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安靜的夜晚,天空繁星點點。


    邯鄲城頭,一位老者仰首望天,看了許久之後,低下頭,久久不語。


    石超等了半天,不見他說話,猜測他是害怕,於是拉著他的手,道:“崔公既已投我,便是自己人,有何不可言?”


    崔公還是不說話。


    石超耐心地說道:“事已至此,藏著掖著才不妥啊。”


    郝昌、王闡、樓權、樓褒等人亦好奇地看著崔公,靜靜等待。


    崔公本是博陵人,遊曆山河之時,被石勒所綁,引為謀主。石勒敗後,將歸家,又遇到石超,被“請”來了邯鄲。


    其實都是老熟人了,以前見過麵——在這件事上,邵勳想得還是簡單了,汲桑既然打著公師藩的旗號,又怎麽可能與石超等人完全沒聯係?


    崔公長歎一聲,道:“太白與熒惑會,革命之象也。”


    “這……”石超一驚,問道:“崔公是說我等能定鼎天下?”


    崔公瞟了石超一眼,問道:“誰是太白星精?”


    石超凝神苦思。


    王闡卻與郝昌對視一眼,心砰砰直跳。


    崔公在讖緯之說上麵是很有造詣的,他說的話,可信度極高。


    盧誌等對他倆說,洛陽有傳聞,材官將軍邵勳乃太白降世。以前不信,但現在信了七分,因為這個人似乎生而知之,又勇冠三軍,屢戰屢勝,如何解釋?


    “就不能是我等嗎?”石超不甘心地問道。


    “吾昨日以天時冥數而觀,將軍無能為也。”崔公絲毫不給麵子,直截了當地說道。


    “僅此一觀,便能斷我前程?”石超質問道。


    超弟熙欲言又止,終究沒有插嘴。


    “昨日老夫亦見得東方有黃氣數根,直立數丈,此必太白星也。”崔公又道:“其氣頗壯,隱隱然壓製洛陽王氣矣,早晚必應驗。”


    石超一窒。


    這話他不敢輕易否定,因為就在不久之前,已經應驗過了。


    陳敏作亂之時,有望氣者陳訓說:“陳家無王氣,然洛陽王氣甚壯,不久當滅。”


    後來果然應驗了。


    再遠一點,吳國孫皓時,有望氣者說:“荊州有王氣破揚州,而建鄴宮不利。”


    孫皓深信不疑,乃征夫子開挖荊州世族名家之墓。


    後施旦在建鄴反,孫皓殺之。又派數百人鼓噪入建鄴,殺施旦妻子,稱天子派荊州兵來破揚州賊,以應望氣者之言——這有點強行“應驗”的意味了,果然不靈。


    這麽多人都信,石超再有主意,這會也將信將疑了。


    “都督。”郝昌、王闡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出來。


    一旁的樓權見了,亦有些意動。


    “閉嘴。”石超瞪了他們一眼,又看向崔公,道:“劉輿將兵萬餘,自鄴城北上,崔公不妨算一卦,勝負如何。”


    “何須卜卦?”崔公搖了搖頭,道:“傍晚時分,都督聽得雁鳴否?”


    “聽到了。”石超愕然。


    “其鳴悲也,便可知吉兇。”崔公說道:“夫天雖有大象而不能言,故運星精於上,流神明於下,驗風雲以表異,役鳥獸以通靈。此乃上天之所使,自然之明符。”


    說這話時,崔公一副仙風道骨、高深莫測的模樣,即便是扯犢子,但已經把石超繞進來了,讓他無法有效思考。


    “運星精於上,流神明於下……”果然,石超被成功降智了,開始了喃喃自語。


    但被降智光環籠罩的,又何止石超一人?


    在場的除了王闡還算清醒外,其他人都有點五迷三道,滿臉驚疑。


    “都督。”王闡又站了出來,道:“山窮水盡了,還猶豫什麽?但凡有地方去,能有人投靠,又何至於此?”


    這話說得情真意切,也是王闡的心裏話。


    你還能投靠誰?沒去處了啊!


    王浚?他不把你綁了就不錯了。


    司馬越?真的不敢,也不想,那是仇人。


    哦,似乎還有個劉淵。


    王闡不願意投匈奴,至今也沒幾個士人為劉淵做事。他封的幾個官,基本都是當年遊學時的同窗。


    反正,不想死就得投降。


    投劉輿還是邵勳,幾乎不用選。


    石超仰天長歎一聲,道:“要走就走吧,我也不攔你等。”


    王闡有些不忍,最終躬身行了一禮,咬牙離開了。


    “都督。”郝昌上前,囁嚅道。


    “滾!”石超斥道。


    郝昌灰溜溜離去。


    樓褒、樓權二人遠遠拱了拱手,亦匆匆下樓。


    石超流下了兩行熱淚,扭頭望去,身邊已空無一人。


    等等,空無一人?崔公呢?


    崔公已至城樓下,一把年紀了,腿腳飛快。


    王闡打開城門,給了崔公兩匹馬,道:“崔公,就此別離了?”


    崔公一把奪過馬匹,道:“迴去告訴盧子道,該幫的忙我已經幫了,就此迴鄉。此生——再不相見。”


    說罷,翻身上馬,不疾不徐,慢悠悠地消失在夜幕中。


    “真奇人也。”王闡讚了一聲,隨後他又看向城頭。


    雖然沒看見石超的身影,但他知道,都督就在上麵。


    身後傳來了嘈雜聲,大隊軍士趕著車輛、騾馬,離開了邯鄲城,向東而去。


    “子將,還猶豫什麽?速走。”樓權、樓褒二人招唿道。


    “這就走。”王闡笑了笑,接過親兵牽來的馬匹,一躍而上。


    “子將,邵材官真是太白星精降世?”郝昌走了過來,低聲問道。


    “十有八九。”王闡迴道。


    “你怎知道。”


    “盧長史說的。”


    郝昌點了點頭。


    盧誌的才學,大家都很佩服,他既然這麽說了,那麽又增幾分可信度。


    他當然不會全信。但正如王闡之前所說,他們沒去處了啊。


    苟晞再來,可頂得住?


    範陽王沒死之前,就是苟晞統領其帳下兵馬,在河北大殺四方。這才過去多久,大家都沒忘記呢。


    這是個大殺星,犯到他手裏絕對好過不了,不如趕緊跑路。


    呃,不叫跑路,叫趨吉避兇。


    ******


    八月初五,當邵勳抵達巨鹿,開始征糧之時,終於收到了明確的消息:王闡等四將率三千餘人來投。


    幾乎於此同時,劉輿率姚遠、馮嵩、郭默等將抵達邯鄲城南,開始紮營。


    劉輿知道了邯鄲守軍“四散而逃”的消息。


    在他抵達的當天,石超又率眾“出逃”。


    劉輿趁勢進兵,結果在街道上遭到了伏擊,損兵近千,倉皇敗退而出。


    石超這才真正出逃,一路向西,往武安奔去。


    其弟石熙則率數百人北奔。


    兄弟二人分頭逃竄,令劉輿勃然大怒。


    他亦分兵兩路,分頭追擊,最終隻逮到了石超一部,殺數百人。


    石超領兵千餘,越太行至上黨,不知何往。


    “石都督應逃走了。”巨鹿城頭,邵勳馬鞭指向西邊,道:“過武安,至太行,或投劉元海去了。”


    武安在邯鄲西麵,有一條通往河東的陘道。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盡振。”


    當時秦軍就是經太行八陘之第四陘滏口陘過來的,石超當走此道無疑。


    王闡等人鬆了口氣。


    到底是老兄弟,他能逃走,大家都很開心。


    “殺!”城外響起了整齊劃一的唿喊聲。


    眾人很快被吸引了注意力,紛紛看過去,卻見銀槍軍兩千餘人披甲列陣,正在演練刺殺之術。


    即便他們已經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但訓練仍然不可少,且非常嚴格。


    這會長槍刺殺已近尾聲,眾將士在軍官的命令下,抽出弓梢,開始給步弓上弦。


    很快,一隊又一隊的人出列,一邊小步快跑,一邊對著草人射箭。


    此為進階版訓練:行進間射草人。


    步射,不僅僅有站著不動射箭,也有行進間射箭,都要考核。


    最早的一批老兵,甚至抽出了長垛箭,找了一麵空無一人的城牆,練習往城牆上射箭。


    還有玩破甲箭的……


    總之,依據入伍時間、訓練進度不同,各隊、各幢訓練的科目不一樣。


    最終,隨著訓練的不斷深化,大家的進度會慢慢趨同,便可集體演練了。


    “如何?”邵勳看著四人,笑問道。


    盧誌在一旁沉默不語,一會看看王闡等四人,一會又看看城下的銀槍軍士卒。


    “將軍可真有耐心。”王闡收迴了目光,苦笑道:“這兵花費太大了,且至少兩三年才能小成,五年成氣候,七八年方能大成。”


    光一個弓箭,就不是短短兩三年內能練精的,太難了。


    邵勳哈哈一笑,道:“誠如子將所言,這些兵太難練了。爾等來投,令我不複缺兵少將矣。”


    王闡等人麵色一喜。


    確實,銀槍軍練好了固然精銳,但卻折損不起,隻能拿來進行關鍵的野戰。


    其他場合,便是他們的用武之地了。


    不過,唯一讓人煩心的就是邵勳的身份。


    官品不低,畢竟是第五品的材官將軍了。


    但沒有地方職務,這是硬傷。


    他們投了過去,訓練之餘保不齊還得種種地。


    而且,邵勳和他們有言在先,賞賜是沒有的,隻能混口飽飯。興許逢年過節會發點東西,但不可能向銀槍軍、牙門軍看齊。


    說穿了,這待遇和輔兵差不多。


    若非實在山窮水盡,眼見著要全軍覆沒了,投邵勳不是什麽好選擇。


    隻能先將就著了,有盧長史和樂妃等故人在,總不至於真淪落到輔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