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金穀園後,“商隊”繼續西行。


    往西南走了一天後,遠遠看到一間食肆,於是停了下來。


    “店家可能照料役畜?”有人問道。


    店家已經老眼昏花,眯著眼睛看了半天後,點了點頭。


    三四十頭馬,吃用不少,但他這裏積存了很多幹草,勉強可以應付。


    不一會兒,便有兩位少年走了出來,一人給挽馬解套,喂食草料、鹽水,一人則搬來大捆幹草,拿鍘刀就地鍘碎。


    “光吃草怎麽行?我等還要走遠路。”一名範隆的隨從說道:“沒秕穀嗎?”


    少年迴頭看了看老者。


    隨從讓人拿出幾張皮子遞過去,道:“速拿秕穀來喂。”


    老者接過皮子,一張張仔細檢查,確保品相無差之後,終於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後院又出來一名滿臉橫肉的健婦,輕輕鬆鬆背著一大袋秕穀。


    背完一袋之後,又迴去背第二袋。


    “店家常備此物,看來洛陽商旅來往頗多啊。”範隆進了食肆內,盤腿坐在蒲團上,笑道。


    盤腿而坐,他已經頗為習慣了,因為匈奴人就喜歡這樣。


    店家問清楚他們要吃什麽之後,先去了一趟後廚,然後才走了過來,給範隆斟酒,隨口說道:“今年商旅確實多了。聽客人口音,是從並州來的?”


    範隆驚訝地看了店家一眼,點了點頭,道:“從太原而來,販些皮貨、馬兒。”


    “這兩年並州客商少了。”店家也不想多問,隻說道:“大旱之前,每年都有販運馬羊、藥材、皮貨的並州商徒南下。”


    “店家倒是見多識廣。”範隆笑道。


    四年前的並州大旱,影響深遠。從此以後,局勢越來越亂,終至不可收拾。


    現在依然有很多並州人南下,但卻是流民了。


    “這幾年見得也少了。”店家歎道:“打打殺殺,無有寧日。若非去歲趕跑了張方,洛陽更不成樣子。”


    “何人趕跑了張方?”


    “還不是那‘一千破十萬’的邵司馬?”


    “他現在是殿中將軍了。”範隆笑道:“店家緣何如此清楚?”


    店家沉默了好久,最後說道:“我有二子,一子死於成都、河間伐長沙之戰,一子死於東海伐成都之役……”


    範隆聞言歎息,起身給店家斟了一碗酒。


    一年之內,兩個兒子先後戰死,白發人送黑發人,何等淒慘。


    不過,方今天下,到處是這等慘事,寧無一片淨土,還有什麽可說的?


    店家端起酒碗飲了一口,道:“這店也是時開時閉的。從去歲臘月到今年臘月,整一年了,算是開得最長的一次。”


    “生民多艱。”範隆跟著感慨了一聲。


    但說歸說,他還是會繼續為漢王招攬賢才,繼續為漢王的征伐大業添磚加瓦,繼續把這個世道搞得更亂。


    這並不奇怪。


    人可以有同情心,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釋放善意,施舍好處,可一旦觸犯到他的根本利益,所有都是浮雲。


    “隻希望邵司馬在洛陽多留幾年,銀槍軍多留幾年,我也好多開幾年店,把幾個孫兒養大。”店家說道。


    “銀槍軍?”範隆一怔。


    “就在西南邊的山裏,聽說好大一個塢堡,有時候會行軍到這邊。帶著大車,鼓角不斷,兵士站在車上,向外射箭。老朽眼拙,不知道練的什麽陣法。”


    官場上很多事情,真的就是隻瞞上不瞞下。


    雲中塢在女幾山建造一年了,來往洛陽、女幾山之間的大車很多,人也很多。


    一會過車隊,一會過大隊流民,一會有人趕著耕牛,一會有兵來來往往,還經常有信使在這家小店歇馬吃飯。


    士兵、信使們不可能什麽都不說,時間長了,很難瞞得住底下人。


    史上很多上位者事到臨頭,發現事情超出他們掌控時大為驚訝,其實那是因為你不接地氣,被人糊弄了。瞞上不瞞下,老官場傳統了。


    此時範隆聽了,卻在想:“司馬越知道這事嗎?”


    旋又想到,官員軍將修塢堡莊園的不在少數,司馬越就算知道,也不一定就覺得有什麽問題。


    但是,塢堡和塢堡是不一樣的,部曲和部曲也是不一樣的。


    有的時候,細節往往要人命。


    “店家方才說銀槍軍趕著大車,行軍射箭,可否細說一下?”範隆又問道。


    “老朽也不甚清楚。”店家仔細想了想,道:“就是帶著許多馬車、騾車,分成兩列,軍士在中間行軍。鼓聲一響,立刻停下,車隊首尾相接。隨後便有軍士跳上車,待角聲一響,便向外射箭。”


    老者說得很簡略,甚至有些雜亂,但範隆卻聽明白了。


    這是步兵對付騎兵的套路啊。


    大隊步兵行軍,輜重車輛置於兩側,防止騎兵直接衝過來。遇敵騎之時,輜重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騎兵沒法直接衝,下馬步戰又打不過步兵。遠遠射箭吧,騎弓射程、力道、準度都不如步弓,更別說人家可能還有弩,確實難辦。


    前漢攻匈奴,衛青似乎就是這樣做的。


    馬隆西進涼州,也是這麽做的。


    這個邵勳,怎麽老是操練對付騎兵的戰法?


    他的兵,有那麽精銳麽?車陣很簡單,但不同的人用起來,效果天差地別。


    範隆想起在金穀園看到的那些兵,很差勁啊,他怎麽敢的?


    飯菜很快端了上來。


    範隆與隨從們三兩下就吃完了。等到馬也喂得差不多了之後,會賬走人。


    車隊一路向西,沿著破敗的官道艱難前行。


    待到女幾山附近時,範隆與幾位隨從停了下來。


    遠處是連綿不絕的山林,鬆柏之屬甚多,即便在隆冬之日,依然鬱鬱蔥蔥。


    山林前麵,突兀地升起了一個土塬,大概十多丈的樣子——晉中書監荀勖曾造尺,比後漢、魏尺稍短(接近21.9厘米),一步六尺,約合1.3米,一丈十尺,約2.2米。


    土塬還挺大,上有竹木,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地麵。


    塬北枕洛水,人立於其上,可居高臨下俯瞰玉帶似的河流。


    土塬西側是一條深溝,深三四丈,寬十丈左右,原本可能是幹涸的河道,現在則長滿了竹木雜草。


    範隆眼尖,甚至看到十幾頭羊在深溝內徘徊,從雪堆下刨出幹癟的枯草,快活地啃食著。


    土塬東側是渠穀水,兩岸開辟了大量的農田,還挖了不少溝渠,挺用心的。


    南側什麽樣子看不到,應該是上下土塬的道路了。


    塬上有塢堡,位於西北角。


    堡寨西邊就是那條深溝了,塬壁相對陡直,難以攀爬。


    北邊是洛水,同樣很難過去。


    東側什麽樣子看不清楚,可能挖了壕溝吧。


    塢堡北側住了不少堡民,因為牆上開了少許菱格形窗口,偶有頑童把頭伸出來,大叫一聲後又縮迴去,其他孩童便齊聲哄笑。


    土塬南側隱隱傳來鼓聲,甚至是數百人齊聲喊“殺”的聲音。都不用多想,便可知那是軍士在操練——銀槍軍?


    “深山之中,竟然藏著這麽一頭猛虎。”範隆感慨不已:“這個邵勳,既有家業在此,難怪招攬無功。”


    “大鴻臚,要不要派人過去查探一番?”有隨從問道。


    “不。”範隆擺了擺手,道:“勿要打草驚蛇。再者,邵勳是漢王看重的人,他又對我以禮相待,何必如此?走吧,沒甚可看的了。”


    洛水北岸也有大片平整出來的土地,看樣子明年春天要開墾種植了。


    從土地數量,大致可以估算塢堡內的人口。


    這個塢堡,住著不下五千男女。


    範隆一行人很快便走了。


    途經三鄉之時,稍稍歇腳,然後便沿著山道迤邐北上,消失在了茫茫群山之中。


    而在三鄉西邊的金門山,他念茲之人正在巡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