政治嗅覺敏感,在那個權力鬥爭錯綜複雜的時代,每次站隊都很成功,所以地位尊榮,乃是高門大院。路南阮家,基本上都是屬於文藝細胞發達的,文人易感,政治智商幾乎沒有下限,所以很是破敗,比起寒門來也好不哪去。阮籍和阮鹹,都是路南阮家的,貧寒人家。


    好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是個晾衣服的好時機。道北阮家便把衣服晾了出來,綾羅綢緞眼花繚亂的,反正是富貴逼人。


    路人都很羨慕,路人一般閑漢很多的,閑漢一多,話題也就出來了。驚歎羨慕完路北阮家,轉身一看,路南阮家為什麽沒有衣服晾呢?這話剛好讓阮鹹聽到了,小夥子二話沒說,跑迴家摸出兩條爛褲子,在院內找了個竹竿,堂而皇之一晾,登時滿街大亮!噅,好強的氣場,一下子雷倒了在場觀眾。觀眾們納悶了,你小子故意拿破褲子寒磣人是不?阮鹹哈哈一笑說:他們既然這麽“俗”,那我也不能免“俗”了,咱也掛個東西出來讓他們瞧瞧!觀眾們莫名其妙地怔在那兒,阮鹹卻得意地哈哈大笑,然後揚長而去。


    阮鹹曾經和族人一起喝酒,人家喝酒都是用酒杯,但一看到阮鹹來了,都換成了大盆子,把大盆子放在中間,大家一起喝,喝著喝著,一群豬也聞到了酒香,也挪到盆子邊來尋酒喝,阮鹹便索性和豬群一起在盆子邊共飲。什麽叫天性自然,什麽叫與豬同樂?反正浩浩華夏幾千年,俺就見到這一個與豬做成了酒友的高人。


    少年一段風liu事


    阮鹹崇尚叔父阮籍,那自然為人放誕不拘禮法。阮鹹母親病重,姑母前來探望。不知怎的,這小子看上了姑母身邊的一個鮮卑婢女,一番眉來眼去,二人便有了奸~情,哦,不,是感情。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情難自已的倆年輕男女偷偷跑到了一個僻靜所在。情火熾烈的倆人我不顧一切的摸你,你不顧一切的摸我,還許下了永不分離的誓言。幹柴點上烈火,把生米煮成了熟飯。


    後來阮鹹的母親去世,阮鹹就得批麻戴孝的服喪。姑母參加完葬禮,便起身要迴夫家去。起初姑母答應將此婢女留下,但離開時又私自把她帶走了。當時阮鹹正在靈堂拜謝訪客,聞之馬上借了客人的驢子去追。追上後,還穿著喪服的阮鹹說了句“人種不可失”,便牽著婢女,與之共騎一頭驢子迴來。後來的文學家阮孚,就是阮鹹與此婢之子。


    《天龍八部》裏麵,段譽初見慕容公子的時候,心底便自慚形穢,自認為不可能從這個豐神俊朗的公子哥手裏把神仙姐姐搶過來。由此可見鮮卑族,尤其是慕容家最是出俊男美女,前秦的苻堅滅了大燕國,把十一二歲的太子和他姐姐一並充入後宮,還疼愛有加,視若珍寶。姐弟共侍一夫的人間悲劇,便是因為慕容家的基因太好了,慕容小太子估計比春哥還嬌媚十分,要不然也不能入了苻堅這個胸上多毛的粗傻匹夫手裏。


    那時候有龍陽之好的貴胄太多了,而且是能夠與人吹噓的雅好,所以我一直想《上品寒士》裏有“江左衛玠”之稱的陳操之是否會ju花不保。長得帥,有時候真的是種悲哀。


    阮鹹還是個出色的音樂家,阮鹹善彈琵琶,精通音律。據說阮鹹改造了從龜玆傳入的琵琶,後世亦稱為阮鹹,簡稱阮。中書監荀勖常與阮鹹討論音律,自歎弗如,由此嫉恨在心,遷阮鹹為始平太守,故後人稱之為阮始平。唐代開元年間從阮鹹墓中出土銅製琵琶一件,命名為“阮鹹”,簡稱“阮”。結構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唐時琵琶是軍中傳令之器,故有“醉臥琵琶馬上催”的說法。在中國傳統樂團中,阮鹹類樂器有中阮、大阮,作為彈撥樂器中的中音聲部。


    舉世矚目的08北京奧運大肆渲染傳統元素,其中便有阮鹹助陣的中國傳統樂團。


    『東方葛朗台-王戎』


    這廝是中國曆史上出了名的慳吝之人,《世說新語》和《晉書》裏麵多有記載。《上品寒士》書評區有篇押沙龍大大的作品《毒~品與性~愛的狂歡—晉朝的嬉皮士們》,感興趣的自己去看。


    『天生劉伶,以酒為名』


    來了,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老哥出場了。這哥們嗜酒如命,是中國曆史上知名的酒仙,據說現在河北省還真出產一種酒,銷量也很不錯,名字就叫“劉伶醉”。還是經營了幾百年的老品牌了,是可以去聯合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貝。


    嗜酒放縱,要是再會的幾手劍法,長的一副清矍模樣,那便是活脫脫的“酒劍仙”了。很可喜,劉伶大大長的確實非常對不起老母。至多1米45的身高,擱現在絕對是重度殘廢,沒得救那種,再加上相貌醜陋,這樣的怪叔叔,想談場戀愛絕對是奢侈的事情。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用錢砸!拿厚厚的rmb墊起來,跟惹火美眉一樣高,這才有機會出去兜兜風,還僅僅是兜風,想有進一步發展,還得繼續砸錢。


    劉伶很幸運生在古代,還是生在士族家庭,所以不僅吃得起飯,喝得起酒,玩得起車,還能找個好媳婦。劉哥的媳婦漂不漂亮俺不知道,不過賢惠那是肯定的了,咱是有憑證的:有一次,劉哥的妻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夫郎,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迴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真,就拿來了酒肉,於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又喝得大醉。


    劉伶還是中國比較早期的那一批行為藝術家,時尚大膽,勇於為了藝術獻身。他喝醉了,有時候就不穿衣服,裸~身躺在屋裏。客人進屋找他,說他不像話,他卻迴答: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子是我的衣褲,你們為什麼要鑽進我的褲襠裏來?拿房子當內褲,可見劉哥一定是天賦異稟,又硬又粗的。俗話說上帝向你關上了一扇門,便會打開一扇窗來補償你,上帝沒給劉哥身材和相貌,卻滿足了劉哥做男人的驕傲。做大男人,真好。


    劉伶還喜好獨自旅遊,經常坐個鹿車,放一壺酒,車後麵裝個鋤頭,對跟著的從人說,喝死了,就把我隨地埋了!注意,劉哥玩的車是什麽?是鹿車!那時候一般的大戶人家都是開的牛車,極少數開開馬車。身材矮小,大胡子便便的劉哥駕著鹿車,是不是像西方傳說中的聖誕老人?擱現在絕對是極品老受,無論男女老少,美醜媸妍,都會以極為熾烈的眼光看著他,直到他不好意思了,掏出聖誕禮物來才會罷休。


    這個相貌醜陋、衣衫不整的男人歪歪斜斜地坐在上麵,手裏還抱著一隻酒壇。他一邊哼著小曲,一邊繼續痛飲不停。雖然是自駕遊,但是人家有司機,自家的司機駕車,難道不能算自駕遊?美美的打個酒嗝,劉哥吩咐車後扛著鐵鍬的仆人:如果我醉死在路上,你就地挖個坑,把我埋了就行啦!說完再不理會。仆人唯唯答應,卻怔怔地想,難道,真的連祖墳都不要了嗎。據《嶧縣誌》記載,他曾到魯南一帶遊曆,因酣醉而死,死後便葬在今嶧城東北劉耀村(地屬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鄉)。醉生夢死,最後死在美酒醞釀的溫柔鄉裏,劉哥死得其所。


    嵇康招唿人治好酒席,幾個哥倆席地而坐,品茗飲酒,促膝清談。阮鹹是個恬靜的文學青年,修養好,隻是靜靜聽著叔父阮籍跟嵇康和向秀他們辯難,偶爾抿幾口清酒。王戎是個人精,隻跟阮籍談得來,要不是阮籍說,走俺帶你去見見幾個厲害角色,都是很有創意的藝術青年。估計王戎這輩子都不會離開洛陽,跑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跟這些怪模怪樣的人搞什麽“竹林七賢”的藝術組合。他更喜歡單飛。劉哥自然是自顧買醉,偶爾也插言兩句,辛辛苦苦跑過來,總能露點學問不是?山濤木訥,話不多,總是溫純笑著聽阮籍,嵇康和向秀辯論。這時候的阮籍,已經完成封建衛道士向道門高人的轉變,清談起來,極為牛逼,一般的文人,說不幾句就得被他侃得傻~逼了,隻能幹瞪眼看他發揮。其實阮籍寂寞了很久了,索性向秀和嵇康談玄都很犀利,於是三人唾沫不斷的侃得天昏地暗。劉哥偶爾遞過來一碗清酒,口幹舌燥的阮籍一飲而盡,繼續投入“未生我時我是誰,我身歿後誰是我”這樣的艱深死循環裏麵。這個問題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差不多,是個極為高深的哲學命題,其中涉及到很多生物學和神學的知識,講上十年八年也不見得有結果。


    除了飲酒清談,他們也玩玩樂器。上麵說了,阮鹹是玩吉他的(阮),嵇康又是頂尖的古箏瑤琴選手。我一直偏執的認為王戎肯定會洞簫,隻不過這哥們來這心思不齊,沒有表現罷了。那麽好了,有吉他,鋼琴,還有黑管,一直非常完善的管弦樂隊成立了,加上劉伶喜歡敲打酒壇,幾人一起為阮籍的輕嘯合奏,黃藥師的“碧海潮生去”立馬失色。阮籍的嘯聲,如龍吟,似鳳鳴,這個史書有記載的。嵇康除了是著名演奏家外,還是個一線作曲家,曾有《長清》,《短清》兩曲,紅遍大江南北。嵇康作曲,阮籍放聲,管弦樂隊演奏,什麽維塔斯的海豚音,曾爺的綿羊音,都不好使,什麽叫藝術,這就叫藝術!


    我常常想,如果“竹林七賢”組成的這支管弦樂隊能夠到各大名城演奏,肯定票房大賣,萬人空巷。精明老成的山濤當經紀人,向秀當報幕員,真是絕了。弄出說這番玩物喪誌的模樣,後來的司馬氏肯定不會找他們麻煩了。很可喜,熱衷金銀的王戎,一心奔仕途的山濤,鐵定是不幹的。所以這出杯具,早早就放在了司馬氏的茶幾上,輕輕一推,滿地碎瓷。


    再後來,這個故事便沒了後來,這個故事在我的筆下,嘎然而止。狂歡之後,總會留下滿地狼藉;繁華之後,處處透著蕭蕭離索。在山陽竹林,有一群叫“竹林七賢”的人,在公元244年舉辦了一場盛大歡宴,醉酒操曲,談玄論道。用他們的錦繡文采才在華夏文學史的燦爛星空裏綻開了一簇盛大煙火,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這場煙火從東晉綻放到盛唐,及至今時今日。煙火依舊,看客流轉,不管後人是褒是貶,它都如同綻放它的主人一般由興自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上品寒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賊道三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賊道三癡並收藏上品寒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