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議結束後,糜晃用眼神示意了下,邵勳會意,跟著他留了下來。


    “大王。”人走得差不多了之後,糜、邵二人一齊上前見禮。


    “又有何事?”司馬越瞟了一眼,問道。


    這會他心煩意亂,本欲去小妾身上瀉火,奈何這兩人身份不同,於是耐著性子坐在那裏。


    糜晃是越府“大將”,本家在東海也很有勢力,還是要給點好臉色的。


    邵勳是越府“勇將”,摧鋒破銳,斬將奪旗,勇不可當,還適合幹髒活,也要好好籠絡。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孤為了正事犧牲太大了。


    “大王,仆聞自漢以來,汝潁多奇士,其名行相尚,力持正論,由是清名益高,曹魏倚之以成霸業。”糜晃說道:“大王擒拿司馬乂,有撥亂反正、迴天再造之功,而今幕府卻多有虛位,頗為不美……”


    “行了。”司馬越擺了擺手,道:“你想舉薦誰?”


    “便是之前大王征辟過的庾亮庾元規了,年方十六,中正簡素,博學有才,又事親以孝稱,左右聞之,無不感歎。”糜晃說道:“此等賢才,仆實不忍其遺落於外,故請司空征辟。”


    司馬越遲疑了片刻。


    老實說,庾亮第一次拒絕了他,他是有點不快的。如今又急著接收司馬乂的幕府遺才,對庾亮不是那麽熱心了。不過,糜晃既然提了,麵子還是要給的,便點了點頭,問道:“子恢覺得以何位延請為佳?”


    司馬越的幕府,簡單來說,最高級別的幕僚是軍司——軍司就是軍師的意思,因避諱而改名。


    作為幕府事實上的一人之下,軍司事務繁忙,故置軍谘祭酒協助處理庶務文書工作——軍谘祭酒,原名“軍師祭酒”,同樣因避諱而改名。


    另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如果司馬一個人忙不過來,則置左司馬、右司馬,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還有從事中郎二人、參軍六人、主簿一人、記室督一人、西東兩閣祭酒各一人、西東曹緣各一人、督護一人以及諸曹令史等等,林林總總幾十個職位還是有的,而今空缺很多。


    “東閣祭酒尚缺,不如以此職待之?”糜晃建議道。


    司馬越想了想,這個空缺他其實已經有人選了,不過人家有官位,未必願意來,默然片刻後,道:“那就以此職聘之。”


    幕府兩祭酒,西閣祭酒為主,東閣祭酒為輔。這倆其實都是萬金油職位,沒有具體職掌,哪缺人了都要去幫忙,還經常出外“跑業務”,可謂苦逼。但相對應的,也利於打探消息,搞好各部門關係,至少能混個臉熟。


    糜晃讓庾亮來當東閣祭酒,其實就是這個目的。他的督護之職要卸下了,以後不能成為瞎子、聾子,必須有眼線,就是庾亮了。


    邵勳則有些感慨,世家子弟當官也太容易了,雖然隻是幕府的官。但如果他得到主君賞識,推薦出去,擔任朝廷命官並非不可能,不比他搏命出頭來得強?


    “徐朗此人如何?”司馬越突然問道:“有人請托到孤這裏,正好門令史空缺了出來,或可安排?”


    糜晃、邵勳心下一喜,還有意外收獲?


    門令史掌公府“門下威儀”,其實就是門房大爺頭頭。徐朗如果能當門令史,就是“門房徐大爺”。


    但開玩笑歸開玩笑,這是個正兒八經的幕府僚屬,有不少手下的。有身份的客人上門,立刻通報上去,導引賓客,還要弄好排場,算是個不錯的官場起點吧。


    徐朗這小子,今年十九歲,在辟雍的時候一開始比較孤傲,喜歡裝逼。但經曆了幾個月殘酷的戰鬥,小夥子已經不裝逼了,對糜晃、邵勳比較親近,雖不如庾亮,也不錯了。


    “此人相貌俊秀,博聞多識……”糜晃照例誇了一通,然後說道:“若為門令史,當可大振司空威儀。”


    “那就讓他當門令史吧。”司馬越也不猶豫,當場做出了決定。


    東海徐氏也是地方土族,拉攏其族人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過一小小的門令史而已,給就給了,以後徐家若再有人來投,還得安排職位。


    東海徐氏就鄉品而言可能不如潁川庾氏,但在司馬越心中,東海人就是靠得住,要重用!


    糜晃、邵勳也比較高興。


    庾亮當了東閣祭酒,徐朗當門令史,他們在幕府內的消息愈發暢通,以後要多多來往,維係好這份關係。


    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曆一些事,結識一些人。如果能夠好好利用,多加積累,對下一階段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邵勳現在隻能結識東海門第一般的家族,以及潁川庾氏的支脈,但已經夠了。


    來洛陽兩年,仔細數數,本錢其實已經不少,雖然王導之流多半看不上。


    ******


    金墉城外,大隊軍士突然湧入。


    作為洛陽城的製高點,金墉城的防禦設施是非常完善的。


    城牆高且厚,守具完善,且分為整體相連的三個部分,可節節抵抗。


    城內還有倉庫,有水源,可作長期堅守。


    曆史上每次洛陽城陷,金墉城都是最後被攻克的。甚至在洛陽整體毀滅後,金墉城還在,多次成為占領洛陽的各個政權的刺史、將軍駐地。


    但這麽一座堅城,如今卻大門洞開,無數關中兵士蜂擁而入,直撲司馬乂羈押之所。


    司馬乂已被削奪爵土,庶人一個,此時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被西兵抓住後,直接揪到城外廣場,綁縛於柴堆之上。


    張方親自引燃柴火,看著在熊熊烈火中淒厲嚎叫的司馬乂,哈哈大笑。


    金墉城守軍盡皆落淚,就連關中兵士也多有不忍,紛紛轉過頭去。


    張方不以為然,逼著眾人圍觀司馬乂臨死前的慘狀。


    他現在很快意,有種大仇得報的感覺。


    司馬乂率禁軍打得他灰頭土臉,七萬兵折損兩萬,傷筋動骨,差點全軍崩潰。


    此仇焉能不報?


    “若想分食之,趁熱乎去柴堆裏撿,不然就燒糊了。”張方推了推身邊的幾名軍校,說道。


    軍校們麵露難色。


    他們是吃人肉,但那是剔好後醃製、風幹的肉脯,司馬乂被燒成這個樣子,誰吃得下?


    “哼!還挑挑揀揀。”張方不悅道。


    眾人盡皆變色。


    張方喜怒無常,經常殺人,若惹得他不高興,沒準綁了扔進柴堆,與司馬乂作伴了。


    “哈哈,瞧你們那熊樣,不過嚇唬嚇唬爾等罷了。”張方又大笑。


    眾人舒了口氣,勉強幹笑幾聲,同時也有些怨怒,如此戲人,好玩嗎?


    “殺了司馬乂,再抓一批奴婢,就撤吧。”張方拿來根長槍,在柴堆裏戳了戳,方才心滿意足地說道:“洛陽這鬼地方,連糧食都沒有。司馬虓好不容易送了一批進城,卻交給了司馬越,沒咱們的份。迴去的路上,怕是要吃肉了。老規矩,先吃男人。女人給弟兄們樂嗬樂嗬,最後再吃。”


    “諾。”諸將紛紛應命。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形勢又出現了新的變化。


    許昌都督、範陽王司馬虓應該與司馬越勾搭上了,公然支持,輸送了一批物資進京,解了洛陽的燃眉之急。


    其他州郡,在看到洛陽已經決出勝負之後,也開始解送拖欠許久的錢糧,畢竟大晉朝的餘威還在。


    率先行動的是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楙,第一批物資已經上路。


    此君是老滑頭了,沒什麽膽色,誰贏就支持誰,誰露出頹勢,立刻翻臉不認人。


    揚州、青州等地也開始輸送物資,甚至就連曾經是敵人的冀州,也將扣下的資糧放行了。


    洛陽仿佛一夜之間太平了,又要恢複往日的寧靜與繁榮。


    張方為人殘暴,但不是傻子。


    洛陽越太平,他就越紮眼,越可能被針對。正好朝廷拿官位收買,不如就坡下驢,見好就收。再者,關中還在激戰,河間王打得很辛苦,已經遣使過來要求班師一部分兵馬,那就沒什麽可猶豫的了,全軍班師吧。


    烈火熊熊,黑煙繚繞。


    大晉朝最後一位有能力的宗王被以非常殘忍的手段處死在烈火之中。


    黑色的雲霧升騰而起,漸漸擴散,似乎籠罩住了洛陽乃至整個天下。


    禽獸在人間奔走。


    朽木立於廟堂之上。


    九州大地處處烽煙,慘劇一幕幕上演著。


    洛陽稍得喘息,但或許隻是更大的風暴來臨之前壓抑的寧靜期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